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脑卒中救护车的便携式供氧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452925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27 17: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用于脑卒中救护车的便携式供氧瓶,至少包括救护车顶板、用于固定供氧瓶的固定盒、背带以及固定组件,所述救护车顶板上固定有固定盒,所述固定盒的下表面固定有两个背带,所述固定盒的顶部固定有固定组件,所述固定组件至少包括两个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端部固定有固定件,所述固定件与救护车顶板间穿设有两个固定螺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巧妙的设计了两用式的固定盒,通过将供氧瓶固定在固定盒中,一方面,可以在固定盒的作用下将供氧瓶放置于救护车顶板上,从而合理的利用了救护车的使用空间;另一方面,两个背带的设置,可以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将固定盒从救护车顶板上拆下后,方便的将供氧瓶背到救护车外部,以便于医护人员进行野外抢救。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脑卒中救护车的便携式供氧瓶
:本技术涉及医疗设备的
,具体是用于脑卒中救护车的便携式供氧瓶。
技术介绍
:脑卒中又称中风或脑血管意外,是一种急性脑血管疾病,由于脑部血管突然破裂或因血管阻塞导致血液不能流入大脑而引起脑组织损伤的一组疾病,其包括缺血性和出血性卒中。缺血性卒中的发病率高于出血性卒中,占脑卒中总数的60%~70%。颈内动脉和椎动脉闭塞和狭窄可引起缺血性脑卒中,年龄多在40岁以上,男性较女性多,严重者可引起死亡。为了保障对病人的供氧操作,往往在救护车中安装有供氧瓶,但是现有的供氧瓶不方便搬动,从而导致医护人员无法在外出抢救病人时对病人进行吸氧操作。有鉴于此,需要设计一款用于脑卒中救护车的便携式供氧瓶是十分必要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本技术由如下技术方案实施:用于脑卒中救护车的便携式供氧瓶,至少包括救护车顶板、用于固定供氧瓶的固定盒、背带以及固定组件,所述救护车顶板上固定有固定盒,所述固定盒的下表面固定有两个位置对称的背带,所述固定盒的顶部固定有固定组件,所述固定组件至少包括两个位置对称的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端部固定有固定件,所述固定件与救护车顶板间穿设有两个固定螺栓。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两个支撑杆间设置有插杆,所述插杆的外端固定有移动板,所述移动板与固定盒外壁间固定有两个位置对称的第一弹簧柱,所述插杆的另一端贯穿至固定盒的内部并固定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上固定有至少两个第一半固定环,所述第一半固定环的下方设置有与第一半固定环为配合结构的第二半固定环且第二半固定环固定在固定盒的内壁上。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一半固定环以及第二半固定环的中心处皆固定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的内部固定有第二弹簧柱,所述第二弹簧柱的端部固定有连杆,所述连杆的端部固定有弧形板。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弧形板的凹面上粘设有防滑垫。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一半固定环的两侧皆向外延伸出第一凸块而第二半固定环的两侧皆向外延伸出第二凸块,所述第一凸块上固定有卡块,所述第二凸块上开设有与卡块为配合结构的卡槽。本技术的优点:1、本技术巧妙的设计了两用式的固定盒,通过将供氧瓶固定在固定盒中,一方面,可以在固定盒的作用下将供氧瓶放置于救护车顶板上,从而合理的利用了救护车的使用空间;另一方面,两个背带的设置,可以在本技术将固定盒从救护车顶板上拆下后,方便的将供氧瓶背到救护车外部,以便于医护人员进行野外抢救。2、本技术在固定盒的内部设置了三个第一半固定环,使得本技术中固定盒可同时放置三个供氧瓶,继而加强了本技术的使用效果。3、本技术移动板、第一弹簧柱以及安装板的设置,可以方便医护人员快速更换固定盒中的供氧瓶,从而加快了医护人员更换供氧瓶的工作效率。4、本技术当需要更换供氧瓶时,首先拉动移动板,带动插杆、安装板以及第一半固定环向上移动,此时第一弹簧柱呈拉伸状态,接着医护人员更换处于第二半固定环上的供氧瓶,供氧瓶更换完毕后,松开移动板,在第一弹簧柱的作用下,第一半固定环快速将供氧瓶固定,继而高效的完成了供氧瓶的固定工作。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用于脑卒中救护车的便携式供氧瓶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用于脑卒中救护车的便携式供氧瓶的侧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中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中:10、救护车顶板;20、固定盒;30、背带;40、固定组件;41、支撑杆;42、固定件;43、固定螺栓;50、插杆;51、移动板;52、第一弹簧柱;53、安装板;54、第一半固定环;55、第二半固定环;56、固定块;541、第一凸块;542、卡块;551、第二凸块;552、卡槽;561、第二弹簧柱;562、连杆;563、弧形板;564、防滑垫。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3,本技术实施例中,用于脑卒中救护车的便携式供氧瓶,至少包括救护车顶板10、用于固定供氧瓶的固定盒20、背带30以及固定组件40,所述救护车顶板10上固定有固定盒20,所述固定盒20的下表面固定有两个位置对称的背带30,所述固定盒20的顶部固定有固定组件40,所述固定组件40至少包括两个位置对称的支撑杆41,所述支撑杆41的端部固定有固定件42,所述固定件42与救护车顶板10间穿设有两个固定螺栓43。为了方便更换供氧瓶,两个支撑杆41间设置有插杆50,所述插杆50的外端固定有移动板51,所述移动板51与固定盒20外壁间固定有两个位置对称的第一弹簧柱52,所述插杆50的另一端贯穿至固定盒20的内部并固定有安装板53,所述安装板53上固定有至少两个第一半固定环54,所述第一半固定环54的下方设置有与第一半固定环54为配合结构的第二半固定环55且第二半固定环55固定在固定盒20的内壁上,所述第一半固定环54以及第二半固定环55的中心处皆固定有固定块56,所述固定块56的内部固定有第二弹簧柱561,所述第二弹簧柱561的端部固定有连杆562,所述连杆562的端部固定有弧形板563,所述弧形板563的凹面上粘设有防滑垫564,所述第一半固定环54的两侧皆向外延伸出第一凸块541而第二半固定环55的两侧皆向外延伸出第二凸块551,所述第一凸块541上固定有卡块542,所述第二凸块551上开设有与卡块542为配合结构的卡槽552。当需要更换供氧瓶时,首先拉动移动板51,带动插杆50、安装板53以及第一半固定环54向上移动,此时第一弹簧柱52呈拉伸状态,接着医护人员更换处于第二半固定环55上的供氧瓶,供氧瓶更换完毕后,松开移动板51,在第一弹簧柱52的作用下,第一半固定环54快速将供氧瓶固定,继而高效的完成了供氧瓶的固定工作。综上所述,本技术巧妙的设计了两用式的固定盒20,通过将供氧瓶固定在固定盒20中,一方面,可以在固定盒20的作用下将供氧瓶放置于救护车顶板10上,从而合理的利用了救护车的使用空间;另一方面,两个背带30的设置,可以在本技术将固定盒20从救护车顶板10上拆下后,方便的将供氧瓶背到救护车外部,以便于医护人员进行野外抢救。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技术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技术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用于脑卒中救护车的便携式供氧瓶,其特征在于,至少包括救护车顶板(10)、用于固定供氧瓶的固定盒(20)、背带(30)以及固定组件(40),所述救护车顶板(10)上固定有固定盒(20),所述固定盒(20)的下表面固定有两个位置对称的背带(30),所述固定盒(20)的顶部固定有固定组件(40),所述固定组件(40)至少包括两个位置对称的支撑杆(41),所述支撑杆(41)的端部固定有固定件(42),所述固定件(42)与救护车顶板(10)间穿设有两个固定螺栓(43)。/n

【技术特征摘要】
1.用于脑卒中救护车的便携式供氧瓶,其特征在于,至少包括救护车顶板(10)、用于固定供氧瓶的固定盒(20)、背带(30)以及固定组件(40),所述救护车顶板(10)上固定有固定盒(20),所述固定盒(20)的下表面固定有两个位置对称的背带(30),所述固定盒(20)的顶部固定有固定组件(40),所述固定组件(40)至少包括两个位置对称的支撑杆(41),所述支撑杆(41)的端部固定有固定件(42),所述固定件(42)与救护车顶板(10)间穿设有两个固定螺栓(4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脑卒中救护车的便携式供氧瓶,其特征在于:两个支撑杆(41)间设置有插杆(50),所述插杆(50)的外端固定有移动板(51),所述移动板(51)与固定盒(20)外壁间固定有两个位置对称的第一弹簧柱(52),所述插杆(50)的另一端贯穿至固定盒(20)的内部并固定有安装板(53),所述安装板(53)上固定有至少两个第一半固定环(54),所述第一半固定环(54)的下方设置有与第一半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建杜潇郑波夏兵
申请(专利权)人:雅安市人民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