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塑性电极及制备方法以及水系钠离子电池及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9408906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23 22:4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塑性电极及制备方法以及水系钠离子电池及制备方法,可塑性电极的制备方法为:将电解质盐和去离子水混合成电解质溶液;将表面活性剂和保湿剂加入电解质溶液中,混合成均匀的溶剂基体;将导电材料加入溶剂基体中,并使导电材料在溶剂基体中分散均匀;加入正/负极活性材料和粘结剂;加入交联剂低速搅拌混合,使其与粘结剂发生交联作用形成三维网状结构的水系钠离子电池可塑性电极膏体。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可塑性电极是活性物质和电解液稳定混合物,电解质锁定在可塑性电极中,电池充放电时离子扩散路径减小,离子阻抗和电子阻抗大大降低,利于大倍率输出;本发明专利技术电极的制备和电池的装配同步完成,并省略了注液工序,简化了电池的制备流程。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可塑性电极及制备方法以及水系钠离子电池及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水系电池材料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塑性电极及制备方法以及水系钠离子电池及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迄今,资源型化石燃料仍然是人类主要的电力供给源。其大量使用造成的碳排放是造成目前地球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以太阳能和风能为代表的间歇性可再生能源必须通过储能系统的存储和释放接入电网。因此规模储能技术是新能源推广和能源革新的基础,是国家能源战略需求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国家能源结构优化和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具有重要作用。电化学电池由于高转化效率、组装灵活、不受地理环境约束等优点,成为储能技术的研究热点,应用逐渐从示范开始商业化运营。基于有机电解液的锂离子电池发展已相当成熟,广泛地应用到移动电子设备、电动车、以及各类高比能场景中。但规模集成(MWh级以上)的储能应用具有投资大、运维周期长等特点,受到电池一致性和集成规模控制难等影响,近年在全球发生一系列储能系统和电站燃烧事故,表明电池的本质安全性依旧需要引起高度重视,也是目前储能电池规模推广急需解决的难题。水系离子电池采用中性的盐水溶液作为电解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水系钠离子电池可塑性电极,其特征在于:其包括的组分及质量百分比如下:正/负极活性材料40~50%、导电材料3-10%、粘结剂0~10%、交联剂0-5%、保湿剂0~10%、表面活性剂0~3%、电解质盐0~30%和去离子水10~30%。/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系钠离子电池可塑性电极,其特征在于:其包括的组分及质量百分比如下:正/负极活性材料40~50%、导电材料3-10%、粘结剂0~10%、交联剂0-5%、保湿剂0~10%、表面活性剂0~3%、电解质盐0~30%和去离子水10~3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系钠离子电池可塑性电极及电池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正/负极活性材料在正电极中为正电极活性材料,在负电极中为负电极活性材料,正极活性材料包括但不限于过渡金属氧化物、磷酸盐聚阴离子化合物、普鲁士蓝类似物或有机电极材料中的至少一种;负极活性材料包括但不限于活性炭、普鲁士蓝类似物、 储钠有机物、钛磷基氧化物中的至少一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系钠离子电池可塑性电极及电池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导电材料包括但不限于人造石墨、天然石墨、活性炭、石墨烯、碳黑、碳纤维和介孔碳中的至少一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系钠离子电池可塑性电极及电池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粘结剂包括但不限于聚丙烯酸、聚乙烯醇、鹿角果胶、羟乙基纤维素、黄原胶,聚四氟乙烯、PVDF中的至少一种。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系钠离子电池可塑性电极及电池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交联剂包括但不限于硅烷交联剂、聚乙烯醇、硼酸中的至少一种;所述的保湿剂包括但不限于甘油、山梨醇、丙二醇、聚乙二醇中的至少一种。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系钠离子电池可塑性电极及电池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表面活性剂包括但不限于十二烷基苯磺酸钠、硬脂酸中的至少一种。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系钠离子电池可塑性电极及电池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电解质盐包括但不限于硫酸钠、硝酸钠、次氯酸钠和亚硫酸钠中的至少一种。


8.一种水系钠离子电池可塑性电极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以下步骤:S...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侯肖瑞贺诗阳田剑莉亚曾诗蒙
申请(专利权)人:太仓中科赛诺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