新能源汽车用电池热管理系统设备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9460405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27 17:2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新能源汽车用电池热管理系统设备,包括电池本体和冷却箱,电池本体设于冷却箱上,冷却箱内设有温度传感器和控制处理器,控制处理器电性连接温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贴在电池本体的表面,冷却箱的侧面均匀分布有固定通孔,冷却箱的底部设有散热通槽,冷却箱的外部设有固定夹套,固定夹套覆盖固定通孔,固定夹套内设有冷却管组,固定夹套上设有抽液泵和储液箱,抽液泵连接储液箱与冷却管组,控制处理器电性连接抽液泵,冷却管组包括环管和竖管,竖管连通上下相邻两根环管,竖管固定在固定夹套内;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新颖,散热效果好,防止热量堆积而造成温升效应,使用可靠。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新能源汽车用电池热管理系统设备
本技术属于新能源汽车电池
,尤其涉及新能源汽车用电池热管理系统设备。
技术介绍
新能源电动汽车具有绿色无污染的特点,很好地解决了汽车尾气的污染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新能源电动汽车的动力电池一般由方形锂电池或者圆柱形锂电池通过串、并联等方式形成大功率、大容量的锂电池组,锂电池组在大功率充放电时会产生大量的热,现有技术中用于动力电池的电池热管理系统设备的散热效果较差,不能实现快速降温,热量容易堆积而造成温升效应,严重影响了电池的寿命和使用性能,甚至引起热失控、起火爆炸等现象。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提供新能源汽车用电池热管理系统设备,结构新颖,散热效果好,防止热量堆积而造成温升效应,使用可靠。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新能源汽车用电池热管理系统设备,包括电池本体和冷却箱,电池本体设于冷却箱上,其特征在于:冷却箱内设有温度传感器和控制处理器,控制处理器电性连接温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贴在电池本体的表面,冷却箱的侧面均匀分布有固定通孔,冷却箱的底部设有散热通槽,冷却箱的外部设有固定夹套,固定夹套覆盖固定通孔,固定夹套内设有冷却管组,固定夹套上设有抽液泵和储液箱,抽液泵连接储液箱与冷却管组,控制处理器电性连接抽液泵,冷却管组包括环管和竖管,竖管连通上下相邻两根环管,竖管固定在固定夹套内;该设备结构新颖,散热效果好,防止热量堆积而造成温升效应,使用可靠。进一步,固定夹套内纵向分布有固定支架,固定支架包括固定扣和横杆,横杆设于固定扣之间,固定扣固定在固定夹套的内壁上,固定扣固定连接竖管,提高了冷却管组安装在固定夹套内的牢固性,不容易松动,使用可靠。进一步,横杆上设有U型托座,U型托座支撑环管,U型托座给予环管稳定支撑,防止环管长期使用后自由垂落而影响冷却水正常流动,提高了环管的稳定性。进一步,固定夹套通过固定套座固定储液箱,提高了储液箱的安装可靠性,不容易自由脱落。进一步,冷却箱的底部对称分布有支脚,正常放置时,通过支脚支撑整体,使得冷却箱底部与接触面之间保持一定的距离,不影响散热通槽通风散热。进一步,固定夹套表面设有透明观察窗,可直观清楚地看到固定夹套内冷却管组内冷却水的流动情况和填充情况,便于及时做出相应的措施。进一步,冷却管组的底部设有排液管,排液管上设有控制阀,打开控制阀,可将冷却管组内的冷却水排出,回收利用,提高了利用率。本技术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温度传感器实时检测电池本体的工作温度,将检测数据传输给控制处理器,与预设值进行比较,当检测的温度数值超过预设值时,控制处理器控制抽液泵工作,抽液泵将储液箱内的冷却水抽入到冷却管组内,冷却水经竖管分配,流至各根环管,在固定夹套内形成低温环境,冷空气经固定通孔进入冷却箱内,降低了冷却箱内的温度,热量随着空气经散热通槽排出,避免冷却箱内热量堆积,实现快速降温,有效降低了电池本体的温度,保持正常工作,延长了使用寿命。固定支架的固定扣对冷却管组的竖管进行有效固定,限制其自由活动,提高了竖管的稳定性,U型托座给予环管稳定支撑,防止环管长期使用后自由垂落而影响冷却水正常流动,提高了环管的稳定性,进而提高了冷却管组安装在固定夹套内的牢固性。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图1为本技术新能源汽车用电池热管理系统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中电池本体和冷却箱连接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中固定支架和冷却管组连接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中固定夹套和固定支架连接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中冷却管组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中固定支架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中冷却箱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中:1-电池本体;2-冷却箱;3-温度传感器;4-控制处理器;5-固定通孔;6-散热通槽;7-支脚;8-固定夹套;9-冷却管组;10-抽液泵;11-储液箱;12-固定套座;13-输液管;14-进液管;15-环管;16-竖管;17-固定支架;18-固定扣;19-横杆;20-U型托座;21-透明观察窗;22-排液管。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至图7所示,为本技术新能源汽车用电池热管理系统设备,包括电池本体1和冷却箱2,电池本体1设于冷却箱2上,电池本体1的上部露在冷却箱2外,下部位于冷却箱2内,外露部分利于散热。冷却箱2内设有温度传感器3和控制处理器4,控制处理器4电性连接温度传感器3,温度传感器3贴在电池本体1的表面,冷却箱2的侧面均匀分布有固定通孔5,冷却箱2的底部设有散热通槽6,冷却箱2的底部对称分布有支脚7,正常放置时,通过支脚7支撑整体,使得冷却箱2底部与接触面之间保持一定的距离,不影响散热通槽6通风散热。冷却箱2的外部设有固定夹套8,固定夹套8覆盖固定通孔5,固定夹套8内设有冷却管组9,固定夹套8上设有抽液泵10和储液箱11,储液箱11内装有冷却水,补充方便,固定夹套8通过固定套座12固定储液箱11,提高了储液箱11的安装可靠性,不容易自由脱落。抽液泵10通过输液管13连接储液箱11、通过进液管14连接冷却管组9,控制处理器4电性连接抽液泵10,冷却管组9包括环管15和竖管16,竖管16连通上下相邻两根环管15,温度传感器3实时检测电池本体1的工作温度,将检测数据传输给控制处理器4,与预设值进行比较,当检测的温度数值超过预设值时,控制处理器4控制抽液泵10工作,抽液泵10将储液箱11内的冷却水抽入到冷却管组9内,冷却水经竖管16分配,流至各根环管15,在固定夹套8内形成低温环境,冷空气经固定通孔5进入冷却箱2内,降低了冷却箱2内的温度,热量随着空气经散热通槽6排出,避免冷却箱2内热量堆积,实现快速降温,有效降低了电池本体1的温度,保持正常工作,延长了使用寿命。固定夹套8内纵向分布有固定支架17,固定支架17包括固定扣18和横杆19,横杆19设于固定扣18之间,固定扣18固定在固定夹套8的内壁上,固定扣18固定连接竖管16,连接可靠,结构稳固,提高了冷却管组9安装在固定夹套8内的牢固性,不容易松动,使用可靠。横杆19上设有U型托座20,U型托座20支撑环管15,U型托座20给予环管15稳定支撑,防止环管15长期使用后自由垂落而影响冷却水正常流动,提高了环管15的稳定性。固定夹套8表面设有透明观察窗21,可直观清楚地看到固定夹套8内冷却管组9内冷却水的流动情况和填充情况,便于及时做出相应的措施。冷却管组9的底部设有排液管22,排液管22上设有控制阀,打开控制阀,可将冷却管组9内的冷却水排出,回收利用,提高了利用率。以上仅为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但本技术的技术特征并不局限于此。任何以本技术为基础,为解决基本相同的技术问题,实现基本相同的技术效果,所作出的简单变化、等同替换或者修饰等,皆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新能源汽车用电池热管理系统设备,包括电池本体和冷却箱,所述电池本体设于所述冷却箱上,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箱内设有温度传感器和控制处理器,所述控制处理器电性连接所述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贴在所述电池本体的表面,所述冷却箱的侧面均匀分布有固定通孔,所述冷却箱的底部设有散热通槽,所述冷却箱的外部设有固定夹套,所述固定夹套覆盖所述固定通孔,所述固定夹套内设有冷却管组,所述固定夹套上设有抽液泵和储液箱,所述抽液泵连接所述储液箱与所述冷却管组,所述控制处理器电性连接所述抽液泵,所述冷却管组包括环管和竖管,所述竖管连通上下相邻两根所述环管,所述竖管固定在所述固定夹套内。/n

【技术特征摘要】
1.新能源汽车用电池热管理系统设备,包括电池本体和冷却箱,所述电池本体设于所述冷却箱上,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箱内设有温度传感器和控制处理器,所述控制处理器电性连接所述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贴在所述电池本体的表面,所述冷却箱的侧面均匀分布有固定通孔,所述冷却箱的底部设有散热通槽,所述冷却箱的外部设有固定夹套,所述固定夹套覆盖所述固定通孔,所述固定夹套内设有冷却管组,所述固定夹套上设有抽液泵和储液箱,所述抽液泵连接所述储液箱与所述冷却管组,所述控制处理器电性连接所述抽液泵,所述冷却管组包括环管和竖管,所述竖管连通上下相邻两根所述环管,所述竖管固定在所述固定夹套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能源汽车用电池热管理系统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夹套内纵向分布有固定支架,所述固定支架包括固定扣和横杆,所述横杆设于所述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杨波潘军波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富士精工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