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调平腿动态加载测试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395782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23 22:3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调平腿动态加载测试装置,包括下体基座、上体、定滑轮组、动滑轮组、滑动梁、压力传感器、钢丝绳、以及配重模块,其中,所述下体基座具有间隔设置的两导向立柱,所述上体具有在两导向立柱两侧对称布置的吊臂,所述滑动梁横跨所述两导向立柱,其两端向外伸出,所述滑动梁的两端各设有一套加载组件,其中,所述上体悬吊设置有调平腿安装架,所述滑动梁上设有压力传感器,待测试调平腿布置在调平腿安装架和压力传感器二者之间,所述调平腿动态加载测试方式为:调平腿伸出时迫使所述滑动梁下行,此时滑动梁的两端分别由加载组件被动加载提升载荷。本装置稳定可靠,能够增加和减少有效载荷质量,进行调平腿动态加载测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调平腿动态加载测试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调平腿动态加载测试转置,用于各型调平腿动态加载试验。
技术介绍
调平腿主要应用于车载平台的找正调平,增加车载设备的稳定性。调平腿性能决定了车载关键设备的工作状态的安全性、稳定性,为此对调平腿进行动态加载测试相当重要,避免调平腿无法满足工作状态需求而导致设备损坏。目前现有技术仅仅有对整个调平系统进行测试,没有特别的针对调平腿单腿进行动态加载测试。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调平腿动态加载测试装置,以能够对各型调平腿动态加载试验。为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调平腿动态加载测试装置,包括下体基座、上体、定滑轮组、动滑轮组、滑动梁、压力传感器、钢丝绳、以及配重模块,其中:所述下体基座具有间隔设置的两导向立柱,所述上体与两导向立柱对接,并且具有在两导向立柱两侧对称布置的吊臂,所述滑动梁横跨所述两导向立柱并且与所述两导向立柱滑动配合,其两端向外伸出,所述滑动梁的两端分别设有一套加载组件,所述加载组件由连接至吊臂上的定滑轮组、连接至滑动梁端部的动滑轮组、钢丝绳、以及配重模块组成,其中,所述上体悬吊设置有调平腿安装架,所述滑动梁上设有压力传感器,待测试调平腿布置在调平腿安装架和压力传感器二者之间,所述调平腿动态加载测试方式为:调平腿伸出时迫使所述滑动梁下行,此时滑动梁的两端分别由加载组件被动加载提升载荷。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稳定可靠,能够增加和减少有效载荷质量,进行调平腿动态加载测试;2、在测试装置上装有压力传感器,可实时读取加载数值,更加直观;3、可更换对应安装座,支持不同型号调平腿的安装测试。除了上面所描述的目的、特征和优点之外,本专利技术还有其它的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将参照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附图说明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专利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调平腿动态加载测试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所示结构的右视图;图3是图1所示结构的俯视图。具体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结合参照图1至图3,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调平腿动态加载测试装置,其包括调平腿安装架10、下体基座11、上体12、滑动梁13、动滑轮组14、定滑轮组15、配重模块16、钢丝绳17、纵向滑轮组18、横向滑轮组19、以及压力传感器21。下体基座11包括左基座和右基座,两基座上分别设有导向立柱111、112。上体与下体基座的两导向立柱对接,构成门型塔架,并且上体具有在两导向立柱两侧对称布置的吊臂121、122。各导向立柱具有导向夹槽113,滑动梁13横跨所述两导向立柱并且与所述两导向立柱的导向夹槽滑动配合,其两端131、132向外伸出。优选地,滑动梁上设有纵向滑轮组18和横向滑轮组19,其中,所述纵向滑轮组18与所述导向夹槽131的槽壁滑动配合,所述横向滑轮组19与所述导向立柱111的外壁滑动配合。滑动梁13的两端各设有一套加载组件A、B,每套加载组件由连接至吊臂上的定滑轮组15、连接至滑动梁端部的动滑轮组14、配重模块16、以及钢丝绳17组成。优选地,钢丝绳的绕设方式为:钢丝绳的首端固定连接在吊臂上,依次绕设经过动滑轮和定滑轮,其尾端固定连接在配重模块上。上体12居中悬吊设置有调平腿安装架10,所述滑动梁上设有压力传感器21,待测试调平腿20沿竖直方向布置在调平腿安装架10和压力传感器21二者之间,所述调平腿动态加载测试方式为:调平腿伸出时迫使所述滑动梁下行,此时滑动梁的两端分别由加载组件被动加载提升载荷。优选地,配重模块16包括一组水泥配重块,其中,根据加载测试要求加载相对应重量的配重块。在本专利技术中,调平腿安装架为可更换的适配件,其根据调平腿的型号选配。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调平腿动态加载测试装置的组建过程如下:1、用吊车(或行车)上的钢丝绳固定左基座上部,保持平衡。吊车大于等于5吨。2、吊车起吊,将左基座放在基础地脚螺栓上,用螺母预固定。3、吊车用同样的方法安装右基座,用螺母预固定。4、用吊车(或行车)上的钢丝绳固定在滑动梁中间,保持平衡。5、吊车起吊,将滑动梁安装在左右两个基座中,尽量对中。滑动梁下面用两个等高支架托住。6、预装纵向滑轮组和横向滑轮组。7、用吊车(或行车)上的钢丝绳先固定一边动滑轮组。将动滑轮组放在滑动梁上,固定螺栓时吊车要始终吊住动滑轮组。吊车松钢丝绳时,人要离开试验台,防止单边翘起伤人。待钢丝绳完全松开后,再去掉钢丝绳。8、用同样的方法安装另一边动滑轮组。9、用吊车(或行车)上的钢丝绳固定上体总成中间部位,保持平衡。10、吊车起吊,将上体总成安放在两个下体安装板(位于导向立柱的顶部)上。固定螺栓时吊车要始终吊住上体总成。11、在吊车始终吊住上体总成的状态下调整两个下体的距离,固定地脚螺栓螺母;再固定上下体连接螺栓。待地脚螺栓和上下体连接螺栓固定完毕后,再松开吊车钢丝绳并取出。12、在叉车配合下,调整纵向滑轮组和横向滑轮组的间隙,并固定紧螺栓。13、将钢丝绳一端放在上体钢丝绳固定槽内,钢丝绳接头不小于650毫米,至少用三个绳卡固定。另一端钢丝绳先穿过动滑轮组,再穿过定滑轮组,最后穿过水泥配重块。14、叉车托起滑动梁,升至需要的位置。15、拉紧钢丝绳,固定水泥块端钢丝绳,钢丝绳接头不小于650毫米,至少用三个绳卡固定。16、叉车下行,滑动梁一起下行至钢丝绳受力,叉车离开,安装完成。17、在调平腿安装架对应位置,将调平腿螺装固定,安装压力传感器,与控制柜连接测试电缆和信号线,进行通电测试。在调平腿测试过程中,针对调平腿行程及设计载荷重量,设计调平腿安装架并对配置适当的水泥配重块。将调平腿安装螺装固定,调平腿底部放置压力传感器,连接对应测试电缆和信号线,在控制柜上进行通电测试,动态加载测试和观察有效行程和有效载荷。以上所述仅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专利技术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专利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调平腿动态加载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下体基座、上体、滑动梁、压力传感器、定滑轮组、动滑轮组、钢丝绳、以及配重模块,其中/n所述下体基座具有间隔设置的两导向立柱,所述上体与两导向立柱对接,并且具有在两导向立柱两侧对称布置的吊臂,/n所述滑动梁横跨所述两导向立柱并且与所述两导向立柱滑动配合,其两端向外伸出,所述滑动梁的两端分别设有一套加载组件,/n所述加载组件由连接至吊臂上的所述定滑轮组、连接至滑动梁端部的所述动滑轮组、所述钢丝绳、以及所述配重模块组成,/n其中,所述上体悬吊设置有调平腿安装架,所述滑动梁上设有压力传感器,待测试调平腿布置在调平腿安装架和压力传感器二者之间,所述调平腿动态加载测试方式为:调平腿伸出时迫使所述滑动梁下行,此时滑动梁的两端分别由加载组件被动加载提升载荷。/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调平腿动态加载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下体基座、上体、滑动梁、压力传感器、定滑轮组、动滑轮组、钢丝绳、以及配重模块,其中
所述下体基座具有间隔设置的两导向立柱,所述上体与两导向立柱对接,并且具有在两导向立柱两侧对称布置的吊臂,
所述滑动梁横跨所述两导向立柱并且与所述两导向立柱滑动配合,其两端向外伸出,所述滑动梁的两端分别设有一套加载组件,
所述加载组件由连接至吊臂上的所述定滑轮组、连接至滑动梁端部的所述动滑轮组、所述钢丝绳、以及所述配重模块组成,
其中,所述上体悬吊设置有调平腿安装架,所述滑动梁上设有压力传感器,待测试调平腿布置在调平腿安装架和压力传感器二者之间,所述调平腿动态加载测试方式为:调平腿伸出时迫使所述滑动梁下行,此时滑动梁的两端分别由加载组件被动加载提升载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调平腿动态加...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席广辉赵宇浩王磊赵学亮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博微长安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