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热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355626 阅读:5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20 18:37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供热装置,属于供热技术领域。该装置通过第一换热器收集温度在90℃‑130℃之间的低温尾气中的热能,并将热能通过第一换热管传递至第二换热管,由于第二换热管的两端分别连接出水单元和回水单元,因此,从回水单元流回的水在第二换热管中被加热后流至出水单元,并进一步流至用户供暖设备;当低温尾气热能不足时,储能单元用于输出热能,以对从回水单元中流回的水进行加热,加热后的水通过出水单元流至用户供暖设备。通过上述装置,将低温尾气用来供热,提高了低温尾气的利用率,在低温尾气热能不足时,将储能单元中储存的压力势能转化为热能为用户供热,从而既能充分利用低温尾气中的热能,又能保证供热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供热装置
本申请涉及供热
,特别涉及一种供热装置。
技术介绍
在城市供热系统中,利用集中热源,通过供热装置和供热管网等设施向用户供应热能,以供用户在生产或生活中使用。其中,供热装置能够利用热电厂等集中热源产生的高温尾气,将高温尾气中的热能通过供热管网中的水流传递给用户。然而,热电厂尾气包括高温尾气和低温尾气,上述供热装置由于结构限制,仅能利用热电厂尾气中成本较高的高温尾气,如何使廉价的低温尾气也能应用于城市供热系统中,提高尾气的利用率,是节能减排工作中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
技术实现思路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供热装置,能充分利用低温尾气中的热能,实现节能减排。该技术方案如下:提供了一种供热装置,该装置包括:第一换热器、第二换热器、出水单元、回水单元和储能单元;该第一换热器与尾气排放装置连接,用于收集该尾气排放装置的热能,该尾气排放装置排放的尾气温度在90℃-130℃之间;该第二换热器内具有第一换热管和第二换热管,该第一换热管的两端均连接该第一换热器,该第二换热管的两端分别连接出水单元和回水单元,该第一换热管用于将热能传递至该第二换热管;该储能单元的两端分别连接该出水单元和该回水单元,该储能单元用于将电能转化为压力势能储存起来,还用于将该压力势能转化为热能,为该出水单元供热。在一种可能设计中,该储能单元包括:至少一个高压水泵、水气共容舱、水轮机和电热水炉;该回水单元、该高压水泵、该水气共容舱和该水轮机顺次连接,该高压水泵用于将该回水单元中的水抽吸至该水气共容舱中,该水气共容舱用于释放高压水,以使该高压水对该水轮机做功,从而使该水轮机能够为该电热水炉供电。在一种可能设计中,该高压水泵的数量为两个,两个该高压水泵并联设置。在一种可能设计中,该储能单元还包括:增压机、储气罐和压缩机;该储气罐、该压缩机和该水气共容舱两两之间互相连通,该增压机连接于该储气罐和该压缩机之间。在一种可能设计中,该压缩机能够向该储气罐和该水气共容舱内输送氮气。在一种可能设计中,该出水单元上串接有缓冲罐,该缓冲罐上连接有排水管。在一种可能设计中,该回水单元上串接有水处理器。在一种可能设计中,该回水单元上串接有至少一个水循环泵。在一种可能设计中,该第二换热器为板式换热器。在一种可能设计中,该第一换热器和该第二换热器之间连接有温控阀。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装置,通过第一换热器收集温度在90℃-130℃之间的低温尾气中的热能,并将热能通过第一换热管传递至第二换热管,由于第二换热管的两端分别连接出水单元和回水单元,因此,从回水单元流回的水在第二换热管中被加热后流至出水单元,并进一步流至用户供暖设备;当低温尾气热能不足时,储能单元用于输出热能,以对从回水单元中流回的水进行加热,加热后的水通过出水单元流至用户供暖设备。通过上述装置,将低温尾气用来供热,提高了低温尾气的利用率,在低温尾气热能不足时,将储能单元中储存的压力势能转化为热能为用户供热,从而既能充分利用低温尾气中的热能,又能保证供热效果。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供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附图中的各零件的标号说明如下:1-第一换热器;2-第二换热器;21-第一换热管,22-第二换热管,23-温控阀;3-出水单元;31-缓冲罐,32-排水管;4-回水单元;41-水处理器,42-水循环泵;5-储能单元;51-高压水泵,52-水气共容舱,53-水轮机,54-电热水炉,55-增压机,56-储气罐,57-压缩机。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供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请参见图1,该装置包括:第一换热器1、第二换热器2、出水单元3、回水单元4和储能单元5;该第一换热器1与尾气排放装置连接,用于收集该尾气排放装置的热能,该尾气排放装置排放的尾气温度在90℃-130℃之间;该第二换热器2内具有第一换热管21和第二换热管22,该第一换热管21的两端均连接该第一换热器1,该第二换热管22的两端分别连接出水单元3和回水单元4,该第一换热管21用于将热能传递至该第二换热管22;该储能单元5的两端分别连接该出水单元3和该回水单元4,该储能单元5用于将电能转化为压力势能储存起来,还用于将该压力势能转化为热能,为该出水单元3供热。下面对该装置的工作原理进行详述:该装置中的第一换热器1安装于燃煤电厂或燃机电厂的排烟管上,也即是使排烟管穿过该第一换热器1设置后再进行其他处理或排放到大气中,该排烟管排放的尾气温度在90℃-130℃之间,也即是低温尾气,以便收集低温尾气的热能。第一换热器1通过出液管和回液管连接第一换热管21,从而使热媒通过在第一换热器1、出液管、第一换热管21、回液管组成的循环系统中的流动,将热能从第一换热器1传递至第一换热管21;第一换热管21将热能传递至第二换热管22,第二换热管22再将热能通过出水单元3传递至用户,也即是,第二换热管22、出水单元3、用户端、回水单元4组成了循环系统。低温尾气热能不足时,还可以启用储能单元5,使储能单元5释放压力势能,将压力势能转化成电能,进而转化为热能,为出水单元3供热,也即是,储能单元5、出水单元3、用户、回水单元4组成了循环系统。储能单元5可以利用电力负荷低谷时的电能抽水至水气共容舱52,将高压气体和水储存在该水气共容舱52中,也即是将能量以气体的压力势能的方式存储,电力负荷低谷是指一天当中城市总体用电量少的时段,例如,凌晨0点-3点之间,这段时间的电费较为便宜,在此时用电启动高压水泵51,将水抽吸至水气共容舱52,可以节省储能过程的费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装置,通过第一换热器1收集温度在90℃-130℃之间的低温尾气中的热能,并将热能通过第一换热管21传递至第二换热管22,由于第二换热管22的两端分别连接出水单元3和回水单元4,因此,从回水单元4流回的水在第二换热管22中被加热后流至出水单元3,并进一步流至用户供暖设备;当低温尾气热能不足时,储能单元5用于输出热能,以对从回水单元4中流回的水进行加热,加热后的水通过出水单元3流至用户供暖设备。通过上述装置,将低温尾气用来供热,提高了低温尾气的利用率,在低温尾气热能不足时,将储能单元5中储存的压力势能转化为热能为用户供热,从而既能充分利用低温尾气中的热能,又能保证供热效果。下面对该装置各部分结构及工作原理进行详述:在一种可能设计中,该储能单元5包括:至少一个高压水泵51、水气共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供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供热装置包括:第一换热器(1)、第二换热器(2)、出水单元(3)、回水单元(4)和储能单元(5);/n所述第一换热器(1)与尾气排放装置连接,用于收集所述尾气排放装置的热能,所述尾气排放装置排放的尾气温度在90℃-130℃之间;/n所述第二换热器(2)内具有第一换热管(21)和第二换热管(22),所述第一换热管(21)的两端均连接所述第一换热器(1),所述第二换热管(22)的两端分别连接出水单元(3)和回水单元(4),所述第一换热管(21)用于将热能传递至所述第二换热管(22);/n所述储能单元(5)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出水单元(3)和所述回水单元(4),所述储能单元(5)用于将电能转化为压力势能储存起来,还用于将所述压力势能转化为热能,为所述出水单元(3)供热。/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供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供热装置包括:第一换热器(1)、第二换热器(2)、出水单元(3)、回水单元(4)和储能单元(5);
所述第一换热器(1)与尾气排放装置连接,用于收集所述尾气排放装置的热能,所述尾气排放装置排放的尾气温度在90℃-130℃之间;
所述第二换热器(2)内具有第一换热管(21)和第二换热管(22),所述第一换热管(21)的两端均连接所述第一换热器(1),所述第二换热管(22)的两端分别连接出水单元(3)和回水单元(4),所述第一换热管(21)用于将热能传递至所述第二换热管(22);
所述储能单元(5)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出水单元(3)和所述回水单元(4),所述储能单元(5)用于将电能转化为压力势能储存起来,还用于将所述压力势能转化为热能,为所述出水单元(3)供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供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储能单元(5)包括:至少一个高压水泵(51)、水气共容舱(52)、水轮机(53)和电热水炉(54);
所述回水单元(4)、所述高压水泵(51)、所述水气共容舱(52)和所述水轮机(53)顺次连接,所述高压水泵(51)用于将所述回水单元(4)中的水抽吸至所述水气共容舱(52)中,所述水气共容舱(52)用于释放高压水,以使所述高压水对所述水轮机(53)做功,从而使所述水轮机(53)能够为所述电热水炉(54)供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贲岳侯付彬王可松吴冰董芮廷王帅徐梓忻韩刚向杨王晓宇张彦清赵现彬刘召平白莉郑现超高学贞何文婷郑冠军葛小玲
申请(专利权)人:国核电力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