耐摔型LED调光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453543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27 17:1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耐摔型LED调光器,包括有上壳、下壳及PCB板;上壳具有开口朝下的安装腔体,安装腔体内设有第一弹性件和第一固定框架,第一弹性件的一端连接于安装腔体的顶部,另一端连接于第一固定框架;下壳设有第二弹性件和第二固定框架,第二弹性件的一端连接于下壳的顶部,另一端连接于第二固定框架;下壳可拆卸式安装于上壳并覆盖开口,以使第一固定框架和第二固定框架相对设置;PCB板夹设于第一固定框架和第二固定框架之间。借助第一弹性件和第二弹性件的弹性作用力使第一固定框架和第二固定框架具有缓冲减震的功能,即使LED台灯发生摔落时,调光器也不会因为摔落的情况而导致调光器摔坏,使得调光器的使用更加可靠。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耐摔型LED调光器
本技术涉及调光器领域技术,尤其是指一种耐摔型LED调光器。
技术介绍
通常,桌面LED台灯一般都具有调光功能;具体的是,调光器内部的PCB板设置有编码器,编码器有调节手柄,调节手柄经调光器的外壳显露,转动调节手柄即可调节LED的亮度。然而,用于桌面LED台灯的调光器结构比较简单,若LED台灯发生意外掉落的问题,很容易使得调光器摔坏,从而影响了LED台灯的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之缺失,其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耐摔型LED调光器,其结构设置合理,有效地解决现有之调光器存在结构简单,容易摔坏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之技术方案:一种耐摔型LED调光器,包括有上壳、下壳及PCB板;所述上壳具有开口朝下的安装腔体,所述安装腔体内设置有第一弹性件和第一固定框架,所述第一弹性件的一端连接于安装腔体的顶部,另一端连接于第一固定框架;所述下壳设置有第二弹性件和第二固定框架,所述第二弹性件的一端连接于下壳的顶部,另一端连接于第二固定框架;所述下壳可拆卸式安装于上壳并覆盖开口,以使第一固定框架和第二固定框架相对设置;所述PCB板夹设于第一固定框架和第二固定框架之间,所述PCB板设置有编码器、电感和若干电容,所述编码器设置有调节手柄,所述调节手柄向上延伸穿过上壳并显露于上壳上表面。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固定框架设置有第一凹位,所述第二固定框架设置有第二凹位;所述第一凹位和第二凹位相对设置,所述PCB板的上表面、下表面对应抵于第一凹位、第二凹位。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固定框架和第二固定框架为中空的框架。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调节手柄包括有设于编码器的第一手柄及可转动设于上壳的第二手柄,所述第一手柄和第二手柄之间连接有扭簧。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手柄的顶部设置有第一缺口,所述第二手柄的底部设置有第二缺口;所述扭簧的两端均设置有相向延伸的扭臂,所述扭臂对应受限于第一缺口和第二缺口。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上壳设置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设置有轴承,所述第二手柄装设于轴承。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手柄和第二手柄同轴设置。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具体而言,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通过设置的第一固定框架和第二固定框架对PCB板进行夹设,借助第一弹性件和第二弹性件的弹性作用力使第一固定框架和第二固定框架具有缓冲减震的功能,即使LED台灯发生摔落时,调光器也不会因为摔落的情况而导致调光器摔坏,使得调光器的使用更加可靠。为更清楚地阐述本技术的结构特征和功效,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来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之较佳实施例的LED调光器的剖视图;图2是图1A处的局部放大图;图3是图1B处局部放大图。附图标识说明:10、上壳101、安装腔体11、第一弹性件12、第一固定框架121、第一凹位13、第一通孔14、轴承20、下壳21、第二弹性件22、第二固定框架221、第二凹位30、PCB板31、编码器311、第一手柄312、第二手柄313、扭簧314、第一缺口315、第二缺口316、扭臂32、电感33、电容。具体实施方式请参照图1至图3所示,其显示出了本技术之较佳实施例的具体结构,是一种耐摔型LED调光器,包括有上壳10、下壳20及PCB板30。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该上壳10具有开口朝下的安装腔体101,该安装腔体101内设置有第一弹性件11和第一固定框架12,该第一弹性件11的一端连接于安装腔体101的顶部,另一端连接于第一固定框架12;该下壳20设置有第二弹性件21和第二固定框架22,该第二弹性件21的一端连接于下壳20的顶部,另一端连接于第二固定框架22;该下壳20可拆卸式安装于上壳10并覆盖开口,以使第一固定框架12和第二固定框架22相对设置;给PCB板30夹设于第一固定框架12和第二固定框架22之间,该PCB板30设置有编码器31、电感32和若干电容33,该编码器31设置有调节手柄,该调节手柄向上延伸穿过上壳10并显露于上壳10上表面。具体地说,通过设置的第一固定框架12和第二固定框架22对PCB板30进行夹设,借助第一弹性件11和第二弹性件21的弹性作用力使第一固定框架12和第二固定框架22具有缓冲减震的功能,即使LED台灯发生摔落时,调光器也不会因为摔落的情况而导致调光器摔坏,使得调光器的使用更加可靠。接上所述,该第一固定框架12设置有第一凹位121,该第二固定框架22设置有第二凹位221;该第一凹位121和第二凹位221相对设置,该PCB板30的上表面、下表面对应抵于第一凹位121、第二凹位221,可以利用该第一凹位121和第二凹位221对PCB板30进行限位,以免出现位移。优选地,该第一固定框架12和第二固定框架22为中空的框架。该调节手柄包括有设于编码器31的第一手柄311及可转动设于上壳10的第二手柄312,该第一手柄311和第二手柄312之间连接有扭簧313。该第一手柄311的顶部设置有第一缺口314,该第二手柄312的底部设置有第二缺口315;该扭簧313的两端均设置有相向延伸的扭臂316,该扭臂316对应受限于第一缺口314和第二缺口315。使用调光器时,转动第二手柄312,并经扭簧313传动第二手柄312转动即可实现调光;在第一手柄311和第二手柄312之间采用扭簧313进行传动,一方面可以便于各零部件的组装,另一方面可以进一步地提高整个调光器的缓冲减震的效果,从而更进一步地提升耐摔的性能。该上壳10设置有第一通孔13,该第一通孔13设置有轴承14,该第二手柄312装设于轴承14。该第一手柄311和第二手柄312同轴设置。本技术的设计重点在于:通过设置的第一固定框架12和第二固定框架22对PCB板30进行夹设,借助第一弹性件11和第二弹性件21的弹性作用力使第一固定框架12和第二固定框架22具有缓冲减震的功能,即使LED台灯发生摔落时,调光器也不会因为摔落的情况而导致调光器摔坏,使得调光器的使用更加可靠。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技术的技术范围作任何限制,故凡是依据本技术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细微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耐摔型LED调光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有上壳、下壳及PCB板;/n所述上壳具有开口朝下的安装腔体,所述安装腔体内设置有第一弹性件和第一固定框架,所述第一弹性件的一端连接于安装腔体的顶部,另一端连接于第一固定框架;/n所述下壳设置有第二弹性件和第二固定框架,所述第二弹性件的一端连接于下壳的顶部,另一端连接于第二固定框架;所述下壳可拆卸式安装于上壳并覆盖开口,以使第一固定框架和第二固定框架相对设置;/n所述PCB板夹设于第一固定框架和第二固定框架之间,所述PCB板设置有编码器、电感和若干电容,所述编码器设置有调节手柄,所述调节手柄向上延伸穿过上壳并显露于上壳上表面。/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耐摔型LED调光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有上壳、下壳及PCB板;
所述上壳具有开口朝下的安装腔体,所述安装腔体内设置有第一弹性件和第一固定框架,所述第一弹性件的一端连接于安装腔体的顶部,另一端连接于第一固定框架;
所述下壳设置有第二弹性件和第二固定框架,所述第二弹性件的一端连接于下壳的顶部,另一端连接于第二固定框架;所述下壳可拆卸式安装于上壳并覆盖开口,以使第一固定框架和第二固定框架相对设置;
所述PCB板夹设于第一固定框架和第二固定框架之间,所述PCB板设置有编码器、电感和若干电容,所述编码器设置有调节手柄,所述调节手柄向上延伸穿过上壳并显露于上壳上表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耐摔型LED调光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框架设置有第一凹位,所述第二固定框架设置有第二凹位;
所述第一凹位和第二凹位相对设置,所述PCB板的上表面、下表面对应抵于第一凹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曾浩平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友润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