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去除生物制剂中内毒素的一次性通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456480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27 17:2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去除生物制剂中内毒素的一次性通用装置,包括两端密封的过滤主管,在过滤主管的密封内腔中填充有去内毒素亲和填料;过滤主管的一端密封连通有进液管,其另一端密封连通有排液管;进液管的外端口上密封螺接有第一端盖,进液管内设置有微滤膜;排液管的外端口上密封螺接有第二端盖,排液管与过滤主管连通处设置有流量控制阀,流量控制阀与第二端盖之间的排液管内设置有筛网;过滤主管的侧壁靠近进液管端密封连通有排气管,排气管的外端口上密封螺接有第三端盖。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优点在于结构简单轻巧,材料易获取,加工成本低廉,使用方便,能够有效去除生物样品制剂的内毒素,确保生物样品制剂中的内毒素含量能够达到监测标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去除生物制剂中内毒素的一次性通用装置
本技术涉及生物实验装置
,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去除生物制剂中内毒素的一次性通用装置。
技术介绍
细菌内毒素是指细菌的死体或细菌代谢物,当细菌死亡或自溶后便会释放出内毒素;内毒素主要产生于革兰氏阴性菌细胞外壁上的脂多糖和蛋白复合物,其活性主要源于其结构中的类脂A。由于内毒素大量进入血液会引起发热(热原反应)、微循环障碍、内毒素休克及播散性血管内凝血等,所以涉及细胞和动物实验时,一般对内毒素控制都有严格要求。内毒素的主要特点是体积小,一般的过滤方法难以去除;此外,内毒素的耐热性非常强,100℃以下无大变化,120℃高温加热4h仅能破坏98%,完全灭活需180℃高温加热2h以上,因此,一般的加热方法难以灭活;并且,内毒素的化学稳定性也非常强,只有强酸、强碱或强氧化剂可破坏细菌内毒素,一般的化学药品不影响细菌内毒素的活性;目前市面上没有能够有效去除生物制剂中内毒素的装置,生物制剂去除内毒素一直是实验人员的一大难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去除生物制剂中内毒素的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去除生物制剂中内毒素的一次性通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两端密封的过滤主管,在所述过滤主管的密封内腔中填充有去内毒素亲和填料;在所述过滤主管的一端密封连通有进液管,在其另一端密封连通有排液管;所述进液管的外端口上密封螺接有第一端盖,进液管内设置有微滤膜;所述排液管的外端口上密封螺接有第二端盖,在所述排液管与所述过滤主管连通处设置有流量控制阀,所述流量控制阀与所述第二端盖之间的排液管内设置有筛网;在所述过滤主管的侧壁靠近进液管端密封连通有排气管,所述排气管的外端口上密封螺接有第三端盖。/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去除生物制剂中内毒素的一次性通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两端密封的过滤主管,在所述过滤主管的密封内腔中填充有去内毒素亲和填料;在所述过滤主管的一端密封连通有进液管,在其另一端密封连通有排液管;所述进液管的外端口上密封螺接有第一端盖,进液管内设置有微滤膜;所述排液管的外端口上密封螺接有第二端盖,在所述排液管与所述过滤主管连通处设置有流量控制阀,所述流量控制阀与所述第二端盖之间的排液管内设置有筛网;在所述过滤主管的侧壁靠近进液管端密封连通有排气管,所述排气管的外端口上密封螺接有第三端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晨洁赵冉谷梦思王萍李欢欢赵巧辉李桂林付光宇
申请(专利权)人:郑州伊美诺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