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市政建筑工程的集水井盖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447752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27 17: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市政建筑工程的集水井盖体,所述集水井盖体包括格栅井盖以及格栅井盖下抵接的集水盘;所述集水盘包括集水托盘,所述集水托盘上边向外延伸形成托盘翻边,所述托盘翻边与格栅井盖具有相同尺寸轮廓;所述集水托盘盘面上设置有若干泄水位孔,所述泄水位孔内套装有泄水部,所述泄水部包括泄水筒体以及通过开启机构连接在泄水筒体下端的泄水端盖。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设计合理,结构紧凑,通过集水盘以及配合设置的泄水部可有效的实现对杂物的过滤;同时能够有效防止某些场景中异味外溢及蚊虫滋生,便于环境卫生治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市政建筑工程的集水井盖体
本技术涉及市政建筑工程
,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市政建筑工程的集水井盖体。
技术介绍
在市政建筑工程中,大量使用到下水管道,相应的下水管道上设置排污井或下水道以及配合排污井或下水道设置有井盖;现有的井盖多为混凝土或铸铁的格栅井盖或密封井盖。现有的井盖结构简单,在某些应用场景中,难以实现排污井或下水道与外界环境的隔绝,造成环境污染;此外,容易造成下水管道或排污井的淤积。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市政建筑工程的集水井盖体,本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用于市政建筑工程的集水井盖体,所述集水井盖体包括格栅井盖以及格栅井盖下抵接的集水盘;所述集水盘包括集水托盘,所述集水托盘上边向外延伸形成托盘翻边,所述托盘翻边与格栅井盖具有相同尺寸轮廓;所述集水托盘盘面上设置有若干泄水位孔,所述泄水位孔内套装有泄水部,所述泄水部包括泄水筒体以及通过开启机构连接在泄水筒体下端的泄水端盖。进一步地,所述开启机构包括泄水端盖一侧固定连接的铰接连杆和泄水筒体底部一侧与铰接连杆对应设置的铰接支撑杆;所述铰接支撑杆前端设置有安装槽,所述铰接连杆通过枢轴转动连接在所述铰接支撑杆的安装槽内。进一步地,所述铰接连杆与安装槽对应一侧固定设置有套杆,所述安装槽底面上设置有套杆位孔,所述套杆自由端可活动套装于套杆位孔内;所述套杆上套装有压紧在所述铰接连杆与铰接支撑杆之间的支撑弹簧。进一步地,所述铰接连杆远离泄水端盖一端设置有配重块。进一步地,所述泄水筒体顶部向外延伸形成泄水筒翻沿,所述泄水筒翻沿卡接在所述泄水位孔上。进一步地,所述格栅井盖上设置有若干腰型泄水孔,所述集水托盘上与腰型泄水孔对应设置有至少一个固定螺孔,所述格栅井盖通过贯穿腰型泄水孔与固定螺孔的固定连接杆与集水盘通过固定螺帽固定连接。相比于现有技术本技术实施例的有益效果为:本技术设计合理,结构紧凑,通过集水盘以及配合设置的泄水部可有效的实现对杂物的过滤;同时能够有效防止某些场景中异味外溢及蚊虫滋生,便于环境卫生治理。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集水井盖体第一视角立体图;图2为本技术的集水井盖体第二视角立体图;图3为本技术的集水井盖体立体结构分解图;图4为本技术的泄水部第一视角立体图;图5为本技术的泄水部第二视角立体图;图6为本技术的泄水部开启机构放大示意图。图中:100、集水井盖体;110、格栅井盖;111、腰型泄水孔;120、集水盘;121、集水托盘;122、托盘翻边;123、泄水位孔;124、固定螺孔;130、泄水部;131、泄水筒翻沿;132、泄水筒体;133、泄水端盖;134、铰接连杆;135、铰接支撑杆;136、枢轴;137、支撑弹簧;138、套杆;139、安装槽;1310、落水孔;140、固定连接杆;150、固定螺帽。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参照附图来描述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的是,这些实施方式仅仅用于解释本技术的技术原理,并非旨在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参见图1至图6,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市政建筑工程的集水井盖体,所述集水井盖体100包括格栅井盖110以及格栅井盖110下抵接的集水盘120;所述集水盘120包括集水托盘121,所述集水托盘121上边向外延伸形成托盘翻边122,所述托盘翻边122与格栅井盖110具有相同尺寸轮廓;本实施例中,所述的格栅井盖与集水盘具有相同的外形结构,如图1和图2所示,格栅井盖集水盘为圆形结构,应当理解的是,该形状结构为非限定形状。所述集水托盘121盘面上设置有若干泄水位孔123,所述泄水位孔123内套装有泄水部130,所述泄水部130包括泄水筒体132以及通过开启机构连接在泄水筒体132下端的泄水端盖133;常规状态下,泄水筒体与泄水端盖在开启机构作用下处于闭合状态,当处于暴雨天气或有大量排泄污水时,在水流作用下泄水端盖与泄水筒体打开,从而允许雨水胡污水通过;本技术的泄水部可闭合泄水位孔,即在常规状态下,格栅井盖配合集水盘可实现对污水井封闭,从而能够有效避免污水气味或飞虫外溢,另外该集水盘在暴雨天气或大流量排污状态时,能够有效减缓液体流量,且能够有效的对杂物进行过滤分离,避免排污井淤泥过多沉积。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所述开启机构包括泄水端盖133一侧固定连接的铰接连杆134和泄水筒体132底部一侧与铰接连杆134对应设置的铰接支撑杆135;所述铰接支撑杆135前端设置有安装槽139,所述铰接连杆134通过枢轴136转动连接在所述铰接支撑杆的安装槽139内;泄水端盖与泄水筒体通过铰接连杆和铰接支撑杆铰转动连接,从而实现泄水端盖与泄水筒体的开启或闭合。可以理解的是,以上描述仅为示例性的,本申请实施例对此并不进行限定。在一具体实施例中,所述铰接连杆134与安装槽139对应一侧固定设置有套杆138,所述安装槽底面上设置有套杆位孔,所述套杆138自由端可活动套装于套杆位孔内;所述套杆138上套装有压紧在所述铰接连杆134与铰接支撑杆135之间的支撑弹簧137;常规状态下,在套杆及其上的支撑弹簧作用下,泄水端盖与泄水筒体处于闭合状态;仅当处于大雨或大流量排污状态时,泄水端盖与泄水筒体处于开启状态,供雨水或污水排出。可以理解的是,以上描述仅为示例性的,本申请实施例对此并不进行限定。在另一具体实施例中,所述铰接连杆134远离泄水端盖一端设置有配重块;通过配种块可使得泄水端盖与泄水筒体处于闭合状态;同样的,仅当处于大雨或大流量排污状态时,泄水端盖与泄水筒体处于开启状态,供雨水或大流量污水排出。可以理解的是,以上描述仅为示例性的,本申请实施例对此并不进行限定。在一具体实施例中,所述泄水筒体132顶部向外延伸形成泄水筒翻沿131,所述泄水筒翻沿131卡接在所述泄水位孔123上。可以理解的是,以上描述仅为示例性的,本申请实施例对此并不进行限定。在一可选实施例中,所述格栅井盖110上设置有若干腰型泄水孔111,所述集水托盘121上与腰型泄水孔111对应设置有至少一个固定螺孔124,所述格栅井盖110通过贯穿腰型泄水孔111与固定螺孔124的固定连接杆140与集水盘120通过固定螺帽150固定连接;本实施例中,固定连接杆为4只等间距设置在格栅井盖上,通过该固定连接件可实现格栅井盖与集水盘的固定连接。可以理解的是,以上描述仅为示例性的,本申请实施例对此并不进行限定。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技术的描述中,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方向或位置关系的术语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这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述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市政建筑工程的集水井盖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水井盖体(100)包括格栅井盖(110)以及格栅井盖(110)下抵接的集水盘(120);/n所述集水盘(120)包括集水托盘(121),所述集水托盘(121)上边向外延伸形成托盘翻边(122),所述托盘翻边(122)与格栅井盖(110)具有相同尺寸轮廓;/n所述集水托盘(121)盘面上设置有若干泄水位孔(123),所述泄水位孔(123)内套装有泄水部(130),所述泄水部(130)包括泄水筒体(132)以及通过开启机构连接在泄水筒体(132)下端的泄水端盖(133)。/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市政建筑工程的集水井盖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水井盖体(100)包括格栅井盖(110)以及格栅井盖(110)下抵接的集水盘(120);
所述集水盘(120)包括集水托盘(121),所述集水托盘(121)上边向外延伸形成托盘翻边(122),所述托盘翻边(122)与格栅井盖(110)具有相同尺寸轮廓;
所述集水托盘(121)盘面上设置有若干泄水位孔(123),所述泄水位孔(123)内套装有泄水部(130),所述泄水部(130)包括泄水筒体(132)以及通过开启机构连接在泄水筒体(132)下端的泄水端盖(13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市政建筑工程的集水井盖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启机构包括泄水端盖(133)一侧固定连接的铰接连杆(134)和泄水筒体(132)底部一侧与铰接连杆(134)对应设置的铰接支撑杆(135);所述铰接支撑杆(135)前端设置有安装槽(139),所述铰接连杆(134)通过枢轴(136)转动连接在所述铰接支撑杆的安装槽(139)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市政建筑工程的集水井盖体,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潘李文杰胡攀峰赵晓磊黄凯莉刘德福张利霞郭少波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昊锦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