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加进风量的风冷水箱及等离子弧切割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9434722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27 16: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增加进风量的风冷水箱及等离子弧切割系统,其中,增加进风量的风冷水箱的所述箱体的下底面靠近所述风机的下部设置有第二进风口,并通过固定支架将风机悬空固定在箱体内,降低风扇转动时负压的阻挡率,进而提高了进风量,将进风口的总面积增大,提高了进风量,从而提高了风冷组件的冷却效果,同时,从进风口进入的风也对风机进行散热,风机无需额外的散热部件,实用性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增加进风量的风冷水箱及等离子弧切割系统
本技术涉及液体冷却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增加进风量的风冷水箱及等离子弧切割系统。
技术介绍
割炬是气焊的重要工具,工作时,割炬产生等离子弧射向工件表面,等离子弧内部粒子对工件表面产生巨大的冲击力,释放出大量能量从而使工件材料局部融化并汽化,从而形成切口,以实现切割功能。等离子弧割炬在工作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热量,现有技术中采用水冷的方式对割据进行降温,冷却水在风冷水箱中进行冷却,然而现有的风冷水箱的进风口一般设置于箱体的侧壁,风扇产生的负压的吸风量会被箱体的内壁进行阻挡,仅仅可以从侧壁的进风口进行吸风,大部分负压被内壁所消耗,而且,风机一般设置于风冷水箱的底部,也会阻挡大部分负压,从而造成需要增大风机的转速来提高进风量。上述问题是目前亟待解决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增加进风量的风冷水箱及等离子弧切割系统,以实现增加风冷水箱进风量的目的。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增加进风量的风冷水箱,包括:箱体、水箱以及风冷组件,所述水箱以及所述风冷组件分别设置于所述箱体内的两端,所述风冷组件包括风机、风扇、板式散热器以及固定支架,所述固定支架固定设置所述箱体内,所述风机固定设置于所述固定支架上,且所述风机在所述箱体内悬空,所述风机的转子与所述风扇固定连接,所述风扇转动时的气流流动方向正对所述板式散热器,所述箱体靠近所述板式散热器的侧壁开设有出风口,所述箱体垂直于所述出风口的两个侧壁开设有第一进风口,所述进风口开设于两个侧壁靠近所述风机的后端处,所述箱体的下底面靠近所述风机的下部设置有第二进风口。进一步的,所述增加进风量的风冷水箱还包括聚风罩,所述聚风罩固定设置于远离所述水箱的一端,所述风扇以及所述板式散热器固定设置于所述聚风罩内。进一步的,所述聚风罩包括上顶盖、下底板、第一侧板以及第二侧板,所述聚风罩由所述顶盖、所述第一侧板、所述下底板以及所述第二侧板围合形成,所述风扇以及所述板式散热器沿所述聚风罩的两个开口之间设置。进一步的,所述下底板开设有与所述第二进风口对应处开设有缺口。进一步的,所述风机固定设置于所述聚风罩内。进一步的,所述固定支架的两端分别于所述第一侧板以及所述第二侧板固定连接。进一步的,所述固定支架设置于所述上顶盖以及所述下底板之间,且不与所述上顶盖以及所述下底板接触。进一步的,所述风扇包括风扇支架以及扇叶,所述扇叶转动设置于所述风扇支架上,所述风扇支架固定设置于所述聚风罩内。进一步的,所述箱体的侧壁开设有第一进液口以及第一出液口,所述水箱设置有第二进液口以及第二出液口,所述板式散热器的进水口与第一进液口连通,所述板式散热器的出水口与所述第二进液口连通,所述增加进风量的风冷水箱还包括水泵,所述第二出液口通过水泵与所述第一出液口连通。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等离子弧切割系统,包括如上述的增加进风量的风冷水箱。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增加进风量的风冷水箱及等离子弧切割系统,其中,增加进风量的风冷水箱,所述箱体的下底面靠近所述风机的下部设置有第二进风口,并通过固定支架将风机悬空固定在箱体内,降低风扇转动时负压的阻挡率,进而提高了进风量,将进风口的总面积增大,提高了进风量,从而提高了风冷组件的冷却效果,同时,从进风口进入的风也对风机进行散热,风机无需额外的散热部件,实用性强。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增加进风量的风冷水箱的俯视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增加进风量的风冷水箱的剖视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增加进风量的风冷水箱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10-箱体;111-第一进风口;112-第二进风口;113-出风口;114-第一进液口;115-第一出液口;120-水箱;121-第二进液口;122-第二出液口;130-风冷组件;131-风机;132-风扇;133-板式散热器;134-固定支架;140-聚风罩;141-上顶盖;142-下底板;143-第一侧板;144-第二侧板;150-水泵。具体实施方式现在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详细的说明。此图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技术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技术有关的构成。请参阅图1,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增加进风量的风冷水箱,包括:箱体110、水箱120以及风冷组件130,所述水箱120以及所述风冷组件130分别设置于所述箱体110内的两端,所述风冷组件130包括风机131、风扇132、板式散热器133以及固定支架134,所述固定支架134固定设置所述箱体110内,所述风机131固定设置于所述固定支架134上,且所述风机131在所述箱体110内悬空,所述风机131的转子与所述风扇132固定连接,所述风扇132转动时的气流流动方向正对所述板式散热器133,所述箱体110靠近所述板式散热器133的侧壁开设有出风口113,所述箱体110垂直于所述出风口113的两个侧壁开设有第一进风口111,所述第一进风口111开设于两个侧壁靠近所述风机131的后端处,所述箱体110的下底面靠近所述风机131的下部设置有第二进风口112。通过在箱体110的两个侧壁开设第一进风口111以及在箱体110的下底面开设第二进风口112降低风扇132转动时负压的阻挡率,进而提高了进风量,同时,将进风口的总面积增大,提高了进风量,从而提高了风冷组件130的冷却效果。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箱体110为无顶盒体。所述箱体110还包括上盖(图未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增加进风量的风冷水箱还包括聚风罩140,所述聚风罩140固定设置于远离所述水箱120的一端,所述风扇132以及所述板式散热器133固定设置于所述聚风罩140内。风冷组件130的电机在转动时带动风扇132转动产生负压,从进风口吸风进入聚风罩140内对板式散热器133进行风冷,并从出风口113将风排出完成。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聚风罩140包括上顶盖141、下底板142、第一侧板143以及第二侧板144,所述聚风罩140由所述顶盖、所述第一侧板143、所述下底板142以及所述第二侧板144围合形成,所述风扇132以及所述板式散热器133沿所述聚风罩140的两个开口之间设置。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下底板142开设有与所述第二进风口112对应处开设有缺口。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风机131固定设置于所述聚风罩140内。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固定支架134的两端分别于所述第一侧板143以及所述第二侧板144固定连接。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固定支架134设置于所述上顶盖141以及所述下底板142之间,且不与所述上顶盖141以及所述下底板142接触。通过固定支架134将风机131悬空固定在聚风罩140内,从而提高对风机131的散热效果。在本实施例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增加进风量的风冷水箱,其特征在于,包括:箱体、水箱以及风冷组件,所述水箱以及所述风冷组件分别设置于所述箱体内的两端,所述风冷组件包括风机、风扇、板式散热器以及固定支架,所述固定支架固定设置所述箱体内,所述风机固定设置于所述固定支架上,且所述风机在所述箱体内悬空,所述风机的转子与所述风扇固定连接,所述风扇转动时的气流流动方向正对所述板式散热器,所述箱体靠近所述板式散热器的侧壁开设有出风口,所述箱体垂直于所述出风口的两个侧壁开设有第一进风口,所述进风口开设于两个侧壁靠近所述风机的后端处,所述箱体的下底面靠近所述风机的下部设置有第二进风口。/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增加进风量的风冷水箱,其特征在于,包括:箱体、水箱以及风冷组件,所述水箱以及所述风冷组件分别设置于所述箱体内的两端,所述风冷组件包括风机、风扇、板式散热器以及固定支架,所述固定支架固定设置所述箱体内,所述风机固定设置于所述固定支架上,且所述风机在所述箱体内悬空,所述风机的转子与所述风扇固定连接,所述风扇转动时的气流流动方向正对所述板式散热器,所述箱体靠近所述板式散热器的侧壁开设有出风口,所述箱体垂直于所述出风口的两个侧壁开设有第一进风口,所述进风口开设于两个侧壁靠近所述风机的后端处,所述箱体的下底面靠近所述风机的下部设置有第二进风口。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增加进风量的风冷水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增加进风量的风冷水箱还包括聚风罩,所述聚风罩固定设置于远离所述水箱的一端,所述风扇以及所述板式散热器固定设置于所述聚风罩内。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增加进风量的风冷水箱,其特征在于,所述聚风罩包括上顶盖、下底板、第一侧板以及第二侧板,所述聚风罩由所述顶盖、所述第一侧板、所述下底板以及所述第二侧板围合形成,所述风扇以及所述板式散热器沿所述聚风罩的两个开口之间设置。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增加进风量的风冷水箱,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潘宇锋杨京华王晓涂有波钱俊华
申请(专利权)人:常州九圣焊割设备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