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功能立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446819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27 17: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多功能立柱,包括底座、立柱,所述立柱包括:固定柱、转动柱、以及安装柱,所述安装柱上安装有交通指示灯,所述固定柱顶端开设有第一滑动槽,所述第一滑动槽内滑动式连接有限位块,所述第一滑动槽内固定连接有第一弹性件,所述转动柱侧壁上开设有第二滑动槽,所述第二滑动槽内滑动式连接有滑动杆,所述第二滑动槽以及所述滑动杆沿周向均匀设置有多组,所述滑动杆上固定连接有照明灯。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可实现需要调整交通指示灯的方向,同时滑动杆上的照明灯照射的灯光使立柱在雾霾天气中能见度提高,减少闯红灯现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功能立柱
本技术涉及交通设备
,特别涉及一种多功能立柱。
技术介绍
随着当今社会经济飞速的发展,汽车占有量大幅提高,城市生活环境日益严峻,特别是大气污染,严重影响了我们的生活,雾霾天气是一种大气污染状态,雾霾是对大气中各种悬浮颗粒物含量超标的笼统表述,尤其是PM2.5被认为是造成雾霾天气的“元凶”。雾霾致使能见度降低,导致司机因看不到交通信号灯而误闯红灯现象越来越多。而且,交通信号灯安装在立柱上后不可以改变方向,遇到要调整的时候非常不方便。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多功能立柱,具有方便调整方向且有利于减少雾霾天气下闯红灯现象的优点。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多功能立柱,包括底座、立柱,所述立柱包括:与所述底座顶面固定连接的固定柱、转动式装配于所述固定柱顶端的转动柱、以及固定连接于所述转动柱顶面的安装柱,所述安装柱上安装有交通指示灯,所述转动柱底面开设有与所述固定柱相适配的转动槽,所述转动柱通过所述转动槽转动式装配于所述固定柱顶端,所述固定柱顶端开设有第一滑动槽,所述第一滑动槽内滑动式连接有限位块,所述第一滑动槽内固定连接有第一弹性件,所述第一弹性件一端与所述第一滑动槽侧壁固定连接且另一端与所述限位块固定连接,所述转动柱侧壁上开设有与所述第一滑动槽相对应的第二滑动槽,所述第二滑动槽与所述转动槽相连通,所述第二滑动槽内滑动式连接有滑动杆,所述滑动杆与所述限位块抵压接触,所述第二滑动槽以及所述滑动杆沿周向均匀设置有多组,所述滑动杆远离所述限位块一侧顶端开设有三角形槽,所述三角形槽斜面上固定连接有照明灯。实现上述技术方案,当限位块卡嵌于第二滑动槽内与滑动杆抵压接触时,固定柱与转动柱相对固定,当需要调整交通指示灯的方向时,按压滑动杆抵推限位块向第一滑动槽内滑动且挤压第一弹性件,当所述限位块回缩进第一滑动槽内时,转动转动柱,带动交通指示灯转动,当转动至合适角度后,限位块在第一弹性件的弹性力作用下再次卡嵌于第二滑动槽内且与滑动杆抵压接触,同时滑动杆上的照明灯照射的灯光使立柱在雾霾天气中能见度提高,减少闯红灯现象。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二滑动槽侧壁上开设有第三滑动槽,所述滑动杆侧壁上固定连接有卡嵌块,所述卡嵌块滑动式卡嵌于所述第三滑动槽内,所述第三滑动槽内设置有第二弹性件,所述第二弹性件一端与所述第三滑动槽靠近所述第一滑动槽一侧固定连接且另一端与所述卡嵌块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弹性件的弹性系数小于所述第一弹性件。实现上述技术方案,保证了滑动杆与第二滑动槽之间的稳定连接且方便抵推滑动杆。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限位块与所述滑动杆接触一端两侧边设置为圆角。实现上述技术方案,当圆角位于第一滑动槽与第二滑动槽接触处时,转动转动柱抵推圆角,使转动柱的转动更加顺畅。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交通指示灯设置于所述安装柱一对相对侧面上。实现上述技术方案,在十字路口处,相对设立的交通指示灯通过相互配合较为方便地限制可通行的道路。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三角形槽斜面朝向所述交通指示灯方向设置。实现上述技术方案,照明灯的等照射向安装柱,提高了交通指示灯在雾霾天气的能见度,降低交通事故的风险。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当限位块卡嵌于第二滑动槽内与滑动杆抵压接触时,固定柱与转动柱相对固定,当需要调整交通指示灯的方向时,按压滑动杆抵推限位块向第一滑动槽内滑动且挤压第一弹性件,当所述限位块回缩进第一滑动槽内时,转动转动柱,带动交通指示灯转动,当转动至合适角度后,限位块在第一弹性件的弹性力作用下再次卡嵌于第二滑动槽内且与滑动杆抵压接触,同时滑动杆上的照明灯照射的灯光使立柱在雾霾天气中能见度提高,减少闯红灯现象。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竖向剖视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的横向剖视图。图中数字和字母所表示的相应部件名称:1、底座;2、立柱;3、固定柱;4、转动柱;5、安装柱;6、交通指示灯;7、转动槽;8、第一滑动槽;9、限位块;10、第一弹性件;11、第二滑动槽;12、滑动杆;13、第三滑动槽;14、卡嵌块;15、第二弹性件;16、三角形槽;17、照明灯;18、圆角。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如图1至图3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多功能立柱2,包括:底座1、立柱2,立柱2包括:固定柱3、转动柱4、以及安装柱5,固定柱3与底座1顶面固定连接,转动柱4转动式装配于固定柱3顶端,安装柱5固定连接于转动柱4顶面,安装柱5上安装有交通指示灯6,转动柱4底面开设有与固定柱3相适配的转动槽7,转动柱4通过转动槽7转动式装配于固定柱3顶端,固定柱3顶端开设有第一滑动槽8,第一滑动槽8内滑动式连接有限位块9,第一滑动槽8内固定连接有第一弹性件10,第一弹性件10一端与第一滑动槽8侧壁固定连接且另一端与限位块9固定连接,转动柱4侧壁上开设有与第一滑动槽8相对应的第二滑动槽11,第二滑动槽11与转动槽7相连通,第二滑动槽11内滑动式连接有滑动杆12,滑动杆12与限位块9抵压接触,第二滑动槽11以及滑动杆12沿周向均匀设置有多组,滑动杆12远离限位块9一侧顶端开设有三角形槽16,三角形槽16斜面上固定连接有照明灯17。第二滑动槽11侧壁上开设有第三滑动槽13,滑动杆12侧壁上固定连接有卡嵌块14,卡嵌块14滑动式卡嵌于第三滑动槽13内,第三滑动槽13内设置有第二弹性件15,第二弹性件15一端与第三滑动槽13靠近第一滑动槽8一侧固定连接且另一端与卡嵌块14固定连接,第二弹性件15的弹性系数小于第一弹性件10,保证了滑动杆12与第二滑动槽11之间的稳定连接且方便抵推滑动杆12。限位块9与滑动杆12接触一端两侧边设置为圆角18,当圆角18位于第一滑动槽8与第二滑动槽11接触处时,转动转动柱4抵推圆角18,使转动柱4的转动更加顺畅。交通指示灯6设置于安装柱5一对相对侧面上,在十字路口处,相对设立的交通指示灯6通过相互配合较为方便地限制可通行的道路。三角形槽16斜面朝向交通指示灯6方向设置,照明灯17的等照射向安装柱5,提高了交通指示灯6在雾霾天气的能见度,降低交通事故的风险。在本技术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多功能立柱,包括底座、立柱,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柱包括:与所述底座顶面固定连接的固定柱、转动式装配于所述固定柱顶端的转动柱、以及固定连接于所述转动柱顶面的安装柱,所述安装柱上安装有交通指示灯,所述转动柱底面开设有与所述固定柱相适配的转动槽,所述转动柱通过所述转动槽转动式装配于所述固定柱顶端,所述固定柱顶端开设有第一滑动槽,所述第一滑动槽内滑动式连接有限位块,所述第一滑动槽内固定连接有第一弹性件,所述第一弹性件一端与所述第一滑动槽侧壁固定连接且另一端与所述限位块固定连接,所述转动柱侧壁上开设有与所述第一滑动槽相对应的第二滑动槽,所述第二滑动槽与所述转动槽相连通,所述第二滑动槽内滑动式连接有滑动杆,所述滑动杆与所述限位块抵压接触,所述第二滑动槽以及所述滑动杆沿周向均匀设置有多组,所述滑动杆远离所述限位块一侧顶端开设有三角形槽,所述三角形槽斜面上固定连接有照明灯。/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功能立柱,包括底座、立柱,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柱包括:与所述底座顶面固定连接的固定柱、转动式装配于所述固定柱顶端的转动柱、以及固定连接于所述转动柱顶面的安装柱,所述安装柱上安装有交通指示灯,所述转动柱底面开设有与所述固定柱相适配的转动槽,所述转动柱通过所述转动槽转动式装配于所述固定柱顶端,所述固定柱顶端开设有第一滑动槽,所述第一滑动槽内滑动式连接有限位块,所述第一滑动槽内固定连接有第一弹性件,所述第一弹性件一端与所述第一滑动槽侧壁固定连接且另一端与所述限位块固定连接,所述转动柱侧壁上开设有与所述第一滑动槽相对应的第二滑动槽,所述第二滑动槽与所述转动槽相连通,所述第二滑动槽内滑动式连接有滑动杆,所述滑动杆与所述限位块抵压接触,所述第二滑动槽以及所述滑动杆沿周向均匀设置有多组,所述滑动杆远离所述限位块一侧顶端开设有三角形槽,所述三角形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常志军常昊汤平李恩明邵元相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方大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