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头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425563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27 16:2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智能头环,该智能头环包括环形外壳,所述环形外壳包括外侧壳体、骨架和内侧壳体,所述外侧壳体与内侧壳体对接设置,所述骨架固定在所述内侧壳体中,所述骨架上贯穿设置有若干卡口,所述外侧壳体上对应设有若干与所述卡口形成卡持配合的卡钩。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智能头环的壳体之间通过所设骨架连接,壳体装配更加稳固,从而保证头环的正常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智能头环
本技术涉及智能穿戴设备
,特别涉及一种智能头环。
技术介绍
近年来,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发展与进步,智能穿戴设备在医疗保健、社交网络、导航等众多领域开发应用,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便利。目前市场上所流行的穿戴设备主要包括智能头环、智能手表、智能手环等,其中,智能头环因其所具备的心率监测、血压监测、体温监测等众多功能,而备受消费者青睐。现有的智能头环一般采用半闭合式的环状结构设计,其主体为采用硬胶材质制成的环形外壳,环形外壳的两自由端可相对张合以扩缩佩戴空间,从而适应不同头部的形状和大小,实现智能头环在人体头部的佩戴。其中,环形外壳由内、外两半边壳体拼接组装构成,且围合成的内部空间以用于容置导线以及PCB等元件,目前其内、外两半边壳体之间一般采用胶接的方式固定,然而,每次佩戴或取下智能头环时,均需向环形外壳施加一定的外力以使其产生形变,智能头环多次使用过后,环形外壳其壳体之间的胶粘性容易失效,连接不够稳固,可能出现壳体张开的情况,影响头环的正常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智能头环,旨在解决目前智能头环的壳体之间连接不够稳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出一种智能头环,该智能头环包括环形外壳,所述环形外壳包括外侧壳体、骨架和内侧壳体,所述外侧壳体与内侧壳体对接设置,所述骨架固定在所述内侧壳体中,所述骨架上贯穿设置有若干卡口,所述外侧壳体上对应设有若干与所述卡口形成卡持配合的卡钩。优选地,所述内侧壳体包括底壳和两与所述底壳一体成型的环形卡边,两所述环形卡边位于所述底壳的相对两侧且对向延伸设置,以分别抵持所述骨架的相对两侧边。优选地,所述环形卡边上设有第一环面,所述外侧壳体上对应设有用于与所述第一环面相胶接的第二环面。优选地,两个所述卡口相对设置并组成卡口组,多组所述卡口组沿所述骨架的架体方向依次布置。优选地,所述骨架上还贯穿设置有若干避让口。优选地,所述外侧壳体包括若干沿环向分段设置且依次对接的分壳体。优选地,相邻两所述分壳体其中之一上设有定位槽,另一所述分壳体上设有与所述定位槽相适配的定位柱。本技术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有益效果在于:本智能头环的主体为其环形外壳,环形外壳由外侧壳体、骨架和内侧壳体组成,骨架固定在该内侧壳体上,外侧壳体上的卡钩伸入骨架的卡口中与其形成卡持配合,以实现外侧壳体与内侧壳体的连接,壳体装配更加稳固,可保证头环的正常使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例中智能头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智能头环的内侧壳体以及骨架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中骨架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1中智能头环的外侧壳体的一部分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1中智能头环的外侧壳体的又一部分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技术中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本技术提出一种智能头环,参照图1至图5,该智能头环包括环形外壳100,环形外壳100包括外侧壳体110、骨架120和内侧壳体130,外侧壳体110与内侧壳体130对接设置,骨架120固定在内侧壳体中,骨架120上贯穿设置有若干卡口1,外侧壳体110上对应设有若干与卡口1形成卡持配合的卡钩2。本实施例所涉及的智能头环作为众多智能穿戴设备其中之一,用于佩戴至人体头部,实现心率监测、血压监测等功能。具体地,参照图1,该智能头环包括环形外壳100,环形外壳100为智能头环的结构主体,环形外壳100上设有按键面板、电路板等,环形外壳100为半闭合式的框架结构,即其上一位置处为敞开设计,并形成两位置相对的自由端,当环形外壳100受到外力作用时,所具有的两自由端可相对张合。进一步地,参照图2至图4,环形外壳100由外侧壳体110、骨架120和内侧壳体130组成,外侧壳体110、骨架120和内侧壳体130均为环形结构,外侧壳体110和骨架120可采用硬胶材质制成,内侧壳体130可采用软胶材质制成,内侧壳体130位于外侧壳体110的围合空间中,其与外侧壳体110相对接,骨架120则固定在内侧壳体130中,可采用卡接等固定方式,包括但不限于此。其中,外侧壳体110上的卡钩2伸入骨架120的卡口1中与其形成卡持配合,从而实现外侧壳体110与内侧壳体130的连接。作为优设,卡钩2位于外侧壳体110的内侧壁且与其一体成型,若干卡口1可沿骨架120的架体方向依次间隔设置,若干卡钩2则在外侧壳体110上对应设置。在此基础上,在外侧壳体110与内侧壳体130之间的接触位置处用胶粘接,以增强连接稳固性。在本智能头环中,其壳体之间通过所设骨架120连接,壳体装配更加稳固,从而保证头环的正常使用。在一较佳实施例中,参照图2,内侧壳体130包括底壳131和两与底壳131一体成型的环形卡边132,两环形卡边132位于底壳131的相对两侧且对向延伸设置,以分别抵持骨架120的相对两侧边。具体地,底壳131的横截面为弧形,其与两环形卡边132形成壳体空间,骨架120则位于该壳体空间内。本实施例中,通过两环形卡边132抵持骨架120的相对两侧边,并与底壳131配合卡持骨架120以将其固定,结构简单紧凑,且骨架120安装稳固。在一较佳实施例中,参照图2和图4,环形卡边132上设有第一环面132a,外侧壳体110上对应设有用于与第一环面132a相胶接的第二环面110a。通过第一环面132a与第二环面110a胶接,外侧壳体110与内侧壳体130连接稳固,且可实现壳体密封,以防止水和灰尘杂质进入壳体内,延长智能头环的使用寿命。作为优设,第一环面132a和第二环面110a采用双面胶粘接。在一较佳实施例中,参照图2和图3,两个卡口1相对设置并组成卡口组,多组卡口组沿骨架120的架体方向依次布置。本实施例中,将若干个卡口1进行分组设置,两两一组以分成多组卡口组,多组卡口组依次设置,并且每一组卡口组中的两卡口1相对布置,外侧壳体110则在其所对应各卡口1的位置处设置卡钩2。通过此设置,外侧壳体110与内侧壳体130的相对位置稳定,可进一步提高连接稳固性。在一较佳实施例中,参照图3,骨架120上还贯穿设置有若干避让口3。所设避让口3的作用在于为壳体之间的其它结构或元件设置提供位置以及空间,以方便安装,提高结构紧凑性。其中,避让口3的数量、形状以及位置可根据实际情况设置。在一较佳实施例中,参照图1、图4和图5,外侧壳体110包括若干沿环向分段设置且依次对接的分壳体111。即外侧壳体110由若干分壳体111依次对接组成,通过将壳体分段设置,外侧壳体110可更好适应佩戴过程中所产生的形变,以及方便装配。可理解的是,在本实施例中,外侧壳体110的每一分壳体111上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智能头环,其特征在于,包括环形外壳,所述环形外壳包括外侧壳体、骨架和内侧壳体,所述外侧壳体与内侧壳体对接设置,所述骨架固定在所述内侧壳体中,所述骨架上贯穿设置有若干卡口,所述外侧壳体上对应设有若干与所述卡口形成卡持配合的卡钩。/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头环,其特征在于,包括环形外壳,所述环形外壳包括外侧壳体、骨架和内侧壳体,所述外侧壳体与内侧壳体对接设置,所述骨架固定在所述内侧壳体中,所述骨架上贯穿设置有若干卡口,所述外侧壳体上对应设有若干与所述卡口形成卡持配合的卡钩。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头环,其特征在于,所述内侧壳体包括底壳和两与所述底壳一体成型的环形卡边,两所述环形卡边位于所述底壳的相对两侧且对向延伸设置,以分别抵持所述骨架的相对两侧边。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智能头环,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卡边上设有第一环面,所述外侧壳体上对应设有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韩璧丞孙文罗培彬黄柏维田相瑞王悉谣张胜男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强脑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