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材料分配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9415806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23 23:00
一种多材料分配系统(10)包括泵(38),该泵具有安装在第一支架(32)和第二支架(34)之间的缸(52)、设置在缸(52)内的活塞(54)和从活塞(54)延伸并从第一支架(32)延伸出的泵杆(48)。材料通过延伸穿过泵杆(48)的流动路径提供给缸(52)。活塞(54)将材料向下游从缸(52)驱动出,并且活塞(54)和缸(52)内表面之间的界面在泵送期间提供了动态密封。材料进入泵(38)和从泵(38)中出来的流动由主动控制的入口和出口阀控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多材料分配系统
本公开总体上涉及计量系统。更具体地,本公开涉及多组分计量系统。
技术介绍
多组分材料通过两种或多种组成材料组合以形成多组分材料而形成。组成材料被单独泵送,并且通常在应用前立即组合。多组分材料的一种类型是热界面材料(thermalinterfacematerial,TIM)。TIM被构造为被插入两个零件之间,以增强两个部件之间的热耦合。例如,TIM通常应用于电子器件中,以消散电子设备中的热量。TIM通常包括高浓度的研磨材料(诸如金属),以增强材料的传导性。当泵送组成材料时,活塞杆通常被驱动进泵送室和驱动出该泵送室。在分配冲程中,杆通常被驱动经过入口,使得杆的外部被材料润湿。在再填充冲程中,在杆被抽出时产生真空状态,并且在杆被抽出经过入口之后,真空将材料抽吸到泵送室中。在一些示例中,当暴露于空气时材料固化,这可能发生在再填充冲程期间被抽出的被润湿的杆上。在杆上同化的材料产生磨损条件,该磨损条件导致密封件和泵的其他部件上的显著的磨损。
技术实现思路
根据本公开的一方面,多种材料分配系统包括:马达;滑动支架,该滑动支架连接到马达并被构造成由马达驱动;第一泵杆,该第一泵杆安装到滑动支架并延伸到第一缸中;第一活塞,该第一活塞安装在第一泵杆的设置在第一缸中的端部上;第二泵杆,该第二泵杆安装到滑动支架并延伸到第二缸中;以及第二活塞,该第二活塞安装在第二泵杆的设置在第二缸中的端部上。第一泵杆包括延伸到第一泵杆中的第一流体入口、延伸穿过第一泵杆的设置在第一缸内的端部的第一流体出口、以及在第一流体入口和第一流体出口之间延伸穿过第一泵杆的第一流动路径。第二泵杆包括延伸到第二泵杆中的第二流体入口、延伸穿过第二泵杆的设置在第二缸内的端部的第二流体出口、以及在第二流体入口和第二流体出口之间延伸穿过第二泵杆的第二流动路径。滑动支被架构造成在分配冲程期间在第一方向上驱动第一泵杆、第一活塞、第二泵杆和第二活塞,并且在再填充冲程期间在第二方向上驱动第一泵杆、第一活塞、第二泵杆和第二活塞。根据本公开的另一方面,泵包括:滑动支架,该滑动支架被构造成在第一下游方向和第二上游方向上纵向移动;第一支架,该第一支架与滑动支架间隔开;第二支架,该第二支架与第一支架间隔开;缸,该缸具有第一缸端和第二缸端并被保持在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之间;泵杆,该泵杆连接到滑动支架并延伸到第一支架中;以及活塞,该活塞安装在杆上并设置在缸内。第一支架包括延伸到第一支架的上游侧中的杆孔和延伸到第一支架的下游侧中的缸孔。第二支架包括入口侧和出口侧、设置在入口侧中的材料入口、设置在出口侧中的材料出口、以及在材料入口和材料出口之间延伸的材料流动路径。第一杆通过杆孔延伸到第一支架中。第一杆包括:第一杆端,该第一杆端设置在滑动支架附近;第二杆端,该第二杆端设置在杆主体的与第一杆端相反的端部处,第二杆端包括延伸到第二杆端中的流体出口;以及流动路径,该流动路径在延伸到杆主体中的流体入口和流体出口之间延伸穿过杆主体。活塞包括上游侧和下游侧。材料被构造成流过泵杆,并通过第一杆端中的流体出口进入缸,并且其中活塞被构造成通过材料入口将材料从缸驱动到第二支架中。根据本公开的又一方面,一种分配的方法包括启动再加载循环、将入口阀切换到关闭状态、以及启动分配循环。再加载循环包括:将入口阀切换到打开状态,以及将出口阀切换到关闭状态;激活马达以使马达在上游方向上拉动泵杆,泵杆通过第一支架延伸到泵缸中,并且活塞安装在泵杆的延伸到泵缸中的端部上;通过泵杆入口将材料驱动到泵杆中;以及利用从泵杆入口到泵杆出口流经泵杆的材料再填充泵缸。分配循环包括:将出口阀转换到打开状态;以及激活马达以使马达在下游方向上驱动泵杆,泵杆驱动活塞穿过泵缸,并且活塞通过支撑泵缸的端部的第二支架将材料从泵缸驱动出。附图说明图1A是分配系统的分解图。图1B是分配系统的等轴视图。图1C是用于分配系统的控制系统的框图。图2A是沿着图1A中的线2-2截取的图1A的计量系统的剖视图,示出了处于第一状态的分配系统。图2B是沿着图1A中的线2-2截取的图1A的计量系统的剖视图,示出了处于第二状态的分配系统。图2C是沿图1A的线2-2截取的图1C的计量系统的剖视图,示出了处于第三状态的分配系统。图3A是滑动支架的等轴视图。图3B是滑动支架的正视图。图4A是第一支架的等轴视图。图4B是第一支架的正视图。图4C是沿图4A中的线C-C截取的图4A的第一支架的剖视图。图4D是沿图4A中的线D-D截取的图4A的第一支架的剖视图。图5A是第二支架的等轴视图。图5B是第二支架的后视图。图5C是沿图5B中的线C-C截取的第二支架的剖视图。图6A是活塞的正视图。图6B是沿着图6A中的线B-B截取的图6A中的活塞的剖视图。图7A是杆的俯视图。图7B是沿着图7A中的线B-B截取的图7A中的杆的剖视图。图8A是浮动螺母的等轴视图。图8B是浮动螺母的侧视图。图8C是浮动螺母的后视图。具体实施范式图1A是分配系统10的分解图。图1B是分配系统10的等轴视图。图1C是系统控制器12和分配系统10的框图。将一起讨论图1A至图1C。分配系统10包括马达14、流体源16a、16b(图1C)、基板18、侧轨20、马达支撑板22、马达支撑支架24、滑轨26(图1B)、滑块28(图1B)、滑动支架30、第一缸支架32、第二缸支架34、换能器36a、36b、泵38a、38b、入口阀40a、40b(图1C)、出口阀42a、42b(图1C)、以及分配器44(图1C)。马达14包括驱动臂46。滑块28包括滑架28c和板28p。泵38a和泵38b中的每一个分别包括杆48a、48b(图1A至图1B)、浮动螺母50a、50b(图1A至图1B)、缸52a、52b(图1A至图1B)、活塞54a、54b(图1A)、滑动螺母56a、56b(图1A至图1B)、杆衬套58a、58b(图1A)、o形环60a、60b(图1A)、以及活塞螺母62a、62b(图1A)。杆48a和杆48b中的每一个分别包括第一端64a、64b(图1A)、第二端66a、66b(图1A)、杆入口68a、68b(图1A至图1B)、以及杆出口70a、70b(图1A)。第二缸支架34包括材料出口72a、72b。系统控制器12包括控制电路74(图1C)、存储器76(图1C)以及用户接口78(图1C)。分配系统10是用于接收、加压和计量材料的分配的系统。在一些示例中,泵38a和泵38b中的每一个分配不同的材料,这些材料在分配器44处组合以形成多组分材料。例如,泵38a可以泵送多组分材料的第一组分材料,并且泵38b可以泵送多组分材料的第二组分。第一和第二组分在应用前组合以形成多组分材料。在一些示例中,多组分材料是热界面材料(TIM),其被构造为被插入两个零件之间以增强两个部件之间的热耦合。例如,TIM通常应用于电子器件中,以消散电子设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多材料分配系统,包括:/n马达;/n滑动支架,所述滑动支架连接到所述马达并被构造成由所述马达驱动;/n第一缸;/n第一泵杆,所述第一泵杆安装在所述滑动支架上并延伸到所述第一缸中,所述第一泵杆包括:/n第一流体入口,所述第一流体入口延伸到所述第一泵杆中;/n第一流体出口,所述第一流体出口延伸穿过所述第一泵杆的设置在所述第一缸内的第一端;以及/n第一流动路径,所述第一流动路径在所述第一流体入口和所述第一流体出口之间延伸穿过所述第一泵杆;/n第一活塞,所述第一活塞安装在所述第一泵杆的第一端上;/n第二缸;/n第二泵杆,所述第二泵杆安装在所述滑动支架上并延伸到所述第二缸中,所述第二泵杆包括:/n第二流体入口,所述第二流体入口延伸到所述第二泵杆中;/n第二流体出口,所述第二流体出口延伸穿过所述第二泵杆的设置在所述第二缸内的第一端;以及/n第二流动路径,所述第二流动路径在所述第二流体入口和所述第二流体出口之间延伸穿过所述第二泵杆;以及/n第二活塞,所述第二活塞安装在所述第二泵杆的第一端上;/n其中所述滑动支被架构造成在分配冲程期间在第一方向上驱动所述第一泵杆、所述第一活塞、所述第二泵杆和所述第二活塞,并且在再填充冲程期间在第二方向上驱动所述第一泵杆、所述第一活塞、所述第二泵杆和所述第二活塞。/n...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多材料分配系统,包括:
马达;
滑动支架,所述滑动支架连接到所述马达并被构造成由所述马达驱动;
第一缸;
第一泵杆,所述第一泵杆安装在所述滑动支架上并延伸到所述第一缸中,所述第一泵杆包括:
第一流体入口,所述第一流体入口延伸到所述第一泵杆中;
第一流体出口,所述第一流体出口延伸穿过所述第一泵杆的设置在所述第一缸内的第一端;以及
第一流动路径,所述第一流动路径在所述第一流体入口和所述第一流体出口之间延伸穿过所述第一泵杆;
第一活塞,所述第一活塞安装在所述第一泵杆的第一端上;
第二缸;
第二泵杆,所述第二泵杆安装在所述滑动支架上并延伸到所述第二缸中,所述第二泵杆包括:
第二流体入口,所述第二流体入口延伸到所述第二泵杆中;
第二流体出口,所述第二流体出口延伸穿过所述第二泵杆的设置在所述第二缸内的第一端;以及
第二流动路径,所述第二流动路径在所述第二流体入口和所述第二流体出口之间延伸穿过所述第二泵杆;以及
第二活塞,所述第二活塞安装在所述第二泵杆的第一端上;
其中所述滑动支被架构造成在分配冲程期间在第一方向上驱动所述第一泵杆、所述第一活塞、所述第二泵杆和所述第二活塞,并且在再填充冲程期间在第二方向上驱动所述第一泵杆、所述第一活塞、所述第二泵杆和所述第二活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配系统,还包括:
延伸到所述滑动支架的侧部中的第一腔室;
延伸到所述滑动支架的所述侧部中的第二腔室;
第一浮动螺母,所述第一浮动螺母设置在所述第一腔室内并从所述第一腔室延伸,所述第一浮动螺母连接到所述第一泵杆的第二端,并被构造成将驱动力从所述滑动支架传输到所述第一泵杆;以及
第二浮动螺母,所述第二浮动螺母设置在所述第二腔室内并从所述第二腔室延伸,所述第二浮动螺母连接到所述第二泵杆的第二端,并被构造成将驱动力从所述滑动支架传输到所述第二泵杆。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分配系统,其中:
所述第一浮动螺母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腔室内的第一头部和从所述第一头部延伸并连接到所述第一泵杆的第二端的第一轴;
所述第二浮动螺母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二腔室内的第二头部和从所述第二头部延伸并连接到所述第二泵杆的第二端的第二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分配系统,其中所述第一轴通过对接螺纹连接到所述第一泵杆。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配系统,还包括:
第一支架,所述第一支架具有缸侧、杆侧和顶侧,其中所述第一支架支撑所述第一缸和所述第二缸,其中所述第一泵杆延伸穿过所述第一支架进入所述第一缸,并且其中所述第二泵杆延伸穿过所述第一支架进入所述第二缸。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分配系统,还包括:
第一杆孔,所述第一杆孔延伸到所述第一支架的杆侧中并具有第一直径;
第一缸孔,所述第一缸孔延伸到所述第一支架的缸侧中并设置成与所述第一杆孔同轴,所述第一缸孔具有第二直径;以及
第一活塞孔,所述第一活塞孔设置在所述第一杆孔和所述第一缸孔之间,所述第一活塞孔具有第三直径;
其中所述第一缸的第一端设置在所述第一缸孔中,并且所述第一活塞杆通过所述第一杆孔延伸到所述第一支架中;并且
其中所述第三直径大于所述第一直径并且小于所述第二直径。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分配系统,还包括:
第一通气孔,所述第一通气孔穿过所述第一支架延伸到所述活塞孔中。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分配系统,还包括:
第二支架,所述第二支架具有出口侧、入口侧、第二顶侧、在所述入口侧和所述出口侧之间延伸穿过所述第二支架的第一材料流动通道、以及在所述入口侧和所述出口侧之间延伸穿过所述第二支架的第二材料流动通道;
其中所述第二支架支撑所述第一缸和所述第二缸。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分配系统,还包括:
第一压力端口,所述第一压力端口从所述第二支架的第二顶侧延伸到所述第一材料流动通道中。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分配系统,其中:
所述第一材料流动通道在所述入口侧中的第一材料入口和所述出口侧中的第一材料出口之间延伸;并且
第一缸凹槽在所述第一材料入口周围延伸,所述第一缸凹槽构造成接收所述第一缸的第二端。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分配系统,其中所述第一材料入口包括在所述缸凹槽和所述材料流动通道之间延伸的第一倾斜边缘。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配系统,其中:
第一活塞包括:
第一上游端;
第一下游端,所述第一下游端是凹形的;以及
第一中心孔,所述第一中心孔在所述第一上游端和所述第一下游端之间延伸,其中所述第一泵杆的第一端延伸穿过所述第一中心孔。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分配系统,还包括:
活塞螺母,所述活塞螺母设置在所述第一泵杆的第一端上并将所述第一活塞固定在所述第一泵杆上。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分配系统,其中所述活塞螺母通过在所述第一泵杆的第一端和所述活塞螺母上的对接螺纹连接到所述第一泵杆的第一端。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配系统,还包括:
第一入口阀,所述第一入口阀设置在所述第一流体入口的上游,并被构造成控制第一材料到所述第一流体入口中的流量;
第二入口阀,所述第二入口阀设置在所述第二流体入口的上游,并被构造成控制第二材料到所述第二流体入口中的流量;
第一出口阀,所述第一出口阀设置在所述第一缸的下游,并被构造成控制所述第一材料从所述第一缸流出的流量;
第二出口阀,所述第二出口阀设置在所述第二缸的下游,并被构造成控制所述第二材料从所述第二缸流出的流量;
其中所述第一入口阀、所述第二入口阀、所述第一出口阀和所述第二出口阀中的每一个是主动可控阀。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分配系统,还包括:
控制器,所述控制器被构造为控制所述分配系统的分配循环和再装载循环,
所述控制器包括:
控制电路;以及
编码有指令的存储器,所述指令在由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光肖强
申请(专利权)人:固瑞克明尼苏达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美国;US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