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钱明伟专利>正文

一种用于氧化挂具的自锁吊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443854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27 16:58
本申请涉及一种用于氧化挂具的自锁吊钩,其包括支撑架以及杠杆件,所述杠杆件包括有支点部、受力部以及挤压部,所述支点部与支撑架转动连接,所述挤压部与支撑架之间形成有供电排插入的插入空隙,所述受力部位于插入空隙上方。将杠杆件作为杠杆,利用杠杆原理,将支点部作为支点,当所述电排向上顶起受力部时,所述挤压部朝电排的方向转动压紧。本申请具有当吊钩与电排钩挂在电排上时,确保电排与支撑架紧密接触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氧化挂具的自锁吊钩
本申请涉及氧化挂具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氧化挂具的自锁吊钩。
技术介绍
为了克服铝合金表面硬度、耐磨损性等方面的缺陷,扩大应用范围,延长使用寿命,通常使用阳极铝氧化技术对铝合金进行表面处理。在对一些铝产品进行氧化处理时,需要将产品置于挂具上,而挂具挂在用于电排上,将产品浸入电解液中,挂具在其中主要起导电、支撑和固定产品的作用。氧化挂具的上端设置有用于挂在电排上的吊钩,改进前的吊钩参照附图1,吊钩呈常见的钩状,其一端竖直向下与挂具本体连接,另一端弯折后朝斜向下方向延伸,其弯折处呈弧形。通过挂具与产品的自身重力,使吊钩挂在电排上保持稳定。然而上述吊钩存在一定问题:由于电排的截面通常呈矩形,当吊钩挂在电排上时,电排需要与吊钩的竖直段紧贴才能保证较大的接触面积,以便于大电流通过。而吊钩与电排之间的连接稳定性较差,挂具容易发生晃动,挂具晃动时会导致吊钩与电排之间由面接触变成线接触,接触面积的减小容易导致接触位置出现接触不良、发热的情况,极大的浪费了电能,增大了消耗,且使得氧化效果受到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吊钩与电排之间连接不稳的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用于氧化挂具的自锁吊钩。本申请提供的一种用于氧化挂具的自锁吊钩,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用于氧化挂具的自锁吊钩,包括支撑架以及杠杆件,所述杠杆件包括有支点部、受力部以及挤压部,所述支点部与支撑架转动连接,所述挤压部与支撑架之间形成有供电排插入的插入空隙,所述受力部位于插入空隙上方,当所述电排向上顶起受力部时,所述挤压部朝电排的方向转动。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电排穿过插入空隙并与受力部接触时,支点部、受力部、挤压部组合的排布符合杠杆原理作用,以支点部作为杠杆件的支撑点,受力部被电排顶起并朝远离插入空隙的方向移动,从而使挤压部朝向电排的方向进行移动,此时的挤压部会对电排产生挤压力,并减小插入空隙的间距,从而增强对电排的固定效果。优选的,所述支撑架与电排接触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导电平板。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电排插入至杠杆件内后,电排与导电平板的平面进行接触,导电平板具有增大电排与支撑架之间的接触面积的作用。优选的,所述支撑架包括有竖直部以及设置于竖直部上端的弯折部,所述弯折部朝插入空隙一侧延伸;所述弯折部的端头与支点部铰接,所述支点部的竖直位置高于挤压部与电排的接触位置。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受力部被电排顶起时,杠杆件以支点部与支撑架的铰接点为圆心进行转动,由于支点部的竖直位置高于挤压部与电排的接触位置,所以,挤压部会朝向插入空隙减小的方向进行转动,从而对电排进行挤压固定。优选的,所述挤压部与受力部之间呈夹角设置,所述支点部位于挤压部与受力部之间,所述挤压部与电排之间的接触位置位于电排与导电平板接触面的中部。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挤压部对电排进行挤压时,由于挤压部对电排的施力位置恰好位于电排与导电平板接触面的中部,这使得位于电排的两端不易发生摇晃,从而起到进一步稳定电排与导电平板之间的连接的稳定性。优选的,所述挤压部的自由端处形成有弧形端,所述弧形端朝远离插入空隙的方向弯折。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弧形端与电排进行接触,增大挤压部与电排之间的接触面积,减小挤压部对电排的表面造成的磨损伤害。优选的,所述支撑架为金属竖杆,所述杠杆件的支点部与竖杆远离插入空隙的一侧铰接,所述支点部的竖直位置低于挤压部与电排的接触位置。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支点部的竖直位置低于挤压部与电排的接触位置,在电排向上顶起受力部时,支点部转动带动挤压部移动从而起到缩小插入空隙的宽度的作用。优选的,所述挤压部的端头朝向插入空隙的一侧设置为弧形端。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弧形端与电排进行接触,增大挤压部与电排之间的接触面积,减小挤压部对电排的表面造成的磨损伤害。优选的,所述支撑架上设置有供杠杆件活动的让位缺口。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杠杆件滑动与让位缺口内,当受力部被电排顶起时,让位缺口的设置能够增大受力部的移动距离,使受力部能够有更大的移动空间。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1.在电排穿过插入空隙并与受力部接触时,受力部被电排顶起并朝远离插入空隙的方向移动,而此时的挤压部会对电排产生挤压力,并减小插入空隙的间距,从而增强对电排的固定效果;2.电排插入至杠杆件内后,电排与导电平板的平面进行接触,导电平板具有增大电排与支撑架之间的接触面积的作用。附图说明图1是对比文件参照附图。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一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一中杠杆件夹持电排时的状态示意图。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二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二中杠杆件夹持电排时的状态示意图。附图标记:1、支撑架;2、杠杆件;3、支点部;4、受力部;5、挤压部;6、插入空隙;7、电排;8、导电平板;9、竖直部;10、弯折部;11、弧形端;12、金属竖杆;13、让位缺口;14、空心圆环;15、铰接杆。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2-5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用于氧化挂具的自锁吊钩。参照图2、图3,一种用于氧化挂具的自锁吊钩,包括支撑架1以及杠杆件2。工作人员将支撑架1置于固定电排7上端并将电排7与杠杆件2相连接,通过杠杆件2对电排7进行限位,使电排7能够与支撑架1进行紧密连接,从而实现对电排7以及支撑架1的相对连接稳定。参照图2、图3,支撑架1由两根金属杆间隔排布、再于两根金属杆之间焊接一块导电平板8连接而成。导电平板8朝向电排7的一面光滑。支撑架1包括竖直部9以及设置于竖直部9上端的弯折部10,弯折部10朝竖直部9的方向延伸使支撑架1呈钩状,在弯折部10的端部还焊接有空心圆环14。导电平板8设置于竖直部9朝向弯折部10的一侧,且弯折部10的两根金属杆之间间隔形成让位缺口13。参照图2、图3,杠杆件2包括有与弯折部10的端部铰接的支点部3、用于与电排7抵接的受力部4以及对电排7产生挤压的挤压部5。杠杆件2位于让位缺口13内,挤压部5位于支点部3与受力部4之间,而支点部3与挤压部5之间形成的角度为钝角。在支点部3还固定连接有转动连接于至空心圆环14的铰接杆15,通过铰接杆15与空心圆环14的转动连接,实现杠杆件2与支撑架1的转动连接。挤压部5位于导电平板8朝向弯折部10的一侧,在挤压部5与导电平板8之间形成有供电排7插入的插入空隙6,且受力部4位于插入空隙6上方。挤压部5的自由端处形成有朝远离插入空隙6方向弯折的弧形端11。支点部3与支撑架1的铰接点的竖直位置高于挤压部5与电排7的接触位置。参照图2、图3,在工作人员支撑架1移动至电排7上方后,再将支撑架1朝向排方向移动,使电排7穿过插入空隙6并与受力部4接触,电排7朝向导电平板8的一面与导电平板8贴合。在支撑架1自身重力的挤压下,电排7靠近受力部4的一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氧化挂具的自锁吊钩,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架(1)以及杠杆件(2),所述杠杆件(2)包括有支点部(3)、受力部(4)以及挤压部(5),所述支点部(3)与支撑架(1)转动连接,所述挤压部(5)与支撑架(1)之间形成有供电排(7)插入的插入空隙(6),所述受力部(4)位于插入空隙(6)上方,当所述电排(7)向上顶起受力部(4)时,所述挤压部(5)朝电排(7)的方向转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氧化挂具的自锁吊钩,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架(1)以及杠杆件(2),所述杠杆件(2)包括有支点部(3)、受力部(4)以及挤压部(5),所述支点部(3)与支撑架(1)转动连接,所述挤压部(5)与支撑架(1)之间形成有供电排(7)插入的插入空隙(6),所述受力部(4)位于插入空隙(6)上方,当所述电排(7)向上顶起受力部(4)时,所述挤压部(5)朝电排(7)的方向转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氧化挂具的自锁吊钩,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1)与电排(7)接触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导电平板(8)。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氧化挂具的自锁吊钩,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1)包括有竖直部(9)以及设置于竖直部(9)上端的弯折部(10),所述弯折部(10)朝插入空隙(6)一侧延伸;所述弯折部(10)的端头与支点部(3)铰接,所述支点部(3)的竖直位置高于挤压部(5)与电排(7)的接触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用于氧化挂具的自锁吊钩,其特征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钱明伟
申请(专利权)人:钱明伟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