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适应葫芦形抱箍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400372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23 22: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自适应葫芦形抱箍装置,包括抱箍机构、第一固定螺栓、第二固定螺栓、转接板和固定座,所述两个第一固定螺栓对称设置于抱箍机构的两端,所述一对第二固定螺栓位于抱箍机构的中部,所述两个固定座对称设置于抱箍机构的两侧,所述抱箍机构是由两组抱箍装置构成,所述两组抱箍装置对称设置于一对第二固定螺栓两端,所述每组抱箍装置包括拉伸组件和两组夹持组件,所述四个转接板设置于两组抱箍组件的相背一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拉伸各个拉伸组件中的第一拉杆和夹持组件中的第二拉杆并对对应螺栓进行穿插固定,即可对葫芦形抱箍安装紧固,安全高效,适应性强,极大提高了对葫芦形抱箍安装紧固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自适应葫芦形抱箍装置
本技术涉及抱箍
,具体涉及一种自适应葫芦形抱箍装置。
技术介绍
抱箍是一种常用的联结工具,使用一种材料抱住或箍住另外一种材料的构件,属于紧固件,抱箍通常是由箍板、翼板、拉结筋板、螺栓及内衬垫构成,在不同的使用场景和场合下,例如电线杆抱箍,拉线抱箍,吊线抱箍、不锈钢抱箍等,在尺寸大小和局部的结构细节上存在细微的差异。最常见的嵌入式抱箍,是两半式结构,例如由左、右两半片抱箍对合后联接而成,左、右两半片抱箍均呈半圆环状,半圆环两端向外弯折,各形成一个安装耳,左半片抱箍一端的安装耳上开有嵌槽,相应的,与其相配合的右半片抱箍相应端的安装耳上设置有销轴,右半片抱箍一端安装耳上的销轴嵌入左半片抱箍一端安装耳上的嵌槽即可紧固。葫芦形抱箍一般用于两根桩柱或是两个管道之间的连接件,它的特点是使得可安装的部件更大作用更广,比如地下电缆管道或是高空通信设备的固定座等,一般都需要葫芦形抱箍作为载体,而目前由于各个管道尺寸不一,电线杆粗细也不尽相同,从而难以找到适合匹配的葫芦形抱箍,费时费力影响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技术目的的第一方面提出一种自适应葫芦形抱箍装置,包括抱箍机构,还包括第一固定螺栓、第二固定螺栓、转接板和固定座,所述两个第一固定螺栓对称设置于抱箍机构的两端,所述一对第二固定螺栓位于抱箍机构的中部,所述两个固定座对称设置于抱箍机构的两侧,所述抱箍机构是由两组抱箍装置构成,所述两组结构大小相同的抱箍装置对称设置于一对第二固定螺栓两端,所述每组抱箍装置包括拉伸组件和两组结构大小相同的夹持组件,所述两组夹持组件对称设置于拉伸组件的两端,所述四个转接板两两对称设置于两组抱箍组件的相背一侧。进一步的,所述拉伸组件包括第一固定外杆、第一伸缩内杆和第一拉杆,所述第一固定外杆设置于同一抱箍装置的两组夹持组件之间,所述第一固定外杆一端设有第一滑道,所述第一伸缩内杆位于第一滑道内,且第一伸缩内杆通过第一滑道与第一固定外杆滑动连接。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拉杆设置于第一固定外杆的顶部,所述第一固定外杆顶部设有第一条形槽,所述第一拉杆的一端穿过第一条形槽与第一伸缩内杆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固定外杆一侧均匀设有若干个供第二固定螺栓穿过的第一螺纹孔,所述第一伸缩内杆侧部对应第一固定外杆设有两个第一螺纹孔,所述一对第二固定螺栓通过对应第一螺纹孔与第一固定外杆和第一伸缩内杆均螺纹连接。进一步的,所述每组夹持组件包括第二固定外杆、第二伸缩内杆、第二拉杆、连接杆和一对夹板,所述一对夹板对称设置于第二固定外杆和第二伸缩内杆之间,夹板的一端与对应第一固定外杆铰接,夹板的另一端与对应第二固定外杆一端铰接,所述第二固定外杆一端设有第二滑道,所述第二伸缩内杆位于第二滑道内,且第二伸缩内杆通过第二滑道与第二固定外杆滑动连接。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拉杆设置于第二固定外杆的顶部,所述第二固定外杆顶部设有第二条形槽,所述第一拉杆的一端穿过第二条形槽与第二伸缩内杆固定连接。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固定外杆的侧部均匀设有若干组第二螺纹孔,所述第二伸缩内杆侧部对应第二固定外杆设有两组第二螺纹孔,所述每组第二固定外杆一侧设有的转接板通过一对紧固螺栓与第二螺纹孔的螺纹配合可拆卸设置于第二固定外杆上。进一步的,所述该夹持组件中的另一夹板一端铰接于第二伸缩内杆上,且另一夹板的另一端与连接杆的一端铰接,所述连接杆的侧部设有供第一固定螺栓穿过的安装孔,所述第一固定螺栓通过安装孔与对应两组夹持组件中的连接杆均螺纹连接。进一步的,所述每个转接板一侧均设有矩形槽,所述矩形槽内均匀设有若干调节孔,所述若干调节孔与第二固定外杆上的若干第二螺纹孔一一对应,所述每个转接板内均设有一对紧固螺栓,所述每个转接板上的矩形槽同侧顶部均匀设有若干固定孔,所述每个夹板一侧均设有夹槽。进一步的,所述固定座两端侧部均设有与转接板对应的若干固定孔,且固定孔内也设有一对紧固螺栓,所述固定座两端均设有安装槽和一对卡接孔,所述一对卡接孔对称设置于安装槽的两侧。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显著的有益效果在于:本专利技术提出的抱箍装置,通过拉伸各个拉伸组件中的第一拉杆和夹持组件中的第二拉杆并对对应螺栓进行穿插固定,即可对葫芦形抱箍安装紧固,安装方便而且适应性强,极大提高了对葫芦形抱箍的安装紧固效率。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图1为本技术的抱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抱箍装置的平面图;图3为本技术的两组抱箍装置连接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拉伸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的夹持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的转接板连接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的两组连接杆与第一固定螺栓连接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的固定座与转接板连接的结构示意图;图9为本技术的两组拉伸组件与第二固定螺栓连接的结构示意图;图10为图6中A处的放大示意图;图中各标号的含义如下:抱箍机构1、抱箍装置10、拉伸组件100、第一固定外杆1000、第一伸缩内杆1001、第一拉杆1002、第一滑道1003、第一条形槽1004、第一螺纹孔1005、夹持组件101、第二固定外杆1010、第二伸缩内杆1011、第二拉杆1012、连接杆1013、夹板1014、第二滑道1015、第二条形槽1016、第二螺纹孔1017、安装孔1018、夹槽1019、第一固定螺栓2、第二固定螺栓3、转接板4、矩形槽40、调节孔41、紧固螺栓42、固定孔43、固定座5、安装槽50、卡接孔51。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其中,附图仅用于示例性说明,表示的仅是示意图,而非实物图,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为了更好地说明本技术的实施例,附图某些部件会有省略、放大或缩小,并不代表实际产品的尺寸。参照图1至图10所示的一种自适应葫芦形抱箍装置,包括抱箍机构1,还包括第一固定螺栓2、第二固定螺栓3、转接板4和固定座5。两个第一固定螺栓2对称设置于抱箍机构1的两端,一对第二固定螺栓3位于抱箍机构1的中部,两个固定座5对称设置于抱箍机构1的两侧,抱箍机构1是由两组抱箍装置10构成,两组结构大小相同的抱箍装置10对称设置于一对第二固定螺栓3两端。每组抱箍装置10包括拉伸组件100和两组结构大小相同的夹持组件101,两组夹持组件101对称设置于拉伸组件100的两端,四个转接板4两两对称设置于两组抱箍组件的相背离的一侧。结合图1、2、4所示,拉伸组件100包括第一固定外杆1000、第一伸缩内杆1001和第一拉杆1002。第一固定外杆1000设置于同一抱箍装置10的两组夹持组件101之间,第一固定外杆1000一端设有第一滑道1003,第一伸缩内杆1001位于第一滑道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自适应葫芦形抱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抱箍机构(1)、第一固定螺栓(2)、第二固定螺栓(3)、转接板(4)和固定座(5);两个第一固定螺栓(2)对称设置于抱箍机构(1)的两端;一对第二固定螺栓(3)位于抱箍机构(1)的中部;两个固定座(5)对称设置于抱箍机构(1)的两侧;/n其中,所述抱箍机构(1)是由两组抱箍装置(10)构成;/n两组结构大小相同的抱箍装置(10)对称设置于一对第二固定螺栓(3)的两端;/n所述每组抱箍装置(10)包括拉伸组件(100)和两组结构大小相同的夹持组件(101),所述两组夹持组件(101)对称设置于拉伸组件(100)的两端,四个转接板(4)两两对称设置于两组抱箍组件的相背一侧。/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适应葫芦形抱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抱箍机构(1)、第一固定螺栓(2)、第二固定螺栓(3)、转接板(4)和固定座(5);两个第一固定螺栓(2)对称设置于抱箍机构(1)的两端;一对第二固定螺栓(3)位于抱箍机构(1)的中部;两个固定座(5)对称设置于抱箍机构(1)的两侧;
其中,所述抱箍机构(1)是由两组抱箍装置(10)构成;
两组结构大小相同的抱箍装置(10)对称设置于一对第二固定螺栓(3)的两端;
所述每组抱箍装置(10)包括拉伸组件(100)和两组结构大小相同的夹持组件(101),所述两组夹持组件(101)对称设置于拉伸组件(100)的两端,四个转接板(4)两两对称设置于两组抱箍组件的相背一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适应葫芦形抱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拉伸组件(100)包括第一固定外杆(1000)、第一伸缩内杆(1001)和第一拉杆(1002),所述第一固定外杆(1000)设置于同一抱箍装置(10)的两组夹持组件(101)之间;所述第一固定外杆(1000)一端设有第一滑道(1003),所述第一伸缩内杆(1001)位于第一滑道(1003)内,且第一伸缩内杆(1001)通过第一滑道(1003)与第一固定外杆(1000)滑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适应葫芦形抱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拉杆(1002)设置于第一固定外杆(1000)的顶部,所述第一固定外杆(1000)顶部设有第一条形槽(1004),所述第一拉杆(1002)的一端穿过第一条形槽(1004)与第一伸缩内杆(1001)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固定外杆(1000)一侧均匀设有若干个供第二固定螺栓(3)穿过的第一螺纹孔(1005),所述第一伸缩内杆(1001)侧部对应第一固定外杆(1000)设有两个第一螺纹孔(1005),所述一对第二固定螺栓(3)通过对应第一螺纹孔(1005)与第一固定外杆(1000)和第一伸缩内杆(1001)均螺纹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适应葫芦形抱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每组夹持组件(101)包括第二固定外杆(1010)、第二伸缩内杆(1011)、第二拉杆(1012)、连接杆(1013)和一对夹板(1014),所述一对夹板(1014)对称设置于第二固定外杆(1010)和第二伸缩内杆(1011)之间,其中一个夹板(1014)的一端与对应第一固定外杆(1000)铰接,且夹板(101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年荣李丹王方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蔚特尔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