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轴承注脂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452873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27 17: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电机生产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轴承注脂装置,包括支撑架、圆筒、活动压板、液压缸、出脂主管、出脂分管、旋转接头和注脂管;通过设计出脂主管、出脂分管、旋转接头和注脂管的特定结构,使得圆筒侧壁只需要连接一个出脂主管即可实现多种规格的大量轴承的同时注脂,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减少油脂在出脂主管内的滞留量,由于出脂通孔呈阵列分布于注脂管圆周面,可保证轴承注脂的均匀度,通过设计出脂分管与出脂主管通过旋转接头的连接方式,使每个出脂分管可以旋转接头为轴心进行转动,通过转动出脂分管,可使需要套接轴承的对应注脂管旋转至特定高度,方便人工或机械手将轴承套入对应的注脂管,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轴承注脂装置
本技术涉及电机生产
,特别涉及一种轴承注脂装置。
技术介绍
电机前后端盖中央孔中需要套合轴承,为了避免轴承缺脂或干摩擦,需要在轴承内圈注入润滑脂后,再套接电机端盖,现有技术中,轴承内圈注入润滑脂需要人工用手涂抹,工作效率低且不均匀。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高效、注脂均匀的轴承注脂装置。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轴承注脂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架、圆筒、活动压板、液压缸、出脂主管、出脂分管、旋转接头和注脂管;所述圆筒竖直地固定于支撑架,所述活动压板可上下滑动地接于圆筒内壁,所述液压缸的缸体竖直向下固定于支撑架,所述液压缸的活塞杆下端连接于活动压板;所述出脂主管的一端连接于圆筒侧壁的下部;所述出脂主管的另一端连接于旋转接头的轴向一端,所述旋转接头的径向上连接有多个出脂连接部,所述出脂分管的数量有多个,所述出脂分管的一端分别连接于旋转接头的出脂连接部;每个出脂分管的另一端分别连接有注脂管,所述注脂管的圆周面呈阵列分布有多个出脂通孔,每个出脂分管均设有阀门。进一步的,所述出脂主管的形状为由三段管道依次垂直连接的Z字形,所述出脂主管连接有旋转接头的一段的轴向与水平面平行。进一步的,各出脂分管以旋转接头的轴线为中心呈圆周阵列分布。进一步的,每个注脂管远离出脂分管的一端向上倾斜0-20度。进一步的,各注脂管互相平行。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提供的轴承注脂结构中,通过设计出脂主管、出脂分管、旋转接头和注脂管的特定结构,使得圆筒侧壁只需要连接一个出脂主管即可实现多种规格的大量轴承的同时注脂,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减少油脂在出脂主管内的滞留量,由于出脂通孔呈阵列分布于注脂管圆周面,可保证轴承注脂的均匀度,通过设计出脂分管与出脂主管通过旋转接头的连接方式,使每个出脂分管可以旋转接头为轴心进行转动,通过转动出脂分管,可使需要套接轴承的对应注脂管旋转至特定高度,方便人工或机械手将轴承套入对应的注脂管,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的一种轴承注脂装置的结构示意图;标号说明:1、支撑架;2、圆筒;3、活动压板;4、液压缸;5、出脂主管;6、出脂分管;7、旋转接头;8、注脂管;81、出脂通孔;9、阀门。具体实施方式为详细说明本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予以说明。请参照图1,本技术涉及一种轴承注脂装置,包括支撑架1、圆筒2、活动压板3、液压缸4、出脂主管5、出脂分管6、旋转接头7和注脂管8;所述圆筒2竖直地固定于支撑架1,所述活动压板3可上下滑动地接于圆筒2内壁,所述液压缸4的缸体竖直向下固定于支撑架1,所述液压缸4的活塞杆下端连接于活动压板3;所述出脂主管5的一端连接于圆筒2侧壁的下部;所述出脂主管5的另一端连接于旋转接头7的轴向一端,所述旋转接头7的径向上连接有多个出脂连接部,所述出脂分管6的数量有多个,所述出脂分管6的一端分别连接于旋转接头7的出脂连接部;每个出脂分管6的另一端分别连接有注脂管8,所述注脂管8的圆周面呈阵列分布有多个出脂通孔81,每个出脂分管6均设有阀门9。上述轴承注脂结构在使用时,只需要将待注脂的轴承套接在注脂管8上,将多个轴承轴向堆叠,使轴承完全覆盖注脂管8上的出脂通孔81,再通过控制液压缸4带动活动压板3下压,将圆筒2内贮存的油脂从出脂主管5、旋转接头7、出脂分管6及注脂管8,最后经由注脂管8的出脂通孔81流向轴承的内壁,完成注脂。上述轴承注脂结构中,多个注脂管8的直径规格可根据需求进行设置,满足不同规格的轴承的高效注脂的需求。上述轴承注脂结构中,通过设计出脂主管5、出脂分管6、旋转接头7和注脂管8的特定结构,使得圆筒2侧壁只需要连接一个出脂主管5即可实现多种规格的大量轴承的同时注脂,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减少油脂在出脂主管5内的滞留量,由于出脂通孔81呈阵列分布于注脂管8圆周面,可保证轴承注脂的均匀度,通过设计出脂分管6与出脂主管5通过旋转接头7的连接方式,使每个出脂分管6可以旋转接头7为轴心进行转动,通过转动出脂分管6,可使需要套接轴承的对应注脂管8旋转至特定高度,方便人工或机械手将轴承套入对应的注脂管8,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进一步的,上述轴承注脂装置结构中,所述出脂主管5的形状为由三段管道依次垂直连接的Z字形,所述出脂主管5连接有旋转接头7的一段的轴向与水平面平行。由上述描述可知,Z字形的出脂主管5结构可使出脂主管5的出口端相比进口端上移,为旋转接头7和出脂分管6留出可旋转的空间,结构更合理。进一步的,上述轴承注脂装置结构中,各出脂分管6以旋转接头7的轴线为中心呈圆周阵列分布。由上述描述可知,各出脂分管6以旋转接头7的轴线为中心呈圆周阵列分布,该结构可在保证各注脂管8之间的特定间距的情况下保证出脂分管6的长度缩短,进一步提高注脂效率,减少油脂在出脂分管6内的滞留量。进一步的,上述轴承注脂装置结构中,每个注脂管8远离出脂分管6的一端向上倾斜0-20度。由上述描述可知,每个注脂管8远离出脂分管6的一端向上倾斜0-20度,即注脂管8远离出脂分管6的一端保持水平或略微向上倾斜,可使轴承稳定套入注脂管8,避免轴承从注脂管8脱落。进一步的,上述轴承注脂装置结构中,各注脂管8互相平行。实施例1一种轴承注脂装置,包括支撑架1、圆筒2、活动压板3、液压缸4、出脂主管5、出脂分管6、旋转接头7和注脂管8;所述圆筒2竖直地固定于支撑架1,所述活动压板3可上下滑动地接于圆筒2内壁,所述液压缸4的缸体竖直向下固定于支撑架1,所述液压缸4的活塞杆下端连接于活动压板3;所述出脂主管5的一端连接于圆筒2侧壁的下部;所述出脂主管5的另一端连接于旋转接头7的轴向一端,所述旋转接头7的径向上连接有多个出脂连接部,所述出脂分管6的数量有多个,所述出脂分管6的一端分别连接于旋转接头7的出脂连接部;每个出脂分管6的另一端分别连接有注脂管8,所述注脂管8的圆周面呈阵列分布有多个出脂通孔81,每个出脂分管6均设有阀门9。所述出脂主管5的形状为由三段管道依次垂直连接的Z字形,所述出脂主管5连接有旋转接头7的一段的轴向与水平面平行。各出脂分管6以旋转接头7的轴线为中心呈圆周阵列分布。每个注脂管8远离出脂分管6的一端向上倾斜0-20度。各注脂管8互相平行。综上所述,本技术提供的轴承注脂结构中,通过设计出脂主管、出脂分管、旋转接头和注脂管的特定结构,使得圆筒侧壁只需要连接一个出脂主管即可实现多种规格的大量轴承的同时注脂,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减少油脂在出脂主管内的滞留量,由于出脂通孔呈阵列分布于注脂管圆周面,可保证轴承注脂的均匀度,通过设计出脂分管与出脂主管通过旋转接头的连接方式,使每个出脂分管可以旋转接头为轴心进行转动,通过转动出脂分管,可使需要套接轴承的对应注脂管旋转至特定高度,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轴承注脂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架、圆筒、活动压板、液压缸、出脂主管、出脂分管、旋转接头和注脂管;/n所述圆筒竖直地固定于支撑架,所述活动压板可上下滑动地接于圆筒内壁,所述液压缸的缸体竖直向下固定于支撑架,所述液压缸的活塞杆下端连接于活动压板;所述出脂主管的一端连接于圆筒侧壁的下部;所述出脂主管的另一端连接于旋转接头的轴向一端,所述旋转接头的径向上连接有多个出脂连接部,所述出脂分管的数量有多个,所述出脂分管的一端分别连接于旋转接头的出脂连接部;每个出脂分管的另一端分别连接有注脂管,所述注脂管的圆周面呈阵列分布有多个出脂通孔,每个出脂分管均设有阀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轴承注脂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架、圆筒、活动压板、液压缸、出脂主管、出脂分管、旋转接头和注脂管;
所述圆筒竖直地固定于支撑架,所述活动压板可上下滑动地接于圆筒内壁,所述液压缸的缸体竖直向下固定于支撑架,所述液压缸的活塞杆下端连接于活动压板;所述出脂主管的一端连接于圆筒侧壁的下部;所述出脂主管的另一端连接于旋转接头的轴向一端,所述旋转接头的径向上连接有多个出脂连接部,所述出脂分管的数量有多个,所述出脂分管的一端分别连接于旋转接头的出脂连接部;每个出脂分管的另一端分别连接有注脂管,所述注脂管的圆周面呈阵列分布有多个出脂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少波李建华韩顺虎张明
申请(专利权)人:安波电机宁德有限公司上海汇波智能控制设备股份有限公司福安市闽东安波电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