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陈文剑专利>正文

锁的防盗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40835 阅读:17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锁的防盗装置。由锁匙、锁胆、译码箱等部件组成,在锁匙设置电路板及编码电路;在锁胆里设置电源输入线、编码信号输入线;在译码箱里设置电路板及译码电路、直流电源等;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编码集成电路IC↓[1]与译码集成电路IC↓[2]组成不重复的地址码超过五十万个,保密性强;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设计合理,构思新颖,可推广应用。(*该技术在201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锁的防盗装置。现有机械锁防盗性能差,容易另配锁匙开锁及人为强行开锁,不能满足用户要求。本技术的目的是避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而提供的一种设置有密码装置的锁的防盗装置。本技术的目的可通过下列的措施来实现在锁匙头部里设置电路板,电路板上设置编码电路,外层设置绝缘体密封,留出编码信息输出触点及电源正极触点,锁匙头部外侧设置备用电源输入线,里侧设置电源正极触点,编码信息输出触点,锁匙尾部是负极触点,在锁胆上设置电源正极线,编码信号输入线;锁胆面上设发光二极管,底部设发光二极管接线点;译码箱设置电路板,电路板上设置译码电路及报警电路,译码箱里电路板一侧设直流电源,译码箱上引出正、负极电源线,译码箱设置于锁体上。上述编码电路由集成电路IC1、电阻R1、电源正极A0、编码信号输出端B0、电源负极C0组成;由IC2及电阻R3、R4组成译码电路,由电阻R2、三极管Q1、Q2组成驱动电路;由电阻R6、R7、R9及稳压管DW、三极管Q3组成电压检测电路;由电阻R8、R10、R11、电容C、三极管Q4、Q5及触发开关TA组成感应电路;由报警IC3及电阻R12、R13、RP、及HTD组成报警电路。本技术相比现有技术具有如下优点编码集成电路IC1与译码集成电路IC2组成的不重复的地址码超过五十万个,保密性强,锁匙不容易复制;编码电路的数字信号通过导线传送给译码电路,即锁匙插入锁胆时金属部分相互接触而完成,这样操作变得方便、容易。附图图面说明如下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锁胆锁匙结合体主视图;图2是本技术锁胆锁匙结合体左视图;图3是本技术锁胆锁匙结合体右视图;图4是本技术锁胆锁匙结合体沿A-A剖视图;图5是本技术译码箱结构图;图6是编码电路结构图;图7是译码电路结构图。本技术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作进一步详述参照附图1-5,本技术由锁胆底部1、发光二极管接线点2、编码信息输入线3、锁匙尾部负极触点4、备用电源输入线5、锁匙头部6、编码信息输出触点7、电源正极线9、电源正极触点11、电路板I12、绝缘层13、锁胆14、译码箱15、电路板II16、直流电源17、电源线18、发光二极管19组成,在锁匙头部里设置电路板I12,电路板上设置编码电路,外层设置绝缘层13密封,留出编码信息输出触点及电源正极触点,锁匙头部6外侧设置备用电源输入线5,里侧设置电源正极触点11、编码信息输出触点7、锁匙尾部负极触点4;在锁胆14里设置电源正极线9、编码信息输出线3、锁胆14面上设置发光二极管19,底部设置发光二极管接线点2;译码箱15里设置电路板II16、直流电源17、电源引出线18,电路板II16上设置译码电路及报警电路。译码箱设置于锁体上。参照图6,编码电路由集成电路IC1、电阻R1、电源正极触点A0、编码信号输出端B0、电源负极触点C0组成。参照附图7,译码报警电路结构是由IC2及电阻R3、R4组成译码电路;由电阻R2三极管Q1、Q2组成驱动电路由电阻R6、R7、R9及稳压管DW、三极管Q3组成电压检测电路;由电阻R3、R10、R11电容C、三极管Q4、Q5、及触发开关TA组成感应电路;由报警IC3及电阻R12、R13、RP、电压HTD组成报警电路。工作原理参照附图6、图7、A0电源正极、B0编码信号输出端、C0电源负极、A电源正极、B编码信号输入端、C电源负极,由IC1、R1组成的编码电路的A0、B0、C0点分别与A、B、C点接触时,编码电路产生编码信号,同时传送到由IC2、R3、R4组成的译码电路进行译码,译码正确,IC2的17脚输出一个正脉冲电平,通过R2、Q1、Q2组成的驱动电路,驱动电磁阀Y,此时发光二极管亮,指示电磁阀工作,电阻R8的一端与电磁阀Y连接,另一端与三极管Q4连接,当电磁阀Y通电工作时,Q4导通,Q5截止,由IC3组成的报警电路不通电、不会报警。当A0、B0、C0点分别与A、B、C点分开时,译码电路没信号输出,三极管Q4截止。如果微动开关TA接合,由R11、电容C组成的延时电路工作,延时2秒钟后,三极管Q5导通,此时由IC3、R12、R13、RP及HTD组成的报警电路通电工作,发出报警声。由稳压管DW、电阻R7、R6、R9三极管Q3、发光二极管LED组成的电压检测电路可以检测电源电压是否在电路的工作范围内,如果电压正常,DW导通Q3截止,发光二极管不亮,当电源电压低于电路的工作电压时,稳压管DW截止,三极管Q导通,发光二极管LED亮,提示应更换电池。编码集成电路IC1及译码集成电路IC2的1-8脚及10-13脚都是由3态(三进制各脚可以接地“0”、电源正极“1”、悬空)编码,可产生(312=531441)个不重复的地址码,保密性能非常高。权利要求1.一种由锁匙头部(6)、锁匙尾部负极触点(4)、锁胆(14)组成的锁的防盗装置,其特征是该锁的防盗装置还由锁胆底部1、发光二极管接线点2、编码信息输入线3、备用电源输入线5、编码信息输出触点7、电源正极线9、电源正极触点11、电路板I12、绝缘层13、译码箱15、电路板II16、直流电源17、电源线18、发光二极管19组成,在锁匙头部里设置电路板I12,电路板上设置编码电路,外层设置绝缘层13,锁匙头部6外侧设置备用电源输入线5,里侧设置电源正极触点11、编码信息输出触点7、锁匙尾部负极触点4;在锁胆14里设置电源正极线9、编码信息输入线3、锁胆14面上设置发光二极管19,底部设置发光二极管接线点2;译码箱15里设置电路板II16、直流电源17、电源引出线18,电路板II16上设置译码电路及报警电路,译码箱设置于锁体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锁的防盗装置,其特征是编码电路由集成电路IC1、电阻R1、电源正极A0、编码信号输出端B0、电源负极C0组成;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锁的防盗装置,其特征是译码报警电路由IC2及电阻R3、R4组成译码电路,由电阻R2、三极管Q1、Q2组成驱动电路;由电阻R6、R7、R9及稳压管DW、三极管Q3组成电压检测电路;由电阻R8、R10、R11、电容C、三极管Q4、Q5及触发开关TA组成感应电路;由报警IC3及电阻R12、R13、RP、及HTD组成报警电路。专利摘要本技术属锁的防盗装置。由锁匙、锁胆、译码箱等部件组成,在锁匙设置电路板及编码电路;在锁胆里设置电源输入线、编码信号输入线;在译码箱里设置电路板及译码电路、直流电源等;本技术编码集成电路IC文档编号G06K5/00GK2408195SQ0022419公开日2000年11月29日 申请日期2000年2月11日 优先权日2000年2月11日专利技术者陈文剑 申请人:陈文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由锁匙头部(6)、锁匙尾部负极触点(4)、锁胆(14)组成的锁的防盗装置,其特征是该锁的防盗装置还由锁胆底部1、发光二极管接线点2、编码信息输入线3、备用电源输入线5、编码信息输出触点7、电源正极线9、电源正极触点11、电路板Ⅰ12、绝缘层13、译码箱15、电路板Ⅱ16、直流电源17、电源线18、发光二极管19组成,在锁匙头部里设置电路板Ⅰ12,电路板上设置编码电路,外层设置绝缘层13,锁匙头部6外侧设置备用电源输入线5,里侧设置电源正极触点11、编码信息输出触点7、锁匙尾部负极触点4;在锁胆14里设置电源正极线9、编码信息输入线3、锁胆14面上设置发光二极管19,底部设置发光二极管接线点2;译码箱15里设置电路板Ⅱ16、直流电源17、电源引出线18,电路板Ⅱ16上设置译码电路及报警电路,译码箱设置于锁体上。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文剑
申请(专利权)人:陈文剑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4[中国|广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