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子结构、电机结构和衣物处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410440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23 22:51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转子结构、电机结构和衣物处理装置,其中,转子结构包括:转子铁芯,转子铁芯上设有多个永磁体槽,多个永磁体槽沿转子铁芯的周向环绕设置;永磁体,设于永磁体槽内;磁障,设于转子铁芯上,转子结构能够沿周向单向旋转或双向旋转,沿转子结构的旋转方向,磁障设于永磁体槽的至少一侧,其中,磁障的两端分别朝向永磁体和转子铁芯的外缘。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中,一方面,在具有抑制电机的交轴电枢反应、缓解磁饱和程度并降低负载反电势,提升电机的转矩密度和过载能力的基础上,可根据转子结构的转动方向的限制设置磁障的位置;另一方面,由于在转子铁芯上挖空形成磁障,还可降低稀土永磁体的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转子结构、电机结构和衣物处理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衣物处理装置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转子结构、一种电机结构和一种衣物处理装置。
技术介绍
对于衣物处理装置而言,其内部设置的电机的性能是决定衣物处理装置使用优劣的重要因素,现有技术中,对电机的性能和性价比的要求也逐渐变高,对于电机而言,在交轴电枢反应的作用下,会加深电机的磁饱和程度,故而可阻碍电机性能提升。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或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转子结构。本专利技术第二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机结构。本专利技术第三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衣物处理装置。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转子结构,包括:转子铁芯,转子铁芯上设有多个永磁体槽,多个永磁体槽沿转子铁芯的周向环绕设置;永磁体,设于永磁体槽内;磁障,设于转子铁芯上,转子结构能够沿周向单向旋转或双向旋转,沿转子结构的旋转方向,磁障设于永磁体槽的至少一侧,其中,磁障的两端分别朝向永磁体和转子铁芯的外缘。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提供的转子结构,包括转子铁芯以及设置在转子铁芯内的永磁体,以便于在永磁体的磁性作用下受驱动,转子结构可相对于定子发生转动,以实现电机的正常运行。具体地,在转子铁芯上设有贯通两个端面的永磁体槽,永磁体可设置在永磁体槽内,可便于永磁体受磁力驱动。在转子铁芯上还设有磁障,通过限定磁障两端的延伸方向为朝向永磁体和外缘,从而可使磁障作为缓解磁饱和程度的结构,在转子结构转动的过程中形成磁障,以提高电机的功率密度和转矩密度,提升电机的过载能力,有效改善电机的转矩脉动,在减少电机永磁用量,也即减少生产成本的基础上,极大的提升电机性能,提高应用转子结构的电机的性价比,提高产品竞争力。需要特别强调的,由于本申请中的转子结构的旋转方向受电机限制存在差异,例如可能用于单向电机,故而对于单向电机而言,可根据转子结构的旋转方向设置磁障的位置,以便于在进一步降低加工成本的基础上,满足对电机性能的需求。进一步地,在一个具体地实施例中,磁障仅设于永磁体槽的一侧,在另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磁障设置在永磁体槽的充磁方向的两侧,也即转子铁芯的周向两侧。根据本方案的转子结构,一方面,在具有抑制电机的交轴电枢反应、缓解磁饱和程度并降低负载反电势,提升电机的转矩密度和过载能力的基础上,可根据转子结构的转动方向的限制设置磁障的位置;另一方面,由于在转子铁芯上挖空形成磁障,还可降低稀土永磁体的用量。其中,永磁体槽的数量可以有多个,一般地,多个永磁体槽绕转子铁芯的轴线均匀设置。其中,永磁体槽的延伸方向可以为转子铁芯的轴向方向,还可以为与轴向呈一定角度的方向,当然,出于加工成本和加工难度的考虑,一般仅需将永磁体槽沿轴向设置,贯通转子铁芯的两个端面即可。此外,对于永磁体槽而言,可以是,两端中的至少一个贯通端面,例如,两端均贯通,或是其中一端贯通,还可以是,两端均不贯通端面。可以理解,对于转子铁芯而言,永磁体槽和转子铁芯的周缘位于两个方向,故而通过限制磁障的两端分别朝向永磁体和转子铁芯的外缘,磁障自身会发生一定的弯折。另外,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上述方案中的转子结构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上述技术方案中,永磁体槽的横截面呈多边形状,且永磁体槽的横截面为中心对称结构。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限制永磁体槽的横截面的形状为多边形,多边形的永磁体槽可更利于对转子铁芯的空间占据,也即能够充分利用转子内部铁芯空间,使得转矩密度最优化。上述技术方案中,永磁体槽具体包括沿转子铁芯的径向相连的第一槽部、第二槽部和第三槽部,其中,第一槽部的宽度小于或等于第二槽部的宽度,第三槽部的宽度小于或等于第二槽部的宽度。在该技术方案中,呈多边形的永磁体槽主要包括第一槽部、第二槽部和第三槽部,三者依次连接,位于中间的第二槽部的宽度较宽,位于两侧的第一槽部和第三槽部较窄,在利于装配的基础上,也便于满足充磁需求。其中,宽度即为永磁体槽在充磁方向上的尺寸。上述技术方案中,转子结构单向旋转,在转子结构的转动方向上,与每个永磁体槽对应的至少一个磁障设于永磁体槽的前侧。在该技术方案中,在转子结构单向旋转的情况下,在转子结构的转动方向上,通过限制磁障设置在永磁体槽的前侧,也即,磁障设于永磁体槽的弱磁侧。在转子结构转动时,永磁体在充磁方向上会形成弱磁侧和强磁侧,通过将磁障设于永磁体槽的弱磁侧上,即可满足对电机交轴电枢反应的抑制,以缓解转子铁芯的饱和程度。可以理解,永磁体槽的前侧,即为在转动时先经过某一固定位置的一侧。例如,沿顺时针方向转动,整个转子结构分为多个扇形结构,对于每个扇形结构而言,若永磁体槽设置在六点钟方向,则磁障会设置在七点钟方向。上述技术方案中,磁障具体包括:第一槽段,第一槽段朝向永磁体槽延伸;第二槽段,与第一槽段相连通,且第二槽段朝向转子铁芯的周缘延伸。在该技术方案中,磁障主要包括两个部分,分别为第一槽段和第二槽段,第一槽段和第二槽段相连通,其中,第一槽段和第二槽段相背离的一端分别朝向永磁体槽和转子铁芯的周缘,磁障的两个部分分别朝向不同位置的结构,且两个部分之间又需要连通,可在两个部分的共同作用下有效实现抑制电机的交轴电枢反应,从而缓解磁饱和程度的效果。上述技术方案中,在转子铁芯的横截面上,转子铁芯被多个永磁体槽分为2P个扇形区域,第一槽段的延伸方向与永磁体槽的延伸方向之间的夹角为[(180°/2P),90°];在转子铁芯的横截面上,第二槽段的延伸方向与转子铁芯的转动方向之间的夹角为[60°,120°]。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对第一槽段和第二槽段的延伸方向进行限制,可有效在磁障的作用下抑制电机的交轴电枢反应、缓解磁饱和程度,以提高电机的功率密度和转矩密度,提升电机的过载能力,有效改善电机的转矩脉动。具体地,转子铁芯的横截面即为转子铁芯的轴线的法平面,在该截面上,第一槽段的延伸方向和永磁体槽的延伸方向之间所夹的夹角大于或等于180°/2P),且小于或等于90°,其中2p为扇形区域的数量,在转子铁芯的横截面的形状为圆形时,2p也为永磁体槽的数量。还可以地,在该截面上,第二槽段的延伸方向和转子铁芯的转动方向可以为正交或是近似正交,具体二者之间的角度范围可以大于或等于60°且小于或等于120°。上述技术方案中,第一槽段远离第二槽段的一端与永磁体槽相连通。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限制第一槽段朝向永磁体槽的一端直接连通至永磁体槽上,在加工时则可从永磁体槽侧直接切割伸入转子铁芯上,便于加工,就结构而言,第一槽段直接连通至永磁体槽上,以实现抑制电机的交轴电枢反应的效果。上述技术方案中,第一槽段远离第二槽段的一端与永磁体槽之间存在第一间距。在该技术方案中,第一槽段朝向永磁体槽的一端通过限制与永磁体槽之间不连通,也即二者之间存在一定的间距,对于磁障整体而言,其一端为封闭结构,而就结构而言,第一槽段与永磁体槽之间存在一定的间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转子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n转子铁芯,所述转子铁芯上设有多个永磁体槽,多个所述永磁体槽沿所述转子铁芯的周向环绕设置;/n永磁体,设于所述永磁体槽内;/n磁障,设于所述转子铁芯上,所述转子结构能够沿周向单向旋转或双向旋转,沿所述转子结构的旋转方向,所述磁障设于所述永磁体槽的至少一侧,/n其中,所述磁障的两端分别朝向所述永磁体和所述转子铁芯的外缘。/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转子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转子铁芯,所述转子铁芯上设有多个永磁体槽,多个所述永磁体槽沿所述转子铁芯的周向环绕设置;
永磁体,设于所述永磁体槽内;
磁障,设于所述转子铁芯上,所述转子结构能够沿周向单向旋转或双向旋转,沿所述转子结构的旋转方向,所述磁障设于所述永磁体槽的至少一侧,
其中,所述磁障的两端分别朝向所述永磁体和所述转子铁芯的外缘。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子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永磁体槽的横截面呈多边形状,且所述永磁体槽的横截面为中心对称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转子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永磁体槽具体包括沿所述转子铁芯的径向相连的第一槽部、第二槽部和第三槽部,
其中,所述第一槽部的宽度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二槽部的宽度,所述第三槽部的宽度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二槽部的宽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子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子结构单向旋转,在所述转子结构的转动方向上,与每个所述永磁体槽对应的至少一个所述延伸槽设于所述永磁体槽的前侧。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转子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磁障具体包括:
第一槽段,所述第一槽段朝向所述永磁体槽延伸;
第二槽段,与所述第一槽段相连通,且所述第二槽段朝向所述转子铁芯的周缘延伸。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转子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转子铁芯被多个所述永磁体槽分为2P个扇形区域,所述第一槽段的延伸方向与所述永磁体槽的延伸方向之间的夹角为[(180°/2P),90°];
所述第二槽段的延伸方向与所述转子铁芯的转动方向之间的夹角为[60°,120°]。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转子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槽段远离所述第二槽段的一端与所述永磁体槽相连通。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转子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槽段远离所述第二槽段的一端与所述永磁体槽之间存在第一间距。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转子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间距大于或等于0.2mm。


10.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转子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槽段远离所述第一槽段的一端与所述转子铁芯的周缘相连通。


11.根据权利要求5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雄李文瑞
申请(专利权)人:美的威灵电机技术上海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