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电网设备线夹智能监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457452 阅读:4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27 17:2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配网线路中设备线夹监测技术领域,是一种配电网设备线夹智能监测装置,包括故障监测装置和故障信息发送装置,所述故障监测装置包括第一壳体,第一壳体上设有安装挂钩,第一壳体内设有第一供电电源和故障采集模块,所述故障信息发送装置包括第二壳体和第二供电电源,第二壳体内设有信息发送模块,第二供电电源与信息发送模块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合理、使用简单,通过对配电网设备线夹线路上异常改变的电流进行采集,再通过故障信号发送装置及时将有故障的设备线夹情况发送至巡线员手机上或电脑终端上,便于快速进行故障排除,缩短线路故障恢复时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配电网设备线夹智能监测装置
本技术涉及配网线路中设备线夹监测
,是一种配电网设备线夹智能监测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配电网10千伏线路分布区域广,所处环境复杂多样(地处农田地、工厂附近、城区),负荷情况多变,且每年的3-5月、10-11月的大风天气及1-2月份的极端寒冷天气对设备线夹的危害性极大,经统计,90%的设备线夹断裂问题均发生在以上的环境中,同时因为配网线路中分支分段线路多,用到的设备线夹量大,每次发生缺相故障,难以在第一时间确定是否为设备线夹故障,更难以在第一时间确定故障设备线夹的位置,经常采用逐级拉合开关的方式来寻找缺陷,给客户用电带来了不利,大大降低了供电可靠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配电网设备线夹智能监测装置,克服了上述现有技术之不足,其能有效解决现有对设备的线夹监测不能及时准确的发现并确定配电网线路中发生故障的设备线夹的位置,导致寻找故障的设备线夹的时间及故障排除的时间较长,影响正常的输配电的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通过以下措施来实现的:一种配电网设备线夹智能监测装置,包括故障监测装置和故障信息发送装置,所述故障监测装置包括第一壳体,第一壳体上设有安装挂钩,第一壳体内设有第一供电电源和故障采集模块,所述故障采集模块包括依次连接的电流电压感应器、故障指示器和无线数据传输模块,第一供电电源分别与故障指示器和无线数据传输模块连接,所述故障信息发送装置包括第二壳体和第二供电电源,第二壳体内设有信息发送模块,第二供电电源与信息发送模块连接,所述信息发送模块包括依次连接的信息接收器、信息处理器和无线数据终端。下面是对上述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或/和改进:上述第一供电电源可包括设置于第一壳体内并依次连接的感应取电装置和第一电源管理模块,第一电源管理模块分别与故障指示器和无线数据传输模块连接。上述第二供电电源可包括固定安装于电杆上的太阳能电池板和设置于第二壳体内的第二电源管理模块,太阳能电池板与第二电源管理模块连接,第二电源管理模块分别与信息接收器、信息处理器和无线数据终端连接。本技术结构合理、使用简单,通过对配电网设备线夹线路上异常改变的电流进行采集,再通过故障信息发送装置及时将有故障的设备线夹情况发送至巡检员手机上或电脑终端上,便于快速进行故障排除,缩短线路故障的恢复时间。附图说明附图1为本技术最佳实施例的电路框图。附图2为本技术最佳实施例的主视结构示意图。附图中的编码分别为:1为电流电压感应器,2为故障指示器,3为无线数据传输模块,4为信息接收器,5为信息处理器,6为无线数据传输终端,7为感应取电装置,8为第一电源管理模块,9为太阳能电池板,10为第二电源管理模块,11为设备线夹,12为安装挂钩,13为第一壳体,14为导线,15为第二壳体,16为电杆。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不受下述实施例的限制,可根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与实际情况来确定具体的实施方式。在本技术中,为了便于描述,各部件的相对位置关系的描述均是根据说明书附图1的布图方式来进行描述的,如:前、后、上、下、左、右等的位置关系是依据说明书附图的布图方向来确定的。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如图1、2所示,一种使用上述监测方法的配电网设备线夹智能监测装置,包括故障监测装置和故障信息发送装置,所述故障监测装置包括第一壳体13,第一壳体13上设有安装挂钩12,第一壳体13内设有第一供电电源和故障采集模块,所述故障采集模块包括依次连接的电流电压感应器1、故障指示器2和无线数据传输模块3,第一供电电源分别与故障指示器2和无线数据传输模块3连接,所述故障信息发送装置包括第二壳体15和第二供电电源,第二壳体15内设有信息发送模块,第二供电电源与信息发送模块连接,所述信息发送模块包括依次连接的信息接收器4、信息处理器5和无线数据终端6。根据需要,故障指示器2采用JYZ-FF-C型,无线数据传输模块3采用ZIGBEE模块,信息接收器4采用LF-SOAP95型,信息处理器5采用KW16L-DCS型,无线数据终端6采用H7000-DLN型;使用时,先将故障监测装置通过安装挂钩12固定在设备线夹11旁的输电线上,通过两根导线14将设备线夹11的前端和后端分别与电流电压感应器1连接,通过抱箍将第二壳体15固定在电杆16上,进而将故障信息发送装置固定在电杆16上,当运行中的设备线夹11从中间断裂时,电流电压感应器1会采集到异常电流并传送给故障指示器2,故障指示器2收到异常电流后会进行报警并将故障信息通过无线数据传输模块3发送到信息接收器4上,经过信息处理器5处理后通过无线数据终端6以短信的方式发送到巡检员的手机上,进而巡检员可根据短信确定发生断裂的设备线夹11的位置并进行快速的抢修。本技术结构合理、使用简单,通过对配电网设备线夹线路上异常改变的电流进行采集,再通过故障信息发送装置及时将有故障的设备线夹11情况发送至巡检员手机上或电脑终端上,实现对配电网设备线夹的实时监测,便于快速发现故障、排除故障,缩短线路故障的恢复时间。可根据实际需要,对上述配电网设备线夹智能监测装置作进一步优化或/和改进:如图1、2所示,上述第一供电电源包括设置于第一壳体13内并连接在一起的感应取电装置7和第一电源管理模块8,第一电源管理模块8分别与故障指示器2和无线数据传输模块3连接。根据需要,感应取电装置7采用LY-AY/12型,通过采用感应取电装置7作为故障监测装置的供电电源,无需额外配备电源,精简了故障监测装置整体结构,提高了稳定性。如图1、2所示,上述第二供电电源包括固定安装于电杆16上的太阳能电池板9和设置于第二壳体15内的第二电源管理模块10,太阳能电池板9与第二电源管理模块10连接,第二电源管理模块10分别与信息接收器4、信息处理器5和无线数据终端6连接。利用太阳能作为能源,可以摆脱普通用电的不便之处,避免了供电的限制和电线的铺设等。以上技术特征构成了本技术的最佳实施例,其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和最佳实施效果,可根据实际需要增减非必要的技术特征,来满足不同情况的需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配电网设备线夹智能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故障监测装置和故障信息发送装置,所述故障监测装置包括第一壳体,第一壳体上设有安装挂钩,第一壳体内设有第一供电电源和故障采集模块,所述故障采集模块包括依次连接的电流电压感应器、故障指示器和无线数据传输模块,第一供电电源分别与故障指示器和无线数据传输模块连接,所述故障信息发送装置包括第二壳体和第二供电电源,第二壳体内设有信息发送模块,第二供电电源与信息发送模块连接,所述信息发送模块包括依次连接的信息接收器、信息处理器和无线数据终端。/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配电网设备线夹智能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故障监测装置和故障信息发送装置,所述故障监测装置包括第一壳体,第一壳体上设有安装挂钩,第一壳体内设有第一供电电源和故障采集模块,所述故障采集模块包括依次连接的电流电压感应器、故障指示器和无线数据传输模块,第一供电电源分别与故障指示器和无线数据传输模块连接,所述故障信息发送装置包括第二壳体和第二供电电源,第二壳体内设有信息发送模块,第二供电电源与信息发送模块连接,所述信息发送模块包括依次连接的信息接收器、信息处理器和无线数据终端。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建图任振峰董斌李源杨亚东皮喆杨娟
申请(专利权)人:国网新疆电力有限公司昌吉供电公司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新疆;6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