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油污收集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9400231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23 22: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油污收集系统,包括第一收集桶和塔筒,第一收集桶位于齿轮箱的下侧,第一收集桶的下侧设置有塔筒,塔筒内部设置有第一平台、收集管路和第二收集桶;第一平台位于塔筒的顶部,第一平台为密封平台,第一平台与塔筒的内壁无缝隙连接,第一平台为无缝隙平台;第一平台上设置有第一排污孔,收集管路的一端与第一排污孔活动连接,收集管路的另一端置于第二收集桶中;第二收集桶设置于塔筒的底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将第一平台设置为密封平台,在第一平台上设置第一排污孔,收集管路和第二收集桶,可将第一收集桶溢出的油污直接收集于第二收集桶,减少油污污染塔筒内壁、动力电缆等结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油污收集系统
本技术涉及风机清理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油污收集系统。
技术介绍
风机的齿轮箱容易产生油污,这些油污容易污染塔筒等部件。为了减少油污对塔筒的污染,在齿轮箱下端设置有油污收集桶。该油污收集桶可将油污收集起来。但由于油污收集箱的尺寸较小,当齿轮箱中的油冷却系统产生大量油污泄露时,这些油污还是会污染塔筒内壁、动力电缆等结构,进而容易造成火灾事故。为了减少油污污染塔筒内壁、动力电缆等结构,提出一种油污收集系统。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油污收集系统,解决减少油污污染塔筒内壁、动力电缆等结构的技术问题。一种油污收集系统,包括第一收集桶和塔筒,其中,第一收集桶位于齿轮箱的下侧,第一收集桶用于收集齿轮箱的油污,第一收集桶的下侧设置有塔筒,塔筒内部设置有第一平台、收集管路和第二收集桶;第一平台位于塔筒的顶部,第一平台为密封平台,第一平台与塔筒的内壁无缝隙连接,第一平台为无缝隙平台;第一平台上设置有第一排污孔,收集管路的一端与第一排污孔活动连接,收集管路的另一端置于第二收集桶中,收集管路用于将第一收集桶溢出的油污收集至第二收集桶中;第二收集桶设置于塔筒的底部。可选地,收集管路通过多个固定件固定于塔筒的内壁。可选地,收集管路包括多个导管,多个导管活动连接。可选地,第一平台设置有凹陷,所述第一排污孔位于凹陷处。可选地,还包括第二平台,第二平台为密封平台,第二平台上设置有第二排污孔,收集管路穿过第二排污孔。可选地,第一平台和第二平台上均设置有多个排污孔。可选地,第一收集桶的容量小于第二收集桶的容量。有益效果: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油污收集系统,该油污收集系统包括第一收集桶和塔筒,其中,第一收集桶位于齿轮箱的下侧,第一收集桶用于收集齿轮箱的油污。由于第一收集桶的容量较小,当齿轮箱的油污较多时,油污容易从第一收集桶溢出。溢出的油污容易污染塔筒内壁和动力电缆等结构,为了减少油污对塔筒内壁和动力电缆等结构的污染,在第一收集桶的下侧设置有塔筒,塔筒内部设置有第一平台、收集管路和第二收集桶,第一平台位于塔筒的顶部,第一平台活动连接于塔筒的内壁,第一平台为密封平台,第一平台与塔筒的内部无缝隙连接,第一平台为无缝隙平台。第一平台与塔筒的内部无缝隙连接,可减少从第一收集桶溢出的油污沿着第一平台与塔筒的缝隙渗入污染塔筒内壁和动力电缆等结构。第一平台为无缝隙平台,进一步减少了从第一收集桶溢出的油污沿着第一平台的缝隙渗入污染塔筒内壁和动力电缆等结构。因此,第一平台为密封平台,可减少油污污染塔筒内壁和动力电缆等结构。收集管路将从第一收集桶溢出的油污收集至第二收集桶中,减少了油污对塔筒内壁和动力电缆等结构的接触,进而减少了油污对塔筒内壁和动力电缆等结构的污染。为了实现收集管路将从第一收集桶溢出的油污收集至第二收集桶中,第一平台上设置有第一排污孔,收集管路的一端与第一排污孔活动连接,收集管路的另一端置于第二收集桶中,收集管路用于将第一收集桶溢出的油污收集至第二收集桶中。由于第二收集桶设置于塔筒的底部,当第二收集桶内的油污较多时,可更换第二收集桶,进一步减少油污对塔筒内壁和动力电缆的污染。本技术中,通过将第一平台设置为密封平台,在第一平台上设置第一排污孔,收集管路和第二收集桶,可将第一收集桶溢出的油污直接收集于第二收集桶,减少了油污与塔筒内壁、动力电缆等结构的接触,进而减少油污污染塔筒内壁、动力电缆等结构,减少火灾事故。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油污收集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提供的塔筒的截面图;附图说明:1-第一收集桶,2-塔筒,21-第一平台,22-收集管路,23-第二收集桶,24-第二平台,211-第一排污孔,241-第二排污孔。具体实施方式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油污收集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提供的塔筒的截面图。参见图1和2可知,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油污收集系统,该油污收集系统包括第一收集桶1和塔筒2,其中,第一收集桶1位于齿轮箱的下侧,第一收集桶1用于收集齿轮箱的油污。由于第一收集桶1的容量较小,当齿轮箱的油污较多时,油污容易从第一收集桶1溢出。溢出的油污容易污染塔筒内壁和动力电缆等结构,为了减少油污对塔筒内壁和动力电缆等结构的污染,在第一收集桶1的下侧设置有塔筒2,塔筒2内部设置有第一平台21、收集管路22和第二收集桶23,第一平台21位于塔筒2的顶部,第一平台21为密封平台,第一平台21与塔筒2的内部无缝隙连接,第一平台21为无缝隙平台。第一平台21与塔筒2的内部无缝隙连接,可减少从第一收集桶1溢出的油污沿着第一平台21与塔筒2的缝隙渗入污染塔筒内壁和动力电缆等结构。第一平台21为无缝隙平台,进一步减少了从第一收集桶1溢出的油污沿着第一平台21的缝隙渗入污染塔筒内壁和动力电缆等结构。因此,第一平台21为密封平台,可减少油污污染塔筒内壁和动力电缆等结构。收集管路22将从第一收集桶1溢出的油污收集至第二收集桶23中,减少了油污对塔筒内壁和动力电缆等结构的接触,进而减少了油污对塔筒内壁和动力电缆等结构的污染。为了实现收集管路22将从第一收集桶1溢出的油污收集至第二收集桶23中,第一平台21上设置有第一排污孔211,收集管路22的一端与第一排污孔211活动连接,收集管路22的另一端置于第二收集桶23中,收集管路22用于将第一收集桶1溢出的油污收集至第二收集桶23中。由于第二收集桶23设置于塔筒2的底部,当第二收集桶2内的油污较多时,可更换第二收集桶2,进一步减少油污对塔筒内壁和动力电缆的污染。本技术中,通过将第一平台21设置为密封平台,在第一平台21上设置第一排污孔211,在塔筒2内部收集管路22和第二收集桶23,可将第一收集桶1溢出的油污直接收集于第二收集桶23,减少了油污与塔筒内壁、动力电缆等结构的接触,进而减少油污污染塔筒内壁、动力电缆等结构,减少火灾事故。为了将收集管路22固定于塔筒2的内部,本技术中,设置多个固定件。收集管路22的多个位置均通过多个固定件分别固定于塔筒2的内壁的各个位置处。当塔筒2较高时,本技术中,不仅在塔筒2内部的设置有第一平台21,还设置有第二平台24。当油污由第一平台21溢出时,为了防止油污污染塔筒2底部的部件,将第二平台24设置为密封平台,第二平台24上设置有第二排污孔241,收集管路22一端穿过第二排污孔241。当油污进入第二平台24时,由于第二平台24为密封平台,油污仅会存在于第二平台24上,不会再沿着塔筒2的内壁往下渗入。第二排污孔241为横穿第二平台24的收集管路22提供一个通道。由于塔筒2较高,为了让收集管路22由塔筒2的顶部连接于塔筒2的底部,本技术中,收集管路22包括多个导管,多个导管活动连接为一个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油污收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收集桶(1)和塔筒(2),其中,/n所述第一收集桶(1)位于齿轮箱的下侧,所述第一收集桶(1)用于收集所述齿轮箱的油污,所述第一收集桶(1)的下侧设置有所述塔筒(2),所述塔筒(2)内部设置有第一平台(21)、收集管路(22)和第二收集桶(23);/n所述第一平台(21)位于所述塔筒(2)的顶部,所述第一平台(21)为密封平台,所述第一平台(21)与所述塔筒(2)的内壁无缝隙连接,所述第一平台(21)为无缝隙平台;/n所述第一平台(21)上设置有第一排污孔(211),所述收集管路(22)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排污孔(211)活动连接,所述收集管路(22)的另一端置于第二收集桶(23)中,所述收集管路(22)用于将所述第一收集桶(1)溢出的油污收集至所述第二收集桶(23)中;/n所述第二收集桶(23)设置于所述塔筒(2)的底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油污收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收集桶(1)和塔筒(2),其中,
所述第一收集桶(1)位于齿轮箱的下侧,所述第一收集桶(1)用于收集所述齿轮箱的油污,所述第一收集桶(1)的下侧设置有所述塔筒(2),所述塔筒(2)内部设置有第一平台(21)、收集管路(22)和第二收集桶(23);
所述第一平台(21)位于所述塔筒(2)的顶部,所述第一平台(21)为密封平台,所述第一平台(21)与所述塔筒(2)的内壁无缝隙连接,所述第一平台(21)为无缝隙平台;
所述第一平台(21)上设置有第一排污孔(211),所述收集管路(22)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排污孔(211)活动连接,所述收集管路(22)的另一端置于第二收集桶(23)中,所述收集管路(22)用于将所述第一收集桶(1)溢出的油污收集至所述第二收集桶(23)中;
所述第二收集桶(23)设置于所述塔筒(2)的底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污收集系统,...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魏浩王维海吕建波王文锋刘鹏程李国金刘玉泉张伟
申请(专利权)人:华能寿光风力发电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