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阵式压力传感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43497 阅读:15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点阵式压力传感装置,包括弹性衬垫、压力传递结构矩阵、压力传感器矩阵和金属背板,弹性衬垫、压力传递结构矩阵、压力传感器矩阵和金属背板顺序层叠成整体,压力传递结构矩阵中的各压力传递结构和压力传感器矩阵中的各传感器上下对应设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点阵式压力传感装置由于采用了设置压力传递结构矩阵和压力传感器矩阵并将压力传递结构矩阵中的压力传递结构和压力传感器矩阵中的传感器上下对应设置的技术方案。将其安装在公交车辆的阶梯上,可以有效感知作用在装置上的乘客上下的移动信息变化,为客流统计处理和分析部分提供准确的点阵数据。(*该技术在201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传感装置,特别涉及一种用于统计公交车客流量的点阵式压力传感装置
技术介绍
在公交车及超市、展览会等场所经常有大量的人员进出,为适应现代化管理的需要,对进出上述场所的人员进行统计是非常必要的,尤其是在公交车上,基于我国的国情,上下车人员多,有时甚至非常拥挤,而且同一车门会同时有上下车的乘客,统计起来特别困难,但随着ITS(智能交通系统)的实施,对客流统计提出了更加严格的需求。这就迫切需要一种能非人工、高准确率、适合公交车环境的客流统计装置出现。目前应用于统计公交车上客流量的装置,采用的技术有红外、超声波、电磁感应和超红外等等。采用这些技术的装置普遍存在的缺点是,往往只能统计单人、单向的简单情况,无法或者很难为后续处理设备提供所有方向和所有人员的移动信息变化。随着新型公交车的采用,前上后下的方式将逐步减少,这对客流统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为准确统计上下车人数提供信息的点阵式压力传感装置。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点阵式压力传感装置,包括弹性衬垫、压力传递结构矩阵、压力传感器矩阵和金属背板,弹性衬垫、压力传递结构矩阵、压力传感器矩阵和金属背板顺序层叠成整体,压力传递结构矩阵中的各压力传递结构和压力传感器矩阵中的各传感器上下对应设置。所述的压力传递结构矩阵为触发结构矩阵,触发结构矩阵中的各触发结构和压力传感器矩阵中的各传感器上下对应设置。所述的压力传递结构矩阵为粘附在弹性衬垫下的球形突起结构矩阵,该球形突起结构矩阵中的各球形突起结构和压力传感器矩阵中的各传感器上下对应设置。本技术的点阵式压力传感装置由于采用了设置压力传递结构矩阵和压力传感器矩阵并将压力传递结构矩阵中的压力传递结构和压力传感器矩阵中的传感器上下对应设置的技术方案。将其安装在公交车辆的阶梯上,可以有效感知作用在装置上的乘客上下的移动信息变化,为客流统计处理和分析部分提供准确的点阵数据。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点阵式压力传感装置一实施例的结构分解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点阵式压力传感装置另一实施例的结构分解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点阵式压力传感装置及其对应的前级处理电路盒安装于公交车上一实施例的示意图;图4是图3所示实施例的安装效果图;图5是本技术点阵式压力传感装置及其对应的前级处理电路盒安装于公交车上又一实施例的示意图;图6是图5所示实施例的安装效果图。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的点阵式压力传感装置1包括弹性衬垫11、压力传递结构矩阵12、压力传感器矩阵13和金属背板14,弹性衬垫11、压力传递结构矩阵12、压力传感器矩阵13和金属背板14顺序层叠成整体,压力传递结构矩阵中的各压力传递结构和压力传感器矩阵中的各传感器上下对应设置。请参见图1,这是本技术的点阵式压力传感装置的一实施例。在本实施例中,点阵式压力传感装置包括弹性衬垫11、触发结构矩阵12a、压力传感器矩阵13和金属背板14,弹性衬垫11、触发结构矩阵12a、压力传感器矩阵13和金属背板14顺序层叠成整体,触发结构矩阵中的各触发结构12a1和压力传感器矩阵13中的各传感器131上下对应设置。请参见图2,这是本技术的点阵式压力传感装置的另一实施例。在本实施例中,点阵式压力传感装置1包括弹性衬垫11、粘附在弹性衬垫下的球形突起结构矩阵12b、压力传感器矩阵13和金属背板14,弹性衬垫11、粘附在弹性衬垫下的球形突起结构矩阵12b、压力传感器矩阵13和金属背板14顺序层叠成整体,球形突起结构矩阵12b中的各球形突起结构12b1和压力传感器矩阵13中的各传感器131上下对应设置。请参见图3,配合参见图4。图3是本技术点阵式压力传感装置及其对应的前级处理电路盒安装于公交车上一实施例的示意图,图4是其安装效果图。在本实施例中,先在公交车门的第二级踏板上安装几块辅助支架2,然后将本技术的点阵式压力传感装置1安装在辅助支架2上,将前级处理电路盒3固定在阶梯的立面。这种安装方式可称为侧面背靠式。图中所示4为信号线。请参见图5,配合参见图6。图5是本技术点阵式压力传感装置及其对应的前级处理电路盒安装于公交车上另一实施例的示意图,图6是其安装效果图。在本实施例中,先在公交车门的第二级踏板内侧开一个大小与前级处理电路盒适配的洞,将前级处理电路盒3嵌装在该洞口内,然后将本技术点的阵式压力传感装置1直接安装在公交车门的第二级踏板上,并和前级处理电路盒3接触相连。这种安装方式可称为底面填埋式。图中所示4为信号线。权利要求1.一种点阵式压力传感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弹性衬垫、压力传递结构矩阵、压力传感器矩阵和金属背板,弹性衬垫、压力传递结构矩阵、压力传感器矩阵和金属背板顺序层叠成整体,压力传递结构矩阵中的各压力传递结构和压力传感器矩阵中的各传感器上下对应设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点阵式压力传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压力传递结构矩阵为触发结构矩阵,触发结构矩阵中的各触发结构和压力传感器矩阵中的各传感器上下对应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点阵式压力传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压力传递结构矩阵为粘附在弹性衬垫下的球形突起结构矩阵,该球形突起结构矩阵中的各球形突起结构和压力传感器矩阵中的各传感器上下对应设置。专利摘要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点阵式压力传感装置,包括弹性衬垫、压力传递结构矩阵、压力传感器矩阵和金属背板,弹性衬垫、压力传递结构矩阵、压力传感器矩阵和金属背板顺序层叠成整体,压力传递结构矩阵中的各压力传递结构和压力传感器矩阵中的各传感器上下对应设置。本技术的点阵式压力传感装置由于采用了设置压力传递结构矩阵和压力传感器矩阵并将压力传递结构矩阵中的压力传递结构和压力传感器矩阵中的传感器上下对应设置的技术方案。将其安装在公交车辆的阶梯上,可以有效感知作用在装置上的乘客上下的移动信息变化,为客流统计处理和分析部分提供准确的点阵数据。文档编号G06M1/27GK2788141SQ200420081860公开日2006年6月14日 申请日期2004年8月16日 优先权日2004年8月16日专利技术者陈岳川 申请人:上海浩孚通信科技有限公司, 上海交通设施建设发展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点阵式压力传感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弹性衬垫、压力传递结构矩阵、压力传感器矩阵和金属背板,弹性衬垫、压力传递结构矩阵、压力传感器矩阵和金属背板顺序层叠成整体,压力传递结构矩阵中的各压力传递结构和压力传感器矩阵中的各传感器上下对应设置。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岳川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浩孚通信科技有限公司上海交通设施建设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1[中国|上海]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