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油螺杆泵反转防脱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399927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23 22: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潜油螺杆泵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潜油螺杆泵反转防脱装置。其技术方案是:底座的上端与短壳体的下端活动连接,短壳体的上端与联接段活动连接;在短壳体的内腔安装与输出轴连接的止推短轴,止推短轴的下端通过两组下卡簧安装轴承内圈,轴承内圈的外侧与下轴承外圈配合,下轴承外圈固定在底座中部;止推短轴的上端通过上卡簧和挡套安装止推轴套,止推轴套通过键与止推短轴连接在一起,止推短轴反转时,止推轴套与上轴承外圈配合,上轴承外圈固定在联接段中部。有益效果是:解决了潜油螺杆泵停机时间过长,因油稠、砂卡等原因造成的泵无法正常起动时,反转螺杆泵就可以解卡,并且井下螺杆泵不会脱开,造成采油系统失效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潜油螺杆泵反转防脱装置
本技术涉及石油开采用的潜油螺杆泵
,特别涉及一种潜油螺杆泵反转防脱装置。
技术介绍
潜油螺杆泵系统主要应用于稠油、含砂等较难开采的油井中,出现意外停电、检修线路及其它需停井的措施时,井下螺杆泵停机时间过长,会因泵内稠油、砂堆积,造成起动扭矩过大,出现过载保护,无法起动机组,这时就需要对设备进行正反转切换,解除螺杆泵的卡阻,使潜油螺杆泵系统正常工作。井下螺杆泵正转时,螺杆泵转子有向下运动趋势,向下作用力由止推保护器承担;井下螺杆泵反转时,螺杆泵转子有向上运动的趋势,若无防脱装置,转子会向上运动与动力输出轴脱开,使该采油系统无法再次起动。另外,油井正洗井、地层加压等都需要井下螺杆泵具备反转功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就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潜油螺杆泵反转防脱装置,结构简单,安装方便,成本低,有效解决了潜油螺杆泵卡阻问题。本技术提到的一种潜油螺杆泵反转防脱装置,其技术方案是:包括底座、下卡簧、下轴承外圈、轴承内圈、止推短轴、短壳体、挡套、止推轴套、联接段、键、上轴承外圈、输出轴、上卡簧,所述底座的上端与短壳体的下端活动连接,短壳体的上端与联接段活动连接;在短壳体的内腔安装与输出轴连接的止推短轴,所述止推短轴的下端通过两组下卡簧安装轴承内圈,轴承内圈的外侧与下轴承外圈配合,下轴承外圈固定在底座中部;所述止推短轴的上端通过上卡簧和挡套安装止推轴套,止推轴套通过键与止推短轴连接在一起,止推短轴反转时,止推轴套与上轴承外圈配合,上轴承外圈固定在联接段中部。优选的,上述的止推轴套的下端设有止推凸台,通过止推凸台与上轴承外圈的下端面接触。优选的,上述的轴承内圈的上下两端分别设有下卡簧,且轴承内圈的外壁通过键与止推短轴连接。优选的,上述的止推轴套的上下两端分别设有上卡簧,且上卡簧通过挡套配合与止推轴套连接。优选的,上述的上卡簧采用圆形卡簧,下卡簧采用平式卡簧。优选的,上述的止推轴套的下端设有止推凸台,通过止推凸台与联接段的下表面接触。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一是解决了潜油螺杆泵停机时间过长,因油稠、砂卡等原因造成的泵无法正常起动时,反转螺杆泵就可以解卡,并且井下螺杆泵不会脱开,造成采油系统失效的问题;二是可以解决潜油螺杆泵正洗井问题,即当出现油管结蜡、油稠堵塞等问题时,可在油管内加压注入热水或热稀油,同时潜油螺杆泵反转配合进行油管清洗作业,不会造成采油系统失效;三是可以利用潜油螺杆泵具备反转的功能,可以下入注水井,潜油螺杆泵反转工作,对地层进行加压作业,提高邻井的采收率;结构简单,安装方便,成本低。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平式卡簧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圆形卡簧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挡套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止推轴套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止推轴套的仰视图;图7是轴承内圈的仰视图;上图中:底座1、下卡簧2、下轴承外圈3、轴承内圈4、止推短轴5、短壳体6、挡套7、止推轴套8、联接段9、键10、上轴承外圈11、输出轴12、上卡簧13、止推凸台8.1。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实施例1,参照图1-7,本技术提到的一种潜油螺杆泵反转防脱装置,包括底座1、下卡簧2、下轴承外圈3、轴承内圈4、止推短轴5、短壳体6、挡套7、止推轴套8、联接段9、键10、上轴承外圈11、输出轴12、上卡簧13,所述底座1的上端与短壳体6的下端活动连接,短壳体6的上端与联接段9活动连接;在短壳体6的内腔安装与输出轴12连接的止推短轴5,所述止推短轴5的下端通过两组下卡簧2安装轴承内圈4,轴承内圈4的外侧与下轴承外圈3配合,下轴承外圈3固定在底座1中部;所述止推短轴5的上端通过上卡簧13和挡套7安装止推轴套8,止推轴套8通过键10与止推短轴5连接在一起,止推短轴5反转时,止推轴套8与上轴承外圈11配合,上轴承外圈11固定在联接段9中部。参照图5-6,上述的止推轴套8的下端设有止推凸台8.1,通过止推凸台8.1与上轴承外圈11的下端面接触,止推凸台8.1起到防脱的功能。参照图7,上述的轴承内圈4的上下两端分别设有下卡簧2,且轴承内圈4的外壁通过键10与止推短轴5连接。参照图2-3,止推轴套8的上下两端分别设有上卡簧13,且上卡簧13通过挡套7配合与止推轴套8连接,上述的上卡簧13采用圆形卡簧,下卡簧2采用平式卡簧。本技术使用时,在潜油螺杆泵反转的时候,输出轴12带动止推短轴5转动,且止推短轴5有一个向上的运动趋势,此时止推轴套8的外表面与上轴承外圈11的内表面接触,起到扶正作用;止推轴套8下端的止推凸台8.1与上轴承外圈11的下端面接触,通过上卡簧13和挡套7限制止推短轴5向上运动,将螺杆泵定子向上运动的位移限制在允许的范围内,达到反转防脱的目的;止推短轴5的下部分的轴承内圈4与底座1镶嵌的下轴承外圈3相接触,起到扶正止推短轴5的作用。实施例2,本技术提到的一种潜油螺杆泵反转防脱装置,包括底座1、下卡簧2、下轴承外圈3、轴承内圈4、止推短轴5、短壳体6、挡套7、止推轴套8、联接段9、键10、上轴承外圈11、输出轴12、上卡簧13,所述底座1的上端与短壳体6的下端活动连接,短壳体6的上端与联接段9活动连接;在短壳体6的内腔安装与输出轴12连接的止推短轴5,所述止推短轴5的下端通过两组下卡簧2安装轴承内圈4,轴承内圈4的外侧与轴承外圈3配合,轴承外圈3固定在底座1中部;所述止推短轴5的上端通过上卡簧13和挡套7安装止推轴套8,止推轴套8通过键10与止推短轴5连接在一起,止推短轴5反转时,止推轴套8与上轴承外圈11配合,上轴承外圈11固定在联接段9中部。与实施例1不同之处是:上述的止推轴套8的下端设有止推凸台8.1,止推凸台8.1的凸起的外径大于上轴承外圈11的外径,使止推轴套8的下端与联接段9的下表面接触。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任何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均可能利用上述阐述的技术方案对本技术加以修改或将其修改为等同的技术方案。因此,依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所进行的任何简单修改或等同变换,尽属于本技术要求保护的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潜油螺杆泵反转防脱装置,其特征是:包括底座(1)、下卡簧(2)、下轴承外圈(3)、轴承内圈(4)、止推短轴(5)、短壳体(6)、挡套(7)、止推轴套(8)、联接段(9)、键(10)、上轴承外圈(11)、输出轴(12)、上卡簧(13),所述底座(1)的上端与短壳体(6)的下端活动连接,短壳体(6)的上端与联接段(9)活动连接;在短壳体(6)的内腔安装与输出轴(12)连接的止推短轴(5),所述止推短轴(5)的下端通过两组下卡簧(2)安装轴承内圈(4),轴承内圈(4)的外侧与下轴承外圈(3)配合,下轴承外圈(3)固定在底座(1)中部;所述止推短轴(5)的上端通过上卡簧(13)和挡套(7)安装止推轴套(8),止推轴套(8)通过键(10)与止推短轴(5)连接在一起,止推短轴(5)反转时,止推轴套(8)与上轴承外圈(11)配合,上轴承外圈(11)固定在联接段(9)中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潜油螺杆泵反转防脱装置,其特征是:包括底座(1)、下卡簧(2)、下轴承外圈(3)、轴承内圈(4)、止推短轴(5)、短壳体(6)、挡套(7)、止推轴套(8)、联接段(9)、键(10)、上轴承外圈(11)、输出轴(12)、上卡簧(13),所述底座(1)的上端与短壳体(6)的下端活动连接,短壳体(6)的上端与联接段(9)活动连接;在短壳体(6)的内腔安装与输出轴(12)连接的止推短轴(5),所述止推短轴(5)的下端通过两组下卡簧(2)安装轴承内圈(4),轴承内圈(4)的外侧与下轴承外圈(3)配合,下轴承外圈(3)固定在底座(1)中部;所述止推短轴(5)的上端通过上卡簧(13)和挡套(7)安装止推轴套(8),止推轴套(8)通过键(10)与止推短轴(5)连接在一起,止推短轴(5)反转时,止推轴套(8)与上轴承外圈(11)配合,上轴承外圈(11)固定在联接段(9)中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潜油螺杆泵反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杜象华韩东营张振合黄士水颜景生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合合泵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