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供热热源的流量分配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403905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23 22: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多元供热热源的流量分配装置,包括太阳能或风能发电供热系统和地热能供热系统构成的多元供热热源系统,地热能供热系统的供热管网通过流量分配装置与太阳能或风能发电供热系统并联,流量分配装置包括蓄热设备、板换热水循环泵、板换冷水循环泵、板式换热器和第一、二、三和四电动阀,蓄热设备与太阳能或风能发电供热系统连接,蓄热设备与板换热水循环泵连接,板换热水循环泵与板式换热器连接,板式换热器通过板换冷水循环泵和第一电动阀依次与供热管网连接,所述板式换热器通过第二电动阀与供热管网连接。有益效果:采用多元的供热热源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热源流量分配上实现合理切换,达到最优节能的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多元供热热源的流量分配装置
本技术属于集中供热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多元供热热源的流量分配装置。
技术介绍
如何节约能源、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已经上升到我国国家发展战略的高度。而更加合理,更加高效的利用清洁能源也已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目前主要的清洁能源有: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等。在这些清洁能源的利用过程中,太阳能发电受气候温度影响,风能发电受风力大小的影响,地热能供热受地下水位变化影响等均存在供热的不稳定因素。当遇到日照条件好或是风力条件优越的情况时,蓄热装置会储存更多的热量,多产出的热量无处消耗,只能被动地储存,造成了经济上的浪费。在地热能利用的过程中,由于一些区域回灌量偏小,不能实现百分之百回灌,一些超采的地热水直接被粗放式的外排,不仅造成了地产资源的浪费,还会在一定程度上环境污染。为此,国家实行了“以灌定采”的制度,限制了地热资源的过度开发。但是遇到恶劣天气时地热热源不足的问题又凸显了出来。同时,采用地热能作为热源供热时,其系统存在无法避免的缺陷,即,每个地热开采井内只能安装一台潜水泵。当潜水泵出现故障时,则要将故障潜水泵移出井内,再更换一台备用潜水泵,换泵时间一般需要4-5个小时,换泵期间供热热源则无法提供热量,造成供热管网内的水温降低,既影响供热效果,又需要消耗更多的热能将低温水的温度再次升高,造成能源浪费。如何持续高效稳定合理的利用这些清洁能源已成为行业的焦点问题。实现综合合理利用各种清洁能源的目标越来越受到业界的关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多元供热热源的流量分配装置,能够在采用多元的供热热源时,在热源流量分配上实现合理切换,已达到最优节能的目的。本技术为实现上述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多元供热热源的流量分配装置,包括太阳能或风能发电供热系统和地热能供热系统构成的多元供热热源系统,其特征是:所述地热能供热系统的供热管网通过流量分配装置与太阳能或风能发电供热系统并联,所述流量分配装置包括蓄热设备、板换热水循环泵、板换冷水循环泵、板式换热器和第一、二、三和四电动阀,所述蓄热设备与太阳能或风能发电供热系统连接,蓄热设备的热水出口与板换热水循环泵的进水口相连接,板换热水循环泵与板式换热器连接,所述板式换热器通过板换冷水循环泵和第一电动阀依次与供热管网连接,所述板式换热器通过第二电动阀与供热管网连接。所述地热能供热系统包括地热开采井和地热回灌井,地热开采井和地热回灌井与供热管网连接,地热开采井与供热管网管道以及地热回灌井与供热管网管道之间分别连接有第三和四电动阀。所述板式换热器采用BR0.65-120m2型号;板片材质:TAI-A;垫片材质:EPDM所述板换热水循环泵采用125KQW160-20-15/2型号、板换冷水循环泵采用150KQW200-20-15/4型号所述第一、二、三和四电动阀采用Z941H-25CDN200型号所述蓄热装置的外层设有绝热材料层。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在采用多元的供热热源时,热源流量分配上实现合理切换,达到最优节能的目的。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连接简图。图中:1.蓄热设备;2.板换热水循环泵;3.板式换热器;4.板换冷水循环泵;5.第一电动阀;6.第二电动阀;7.第三电动阀;8.地热开采井;9.地热回灌井;10.第四电动阀。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技术提供的具体实施方式详述如下:详见附图1,一种多元供热热源的流量分配装置,包括太阳能或风能发电供热系统(图中未示)和地热能供热系统构成的多元供热热源系统,所述地热能供热系统的供热管网通过流量分配装置与太阳能或风能发电供热系统并联,所述流量分配装置包括蓄热设备1、板换热水循环泵2、板换冷水循环泵4、板式换热器3和第一、二、三和四电动阀5、6、7、10,所述蓄热设备与太阳能或风能发电供热系统按照常规方式连接,蓄热设备的热水出口与板换热水循环泵的进水口相连接,板换热水循环泵与板式换热器连接,所述板式换热器通过板换冷水循环泵和第一电动阀依次与供热管网连接,所述板式换热器通过第二电动阀与供热管网连接。所述地热能供热系统包括地热开采井8和地热回灌井9,地热开采井和地热回灌井与供热管网连接,地热开采井与供热管网管道以及地热回灌井与供热管网管道之间分别连接有第三和四电动阀。所述板式换热器采用BR0.65-120m2型号;板片材质:TAI-A;垫片材质:EPDM所述板换热水循环泵采用125KQW160-20-15/2型号、板换冷水循环泵采用150KQW200-20-15/4型号所述第一、二、三和四电动阀采用Z941H-25CDN200型号。所述蓄热装置的外层设有绝热材料层。本实施例的具体连接形式蓄热设备1的热水出口与板换热水循环泵2的进水口相连接,板换热水循环泵2的出水口与板式换热器3热水进水口连接,板式换热器3的热水出水口与蓄热设备1的热水回水口连接,板式换热器3冷水出水口与板换冷水循环泵4的进水口连接,板换冷水循环泵4的出水口与电动阀5的一侧连接,第一电动阀5的另一侧则接入供热管网,第二电动阀6的两侧分别与供热管网和板式换热器3冷水的进口连接,第三电动阀7的两侧分别与供热管网和地热开采井8的出口连接,第四电动阀10的两侧分别与供热管网和地热回灌井9的入口连接。本实施例以地热能作为基础的供热热源,按照相关部门批复的开采量及供热周期的要求,精确控制地热水每小时的开采量,已实现地热水百分之百回灌。再以太阳能,风能等等发电机组提供的电能转换为热能储存在蓄热设备内作为补充热源,当地热能提供的热量不能满足供热需求时,通过智能控制,精准调节阀门开度,将蓄热装置内的热量以热水的形式释放出来,并补充到原有供热管网中去,已实现热源的补充。情况1、当太阳能或风能提供给蓄热装置的热量较多时,通过智能控制优先将蓄热装置内的热量以热水的形式释放出来,提供给供热管网供热使用并有效降低了热量储存的成本,同时,通过智能调节,减少地热水的开采量,既满足供热需求,又能合理有效的节约地热资源,实现节能的最优解。情况2、当地热井内潜水泵出现故障需要更换时,通过智能调节,关闭地热能热源供应的供,回水管网,完全开启蓄热装置供,回水管网,由蓄能装置完全提供供热所需的热量,既能保证供热效果,又可以稳定供热管网内的水温,避免水温降低后再生高所产生的不必要的能源消耗。工作原理及工作过程1.地热能作为基础热源,以相关部门规定的开采量,供热周期等参数作为依据,通过预先设定的程序,计算出地热能每小时提供的热量,再通过自动调节第三电动阀7和第四电动阀10的开度,并联动变频启动地热开采井8中的潜水泵,使得地热水进入到供热管网中;2.充分利用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的发电机组,将电能转化为热能后,存储于蓄热装置中。蓄热装置的外层是由高效的绝热材料构成的,使得高温蓄热装置与外界环境隔绝,以达到保温绝热的效果,当供热系统需要提供补充热源时,通过预先设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多元供热热源的流量分配装置,包括太阳能或风能发电供热系统和地热能供热系统构成的多元供热热源系统,其特征是:所述地热能供热系统的供热管网通过流量分配装置与太阳能或风能发电供热系统并联,所述流量分配装置包括蓄热设备、板换热水循环泵、板换冷水循环泵、板式换热器和第一、二、三和四电动阀,所述蓄热设备与太阳能或风能发电供热系统连接,蓄热设备的热水出口与板换热水循环泵的进水口相连接,板换热水循环泵与板式换热器连接,所述板式换热器通过板换冷水循环泵和第一电动阀依次与供热管网连接,所述板式换热器通过第二电动阀与供热管网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元供热热源的流量分配装置,包括太阳能或风能发电供热系统和地热能供热系统构成的多元供热热源系统,其特征是:所述地热能供热系统的供热管网通过流量分配装置与太阳能或风能发电供热系统并联,所述流量分配装置包括蓄热设备、板换热水循环泵、板换冷水循环泵、板式换热器和第一、二、三和四电动阀,所述蓄热设备与太阳能或风能发电供热系统连接,蓄热设备的热水出口与板换热水循环泵的进水口相连接,板换热水循环泵与板式换热器连接,所述板式换热器通过板换冷水循环泵和第一电动阀依次与供热管网连接,所述板式换热器通过第二电动阀与供热管网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元供热热源的流量分配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地热能供热系统包括地热开采井和地热回灌井,地热开采井和地热回灌井与供热管网连接,地热开采井与供热管网管道以及地热回灌井与供热管网管道之间分别连接有第三和四电动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宝
申请(专利权)人:金大地新能源天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