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粒捕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415771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23 23:00
微粒捕集装置(100)具备:壳体(110),具有吸气口及排气口,在内部具有将吸气口及排气口相连的流路;风扇(141),使气流在流路产生,能够绕着R轴旋转;喷雾部(120),向包含于流路的第1部位喷雾第1液体;第1过滤器(150),位于第1部位与排气口之间,以能够绕着R轴旋转的方式被支承;动力源(140),使第1过滤器旋转;第1捕集口(116),用于捕集从流路通过包含于第1过滤器的第2部位并由包含于第1液体的液体覆盖了的第1微粒;及第2捕集口(117),用于捕集从流路通过包含于第1过滤器的第3部位并由包含于第1液体的液体覆盖了的第2微粒,第2部位处于第1部位与第3部位之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微粒捕集装置
本公开涉及捕集气体中的微粒的微粒捕集装置。
技术介绍
以往,已知有能够使用基于核冷凝的原理的气体吸附作用来净化污染空气的空气净化装置。例如,在专利文献1的空气净化装置中,沿着空气的流路依次设置加热单元、加热加湿单元、冷却加湿单元、冷却单元及再加热单元,而且,在冷却单元的后流侧设置消除器。由此,核冷凝生长过程中的气体吸附被促进,能够提高有害气体除去效率。而且,能够实现基于消除器的惯性集尘作用的冷凝水的排出。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0-42350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然而,在所述以往技术中,会由加热单元、加热加湿单元、冷却加湿单元、冷却单元及再加热单元消耗大量的能量,且需要装置的大型化。于是,本公开提供能够实现小型化、节能及捕集的高速化的微粒捕集装置。本公开的一方案的微粒捕集装置具备:壳体,具有吸气口及排气口,在内部具有将所述吸气口及所述排气口相连的流路;风扇,使将包含第1微粒及比所述第1微粒小的第2微粒的气体从所述吸气口向所述流路吸引的气流在所述流路产生,能够绕着第1轴旋转;喷雾部,向包含于所述流路的第1部位喷雾第1液体,利用包含于所述第1液体的液体覆盖所述第1微粒,并利用包含于所述第1液体的液体覆盖所述第2微粒;第1过滤器,位于所述第1部位与所述排气口之间,以能够绕着所述第1轴旋转的方式被支承;动力源,使所述第1过滤器旋转;第1捕集口,用于捕集从所述流路通过包含于所述第1过滤器的第2部位且由包含于所述第1液体的液体覆盖后的所述第1微粒;第2捕集口,用于捕集从所述流路通过包含于所述第1过滤器的第3部位且由包含于所述第1液体的液体覆盖后的所述第2微粒,所述第2部位处于所述第1部位与所述第3部位之间。本公开的一方案的微粒捕集装置能够实现小型化、节能及捕集的高速化。本公开的一方案中的进一步优点及效果将会根据说明书及附图而变得明了。上述优点及/或效果由记载于一些实施方式以及说明书及附图的特征分别提供,但未必为了得到1个或其以上的同一特征而需要全部提供。附图说明图1是实施方式1的微粒捕集装置的立体图。图2是实施方式1的微粒捕集装置的主视图。图3是实施方式1的微粒捕集装置的俯视图。图4是实施方式1的微粒捕集装置的分解立体图。图5是实施方式1的微粒捕集装置的剖视图。图6是示出实施方式1的微粒捕集装置的动作的流程图。图7是实施方式2的微粒捕集装置的主视图。图8是实施方式2的微粒捕集装置的剖视图。图9是实施方式2的变形例的微粒捕集装置的冷却部的立体图。图10是实施方式3的微粒捕集装置的主视图。图11A是实施方式3中的第1保持部的俯视图。图11B是实施方式3中的第2保持部的俯视图。图12A是其他的实施方式中的过滤器的立体图。图12B是其他的实施方式中的过滤器的立体图。图13是示出表示通过第1过滤器的微粒的轨迹的模拟结果的坐标图的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一边参照附图一边对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此外,以下说明的实施方式均示出总括的或具体的例子。在以下的实施方式中示出的数值、形状、材料、构成要素、构成要素的配置位置及连接方式、步骤、步骤的顺序等是一例,并非旨在限定权利要求书。另外,关于以下的实施方式中的构成要素中的未记载于表示最上位概念的独立权利要求的构成要素,作为任意的构成要素来说明。另外,各图未必严格地图示。在各图中,关于实质上相同的构成标注同一标号,重复的说明有时省略或简化。另外,以下,平行及垂直等表示要素间的关系性的用语及圆筒形状等表示要素的形状的用语以及数值范围不是表示严格的含义,意味着也包括实质上同等的范围、例如几%左右的差异。在以下的各图中,X轴及Y轴是在水平面上互相正交的轴。Z轴是与水平面垂直的轴。在Z轴中,正的朝向表示朝上,负的朝向表示朝下。(实施方式1)以下,一边参照图1~图6一边对实施方式1进行说明。[微粒捕集装置的构成]首先,一边参照图1~图5一边对本实施方式的微粒捕集装置100的构成进行具体说明。图1是实施方式1的微粒捕集装置100的立体图。图2是实施方式1的微粒捕集装置100的主视图。图3是实施方式1的微粒捕集装置100的俯视图。图4是实施方式1的微粒捕集装置100的分解立体图。图5是实施方式1的微粒捕集装置100的剖视图。具体而言,图5是图3的V-V切断面处的剖视图。此外,在图5中,也示出了成为捕集对象的微粒11、第1液体12及由第1液体12覆盖了的微粒11即液滴13。微粒捕集装置100从包含微粒11的气体(也称作气溶胶)捕集微粒11。此时,微粒捕集装置100将微粒11分级成第1微粒11a和比第1微粒11a小的第2微粒11b。也就是说,微粒捕集装置100将尺寸互相不同的第1微粒11a及第2微粒11b区分而捕集。由微粒捕集装置100捕集到的第1微粒11a及第2微粒11b由分析器(未图示)分别地分析。例如,微粒11可能包含靶物质。通过分析微粒11,检测微粒11中的靶物质。作为靶物质,例如可能存在流感病毒。此时,第1微粒11a可以是可能包含流感病毒的飞沫(粒径为约5微米),第2微粒11b可以是飞沫核(粒径为约0.5微米)。此外,靶物质不限定于流感病毒。例如,靶物质也可以是其他的病毒,还可以是病毒以外的生物(例如细菌)。另外,靶物质也可以不是生物,也可以是环境污染物质或变态反应原等。如图1~图3所示,微粒捕集装置100具备壳体110、喷雾部120、控制部130、输入部131、动力源140、第1排出口161、第2排出口162及第1传感器132。另外,如图4及图5所示,微粒捕集装置100在壳体110内具备第2传感器133、风扇141、变速器142及第1过滤器150。以下,对微粒捕集装置100的各构成要素进行说明。如图1所示,壳体110由具有吸气口113的上壳体111和具有排气口114的下壳体112构成。另外,如图5所示,壳体110在内部具有将吸气口113及排气口114相连的流路115。上壳体111是壳体110的上部分,具有比下壳体112的直径小的直径的圆筒形状。下壳体112是壳体110的下部分,具有比上壳体111的直径大的直径的圆筒形状。此外,上壳体111及下壳体112的形状不限定于圆筒形状,例如也可以是方筒形状。吸气口113是为了向壳体110内的流路115吸引外气而形成于上壳体111的上表面的开口。如图1及图3所示,在吸气口113能够安装第2过滤器1131。第2过滤器1131是能够相对于壳体110装卸的过滤器。第2过滤器1131是用于防止在清洗中微粒11向流路115进入的过滤器,在清洗壳体110内时装配于吸气口113。第2过滤器1131隔断微粒11及比微粒11大的颗粒。此外,在捕集微粒11时,也可以取代第2过滤器1131而将用于防止比微粒11大的尘埃或灰尘等颗粒向壳体110内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微粒捕集装置,具备:/n壳体,具有吸气口及排气口,在内部具有将所述吸气口及所述排气口相连的流路;/n风扇,使将包含第1微粒及比所述第1微粒小的第2微粒的气体从所述吸气口向所述流路吸引的气流在所述流路产生,能够绕着第1轴旋转;/n喷雾部,向包含于所述流路的第1部位喷雾第1液体,利用包含于所述第1液体的液体覆盖所述第1微粒,并利用包含于所述第1液体的液体覆盖所述第2微粒;/n第1过滤器,位于所述第1部位与所述排气口之间,以能够绕着所述第1轴旋转的方式被支承;/n动力源,使所述第1过滤器旋转;/n第1捕集口,用于捕集从所述流路通过包含于所述第1过滤器的第2部位且由包含于所述第1液体的液体覆盖了的所述第1微粒;及/n第2捕集口,用于捕集从所述流路通过包含于所述第1过滤器的第3部位且由包含于所述第1液体的液体覆盖了的所述第2微粒,/n所述第2部位处于所述第1部位与所述第3部位之间。/n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90328 JP 2019-064569;20190328 JP 2019-0646041.一种微粒捕集装置,具备:
壳体,具有吸气口及排气口,在内部具有将所述吸气口及所述排气口相连的流路;
风扇,使将包含第1微粒及比所述第1微粒小的第2微粒的气体从所述吸气口向所述流路吸引的气流在所述流路产生,能够绕着第1轴旋转;
喷雾部,向包含于所述流路的第1部位喷雾第1液体,利用包含于所述第1液体的液体覆盖所述第1微粒,并利用包含于所述第1液体的液体覆盖所述第2微粒;
第1过滤器,位于所述第1部位与所述排气口之间,以能够绕着所述第1轴旋转的方式被支承;
动力源,使所述第1过滤器旋转;
第1捕集口,用于捕集从所述流路通过包含于所述第1过滤器的第2部位且由包含于所述第1液体的液体覆盖了的所述第1微粒;及
第2捕集口,用于捕集从所述流路通过包含于所述第1过滤器的第3部位且由包含于所述第1液体的液体覆盖了的所述第2微粒,
所述第2部位处于所述第1部位与所述第3部位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粒捕集装置,
还具备:
第1排出口,将由所述第1捕集口捕集到的所述第1微粒及覆盖所述第1微粒的包含于所述第1液体的液体向所述壳体外排出;及
第2排出口,将由所述第2捕集口捕集到的所述第2微粒及覆盖所述第2微粒的包含于所述第1液体的液体向所述壳体外排出。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粒捕集装置,
还具备:
第1保持部,将由所述第1捕集口捕集到的所述第1微粒保持于所述第1液体中;及
第2保持部,将由所述第2捕集口捕集到的所述第2微粒保持于所述第1液体中,
所述第1保持部及所述第2保持部能够相对于所述壳体装卸。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微粒捕集装置,
所述第1液体是用于所述第1微粒及所述第2微粒的分析的液体。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微粒捕集装置,
还具备用于防止所述第1微粒及所述第2微粒向所述流路的进入的能够相对于所述吸气口装卸的第2过滤器,
在装配有所述第2过滤器时,所述喷雾部喷雾用于清洗所述第1过滤器及所述流路的第2液体。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微粒捕集装置,
还具备控制所述第1过滤器的转速的控制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微粒捕集装置,
还具备从用户接受与所述第1微粒及所述第2微粒的尺寸相关的信息的输入的输入部,
所述控制部基于所述输入来控制所述第1过滤器的转速。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微粒捕集装置,
还具备用于从自所述排气口排出的气体检测具有预先确定的第1粒径以上的粒径的微粒的第1传感器,
所述控制部在所述第1传感器检测到所述微粒的情况下,使所述第1过滤器的转速增加。


9.根据权利要求6~8中任一项所述的微粒捕集装置,
还具备从吸引到所述吸气口的气体检测具有预先确定的第2粒径以上的粒径的微粒的浓度的第2传感器,
所述控制部具有停止所述第1过滤器的旋转及所述喷雾部的喷雾且使所述风扇旋转的待机模式,在所述待机模式下由所述第2传感器检测到的所述微粒的浓度为阈值浓度以上的情况下,解除所述待机模式而开始所述第1过滤器的旋转及所述喷雾部的喷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成畑晃希
申请(专利权)人: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