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减腿铁塔及其架设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449123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27 17: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输电铁塔结构领域,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的输电铁塔在陡峭位置设置存在需要较大开挖量或需要抬高支撑基础的问题,提供减腿铁塔及其架设结构。减腿铁塔包括隔面框和连接于隔面框上的上塔体;隔面框为四边形结构,隔面框的一组相邻的角点处不设置塔腿而直接作为支撑点;隔面框的另外一组相邻的角点下方分别连接有塔腿;塔腿包括主材和斜材,斜材下端连接于主材下端、斜材上端支撑连接于隔面框对应边的中间节点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极大的增强了对陡峭地形的适应能力,同时减少了开方和混凝土量的增加。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减腿铁塔及其架设结构
本技术涉及输电铁塔结构领域,具体而言,涉及减腿铁塔及其架设结构。
技术介绍
配合参见图5示出的现有设置方式,对于陡峭山区的输电线路,受铁塔最大级差限制,往往需要采用上边坡开方和抬高下边坡基础主柱的方法。上边坡开方易形成较大的边坡开挖量,造成大量水土流失;抬高基础主柱则较大的增加了施工困难及风险,同时,增加大量的增加工程投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提供一种减腿铁塔及其架设结构,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输电铁塔在陡峭位置设置存在需要较大开挖量或需要抬高支撑基础的问题。本技术的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减腿铁塔,其包括隔面框和连接于隔面框上的上塔体;所述隔面框为四边形结构,所述隔面框的一组相邻的角点处不设置塔腿而直接作为支撑点;所述隔面框的另外一组相邻的角点下方分别连接有塔腿;所述塔腿包括主材和斜材,所述斜材下端连接于主材下端、所述斜材上端支撑连接于隔面框对应边的中间节点处。本方案中的减腿铁塔安装时,以其隔面框的一组角点作为支撑点直接支撑连接于坡面较高位置的基础上,而隔面框的另外一组角点通过对应的塔腿支撑连接于坡面较低位置处。根据理论计算,该设置方式下,输电铁塔正面可适应的地形坡度由原来的35°提高到46°,极大的增强了对陡峭地形的适应能力,同时减少了开方和混凝土量的增加。该方案适用于四腿分别为两腿高、两腿低,且高处的两腿基本等高的地形情况。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隔面框各边和连接于各边上的第一个节间的两斜撑分别连接形成倒K形,且两个斜撑在隔面框对应边上的连接点作为所述斜材和隔面框对应边连接的所述中间节点。本技术还提供一种如前述的减腿铁塔的架设结构,在坡面较高位置设置有两个基本等高且彼此间隔的支撑基础;减腿铁塔的隔面框的一组相邻角点对应支撑连接于两个所述支撑基础上、另外一组相邻角点的下方分别通过塔腿支撑于坡面较低位置。本技术还提供一种减腿铁塔,其包括隔面框和连接于隔面框上的上塔体;所述隔面框为四边形结构;所述隔面框的一组相对角点中的其中一个角点处不设置塔腿而直接作为支撑点,另一个角点下方连接有一长塔腿;所述隔面框的另外一组相对角点下方分别连接有一短塔腿,且两短塔腿的长度基本相等;所述长塔腿和所述短塔腿均包括主材和斜材,所述斜材下端连接于主材下端、所述斜材上端支撑连接于隔面框对应边的中间节点处。本方案中的减腿铁塔安装时,以其隔面框的一个角点作为支撑点直接支撑连接于坡面较高位置的基础上,而隔面框的另一角点通过对应的长塔腿支撑连接于坡面较低位置处。另外一组相对角点分别通过对应的短塔腿支撑连接于坡面较高位置和坡面较低位置之间的中间高度位置处。根据理论计算,该设置方式下,输电铁塔正面可适应的地形坡度由原来的38°提高到50°,极大的增强了对陡峭地形的适应能力,同时减少了开方和混凝土量的增加。该方案适用于四腿分别为一腿高、一腿低、两腿基本等高且在中间的地形情况。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隔面框各边和连接于各边上的第一个节间的两斜撑分别连接形成倒K形,且两个斜撑在隔面框对应边上的连接点作为所述斜材和隔面框对应边连接的所述中间节点。本技术还提供一种如前述的减腿铁塔的架设结构,在坡面较高位置设置有一个支撑基础;输电铁塔的隔面框的一组对角角点中的一个角点支撑连接于所述支撑基础上、另一个角点通过所述长塔腿支撑于坡面较低位置;输电铁塔的隔面框的另一组对角角点分别通过对应的短塔腿支撑于中间高度位置的两个间隔的点处,所述中间高度位置在坡面较高位置和坡面较低位置之间。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提及之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图1示出了本技术实施例一中的减腿铁塔及其架设结构的立面图;图2中示出了本技术实施例一中的减腿铁塔各角点支撑位置关系的示意图;图3示出了本技术实施例二中的减腿铁塔及其架设结构的立面图;图4中示出了本技术实施例二中的减腿铁塔各角点支撑位置关系的示意图;图5示出了一种现有技术的结构图。图标:隔面框11、上塔体12、支撑点13、塔腿14、主材15、斜材16、中间节点17、斜撑18、坡面较高位置19、支撑基础20、坡面较低位置21、下撑点22、长塔腿23、短塔腿24、中间高度位置25、中间撑点26。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技术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技术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技术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技术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一配合参见图1和图2,本实施例提出一种减腿铁塔,其包括隔面框和连接于隔面框上的上塔体。所述隔面框为四边形结构,所述隔面框的一组相邻的角点处不设置塔腿而直接作为支撑点;所述隔面框的另外一组相邻的角点下方分别连接有塔腿;所述塔腿包括主材和斜材,所述斜材下端连接于主材下端、所述斜材上端支撑连接于隔面框对应边的中间节点处。可选地,所述隔面框各边和连接于各边上的第一个节间的两斜撑分别连接形成倒K形,且两个斜撑在隔面框对应边上的连接点作为所述斜材和隔面框对应边连接的所述中间节点。该实施例中的减腿铁塔架设后,其架设结构为:在坡面较高位置设置有两个基本等高且彼此间隔的支撑基础;减腿铁塔的隔面框的一组相邻角点对应支撑连接于两个所述支撑基础上、另外一组相邻角点的下方分别通过塔腿支撑于坡面较低位置的下撑点。根据理论计算,该设置方式下,输电铁塔正面可适应的地形坡度由原来的35°提高到46°,极大的增强了对陡峭地形的适应能力,同时减少了开方和混凝土量的增加。该方案适用于四腿分别为两腿高、两腿低,且高处的两腿基本等高的地形情况。实施例二配合参见图3和图4,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减腿铁塔,其包括隔面框和连接于隔面框上的上塔体;所述隔面框为四边形结构;所述隔面框的一组相对角点中的其中一个角点处不设置塔腿而直接作为支撑点,另一个角点下方连接有一长塔腿;所述隔面框的另外一组相对角点下方分别连接有一短塔腿,且两短塔腿的长度基本相等;所述长塔腿和所述短塔腿均包括主材和斜材,所述斜材下端连接于主材下端、所述斜材上端支撑连接于隔面框对应边的中间节点处。可选地,所述隔面框各边和连接于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减腿铁塔,其特征在于:/n包括隔面框和连接于隔面框上的上塔体;/n所述隔面框为四边形结构,所述隔面框的一组相邻的角点处不设置塔腿而直接作为支撑点;所述隔面框的另外一组相邻的角点下方分别连接有塔腿;所述塔腿包括主材和斜材,所述斜材下端连接于主材下端、所述斜材上端支撑连接于隔面框对应边的中间节点处。/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减腿铁塔,其特征在于:
包括隔面框和连接于隔面框上的上塔体;
所述隔面框为四边形结构,所述隔面框的一组相邻的角点处不设置塔腿而直接作为支撑点;所述隔面框的另外一组相邻的角点下方分别连接有塔腿;所述塔腿包括主材和斜材,所述斜材下端连接于主材下端、所述斜材上端支撑连接于隔面框对应边的中间节点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腿铁塔,其特征在于:
所述隔面框各边和连接于各边上的第一个节间的两斜撑分别连接形成倒K形,且两个斜撑在隔面框对应边上的连接点作为所述斜材和隔面框对应边连接的所述中间节点。


3.一种如权利要求1或2中所述的减腿铁塔的架设结构,其特征在于:
在坡面较高位置设置有两个基本等高且彼此间隔的支撑基础;
减腿铁塔的隔面框的一组相邻角点对应支撑连接于两个所述支撑基础上、另外一组相邻角点的下方分别通过塔腿支撑于坡面较低位置。


4.一种减腿铁塔,其特征在于:
包括隔面框和连接于隔面框上的上塔体;
所述隔面框为四边形结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海云鄢秀庆冯勇刘翔云韩大刚辜良雨刘洪昌付晓旭龚涛余斌罗海力汤欢廖邢军李张谋王梦杰蒲凡王伸富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西南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