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房屋建筑抗震支座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396470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23 22:3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房屋建筑抗震支座,包括上支撑板与下支撑板以及设置在上支撑板与下支撑板之间的顶柱、减震杆,所述上支撑板与下支撑板均为长方体结构,所述下支撑板的上表面矩形阵列有多组圆柱体结构的减震杆,所述减震杆的外壁上安装有连接套,所述连接套的外壁上环形阵列有多组固定环,所述固定环上活动连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外壁上安装有空气弹簧,所述顶柱居中设置在下支撑板的上表面,所述顶柱的顶部安装有支撑台,所述支撑台的上表面为弧形,所述上支撑板的底端面上居中设有与支撑台配合的滑动板,所述滑动板与支撑台之间设置有减震槽。该房屋建筑抗震支座,通过简单的结构设计,具有较好的减震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房屋建筑抗震支座
本技术属于抗震支座
,具体涉及一种房屋建筑抗震支座。
技术介绍
我国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与欧亚地震带之间,受太平洋板块、印度板块和菲律宾海板块的挤压,地震断裂带十分活跃。在地震带上的房屋建筑受地震影响较大。为了提高房屋建筑的安全性能,减少房屋建筑受地震冲击所造成的影响,甚至建筑物损坏的现象,采用抗震支座的方式进行提高抗震效果。传统的抗震技术是把建筑物上部结构和基础牢固地连接在一起,就是把房子盖得更结实,用更粗的钢筋、更多的混凝土浇注,但这样抗震效果并不理想,不能很好的减少地震的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房屋建筑抗震支座,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房屋建筑抗震支座,包括上支撑板与下支撑板以及设置在上支撑板与下支撑板之间的顶柱、减震杆,所述上支撑板与下支撑板均为长方体结构,所述下支撑板的上表面矩形阵列有多组圆柱体结构的减震杆,所述减震杆的外壁上安装有连接套,所述连接套的外壁上环形阵列有多组固定环,所述固定环上活动连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外壁上安装有空气弹簧,所述顶柱居中设置在下支撑板的上表面,所述顶柱的顶部安装有支撑台,所述支撑台的上表面为弧形,所述上支撑板的底端面上居中设有与支撑台配合的滑动板,所述滑动板与支撑台之间设置有减震槽,所述减震槽的内部安装有弹性垫。优选的,所述减震杆的内部活动连接有液压杆,所述液压杆的顶部固定有安装座,所述安装座矩形阵列在上支撑板底端面上。优选的,所述减震杆的旁侧环形阵列有多组固定座,所述固定座的顶部均安装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与连接杆活动连接。优选的,所述连接杆的两端均为弧形且两侧的端面上均开设有连接槽,所述空气弹簧的两端设有与连接杆固定的安装板,所述安装板上开设有供螺栓穿过的通孔。优选的,所述上支撑板的上表面居中开设有固定槽,所述固定槽的旁侧矩形阵列有多组安装孔。优选的,所述减震杆与下支撑板的连接处安装有抗震型球铰,所述抗震型球铰的两端面均设置有钢垫板。本技术的技术效果和优点:该房屋建筑抗震支座,通过在减震杆上设置与连接杆活动配合的连接套,将减震杆与支撑板连接,保证该支座在使用时将两组支撑板连接,减小两组支撑板的偏移距离;通过在连接杆的外壁上设置空气弹簧,将连接杆与下支撑板连接,吸收震动所产生的震动力,防止连接杆出现断裂;通过在滑动板与支撑台之间设置带有弹性垫的减震槽,为限制两组支撑板在震动过程中出现的偏移,提高该支座的减震效果。该房屋建筑抗震支座,通过简单的结构设计,具有较好的减震效果。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内部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图2中A处放大图。图中:101上支撑板、102下支撑板、103固定槽、104安装孔、105顶柱、106减震杆、107固定座、108连接板、109安装座、11连接套、110固定环、112连接杆、113支撑台、114滑动板、115减震槽、116空气弹簧、117安装板、118螺栓。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本技术提供了如图1-3所示的一种房屋建筑抗震支座,包括上支撑板101与下支撑板102以及设置在上支撑板101与下支撑板102之间的顶柱105、减震杆106,所述上支撑板101与下支撑板102均为长方体结构,所述下支撑板102的上表面矩形阵列有多组圆柱体结构的减震杆106,通过设置减震杆106将两组支撑板连接,保证在震动的过程中两组支撑板保证相对平行,所述减震杆106的外壁上安装有连接套11,所述连接套11的外壁上环形阵列有多组固定环110,所述固定环110上活动连接有连接杆112,所述连接杆112的外壁上安装有空气弹簧116,通过在连接杆112上设置空气弹簧116,吸收震动过程中所产生的震动力,所述顶柱105居中设置在下支撑板102的上表面,所述顶柱105的顶部安装有支撑台113,所述支撑台113的上表面为弧形,所述上支撑板101的底端面上居中设有与支撑台113配合的滑动板114,所述滑动板114与支撑台113之间设置有减震槽115,所述减震槽115的内部安装有弹性垫(弹性垫可以选用但不限于橡胶材料),通过在滑动板114与支撑台113之间设置弹性垫,降低该支座受到的震动力。具体的,所述减震杆106的内部活动连接有液压杆,所述液压杆的顶部固定有安装座109,所述安装座109矩形阵列在上支撑板101底端面上,通过设置安装座109与减震杆106配合,将两组支撑板连接。具体的,所述减震杆106的旁侧环形阵列有多组固定座107,所述固定座107的顶部均安装有连接板108,所述连接板108与连接杆112活动连接,通过设置连接板108与连接杆112配合,为减震杆106提供辅助支撑作用。具体的,所述连接杆112的两端均为弧形且两侧的端面上均开设有连接槽,所述空气弹簧116的两端设有与连接杆112固定的安装板117,所述安装板117上开设有供螺栓118穿过的通孔,通过设置螺栓118与安装板117配合,将空气弹簧116固定在连接杆112外壁上。具体的,所述上支撑板101的上表面居中开设有固定槽103,所述固定槽103的旁侧矩形阵列有多组安装孔104,通过设置安装孔104与固定槽103,便于作业人员对该支座奖项安装。具体的,所述减震杆106与下支撑板102的连接处安装有抗震型球铰,所述抗震型球铰的两端面均设置有钢垫板,通过设置抗震型球铰将减震杆106与下支撑板102连接,防止减震杆106在震动时由于受到的震动力过大而出现断裂。工作原理:该房屋建筑抗震支座,将上支撑板101与下支撑板102固定在所需安装的位置,将顶柱105与减震杆106安装在上支撑板101之间下支撑板102,在地面发生震动时,上支撑板101与下支撑板102之间发生横向偏移,通过设置在减震槽115两侧的滑动板114与支撑台113限制两组支撑板发生横移的幅度,通过设置在减震杆106外壁上的连接杆112固定两组支撑板的位置,通过设置在连接杆112上的空气弹簧116吸收所产生的震动力。该房屋建筑抗震支座,设计合理,结构简单,具有很高的实用性,可广泛使用。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房屋建筑抗震支座,包括上支撑板(101)与下支撑板(102)以及设置在上支撑板(101)与下支撑板(102)之间的顶柱(105)、减震杆(106),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支撑板(101)与下支撑板(102)均为长方体结构,所述下支撑板(102)的上表面矩形阵列有多组圆柱体结构的减震杆(106),所述减震杆(106)的外壁上安装有连接套(11),所述连接套(11)的外壁上环形阵列有多组固定环(110),所述固定环(110)上活动连接有连接杆(112),所述连接杆(112)的外壁上安装有空气弹簧(116),所述顶柱(105)居中设置在下支撑板(102)的上表面,所述顶柱(105)的顶部安装有支撑台(113),所述支撑台(113)的上表面为弧形,所述上支撑板(101)的底端面上居中设有与支撑台(113)配合的滑动板(114),所述滑动板(114)与支撑台(113)之间设置有减震槽(115),所述减震槽(115)的内部安装有弹性垫。/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房屋建筑抗震支座,包括上支撑板(101)与下支撑板(102)以及设置在上支撑板(101)与下支撑板(102)之间的顶柱(105)、减震杆(106),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支撑板(101)与下支撑板(102)均为长方体结构,所述下支撑板(102)的上表面矩形阵列有多组圆柱体结构的减震杆(106),所述减震杆(106)的外壁上安装有连接套(11),所述连接套(11)的外壁上环形阵列有多组固定环(110),所述固定环(110)上活动连接有连接杆(112),所述连接杆(112)的外壁上安装有空气弹簧(116),所述顶柱(105)居中设置在下支撑板(102)的上表面,所述顶柱(105)的顶部安装有支撑台(113),所述支撑台(113)的上表面为弧形,所述上支撑板(101)的底端面上居中设有与支撑台(113)配合的滑动板(114),所述滑动板(114)与支撑台(113)之间设置有减震槽(115),所述减震槽(115)的内部安装有弹性垫。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房屋建筑抗震支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杆(106)的内部活动连接有液压杆,所述液压杆的顶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涛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正寅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