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物装置和车辆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416497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23 23:0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车辆的放物装置,包括引导单元、可在引导单元上被引导的铰链元件,该铰链元件可沿引导单元抽屉状移动地被引导,所述铰链元件具有一个支撑面和至少一个与该支撑面成角度的侧壁,所述侧壁具有多个折叠区域,从而在折叠线之间这样形成第一铰链部分和第二铰链部分,使得放物装置在使用位置中形成用于物品的稳定的垫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放物装置和车辆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车辆的放物装置。此外,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车辆,其包括至少一个设置在乘客舱内的车辆内部构件以及至少一个设置在车辆内部构件上的、用于临时放置和储存至少一个物品的放物装置。
技术介绍
车辆在其乘客舱内具有用于临时放置和储存物品的不同存放方案。例如可设置可锁上或不可锁上的储物格、可弹性扩张的口袋或者抽屉。例如已知在中控台上提供至少一个例如杯架形式的存放方案。然而,传统存放方案的缺点在于:放置在其中的物品、如智能手机、钥匙、太阳镜等会在车辆行驶期间在存放装置内滑动,由此产生扰人的噪音和物品和/或存放装置上的损伤。另外,传统存放方案大多设计成相对看不到全貌的。此外,传统存放方案常常这样构造和设置,使得车辆驾驶员不能完全看到并够到该存放方案提供的存放空间。这些问题的一种解决方案可以是提供抽屉形式的存放方案。但必须为此在相应容纳存放方案的车辆内部构件、如仪表板或中控台的安装空间中进行大量干预,这基于其它安装空间要求通常无法实现。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任务是提供一种用于储存物品的、节省安装空间的存放方案。所述任务通过独立权利要求来解决。有利实施方式在从属权利要求、后续说明和附图中给出,这些实施方式可单独地或以这些实施方式中的至少两种不同组合构成本专利技术的扩展或有利的方面。因此,所述任务通过一种用于车辆的放物装置来解决。该放物装置包括至少一个可设置在车辆内部构件上的引导单元。引导单元又可包括多个部件并且特别有利的是具有导轨。此外,放物装置包括至少一个可在引导单元上被引导的铰链元件,该铰链元件可沿引导单元在弯曲或成角度的运动轨迹上抽屉状移动地被引导。所述铰链元件具有支撑面和至少一个与该支撑面成角度的侧壁。侧壁尤其是在自身的引导单元中被引导。规定的是,铰链元件可在储存位置和支撑位置之间转移。在支撑位置中尤其是规定,铰链元件已至少部分地离开引导单元。在支撑位置中,使用者可将物品放置在支撑面上,而在储存位置中,铰链元件提高使用者的运动自由度。侧壁包括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侧壁在第一端部上贴靠在支撑面上。第二端部与第一端部相对置。在此规定,侧壁具有多个折叠区域,所述折叠区域包括第一折叠线、第二折叠线、第三折叠线、第四折叠线和第五折叠线。第一折叠线设置在第二折叠线和第三折叠线之间,使得在第一折叠线和第二折叠线之间形成第一铰链部分并且在第一折叠线和第三折叠线之间形成第二铰链部分。此外规定,第二折叠线和第三折叠线构造成彼此不平行的并且在第一端部上在第二折叠线和第三折叠线之间的第一距离小于在第二端部上在第二折叠线和第三折叠线之间的第二距离。由此,当折叠区域折叠时,第一铰链部分和第二铰链部分形成峰或谷。由于第一端部上的第一距离不同于第二端部上的第二距离,因此通过折叠区域的折叠侧壁在第二端部上比在第一端部上缩短更多。因此,侧壁能够与支撑面一起沿弯曲的轨迹运动。另一方面,每个折叠区域也可被锁止,从而侧壁用作支撑面的加固部并且支撑面因此作为可用作搁架或桌面的刚性表面被提供。第四折叠线在第一折叠线和第二折叠线之间从第二端部延伸到第一折叠线。第五折叠线在第一折叠线和第三折叠线之间从第二端部延伸到第一折叠线与第四折叠线的交点。因此,通过第四折叠线和第一折叠线定义第三铰链部分,而通过第五折叠线和第一折叠线定义第四铰链部分。这使得第一铰链部分和第二铰链部分能够与第三铰链部分和第四铰链部分相反地折叠。尤其是可通过第四折叠线和第五折叠线实现杠杆元件连接的变换杠杆元件因此可通过略微枢转、尤其是90°枢转来实现最小折叠和最大折叠之间的完全转换。此外规定,在每个第一折叠线上、有利的是在第二端部和与第四折叠线和第五折叠线的交点之间安装有杠杆元件。杠杆元件尤其是在支撑面下方的区域中延伸。由于杠杆元件直接与第一折叠线连接,因此,通过杠杆元件的运动、尤其是旋转可迫使折叠区域折叠或展开。规定的是,每个杠杆元件可通过引导单元枢转,以便使第一铰链部分和第二铰链部分选择性地进入形成峰或谷的折叠状态。所述枢转尤其是杠杆元件远离相配的第一折叠线的旋转。同时,第三铰链部分和第四铰链部分与第一铰链部分和第二铰链部分相反地折叠。因此,当折叠区域折叠时,以简单的方式在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上发生不同的长度变化。因此,引导单元可沿弯曲的轨迹引导铰链元件。为了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放物装置中放置和储存物品,首先使铰链元件从移入的储存位置运动到移出的支撑位置,在此铰链元件沿弯曲或成角度的运动轨迹被引导单元强制引导。由此,尤其是支撑面露出并且因此可用于放置至少一个物品。支撑元件在其移出的支撑位置中在一定程度上形成桌子。为此铰链元件至少区域地离开引导元件。铰链元件可从其支撑位置返回其储存位置,在此,铰链元件再次沿弯曲或成角度的运动轨迹被引导单元强制引导。铰链元件可保持在其储存位置中直到下次使用放物装置,从而避免不必要地限制车辆的乘客舱。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放物装置的操作可用单手以简单的方式进行。引导单元优选位置固定地安装在车辆内部构件上、即设置在乘客舱内的车辆构件上。为此应在车辆内部构件上提供相应的安装空间或运动槽(Bewegungsschacht)。与传统的存放方案、如杯架相比,铰链元件可提供相对大且容易看到和够到的支撑面。支撑元件可通过手动操作或通过电动操作自动在储存位置和支撑位置之间来回运动。相应侧壁的相应梯形壁元件以梯形的底部、即侧壁的基侧与支撑元件的接片(Steg)或相应单元(Glied)的接片区段连接。优选规定,第二折叠线和第三折叠线相对于第一折叠线对称地设置。因此,尤其是第一铰链部分与第二铰链部分的尺寸相同。这简化了折叠和展开的运动学。因此,尤其是实现放物装置在储存位置和支撑位置之间简单且可靠的转换。有利的是,第一折叠线、第二折叠线和第三折叠线在第一端部上相交。由此所述铰链部分构造成三角形的。这又简化了折叠和展开的运动学。另外,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之间的长度变化最大化,因为第一端部没有长度变化,而第二端部在折叠区域折叠时缩短第二折叠线和第三折叠线之间的距离。因此,尤其是存在于第一端部上的支撑面在折叠过程中不受影响,而是仅沿弯曲的运动轨迹弯曲。在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这样构造所述第一铰链部分和第二铰链部分,使得其具有直角三角形的形状。替代地或附加地,优选规定,第二折叠线和第三折叠线与第二端部的局部区域一起形成等角的三角形。以此方式再次简化了折叠的运动学并且可简单且毫不费力地、同时安全且可靠地实现放物装置的可操作性。当折叠区域具有最小折叠时,杠杆元件优选构造成平行于侧壁的。相反,杠杆元件可相对于侧壁枢转直至90°角,由此折叠区域被最大程度地折叠。因此,可借助杠杆元件调整折叠区域的折叠,通过将杠杆元件固定在平行于侧壁的位置中来加固铰链元件。为了使铰链元件沿弯曲的轨迹运动,枢转杠杆元件,以便如上所述实现最大折叠。替代地或附加地,杠杆元件优选可锁止在铰链元件的侧壁上,以便阻止杠杆元件在至少一个方向上的运动。这尤其是可将折叠区域保持在未折叠状态或仅最小程度地折叠的状态中。以此方式,当没有外部影响作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用于车辆(17)的放物装置(1),所述放物装置包括:/n-至少一个能设置在车辆内部构件上的引导单元(2),/n-至少一个能在引导单元(2)上被引导的铰链元件(3),该铰链元件(3)能沿引导单元(2)在弯曲或成角度的运动轨迹上抽屉状移动地被引导;/n-所述铰链元件(3)具有支撑面(4)和至少一个与该支撑面成角度的侧壁(5);/n-所述侧壁(5)具有第一端部(100)和与第一端部(100)相对置的第二端部(200),侧壁(5)在第一端部上贴靠在支撑面(4)上;/n-所述侧壁(5)具有多个折叠区域(6),所述折叠区域包括第一折叠线(7)、第二折叠线(8)、第三折叠线(9)、第四折叠线(22)和第五折叠线(23);/n-第一折叠线(7)设置在第二折叠线(8)和第三折叠线(9)之间,使得在第一折叠线(7)和第二折叠线(8)之间形成第一铰链部分(10)并且在第一折叠线(7)和第三折叠线(8)之间形成第二铰链部分(11);/n-所述第二折叠线(8)和第三折叠线(9)构造成彼此不平行的,并且在第一端部(100)上在第二折叠线(8)和第三折叠线(9)之间的第一距离小于在第二端部(200)上在第二折叠线(8)和第三折叠线(9)之间的第二距离;并且/n-第四折叠线(22)在第一折叠线(7)和第二折叠线(8)之间从第二端部(200)延伸到第一折叠线(7),并且第五折叠线(23)在第一折叠线(7)和第三折叠线(9)之间从第二端部(200)延伸到第一折叠线(7)与第四折叠线(22)的交点(24);/n-在每个第一折叠线(7)上在第二端部(200)和与第四折叠线(22)和第五折叠线(23)的交点(24)之间安装有杠杆元件(12);并且/n-每个杠杆元件能通过引导单元(2)远离相配的第一折叠线(7)地旋转,以便使第一铰链部分(10)和第二铰链部分(11)选择性地进入形成峰或谷的折叠状态。/n...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81213 DE 102018132164.31.用于车辆(17)的放物装置(1),所述放物装置包括:
-至少一个能设置在车辆内部构件上的引导单元(2),
-至少一个能在引导单元(2)上被引导的铰链元件(3),该铰链元件(3)能沿引导单元(2)在弯曲或成角度的运动轨迹上抽屉状移动地被引导;
-所述铰链元件(3)具有支撑面(4)和至少一个与该支撑面成角度的侧壁(5);
-所述侧壁(5)具有第一端部(100)和与第一端部(100)相对置的第二端部(200),侧壁(5)在第一端部上贴靠在支撑面(4)上;
-所述侧壁(5)具有多个折叠区域(6),所述折叠区域包括第一折叠线(7)、第二折叠线(8)、第三折叠线(9)、第四折叠线(22)和第五折叠线(23);
-第一折叠线(7)设置在第二折叠线(8)和第三折叠线(9)之间,使得在第一折叠线(7)和第二折叠线(8)之间形成第一铰链部分(10)并且在第一折叠线(7)和第三折叠线(8)之间形成第二铰链部分(11);
-所述第二折叠线(8)和第三折叠线(9)构造成彼此不平行的,并且在第一端部(100)上在第二折叠线(8)和第三折叠线(9)之间的第一距离小于在第二端部(200)上在第二折叠线(8)和第三折叠线(9)之间的第二距离;并且
-第四折叠线(22)在第一折叠线(7)和第二折叠线(8)之间从第二端部(200)延伸到第一折叠线(7),并且第五折叠线(23)在第一折叠线(7)和第三折叠线(9)之间从第二端部(200)延伸到第一折叠线(7)与第四折叠线(22)的交点(24);
-在每个第一折叠线(7)上在第二端部(200)和与第四折叠线(22)和第五折叠线(23)的交点(24)之间安装有杠杆元件(12);并且
-每个杠杆元件能通过引导单元(2)远离相配的第一折叠线(7)地旋转,以便使第一铰链部分(10)和第二铰链部分(11)选择性地进入形成峰或谷的折叠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放物装置(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折叠线(8)和第三折叠线(9)关于第一折叠线(7)对称地设置。


3.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放物装置(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折叠线(7)、第二折叠线(8)和第三折叠线(9)在第一端部(100)上相交。


4.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放物装置(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铰链部分(10)和第二铰链部分(1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J·席勒H·伯格
申请(专利权)人:宝马股份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德国;DE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