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液体自动灌装机的运输稳定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444215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27 16: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灌装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液体自动灌装机的运输稳定结构,包括输送带和底托;所述底托有多个且均匀地固定连接于输送带表面,所述底托包括外固定块、内滑动块、弹簧、环形气囊和气囊阀芯;所述外固定块的上表面开设有滑槽,所述内滑动块滑动连接于滑槽内,所述内滑动块的两侧通过弹簧与滑槽的内壁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环形气囊充气后,能够对容器进行固定,同时还能够避免容器和承载槽内壁之间产生冲击,避免容器发生碎裂;内滑动块能够在滑槽内滑动,同时同时弹簧会对内滑块进行缓冲,从而减轻惯性造成的冲击,避免容器内的液体晃动或洒出,提高输送过程的稳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液体自动灌装机的运输稳定结构
本技术涉及灌装机
,具体涉及一种液体自动灌装机的运输稳定结构。
技术介绍
液体自动灌装机是包装机中的一类产品,尤其常见于制药行业,使用液体自动灌装机对进行药液进行灌装能够大幅度提高生产效率,从而降低药品的生产成本。然而,现有的液体自动灌装机在对灌装容器进行运输的过程中,容器一般是被直接放置在输送带上的凹槽内,在灌装机对容器进行灌装时,整个输送带通过步进电机控制,使输送带以固定的频率前进,而当一个容器运动到灌装头下方时,输送带会停止前进。此时,前方灌装完毕的容器在惯性作用下会有向前运动的趋势并与凹槽内壁碰撞,使得内部液体摇晃并容易洒出。此外,在使用玻璃容器进行灌装的情况下,容器与凹槽的内壁相互碰撞也容易发生容器破碎的情况。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避免输送带停止时容器内部液体洒出同时避免容器碰撞导致碎裂情况的液体自动灌装机的运输稳定结构。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液体自动灌装机的运输稳定结构,包括输送带和底托;所述底托有多个且均匀地固定连接于输送带表面,所述底托包括外固定块、内滑动块、弹簧、环形气囊和气囊阀芯;所述外固定块的上表面开设有滑槽,所述内滑动块滑动连接于滑槽内,所述内滑动块的两侧通过弹簧与滑槽的内壁连接;所述内滑动块的上表面开设有承载槽,所述环形气囊固定连接于承载槽的侧壁上,所述气囊阀芯固定连接于内滑动块上并通过设置于内滑动块内部的管道与环形气囊连通。具体的,还包括瓶颈导杆,所述瓶颈导杆有两个且分别通过支撑杆固定连接于输送带两侧,所述瓶颈导杆与输送带的输送方向平行。具体的,所述瓶颈导杆上设有多个滚轮。具体的,所述环形气囊的表面设有防滑纹。具体的,所述承载槽的底部设有橡胶垫片。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环形气囊充气后,能够对容器进行固定,同时还能够避免容器和承载槽内壁之间产生冲击,避免容器发生碎裂;内滑动块能够在滑槽内滑动,同时同时弹簧会对内滑块进行缓冲,从而减轻惯性造成的冲击,避免容器内的液体晃动或洒出,提高输送过程的稳定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液体自动灌装机的运输稳定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底托的剖视图;标号说明:1、输送带;2、底托;21、外固定块;211、滑槽;22、内滑动块;221、承载槽;23、弹簧;24、环形气囊;25、气囊阀芯;3、瓶颈导杆;31、滚轮。具体实施方式为详细说明本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予以说明。参照附图1至2,本技术的一种液体自动灌装机的运输稳定结构,包括输送带1和底托2;所述底托2有多个且均匀地固定连接于输送带1表面,所述底托2包括外固定块21、内滑动块22、弹簧23、环形气囊24和气囊阀芯25;所述外固定块21的上表面开设有滑槽211,所述内滑动块22滑动连接于滑槽211内,所述内滑动块22的两侧通过弹簧23与滑槽211的内壁连接;所述内滑动块22的上表面开设有承载槽221,所述环形气囊24固定连接于承载槽221的侧壁上,所述气囊阀芯25固定连接于内滑动块22上并通过设置于内滑动块22内部的管道与环形气囊24连通。本技术的工作原理为:外部的上料装置会将容器运送至输送带1的底托2上,容器落入内滑动块22的承载槽221内后,外部的充气头会下压并通过气囊阀芯25对环形气囊24进行充气,环形气囊24充气鼓起后,紧紧压在容器的表面,实现对容器的固定。当输送带1突然停止前进时,内滑动块22会在滑槽211内滑动,同时弹簧23会对内滑块进行缓冲,从而减轻惯性造成的冲击,避免容器内的液体晃动或洒出。由上述描述可知,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环形气囊充气后,能够对容器进行固定,同时还能够避免容器和承载槽内壁之间产生冲击,避免容器发生碎裂;内滑动块能够在滑槽内滑动,同时同时弹簧会对内滑块进行缓冲,从而减轻惯性造成的冲击,避免容器内的液体晃动或洒出,提高输送过程的稳定性。进一步的,还包括瓶颈导杆3,所述瓶颈导杆3有两个且分别通过支撑杆固定连接于输送带1两侧,所述瓶颈导杆3与输送带1的输送方向平行。由上述描述可知,容器在输送过程中,瓶颈导杆会位于容器的瓶颈位置,并容器的瓶颈进行限位,避免容器像瓶颈导杆所在的两侧晃动或倾斜,进一步提高输送过程的稳定性。进一步的,所述瓶颈导杆3上设有多个滚轮31。由上述描述可知,滚轮能够避免瓶颈导杆和容腔之间接触时发生摩擦。进一步的,所述环形气囊24的表面设有防滑纹。由上述描述可知,环形气囊表面的防滑纹能够防止容器发生转动。进一步的,所述承载槽221的底部设有橡胶垫片。实施例一一种液体自动灌装机的运输稳定结构,包括输送带1和底托2;所述底托2有多个且均匀地固定连接于输送带1表面,所述底托2包括外固定块21、内滑动块22、弹簧23、环形气囊24和气囊阀芯25;所述外固定块21的上表面开设有滑槽211,所述内滑动块22滑动连接于滑槽211内,所述内滑动块22的两侧通过弹簧23与滑槽211的内壁连接;所述内滑动块22的上表面开设有承载槽221,所述承载槽221的底部设有橡胶垫片,所述环形气囊24固定连接于承载槽221的侧壁上,所述气囊阀芯25固定连接于内滑动块22上并通过设置于内滑动块22内部的管道与环形气囊24连通,所述环形气囊24的表面设有防滑纹;还包括瓶颈导杆3,所述瓶颈导杆3有两个且分别通过支撑杆固定连接于输送带1两侧,所述瓶颈导杆3与输送带1的输送方向平行,所述瓶颈导杆3上设有多个滚轮31。综上所述,本技术提供的有益效果在于:环形气囊充气后,能够对容器进行固定,同时还能够避免容器和承载槽内壁之间产生冲击,避免容器发生碎裂;内滑动块能够在滑槽内滑动,同时同时弹簧会对内滑块进行缓冲,从而减轻惯性造成的冲击,避免容器内的液体晃动或洒出,提高输送过程的稳定性。容器在输送过程中,瓶颈导杆会位于容器的瓶颈位置,并容器的瓶颈进行限位,避免容器像瓶颈导杆所在的两侧晃动或倾斜,进一步提高输送过程的稳定性。滚轮能够避免瓶颈导杆和容腔之间接触时发生摩擦。环形气囊表面的防滑纹能够防止容器发生转动。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技术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技术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同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相关的
,均同理包括在本技术的专利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液体自动灌装机的运输稳定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输送带和底托;/n所述底托有多个且均匀地固定连接于输送带表面,所述底托包括外固定块、内滑动块、弹簧、环形气囊和气囊阀芯;/n所述外固定块的上表面开设有滑槽,所述内滑动块滑动连接于滑槽内,所述内滑动块的两侧通过弹簧与滑槽的内壁连接;/n所述内滑动块的上表面开设有承载槽,所述环形气囊固定连接于承载槽的侧壁上,所述气囊阀芯固定连接于内滑动块上并通过设置于内滑动块内部的管道与环形气囊连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液体自动灌装机的运输稳定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输送带和底托;
所述底托有多个且均匀地固定连接于输送带表面,所述底托包括外固定块、内滑动块、弹簧、环形气囊和气囊阀芯;
所述外固定块的上表面开设有滑槽,所述内滑动块滑动连接于滑槽内,所述内滑动块的两侧通过弹簧与滑槽的内壁连接;
所述内滑动块的上表面开设有承载槽,所述环形气囊固定连接于承载槽的侧壁上,所述气囊阀芯固定连接于内滑动块上并通过设置于内滑动块内部的管道与环形气囊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液...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文玉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南少林药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