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组合结构技术的混合塔筒转接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399767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23 22: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组合结构技术的混合塔筒转接环,包括混凝土塔筒,所述混凝土塔筒的内部设有钢筋框架,所述混凝土塔筒的内部设有预埋螺栓,所述混凝土塔筒的上表面设有底座钢板,所述预埋螺栓上且在所述混凝土塔筒的上表面啮合有预埋螺母,所述预埋螺栓上且在所述底座钢板的上表面啮合有固定螺母,所述底座钢板的上表面设有钢箱梁,所述钢箱梁的内部与所述预埋螺栓对应的位置开设有连接通道,所述连接通道的上端设有连接孔,所述预埋螺栓上且在所述连接孔的上端啮合有连接螺母,所述钢箱梁的上表面设有连接环梁,所述连接环梁的上端一周设有法兰盘,受力性能最佳、承载力高、构造简单并且外形简洁美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组合结构技术的混合塔筒转接环
本技术涉及塔筒转接环
,具体为一种基于组合结构技术的混合塔筒转接环。
技术介绍
低风速区风电能源开发已成为我国陆上风电能源开发的趋势,在低风速区,需要更高的轮毂高度,对塔筒的刚度要求也较高,传统纯钢塔筒具有抗侧刚度小、钢板局部稳定性问题突出、用钢量大、造价高等特点,一般用于100米以下的风电塔筒,混合塔筒是下部采用混凝土塔筒,并通过中部转接环与上部采用钢塔筒连接,而混合塔筒具有刚度大、承载能力高,一般用于较高的风电塔筒,转接环作为连接混凝土塔筒(或塔架)段和钢塔筒段的纽带,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而传统的钢筋混凝土转接环截面高度大、材料用量多、钢筋绑扎困难、制作工期长、易产生裂缝等问题,因此,需要研发出受力性能最佳、承载力高、构造简单、外形简洁美观的转接环。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组合结构技术的混合塔筒转接环,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混合塔筒具有刚度大、承载能力高,一般用于较高的风电塔筒,转接环作为连接混凝土塔筒(或塔架)段和钢塔筒段的纽带,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而传统的钢筋混凝土转接环截面高度大、材料用量多、钢筋绑扎困难、制作工期长、易产生裂缝等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基于组合结构技术的混合塔筒转接环,包括混凝土塔筒,所述混凝土塔筒的内部一周设有钢筋框架,所述混凝土塔筒的内壁中间位置且在所述钢筋框架之间设有预埋螺栓的下端,所述预埋螺栓的下端前后左右四个方向且在所述混凝土塔筒的内部设有预埋固定爪,所述混凝土塔筒的上表面设有底座钢板,所述预埋螺栓的上端贯穿所述底座钢板的中间位置,所述预埋螺栓上且在所述混凝土塔筒的上表面啮合有预埋螺母,所述预埋螺母的上表面抵在所述底座钢板的下表面,所述预埋螺栓上且在所述底座钢板的上表面啮合有固定螺母,所述底座钢板的上表面设有钢箱梁,所述钢箱梁的内部与所述预埋螺栓对应的位置开设有连接通道,所述钢箱梁的内部填充有混凝土,所述连接通道的上端设有连接孔,所述预埋螺栓的上端贯穿所述连接通道伸出到所述连接孔的上端外部,所述预埋螺栓上且在所述连接孔的上端啮合有连接螺母,所述钢箱梁的上表面外侧一周一体成型有连接环梁,所述连接环梁的上端一周设有法兰盘,所述法兰盘的下表面右端与所述钢箱梁的上表面右端之间连接有支撑环梁,所述支撑环梁的上下表面之间与所述预埋螺栓对应的位置开设有安装通道。优选的,所述钢筋框架包括四根圆环钢筋,四根所述圆环钢筋以所述混凝土塔筒的中心点为中心均匀设置在所述混凝土塔筒的内部四角处,四根所述圆环钢筋之间均匀设有二十四组方形钢筋,所述圆环钢筋与所述方形钢筋通过绑扎线连接。优选的,所述预埋螺栓的数量为十二个,十二个所述预埋螺栓均匀设置在所述混凝土塔筒内部上端一周,所述预埋螺栓上啮合的所述预埋螺母、所述固定螺母及所述连接螺母的数量均为十二个。优选的,所述支撑环梁通过焊接与所述法兰盘的下表面右端及所述钢箱梁的上表面右端固定连接,所述支撑环梁与所述钢箱梁的上表面呈45°夹角。优选的,所述连接通道的下端为开放设置,所述钢箱梁的上表面覆盖到所述连接通道的上端。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一种基于组合结构技术的混合塔筒转接环,采用混凝土塔筒内部通过预埋螺栓连接钢箱梁的设计,混合塔筒具有刚度大、承载能力高,一般用于较高的风电塔筒,转接环作为连接混凝土塔筒(或塔架)段和钢塔筒段的纽带,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替代传统的钢筋混凝土转接,避免带来环截面高度大、材料用量多、钢筋绑扎困难、制作工期长、易产生裂缝等问题,使得连接环受力性能最佳、承载力高、构造简单、外形简洁美观。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主体结构剖视图;图2为本技术的连接通道结构剖视图;图3为本技术的主体结构俯视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钢箱梁结构俯视剖视图;图5为本技术的混凝土塔筒结构俯视剖视图。图中:1-混凝土塔筒、2-钢筋框架、201-圆环钢筋、202-方形钢筋、3-预埋螺栓、4-预埋固定爪、5-底座钢板、6-预埋螺母、7-固定螺母、8-钢箱梁、9-连接通道、10-混凝土、11-连接孔、12-连接螺母、13-连接环梁、14-法兰盘、15-支撑环梁、16-安装通道。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5,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基于组合结构技术的混合塔筒转接环,包括混凝土塔筒1,所述混凝土塔筒1的内部一周设有钢筋框架2,所述混凝土塔筒1的内壁中间位置且在所述钢筋框架2之间设有预埋螺栓3的下端,通过钢筋框架2对混凝土塔筒1进行整体支撑,所述预埋螺栓3的下端前后左右四个方向且在所述混凝土塔筒1的内部设有预埋固定爪4,通过预埋固定爪4与混凝土塔筒1接触,使得预埋螺栓3连接牢固,所述混凝土塔筒1的上表面设有底座钢板5,所述预埋螺栓3的上端贯穿所述底座钢板5的中间位置,所述预埋螺栓3上且在所述混凝土塔筒1的上表面啮合有预埋螺母6,所述预埋螺母6的上表面抵在所述底座钢板5的下表面,所述预埋螺栓3上且在所述底座钢板5的上表面啮合有固定螺母7,在预埋螺栓3上底座钢板5的上下分别设置预埋螺母6及固定螺母7,使得底座钢板5固定连接,所述底座钢板5的上表面设有钢箱梁8,所述钢箱梁8的内部与所述预埋螺栓3对应的位置开设有连接通道9,所述钢箱梁8的内部填充有混凝土10,所述连接通道9的上端设有连接孔11,所述预埋螺栓3的上端贯穿所述连接通道9伸出到所述连接孔11的上端外部,所述预埋螺栓3上且在所述连接孔11的上端啮合有连接螺母12,通过连接螺母12将钢箱梁8固定在底座钢板5上,所述钢箱梁8的上表面外侧一周一体成型有连接环梁13,所述连接环梁13的上端一周设有法兰盘14,所述法兰盘14的下表面右端与所述钢箱梁8的上表面右端之间连接有支撑环梁15,所述支撑环梁15的上下表面之间与所述预埋螺栓3对应的位置开设有安装通道16。具体而言,所述钢筋框架2包括四根圆环钢筋201,四根所述圆环钢筋以所述混凝土塔筒1的中心点为中心均匀设置在所述混凝土塔筒1的内部四角处,四根所述圆环钢筋201之间均匀设有二十四组方形钢筋202,所述圆环钢筋201与所述方形钢筋202通过绑扎线连接。具体而言,所述预埋螺栓3的数量为十二个,十二个所述预埋螺栓3均匀设置在所述混凝土塔筒1内部上端一周,所述预埋螺栓3上啮合的所述预埋螺母6、所述固定螺母7及所述连接螺母12的数量均为十二个。具体而言,所述支撑环梁15通过焊接与所述法兰盘14的下表面右端及所述钢箱梁8的上表面右端固定连接,所述支撑环梁15与所述钢箱梁8的上表面呈45°夹角。具体而言,所述连接通道9的下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组合结构技术的混合塔筒转接环,包括混凝土塔筒(1),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凝土塔筒(1)的内部一周设有钢筋框架(2),所述混凝土塔筒(1)的内壁中间位置且在所述钢筋框架(2)之间设有预埋螺栓(3)的下端,所述预埋螺栓(3)的下端前后左右四个方向且在所述混凝土塔筒(1)的内部设有预埋固定爪(4),所述混凝土塔筒(1)的上表面设有底座钢板(5),所述预埋螺栓(3)的上端贯穿所述底座钢板(5)的中间位置,所述预埋螺栓(3)上且在所述混凝土塔筒(1)的上表面啮合有预埋螺母(6),所述预埋螺母(6)的上表面抵在所述底座钢板(5)的下表面,所述预埋螺栓(3)上且在所述底座钢板(5)的上表面啮合有固定螺母(7),所述底座钢板(5)的上表面设有钢箱梁(8),所述钢箱梁(8)的内部与所述预埋螺栓(3)对应的位置开设有连接通道(9),所述钢箱梁(8)的内部填充有混凝土(10),所述连接通道(9)的上端设有连接孔(11),所述预埋螺栓(3)的上端贯穿所述连接通道(9)伸出到所述连接孔(11)的上端外部,所述预埋螺栓(3)上且在所述连接孔(11)的上端啮合有连接螺母(12),所述钢箱梁(8)的上表面外侧一周一体成型有连接环梁(13),所述连接环梁(13)的上端一周设有法兰盘(14),所述法兰盘(14)的下表面右端与所述钢箱梁(8)的上表面右端之间连接有支撑环梁(15),所述支撑环梁(15)的上下表面之间与所述预埋螺栓(3)对应的位置开设有安装通道(16)。/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组合结构技术的混合塔筒转接环,包括混凝土塔筒(1),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凝土塔筒(1)的内部一周设有钢筋框架(2),所述混凝土塔筒(1)的内壁中间位置且在所述钢筋框架(2)之间设有预埋螺栓(3)的下端,所述预埋螺栓(3)的下端前后左右四个方向且在所述混凝土塔筒(1)的内部设有预埋固定爪(4),所述混凝土塔筒(1)的上表面设有底座钢板(5),所述预埋螺栓(3)的上端贯穿所述底座钢板(5)的中间位置,所述预埋螺栓(3)上且在所述混凝土塔筒(1)的上表面啮合有预埋螺母(6),所述预埋螺母(6)的上表面抵在所述底座钢板(5)的下表面,所述预埋螺栓(3)上且在所述底座钢板(5)的上表面啮合有固定螺母(7),所述底座钢板(5)的上表面设有钢箱梁(8),所述钢箱梁(8)的内部与所述预埋螺栓(3)对应的位置开设有连接通道(9),所述钢箱梁(8)的内部填充有混凝土(10),所述连接通道(9)的上端设有连接孔(11),所述预埋螺栓(3)的上端贯穿所述连接通道(9)伸出到所述连接孔(11)的上端外部,所述预埋螺栓(3)上且在所述连接孔(11)的上端啮合有连接螺母(12),所述钢箱梁(8)的上表面外侧一周一体成型有连接环梁(13),所述连接环梁(13)的上端一周设有法兰盘(14),所述法兰盘(14)的下表面右端与所述钢箱梁(8)的上表面右端之间连接有支撑环梁(15),所述支撑环梁(15)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进卫许晓峰刘虎元丁国俊李久睿
申请(专利权)人:新疆海为新能电力工程有限公司中船重工海为新疆新能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新疆;6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