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递送农药活性成分的协同农药组合物及其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9413702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23 22:56
本文描述了用于提高农药组合物功效的组合物和方法,所述组合物包括包含以下物质的协同农药组合物:与C4‑C10饱和或不饱和脂肪酸组合的苯并烯氟菌唑、联苯吡菌胺、啶酰菌胺、环唑醇、fenpicoxamid、fenpyrazimine、florylpicoxamid、粉唑醇、氟唑菌酰胺、吡唑萘菌胺、异噻菌胺、醚菌酯、苯菌酮、氟噻唑吡乙酮、氟唑菌苯胺、吡噻菌胺、啶氧菌酯、丙硫菌唑、氟唑菌酰羟胺、revysol、氟唑环菌胺、肟菌酯、唑菌胺酯、嘧菌酯、百菌清、嘧菌环胺、甲霜灵、氟环唑、丙环唑、苯醚甲环唑、咯菌腈、代森锰锌、戊唑醇、缬菌胺;以及用于递送农药活性成分的方法。所描述的一些农药组合物和方法涉及用于提高杀真菌剂的功效的组合物和方法。所描述的一些农药组合物和方法涉及用于提高杀线虫剂的功效的组合物和方法。所描述的一些农药组合物和方法涉及用于提高杀昆虫剂的功效的组合物和方法。还描述了在使用中增强农药组合物中农药活性成分的活性的方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用于递送农药活性成分的协同农药组合物及其方法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本申请要求于2018年9月27日提交的美国临时专利申请号62/737907、2018年9月27日提交的62/737914、2019年4月4日提交的62/829512和2019年4月4日提交的62/829525的优先权和权益,其名称均为“SYNERGISTICPESTICIDALCOMPOSITIONSANDMETHODSFORDELIVERYOFACTIVEINGREDIENTS[协同农药组合物和用于递送活性成分的方法]”,其均通过援引以其整体并入本文。
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案涉及用于提高农药组合物的功效的组合物和方法。更具体地,一些实施方案涉及用于递送农药活性成分的协同农药组合物和方法。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方案涉及用于提高杀真菌剂的功效的组合物和方法。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方案涉及用于提高杀线虫剂的功效的组合物和方法。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方案涉及用于提高杀昆虫剂的功效的组合物和方法。本专利技术的另外的实施方案涉及用于增强农药组合物中农药活性成分的活性的方法。
技术介绍
农药(Pesticide)包括杀真菌剂、除草剂、杀线虫剂和杀昆虫剂(insecticide),是用于家庭、农业、工业和商业环境的重要组合物,例如用于防治不希望的有害生物和/或病原体。在许多这样的环境中,提供有效的有害生物控制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如果不控制,有害生物和/或其他病原体可造成作物或其他植物的损失和/或破坏,或对动物、人类或其他有益的或所希望的生物体造成伤害。仍然需要对环境安全且有效的农药,包括杀真菌剂、杀线虫剂和杀昆虫剂,或增强农药(包括杀真菌剂、杀线虫剂和杀昆虫剂)的功效的化合物,或增强农药(包括杀真菌剂、杀线虫剂和杀昆虫剂)的功效的方法,从而可以更安全有效地方式使用农药。例如,在农业环境中,已知多种植物有害生物(例如昆虫、蠕虫、线虫、真菌,以及植物病原体,例如病毒和细菌)会对种子、观赏植物和农作物造成重大破坏。通常已经使用化学农药,但是其中许多是昂贵的并且对人、动物和/或环境有潜在毒性,并且在施用后可能会持续很长时间。因此,在继续防治有害生物生长以最大程度提高农作物产量的同时,使用尽可能少量的化学农药通常对农民、消费者和周围环境有利。在越来越多的情况下,化学农药的使用还导致有害生物对某些化学农药的抵抗力增强,从而导致功效降低,使得需要更大剂量的农药化学物质,甚至无法使用某些类型的农药作为可行的防治剂。结果,许多化学农药被淘汰或以其他方式限制使用。为了尝试减少与化学农药使用相关的毒性、健康和环境风险,已经提出使用天然或生物来源的农药化合物代替某些化学农药。但是,与竞争性化学农药相比,某些天然或生物来源的农药已被证明效力低下或性能不稳定,这限制了其在农药市场中作为防治剂的应用。因此,仍然需要提供改进的农药和农药组合物,以允许对昆虫、植物、真菌、线虫、软体动物、螨虫、病毒和细菌有害生物进行有效、经济、环境和生态安全的控制。特别地,仍然需要提供理想地使获得期望的或可接受水平的有害生物防治所需的农药药剂或农药活性成分的量最小化的农药组合物。因此,仍然需要提供协同农药组合物,其理想地通过协同功效使农药药剂或农药活性成分的使用最小化来提供使用中期望的有害生物防治性能。但是,在非农业领域进行的大规模实验性药物组合研究发现,药物对的协同组合极其复杂且罕见,仅4%-10%的概率发现协同药物对[Yin等人,PLOS9:e93960(2014);Cokol等人,Mol.SystemsBiol.[分子系统生物学].7:544(2011)]。实际上,对基于参考列出的药物的约120,000种双组分药物组合进行的系统筛选发现不到10%的协同对,以及仅5%的对于氟康唑的协同双组分对,氟康唑为与某些唑农业杀真菌剂化合物相关的三唑杀真菌化合物[Borisy等人,Proc.NatlAcad.Sci.[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100:7977-7982(2003)]。相关技术的前述实例和与之相关的限制旨在于说明而不是排他性的。在考虑了本公开内容之后,相关领域的其他限制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将变得显而易见。
技术实现思路
在根据本公开内容的一个实施方案中,提供了协同农药组合物,其包含:农药活性成分;以及C4-C10不饱和脂肪酸(包括不饱和C6、C7、C8、C9或C10脂肪酸)或其农业上相容的盐,其中所述C4-C10不饱和脂肪酸包含至少一个不饱和C-C键,并且其中所述农药活性成分与所述C4-C10不饱和脂肪酸或其农业上相容的盐的按重量计的浓度比为约1:15,000至15,000:1、并且更特别约1:5000至5000:1、并且进一步更特别约1:2000至2000:1。在另一个实施方案中,提供了协同农药组合物,其包含农药活性成分;以及C4-C10饱和脂肪酸(包括饱和C4、C5、C6、C7、C8、C9或C10脂肪酸)或其农业上相容的盐,其中所述农药活性成分与所述C4-C10饱和脂肪酸或其农业上相容的盐的按重量计的浓度比为约1:15,000至15,000:1、并且更特别约1:5000至5000:1、并且进一步特别约1:2000至2000:1。在又另一个实施方案中,提供了协同农药组合物,其包含:农药活性成分;和C11不饱和或饱和脂肪酸或其农业上相容的盐,其中所述农药活性成分与所述C11不饱和或饱和脂肪酸或其农业上相容的盐的按重量计的浓度比为约1:15,000至15,000:1,并且更特别约1:2000至2000:1。在又另一个实施方案中,提供了协同农药组合物,其包含:农药活性成分;和C12不饱和或饱和脂肪酸或其农业上相容的盐,其中所述农药活性成分与所述C12不饱和或饱和脂肪酸或其农业上相容的盐的按重量计的浓度比为约1:15,000至15,000:1、更特别约1:5000至5000:1、并且进一步特别约1:2000至2000:1。在另一个实施方案中,提供了协同增强适于防治至少一种靶标有害生物的至少一种农药活性成分的农药活性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提供对所述至少一种靶标有害生物具有活性的至少一种农药活性成分;向所述农药活性成分添加协同有效浓度的包含至少一个不饱和C-C键的至少一种C4-C10不饱和脂肪酸或其农业上可接受的盐,以提供协同农药组合物;以及以农药有效浓度施用所述协同农药组合物以防治所述至少一种靶标有害生物。在另一个实施方案中,代替C4-C10不饱和脂肪酸,可以提供C4-C10饱和脂肪酸或其农业上相容的盐以提供协同农药组合物。在又另一个实施方案中,可以提供C11不饱和或饱和脂肪酸或其农业上相容的盐以提供协同农药组合物。在又另一个实施方案中,可以提供C12不饱和或饱和脂肪酸或其农业上相容的盐以提供协同农药组合物。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协同农药组合物可包含C4-C10不饱和或饱和脂肪酸或其生物相容性盐,其中所述盐包含例如农业、水生生物或哺乳动物相容性盐中的至少一种。在另一些实施方案中,可以提供C11不饱和或饱和脂肪酸或其生物相容性盐,或C12不饱和或饱和脂肪酸或生物相容性盐。在根据本公开内容的另一个实施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协同农药组合物,其包含/n选自包含以下物质的列表的农药活性成分:苯并烯氟菌唑、联苯吡菌胺、啶酰菌胺、环唑醇、fenpicoxamid、fenpyrazimine、florylpicoxamid、粉唑醇、氟唑菌酰胺、吡唑萘菌胺、异噻菌胺、醚菌酯、苯菌酮、氟噻唑吡乙酮、氟唑菌苯胺、吡噻菌胺、啶氧菌酯、丙硫菌唑、氟唑菌酰羟胺、revysol、氟唑环菌胺、肟菌酯、唑菌胺酯、嘧菌酯、百菌清、嘧菌环胺、甲霜灵、氟环唑、丙环唑、苯醚甲环唑、咯菌腈、代森锰锌、戊唑醇、缬菌胺、及其组合;以及/nC4-C10饱和或不饱和脂肪酸或其农业上相容的盐;/n其中所述农药活性成分与所述C4-C10饱和或不饱和脂肪酸或其农业上相容的盐的浓度比为约1:15000至15000:1。/n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80927 US 62/737,907;20180927 US 62/737,914;20191.一种协同农药组合物,其包含
选自包含以下物质的列表的农药活性成分:苯并烯氟菌唑、联苯吡菌胺、啶酰菌胺、环唑醇、fenpicoxamid、fenpyrazimine、florylpicoxamid、粉唑醇、氟唑菌酰胺、吡唑萘菌胺、异噻菌胺、醚菌酯、苯菌酮、氟噻唑吡乙酮、氟唑菌苯胺、吡噻菌胺、啶氧菌酯、丙硫菌唑、氟唑菌酰羟胺、revysol、氟唑环菌胺、肟菌酯、唑菌胺酯、嘧菌酯、百菌清、嘧菌环胺、甲霜灵、氟环唑、丙环唑、苯醚甲环唑、咯菌腈、代森锰锌、戊唑醇、缬菌胺、及其组合;以及
C4-C10饱和或不饱和脂肪酸或其农业上相容的盐;
其中所述农药活性成分与所述C4-C10饱和或不饱和脂肪酸或其农业上相容的盐的浓度比为约1:15000至15000: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协同农药组合物,其中,所述C4-C10饱和或不饱和脂肪酸包含C4-C10不饱和脂肪酸;
其中,所述C4-C10不饱和脂肪酸包含至少一个不饱和C-C键;并且
其中,所述农药活性成分与所述C4-C10不饱和脂肪酸的浓度比为约1:15,000至15,000: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协同农药组合物,其中,所述C4-C10不饱和脂肪酸包含以下至少一种:反式不饱和C-C键、顺式不饱和C-C键和多个共轭的不饱和C-C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协同农药组合物,其中,所述C4-C10饱和或不饱和脂肪酸或其盐包含甲基、乙基、羟基或氨基取代基。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协同农药组合物,其中,所述C4-C10不饱和脂肪酸包含以下至少一种:
反式丁酸、顺式丁酸、丁炔酸、丁二烯酸、反式己烯酸、顺式己烯酸、己二烯酸、己炔酸、反式庚烯酸、顺式庚烯酸、庚二烯酸、庚炔酸、反式辛烯酸、顺式辛烯酸、辛二烯酸、辛炔酸、反式壬烯酸、顺式壬烯酸、壬二烯酸、壬炔酸、反式癸烯酸、顺式癸烯酸、癸二烯酸和癸炔酸。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协同农药组合物,其中,所述协同农药组合物的FIC指数值小于1;或优选小于0.75,或更优选小于0.5。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协同农药组合物,其中,所述C4-C10饱和或不饱和脂肪酸包含天然植物提取物或天然动物提取物中的至少一种或其级分。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协同农药组合物,其中,所述协同农药组合物的协同作用的预测概率大于0.55。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协同农药组合物,其中,所述组合物表现出对至少一种靶标有害生物生长的协同抑制。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协同农药组合物,其中,所述组合物包含农药有效浓度的所述农药活性成分和所述C4-C10饱和或不饱和脂肪酸或其农业上相容的盐。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协同农药组合物,其中,所述其农业上相容的盐包括C4-C10饱和或不饱和脂肪酸的钾、钠、钙、铝和铵盐中的至少一种。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协同农药组合物,其中,所述农药活性成分包含选自包含以下物质的列表中的至少一种农药活性成分:
A)呼吸抑制剂,其选自:
Qo位点的复合物III抑制剂:嘧菌酯(II-1)、甲香菌酯、丁香菌酯、醚菌胺(II-2)、烯肟菌酯、烯肟菌胺、菌螨酯/氟菌螨酯、氟嘧菌酯(II-3)、醚菌酯(II-4)、苯氧菌胺、肟醚菌胺(II-5)、啶氧菌酯(II-6)、唑菌胺酯(II-7)、唑胺菌酯、唑菌酯、肟菌酯(II-8)、2-[2-(2,5-二甲基-苯氧基甲基)-苯基]-3-甲氧基-丙烯酸甲酯和2-(2-(3-(2,6-二氯苯基)-1-甲基-亚烯丙基氨基-氧甲基)-苯基)-2-甲氧基亚氨基-N-甲基-乙酰胺、吡菌苯威、三氯吡威/氯啶菌酯、噁唑菌酮、咪唑菌酮;
Qi位点的复合物III抑制剂:氰霜唑、吲唑磺菌胺、[(3S,6S,7R,8R)-8-苄基-3-[(3-乙酰氧基-4-甲氧基-吡啶-2-羰基)-氨基]-6-甲基-4,9-二氧代-1,5-二氧戊环-7-基]2-甲基丙酸酯、[(3S,6S,7R,8R)-8-苄基-3-[[3-(乙酰氧基甲氧基)-4-甲氧基-吡啶-2-羰基]氨基]-6-甲基-4,9-二氧代-1,5-二氧戊环-7-基]2-甲基丙酸酯、[(3S,6S,7R,8R)-8-苄基-3-[(3-异丁氧基羰基-l氧基-4-甲氧基-吡啶-2-羰基)氨基]-6-甲基-4,9-二氧代-1,5-二氧戊环-7-基]2-甲基丙酸酯、[(3S,6S,7R,8R)-8-苄基-3-[[3-(1,3-苯并二唑5-基甲氧基)-4-甲氧基-吡啶-2-羰基]氨基]-6-甲基-4,9-二氧代1,5-二氧戊环-7-基]2-甲基丙酸酯;(3S,6S,7R,8R)-3-[[(3-羟基-4-甲氧基-2-吡啶基)羰基]氨基]-6-甲基-4,9-二氧代-8-(苯基-甲基)-1,5-二氧戊环-7-基2-甲基丙酸酯;
复合物II抑制剂:麦锈灵、苯并烯氟菌唑(II-9)、联苯吡菌胺(II-10)、啶酰菌胺(II-11)、萎锈灵、甲呋酰胺、氟吡菌酰胺(II-12)、氟酰胺、氟唑菌酰胺(II-13)、呋吡菌胺、异丙噻菌胺、吡唑萘菌胺(II-14)、灭锈胺、氧化萎锈灵、氟唑菌苯胺(II-15)、吡噻菌胺(II-16)、氟唑环菌胺(II-17)、叶枯酞、噻呋酰胺、N-(4’-三氟甲基硫代联苯-2-基)-3-二氟甲基-1-甲基-1H-吡唑-4-羧酰胺、N-(2-(1,3,3-三甲基-丁基)-苯基)-1,3-二甲基-5-氟-1H-吡唑-4-羧酰胺、3-(二氟甲基)-1-甲基-N-(1,1,3-三甲基茚满-4-基)吡唑-4-羧酰胺、3-(三氟甲基)-1-甲基-N-(1,1,3-三甲基茚满-4-基)吡唑-4-羧酰胺、1,3-二甲基-N-(1,1,3-三甲基茚满-4-基)吡唑-4-羧酰胺、3-(三氟甲基)-1,5-二甲基-N-(1,1,3-三甲基茚满-4-基)吡唑-4-羧酰胺、1,3,5-三甲基-N-(1,1,3-三甲基茚满-4-基)吡唑-4-羧酰胺、N-(7-氟-1,1,3-三甲基-茚满-4-基)-1,3-二甲基-吡唑-4-羧酰胺、N-[2-(2,4-二氯苯基)-2-甲氧基-1-甲基-乙基]-3-(二氟甲基)-1-甲基-吡唑-4-羧酰胺;
其他呼吸抑制剂:氟嘧菌胺、(5,8-二氟喹唑啉-4-基)-{2-[2-氟-4-(4-三氟甲基吡啶-2-基氧基)-苯基]-乙基}-胺;乐杀螨、敌螨通、敌螨普、氟啶胺(II-18);嘧菌腙;三苯锡盐,例如三苯基乙酸锡、三苯基氯化锡或三苯基氢氧化锡;唑嘧菌胺(II-19);和硫硅菌胺;
B)固醇生物合成抑制剂(SBI杀真菌剂),其选自:
C14脱甲基酶抑制剂(DMI杀真菌剂):阿扎康唑、联苯三唑醇、糠菌唑、环唑醇(II-20)、苯醚甲环唑(II-21)、烯唑醇、烯唑醇-M、氟环唑(II-22)、腈苯唑、氟喹唑(II-23)、氟硅唑、粉唑醇、己唑醇、酰胺唑、种菌唑、叶菌唑(II-24)、腈菌唑、噁咪唑、多效唑、戊菌唑、丙环唑(II-25)、丙硫菌唑(II-26)、硅氟唑、戊唑醇(II-27)、氟醚唑、三唑酮、三唑醇、灭菌唑、烯效唑;抑霉唑、稻瘟酯、咪鲜胺、氟菌唑;氯苯嘧啶醇、氟苯嘧啶醇、啶斑肟、嗪氨灵、[3-(4-氯-2-氟苯基)-5-(2,4-二氟苯基)异噁唑-4-基]-(3-吡啶基)甲醇;
Δ14-还原酶抑制剂:嗪氨灵、十二环吗啉、十二环吗啉乙酸盐、丁苯吗啉、十三吗啉、苯锈啶、粉病灵、螺环菌胺;
3-酮还原酶抑制剂:环酰菌胺;
C)核酸合成抑制剂,其选自:
苯酰胺或酰基氨基酸杀真菌剂:苯霜灵、苯霜灵-M、精苯霜灵、甲霜灵、甲霜灵-M(精甲霜灵)(II-38)、呋酰胺、噁霜灵;
其他核酸抑制剂:噁霉灵、辛噻酮、噁喹酸、磺酸丁嘧啶、5-氟胞嘧啶、5-氟-2-(对甲苯基甲氧基)嘧啶-4-胺、5-氟-2-(4-氟苯基甲氧基)嘧啶-4-胺;
D)细胞分裂和细胞骨架抑制剂,其选自:
微管蛋白抑制剂:苯菌灵、多菌灵、麦穗宁、噻菌灵、甲基硫菌灵(II-39);5-氯-7-(4-甲基哌啶-1-基)-6-(2,4,6-三氟苯基)-[1,2,4]三唑并[1,5-a]嘧啶;
其他细胞分裂抑制剂:乙霉威、噻唑菌胺、戊菌隆、氟吡菌胺、苯酰菌胺、苯菌酮(II-40)、苯啶菌酮;
E)氨基酸和蛋白质合成抑制剂,其选自:
甲硫氨酸合成抑制剂(苯胺基嘧啶):嘧菌环胺、嘧菌胺、嘧霉胺(II-41);
蛋白质合成抑制剂:灭瘟素、春日霉素、盐酸春日霉素水合物、米多霉素、链霉素、土霉素、聚羟基喹啉、有效霉素A;
F)信号转导抑制剂,其选自:
MAP/组氨酸激酶抑制剂:氟菌安、异菌脲、腐霉利、乙烯菌核利、拌种咯、咯菌腈;
G蛋白抑制剂:喹氧灵;
G)脂质和膜合成抑制剂,其选自:
磷脂生物合成抑制剂:克瘟散、异稻瘟净、吡嘧磷、稻瘟灵;霜霉威、霜霉威盐酸盐;
脂质过氧化抑制剂:氯硝胺、五氯硝基苯、四氯硝基苯、甲基立枯磷、联苯、氯甲氧苯、氯唑灵;
磷脂生物合成和细胞壁沉积:烯酰吗啉(II-42)、氟吗啉、双炔酰菌胺(II-43)、丁吡吗啉、苯噻菌胺酯、异丙菌胺、缬菌胺、N-(1-(1-(4-氰基-苯基)乙磺酰基)-丁-2-基)氨基甲酸-(4-氟苯基)酯;
酸性酰胺水解酶抑制剂:氟噻唑吡乙酮;
H)具有多位点作用的抑制剂,其选自:
无机活性物质:波尔多(Bordeaux)混合物、乙酸铜、氢氧化铜、氯氧化铜(II-44)、碱性硫酸铜、硫;
硫代氨基甲酸酯和二硫代氨基甲酸酯:福美铁、代森锰锌(II-45)、代森锰、威百亩、代森联(II-46)、丙森锌、福美双、代森锌、福美锌;
有机氯化合物:敌菌灵、百菌清(II-47)、敌菌丹、克菌丹、灭菌丹、抑菌灵、双氯酚、六氯苯、五氯酚及其盐、四氯苯酞、甲苯氟磺胺、N-(4-氯-2-硝基-苯基)-N-乙基-4-甲基-苯磺酰胺;
胍类和其他:胍、多果定、多果定游离碱、双胍盐、双胍辛乙酸盐、双胍辛胺、双胍辛胺乙酸盐、双胍三辛烷基苯磺酸盐、二腈蒽醌、2,6-二甲基-1H,5H-[1,4]二噻烯[2,3-c:5,6-c’]联吡咯-1,3,5,7(2H,6H)-四酮(II-48);
I)细胞壁合成抑制剂,其选自:
葡聚糖合成抑制剂:有效霉素、多毒素B;
黑色素合成抑制剂:吡喹酮、三环唑、环丙酰菌胺、双氯氰菌胺、氰菌胺;
J)植物防御诱导剂,其选自:
苯并噻二唑、烯丙苯噻唑、异噻菌胺、噻酰菌胺、调环酸钙;三乙膦酸、三乙膦酸铝、亚磷酸及其盐(II-49);
K)未知的作用方式,其选自:溴硝醇、灭螨猛、环氟菌胺、霜脲氰、棉隆、咪菌威、哒菌酮、野燕枯、野燕枯甲基硫酸盐、二苯胺、胺苯吡菌酮、氟联苯菌、磺菌胺、氟噻唑菌腈、磺菌威、三氯甲基吡啶、酞菌酯、氟噻唑吡乙酮、tolprocarb、2-[3,5-双(二氟甲基)-1H-吡唑-1-基]-1-[4-(4-{5-[2-(丙-2-炔-1-基氧基)苯基]-4,5-二氢-1,2-噁唑-3-基}-1,3-噻唑-2-基)哌啶-1-基]乙酮、2-[3,5-双-(二氟甲基)-1H-吡唑-1-基]-1-[4-(4-{5-[2-氟-6-(丙-2-炔-1-基-氧基)苯基]-4,5-二氢-1,2-噁唑-3-基}-1,3-噻唑-2-基)哌啶-1-基]-乙酮、2-[3,5-双(二氟甲基)-1H-吡唑-1-基]-1-[4-(4-{5-[2-氯-6-(丙-2-炔-1-基氧基)苯基]-4,5-二氢-1,2-噁唑-3-基}-1,3-噻唑-2-基)哌啶-1-基]乙酮、喹啉铜、丙氧喹啉、异丁乙氧喹啉、叶枯酞、咪唑嗪、2-丁氧基-6-碘-3-丙基色烯-4-酮、N-(环丙基甲氧基亚氨基-(6-二氟-甲氧基-2,3-二氟-苯基)-甲基)-2-苯基乙酰胺、N’-(4-(4-氯-3-三氟甲基-苯氧基)-2,5-二甲基苯基)-N-乙基-N-甲基甲脒、N’-(4-(4-氟-3-三氟甲基-苯氧基)-2,5-二甲基-苯基)-N-乙基-N-甲基甲脒、N’-(2-甲基-5-三氟甲基-4-(3-三甲基硅烷基-丙氧基)-苯基)-N-乙基-N-甲基甲脒、N’-(5-二氟甲基-2-甲基-4-(3-三甲基硅烷基-丙氧基)-苯基)-N-乙基-N-甲基甲脒、甲氧基乙酸6-叔丁基-8-氟-2,3-二甲基-喹啉-4-基酯、3-[5-(4-甲基苯基)-2,3-二甲基-异噁唑啉-3-基]-吡啶、3-[5-(4-氯-苯基)-2,3-二甲基-异噁唑啉-3-基]-吡啶(三氯吡威)、N-(6-甲氧基-吡啶-3-基)环丙烷羧酸酰胺、5-氯-1-(4,6-二甲氧基-嘧啶-2-基)-2-甲基-1H-苯并咪唑、2-(4-氯-苯基)-N-[4-(3,4-二甲氧基-苯基)-异噁唑-5-基]-2-丙2-炔氧基-乙酰胺、(Z)-3-氨基-2-氰基-3-苯基-丙-2-烯酸乙酯、N-[6-[[(Z)-[(1-甲基四唑-5-基)-苯基-亚甲基]-氨基]氧基甲基]-2-吡啶基]氨基甲酸叔丁酯、N-[6-[[(Z)-[(1-甲基四唑-5-基)-苯基-亚甲基]氨基]氧基甲基]-2-吡啶基]氨基甲酸戊酯、2-[2-[(7,8-二氟-2-甲基-3-喹啉基)氧基]-6-氟-苯基]丙-2-醇、2-[2-氟-6-[(8-氟-2-甲基-3-喹啉基)氧基]苯基]丙-2-醇、3-(5-氟-3,3,4,4-四甲基-3,4-二氢异喹啉-1-基)喹啉、3-(4,4-二氟-3,3-二甲基-3,4-二氢异喹啉-1-基)喹啉、3-(4,4,5-三氟-3,3-二甲基-3,4-二氢异喹啉-1-基)喹啉;
L)抗真菌生物农药,其选自:白粉寄生孢、黄曲霉、出芽短梗霉、短小芽孢杆菌(II-50)、枯草芽孢杆菌(II-51)、枯草芽孢杆菌解淀粉变种(II-52)、橄榄假丝酵母I-82、水解假丝酵母、粉红粘帚霉也称为链孢粘帚菌、盾壳霉、栗疫病菌、白色隐球菌、核果梅奇酵、微座孢菌、大伏革菌、Pseudozymaflocculosa、寡雄腐霉DV74、大虎杖、黄蓝状菌V117b、棘孢木霉SKT-1、深绿木霉LC52、哈茨木霉T-22、哈茨木霉TH35、哈茨木霉T-39;哈茨木霉和绿色木霉、哈茨木霉ICC012和绿色木霉ICC080;多孢木霉和哈茨木霉;子座木霉、绿色木霉GL-21、绿色木霉、绿色木霉TV1、奥德曼细基格孢HRU3;
M)生长调节剂,其选自:脱落酸、甲草胺、嘧啶醇、6-苄基氨基嘌呤、芸苔素-内酯、仲丁灵、矮壮素(氯化矮壮素)、氯化胆碱、环丙酰草胺、丁酰肼、调呋酸、噻节因、2,6-二甲基吡啶、乙烯利、氟节胺、调嘧醇、嗪草酸、氯吡脲、赤霉酸、抗倒胺、吲哚-3-乙酸、马来酰肼、氟磺酰草胺、甲哌鎓(缩节胺)(II-54)、萘乙酸、N-6-苄基腺嘌呤、多效唑、调环酸(调环酸钙,II-55)、茉莉酸诱导体、噻苯隆、抑芽唑、三丁基三硫代磷酸酯、2,3,5-三碘苯甲酸、抗倒酯和烯效唑;
N)除草剂,其选自:
乙酰胺类:乙草胺、甲草胺、丁草胺、二甲草胺、二甲噻草胺、氟噻草胺、苯噻草胺、异丙甲草胺、吡唑草胺、敌草胺、萘丙胺、烯草胺、丙草胺、扑草胺、甲氧噻草胺;
氨基酸衍生物:双丙氨磷、草甘膦、草铵膦、草硫膦;
芳氧基苯氧基丙酸酯:炔草酯、氰氟草脂、噁唑禾草灵、吡氟禾草灵、氟吡甲禾灵、噁唑酰草胺、喔草酯、喹禾灵、喹禾糠酯;
联吡啶:敌草快、百草枯;
(硫代)氨基甲酸酯:磺草灵、丁草特、双酰草胺、甜菜安、哌草丹、扑草灭(EPTC)、禾草畏、草达灭、坪草丹、甜菜宁、苄草丹、稗草畏、禾草丹、野麦畏;
环己二酮:丁苯草酮、烯草酮、噻草酮、环苯草酮、烯禾啶、吡喃草酮、肟草酮;
二硝基苯胺:氟草胺、乙丁烯氟灵、安磺灵、二甲戊灵、氨基丙氟灵、氟乐灵;
二苯醚:三氟羧草醚、苯草醚、甲羧除草醚、禾草灵、氟乳醚、氟磺胺草醚、乳氟禾草灵、乙氧氟草醚;-羟基苯甲腈:溴苯腈、二氯苯腈、碘苯腈;
咪唑啉酮类:咪草酯、甲氧咪草烟、甲咪唑烟酸、灭草烟、咪唑喹啉酸、咪草烟;
苯氧乙酸类:氯甲酰草胺、2,4-二氯苯氧乙酸(2,4-D)、2,4-DB、滴丙酸、MCPA、MCPA-硫代乙基、MCPB、2甲4氯丙酸;
吡嗪类:氯草敏、氟哒嗪草酯、嗪草酸、达草灭、哒草特;
吡啶类:氯氨吡啶酸、二氯吡啶酸、吡氟酰草胺、氟硫草定、氟啶草酮、氯氟吡氧乙酸、毒莠定、氟吡草胺、噻唑烟酸;
磺酰脲类:酰嘧磺隆、四唑嘧磺隆、苄嘧磺隆、氯嘧磺隆、氯磺隆、醚磺隆、环嘧磺隆、乙氧嘧磺隆、啶嘧磺隆、氟吡磺隆、氟啶嘧磺隆、甲酰氨磺隆、氯吡嘧磺隆、唑吡嘧磺隆、碘甲磺隆、甲基二磺隆、嗪吡嘧磺隆、甲磺隆、烟嘧磺隆、环氧嘧磺隆、氟嘧磺隆、氟磺隆、吡嘧磺隆、砜嘧磺隆、甲嘧磺隆、磺酰磺隆、噻磺隆、醚苯磺隆、苯磺隆、三氟啶磺隆、氟胺磺隆、三氟甲磺隆、1-((2-氯-6-丙基-咪唑并[1,2-b]哒嗪-3-基)磺酰基)-3-(4,6-二甲氧基-嘧啶-2-基)脲;
三嗪类:莠灭净、莠去津、氰草津、异戊乙净、乙嗪草酮、环嗪酮、苯嗪草酮、嗪草酮、扑草净、西玛津、特丁津、去草净、三嗪氟草胺;
脲类:绿麦隆、杀草隆、敌草隆、伏草隆、异丙隆、利谷隆、噻唑隆、丁噻隆;
其他乙酰乳酸合酶抑制剂:双草醚、氯酯磺草胺、双氯磺草胺、双氟磺草胺、氟酮磺隆、唑嘧磺草胺、磺草唑胺、嘧苯胺磺隆、五氟磺草胺、丙苯磺隆、丙酯草醚、嘧啶肟草醚、环酯草醚、嘧草醚、嘧氟磺草胺、嘧硫草醚、砜吡草唑、甲氧磺草胺;
其他除草剂:氨唑草酮、氨基三唑、莎稗磷、氟丁酰草胺、草除灵、bencarbazone、呋草黄、吡草酮、噻草平、苯并双环酮、氟吡草酮、除草定、溴丁酰草胺、氟丙嘧草酯、抑草磷、苯酮唑、唑草酮、吲哚酮草酯、敌草索、环庚草醚、异噁草酮、苄草隆、环丙磺酰胺、麦草畏、野燕枯、氟吡草腙、稗内脐蠕孢菌、草多索、乙氧呋草黄、乙氧苯草胺、异噁苯砜、四唑酰草胺、氟烯草酸、丙炔氟草胺、氟胺草唑、氟咯草酮、呋草酮、茚草酮、异噁酰草胺、异噁唑草酮、环草定、敌稗、戊炔草胺、二氯喹啉酸、氯甲喹啉酸、硝磺草酮、甲基胂酸、萘草胺、丙炔噁草酮、噁草酮、噁嗪草酮、环戊噁草酮、唑啉草酯、双唑草腈、吡草醚、磺酰草吡唑、苄草唑、吡唑特、灭藻醌、苯嘧磺草胺、磺草酮、甲磺草胺、特草定、特呋三酮、环磺酮、噻酮磺隆、苯吡唑草酮、(3-[2-氯-4-氟-5-(3-甲基-2,6-二氧-4-三氟甲基-3,6-二氢-2H-嘧啶-1-基)-苯氧基]-吡啶-2-基氧基)-乙酸乙酯、6-氨基-5-氯-2-环丙基-嘧啶-4-羧酸甲酯、6-氯-3-(2-环丙基-6-甲基-苯氧基)-哒嗪-4-醇、4-氨基-3-氯-6-(4-氯-苯基)-5-氟-吡啶-2-羧酸、4-氨基-3-氯-6-(4-氯-2-氟-3-甲氧基-苯基)-吡啶-2-羧酸甲酯和4-氨基-3-氯-6-(4-氯-3-二甲基氨基-2-氟-苯基)-吡啶-2-羧酸甲酯;
O)杀昆虫剂,其选自:
有机(硫代)磷酸酯:乙酰甲胺磷、甲基吡啶磷、谷硫磷、毒死蜱、甲基毒死蜱、毒虫畏、二嗪农、敌敌畏、百治磷、乐果、乙拌磷、乙硫磷、杀螟硫磷、倍硫磷、噁唑磷、马拉硫磷、甲胺磷、杀扑磷、甲基对硫磷、速灭磷、久效磷、亚砜磷、对氧磷、对硫磷、稻丰散、伏杀硫磷、亚胺硫磷、磷胺、甲拌磷、辛硫磷、甲基嘧啶磷、丙溴磷、丙硫磷、甲丙硫磷、杀虫畏、特丁硫磷、三唑磷、敌百虫;
氨基甲酸酯类:棉铃威、涕灭威、恶虫威、丙硫克百威、西维因、克百威、丁硫克百威、苯氧威、呋线威、灭虫威、灭多威、杀线威、抗蚜威、残杀威、硫双威、唑蚜威;
拟除虫菊酯:丙烯菊酯、联苯菊酯、氟氯氰菊酯、三氟氯氰菊酯、苯醚氰菊酯、氯氰菊酯、α-氯氰菊酯、β-氯氰菊酯、ζ-氯氰菊酯、溴氰菊酯、高效氰戊菊酯、醚菊酯、甲氰菊酯、氰戊菊酯、炔咪菊酯、高效氯氟氰菊酯、氯氰菊酯、炔丙菊酯、除虫菊酯I和II、苄呋菊酯、氟硅菊酯、氟胺氰菊酯、七氟菊酯、胺菊酯、四溴菊酯、四氟苯菊酯、丙氟菊酯、四氟甲醚菊酯;
昆虫生长调节剂:a)几丁质合成抑制剂:苯甲酰脲类:定虫隆、灭蝇胺、除虫脲、氟螨脲、氟虫脲、氟铃脲、虱螨脲、双苯氟脲、氟苯脲、杀铃脲;噻嗪酮、苯虫醚、噻螨酮、乙螨唑、四螨唤;b)蜕皮激素拮抗剂:氯虫酰肼、甲氧虫酰肼、虫酰肼、印楝素;c)保幼激素类似物:吡丙醚、烯虫酯、苯氧威;d)脂质生物合成抑制剂:螺螨酯、螺甲螨酯、螺虫乙酯;
烟碱样受体激动剂/拮抗剂化合物:噻虫胺、呋虫胺、氟吡呋喃酮、吡虫啉、噻虫嗪、烯啶虫胺、啶虫脒、噻虫啉、1-2-氯-噻唑-5-基甲基)-2-硝胺基-3,5-二甲基-[1,3,5]三嗪;
烟碱乙酰胆碱受体破坏剂或别构调节剂(IRAC,第5组):多杀菌素(包括但不限于多杀菌素A、D、B、C、E、F、G、H、J和来自刺糖多孢菌培养物的其他多杀菌素分离物),多杀菌素(主要包含多杀菌素A和D)及其衍生物或取代基(包括但不限于四环和五环多杀菌素衍生物、氮丙啶多杀菌素衍生物、C-5,6和/或C-13,14取代的多杀菌素衍生物);乙基多杀菌素(包括但不限于XDE-175-J、XDE-175-L或其他邻乙基取代的多杀菌素衍生物);丁烯基-多杀菌素及其衍生物或取代基(如来自由须糖多孢菌培养物的分离物);
生物杀虫剂,包括但不限于苏云金芽孢杆菌、伯克霍尔德菌属、球孢白僵菌、金龟子绿僵菌、玫烟色拟青霉和杆状病毒(包括但不限于粒状病毒和核多角体病毒);
GABA拮抗剂化合物:硫丹、乙虫腈、氟虫腈、氟吡唑虫、吡嗪氟虫腈、吡啶氟虫腈、5-氨基-1-(2,6-二氯-4-甲基-苯基)-4-亚磺酰氨酰基-1H-吡唑-3-硫代羧酸酰胺;
线粒体电子传递抑制剂(METI)I杀螨剂:喹螨醚、哒螨灵、吡螨胺、唑虫酰胺、嘧虫胺;
METIII和III化合物:灭螨醌、嘧螨酯、灭蚁腙;
解偶联剂:溴虫腈;
氧化磷酸化抑制剂:三环锡、丁醚脲、苯丁锡、克螨特;
蜕皮破坏化合物:灭蝇胺;
混合功能氧化酶抑制剂:胡椒基丁醚;
钠通道阻滞剂:茚虫威、氰氟虫腙;
利阿诺定受体抑制剂:氯虫苯甲酰胺、氰虫酰胺、氟虫双酰胺、N-[4,6-二氯-2-[(二乙基-λ-4-亚磺酰基)氨基甲酰基]-苯基]-2-(3-氯-2-吡啶基)-5-(三氟甲基)吡唑-3-羧酰胺;N-[4-氯-2-[(二乙基-λ-4-亚磺酰基)氨基甲酰基]-6-甲基-苯基]-2-(3-氯-2-吡啶基)-5-三氟甲基)吡唑-3-羧酰胺;N-[4-氯-2-[(二-2-丙基-λ-4-亚磺酰基)氨基甲酰基]-6-甲基-苯基]-2-(3-氯-2-吡啶基)-5-(三氟甲基)吡唑-3-羧酰胺;N-[4,6-二氯-2-[(二-2-丙基-λ-4-亚磺酰基)氨基甲酰基]-苯基]-2-(3-氯-2-吡啶基)-5-(三氟甲基)吡唑-3-羧酰胺;N-[4,6-二氯-2-[(二乙基-λ-4-亚磺酰基)氨基甲酰基]-苯基]-2-(3-氯-2-吡啶基)-5-(二氟甲基)吡唑-3-羧酰胺;N-[4,6-二-溴-2-[(二-2-丙基-λ-4-亚磺酰基)氨基甲酰基]-苯基]-2-(3-氯-2-吡啶基)-5-(三氟甲基)吡唑-3-羧酰胺;N-[4-氯-2-[(二-2-丙基-λ-4-亚磺酰基)氨基甲酰基]-6-氰基-苯基]-2-(3-氯-2-吡啶基)-5-(三氟甲基)吡唑-3-羧酰胺;N-[4,6-二溴-2-[(二乙基-λ-4-亚磺酰基)氨基甲酰基]-苯基]-2-(3-氯-2-吡啶基)-5-(三氟甲基)吡唑-3-羧酰胺;
其他:benclothiaz、联苯肼酯、杀螟丹、氟啶虫酰胺、啶虫丙醚、吡蚜酮、硫、杀虫环、腈吡螨酯、吡氟硫磷、丁氟螨酯、磺胺螨酯、imicyafos、双三氟虫脲、新喹唑啉、1,1’-[(3S,4R,4aR,6S,6aS,12R,12aS,12bS)-4-[[(2-环丙基乙酰基)氧基]-甲基]-1,3,4,4a,5,6,6a,12,12a,12b-十氢-12-羟基-4,6a,12b-三甲基-11-氧代-9-(3-吡啶基)-2H,11H-萘并[2,1-b]吡喃并[3,4-e]吡喃-3,6-二基]环丙烷乙酸酯;氟噻虫砜、氟烯基硫醚;以及
P)核糖核酸(RNA)及其相关化合物,包括双链RNA(dsRNA)、微小RNA(miRNA)和小干扰RNA(siRNA);噬菌体。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协同农药组合物,其中,所述农药活性成分与所述C4-C10饱和或不饱和脂肪酸或其农业上相容的盐的浓度比为约以下至少一种:1:15,000至15,000:1、1:10,000至10,000:1、1:5000至5000:1、1:2500至2500:1、1:1500至1500:1、1:1000至1000、1:750至750:1、1:500至500:1、1:400至400:1、1:300至300:1、1:250至250:1、1:200至200:1、1:150至150:1、1:100至100:1、1:90至90:1、1:80至80:1、1:70至70:1、1:60至60:1、1:50至50:1、1:40至40:1、1:30至30:1、1:25至25:1、1:20至20:1、1:15至15:1、1:10至10:1、1:9至9:1、1:8至8:1、1:7至7:1、1:6至6:1、1:5至5:1、1:至4:1、1:3至3:1、1:2至2:1、1:1.5至1.5:1以及1.25至1.25:1。


14.一种协同增强适于防治至少一种靶标有害生物的至少一种农药活性成分的农药活性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提供对所述至少一种靶标有害生物具有活性的至少一种农药活性成分,其中,所述农药活性成分选自包含以下物质的列表:苯并烯氟菌唑、联苯吡菌胺、啶酰菌胺、环唑醇、fenpicoxamid、fenpyrazimine、florylpicoxamid、粉唑醇、氟唑菌酰胺、吡唑萘菌胺、异噻菌胺、醚菌酯、苯菌酮、氟噻唑吡乙酮、氟唑菌苯胺、吡噻菌胺、啶氧菌酯、丙硫菌唑、氟唑菌酰羟胺、revysol、氟唑环菌胺、肟菌酯、唑菌胺酯、嘧菌酯、百菌清、嘧菌环胺、甲霜灵、氟环唑、丙环唑、苯醚甲环唑、咯菌腈、代森锰锌、戊唑醇、缬菌胺、及其组合;
向所述农药活性成分添加协同有效浓度的至少一种C4-C10饱和或不饱和脂肪酸或其农业上可接受的盐,以提供协同农药组合物;以及
以农药有效浓度施用所述协同农药组合物以防治所述至少一种靶标有害生物。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C4-C10饱和或不饱和脂肪酸包含C4-C10不饱和脂肪酸,所述C4-C10不饱和脂肪酸包含以下至少一种:反式不饱和C-C键、顺式不饱和C-C键和多个共轭的不饱和C-C键。


16.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C4-C10不饱和脂肪酸包含以下至少一种:
反式-2、反式-3、反式-4、反式-5、反式-6、反式-7、反式-8和反式-9、顺式-2、顺式-3、顺式-4、顺式-5、顺式-6、顺式-7、顺式-8和顺式-9不饱和键。


17.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C4-C10不饱和脂肪酸包含以下至少一种:
反式己烯酸、顺式己烯酸、己二烯酸、己炔酸、反式庚烯酸、顺式庚烯酸、庚二烯酸、庚炔酸、反式辛烯酸、顺式辛烯酸、辛二烯酸、辛炔酸、反式壬烯酸、顺式壬烯酸、壬二烯酸、壬炔酸、反式癸烯酸、顺式癸烯酸、癸二烯酸和癸炔酸。


18.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协同有效浓度的所述C4-C10饱和或不饱和脂肪酸或其农业上相容的盐与所述农药活性成分的比率为约以下至少一种:1:15,000至15,000:1、1:10,000至10,000:1、1:5000至5000:1、1:2500至2500:1、1:1500至1500:1、1:1000至1000、1:750至750:1、1:500至500:1、1:400至400:1、1:300至300:1、1:250至250:1、1:200至200:1、1:150至15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卡兰·曼哈斯安尼特·罗泽克何月华卡斯坦特那奥斯·兰布睿那迪斯裴乐灵萨迪克·肖卡蒂安
申请(专利权)人:零九零三六零八BC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加拿大;CA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