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湿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393953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23 22:2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加湿设备,包括壳体,设置于壳体内的风道以及吹风装置,其中壳体内设有出雾通道,以及与出雾通道相互连通的雾化腔和加热腔;风道包括与雾化腔连通的第一风道以及与加热腔连通的第二风道;吹风装置具有供气流流出的出风件,出风件对准第一风道以及第二风道,用于向第一风道提供第一气流以及向第二风道提供第二气流。所述加湿设备工作,所述第一气流经由所述第一风道进入至所述雾化腔形成雾化气流,所述第二气流经由所述第二风道进入至所述加热腔形成加热气流,而后所述雾化气流以及所述加热气流进入至所述出雾通道内且于所述出雾通道中混合并最终从所述加湿设备中喷出。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加湿设备热雾出雾快,加湿效果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加湿设备
本专利技术涉及生活电器的
,尤其涉及一种加湿设备。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的加湿设备包括雾化槽以及加热槽,雾化槽对水进行雾化形成水雾,加热槽对水加热形成水蒸汽,进一步使得水雾和水蒸汽混合形成热雾,而后从加湿设备中喷出。但是现有技术中仅仅是对雾化槽上方吹风,导致加热槽产生的加热的水蒸汽不能很好的与雾化气体进行混合对水雾进行加热,使得加湿设备水雾加热效率低,从而导致热雾出雾慢,热雾出雾量少,加湿效果差的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热雾出雾快,热雾出雾量多,加湿效果好的加湿设备。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加湿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设有出雾通道,以及与所述出雾通道相互连通的雾化腔和加热腔;风道,设置于所述壳体内部,包括与所述雾化腔连通的第一风道以及与所述加热腔连通的第二风道;吹风装置,设置于所述壳体内部,具有供气流流出的出风件,所述出风件用于向第一风道提供第一气流以及向第二风道提供第二气流;所述加湿设备工作,所述第一气流经由所述第一风道进入至所述雾化腔形成雾化气流,所述第二气流经由所述第二风道进入至所述加热腔形成加热气流,而后所述雾化气流以及所述加热气流进入至所述出雾通道内且于所述出雾通道中混合并最终从所述加湿设备中喷出。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出风件上设置有至少一第一出风口以及至少一第二出风口,所述第一出风口对准所述第一风道设置,用于向所述第一风道提供所述第一气流;所述第二出风口对准对准所述第二风道设置,用于向所述第二风道提供所述第二气流。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出风件伸入至所述风道内,所述风道由所述出风件隔开形成所述第一风道以及所述第二风道,所述第一出风口朝向所述第一风道所在的一侧,所述第二出风口朝向所述第二风道所在的一侧。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出风口开口大小大于所述第二出风口的开口大小。在一实施例中,加湿设备还包括底座以及水箱,所述水箱设置于所述底座上,所述底座上设有形成所述雾化腔部分空间的雾化槽以及形成所述加热腔部分空间的加热槽;所述雾化槽以及所述加热槽的槽口均朝向所述水箱所在的一侧;所述出风件从所述底座朝向所述水箱所在的一侧突出。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水箱具有靠近所述水箱所在一侧的水箱底壁,所述水箱底壁具有朝向所述底座所在的一侧凸出的至少两个间隔的风道隔板,所述风道隔板以及所述底座朝向所述风道隔板的壁面共同围成所述风道。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吹风装置还包括防水组件,所述防水组件包括防水件以及弹性支撑件,所述防水件支撑于所述弹性支撑件上,且挡设于所述出风件用于出风的出风口;所述防水件可受力运动打开所述出风口,同时可使所述弹性支撑件发生形变;解除对所述防水件的施力,所述弹性支撑件恢复形变带动所述防水件运动,直至挡住所述出风口。在一实施例中,所述防水件包括用于挡住所述出风件出风位置的防水部,以及连接于所述防水部一侧的连接部;所述弹性支撑件一端抵持于底座上,所述弹性支撑件的另一端抵持于所述连接部;所述防水组件还包括一导向件,所述导向件围设于所述弹性支撑件外侧。在一实施例中,加湿设备还包括盖设于所述加热槽上的罩体,所述加热槽内壁以及所述罩体共同围成所述加热腔;所述罩体上开设有第一开口以及第二开口,所述第一开口与所述第二风道相互连通,所述第二开口与所述出雾通道相互连通。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罩体远离所述加热槽的壁面为罩体顶壁,所述第二开口设置于所述罩体顶壁上;所述罩体顶壁具有围设于所述第二开口的围设部,所述围设部相对竖直方向倾斜设置;或,所述罩体顶壁整体相对竖直方向倾斜设置。在一实施例中,所述雾化槽上还设置有消音件;所述消音件呈漏斗状,漏斗状所述消音件较小的开口为第四开口,所述消音件较大的开口为第五开口,所述第四开口对准所述雾化槽的槽口设置,所述第五开口与所述出雾通道相互连通。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消音件具有周向侧壁,至少部分所述周向侧壁位于所述风道内部,位于所述风道内部的所述周向壁面上开设有第一通风孔,所述第一风道通过所述第一通风孔与所述消音件内部连通。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底座上还设有水槽以及连通槽,所述水槽用于为所述加热槽供水,所述连通槽连通所述加热槽以及所述水槽,所述连通槽内还设有水位检测装置,用于检测所述连通槽内的水位。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连通槽内设有隔水组件,所述隔水组件包括至少两个隔水板,所述隔水板沿着所述连通槽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且每个所述隔水板靠近所述连通槽槽底的一端开设有用于供水流过的过水孔;所述水位检测装置设置于两个相邻的所述隔水板之间。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的加湿设备由于设置有与加热腔连通的第二风道,使得具有独立的风道将加热腔的加热产生的水蒸汽吹出至出雾通道中,故而在加湿设备刚开始工作时能够快速加热雾化腔雾化的水雾,即能够快速出热雾;同时,也使得在加湿设备持续工作过程中,热雾量多。另外,由于风道还具有与雾化腔连通的第一风道,使得从出风件出来的气流不会出现乱流,可以快速混合水蒸气和水雾,使得出雾效率更高。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加湿设备的整体结构示意图,该加湿设备包括水箱以及底座;图2为图1中的剖视图;图3为图1中一种实施方式的水箱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加湿设备的部分结构示意图,该示意图中包括如图3所示的水箱;图5为图1中另一实施方式的水箱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加湿设备的部分结构示意图,该示意图中包括如图5所示的水箱;图7为图1中加湿设备的部分结构示意图,该示意图中包括底座以及隔水组件;图8为图4中的底座的结构示意图;图9为图2中加湿设备中一种实施方式的罩体的结构示意图;图10为图2中加湿设备另一种实施方式的罩体的结构示意图;图11为图2中湿设备的消音件的结构示意图;图12为图7中隔水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13为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例中底座的结构示意图;图14是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例中隔水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15为本专利技术第三实施例的的加湿设备部分结构示意图,该加湿设备底座上设有防水装置;图16为图15的分解结构示意图,防水装置包括防水件;图17为图15的另一种实施例的分解结构示意图,防水件的结构与图16中防水件结构不同;图18为图15中防水装置与水箱的配合结构示意图。水箱1,壳体10,出雾通道11,底座2,凸出壁21,雾化腔3,雾化槽31,第一侧311,消音件32,第四开口321,第五开口322,周向侧壁323,第一通风孔324,挡板325,第二通风孔326,固定板327,延伸板328,加热腔4,加热槽41,第二侧411,罩体42,第一开口421,第二开口422,第三开口42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加湿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n壳体,所述壳体内设有出雾通道,以及与所述出雾通道相互连通的雾化腔和加热腔;/n风道,设置于所述壳体内部,包括与所述雾化腔连通的第一风道以及与所述加热腔连通的第二风道;/n吹风装置,设置于所述壳体内部,具有供气流流出的出风件,所述出风件用于向第一风道提供第一气流以及向第二风道提供第二气流;/n所述加湿设备工作,所述第一气流经由所述第一风道进入至所述雾化腔形成雾化气流,所述第二气流经由所述第二风道进入至所述加热腔形成加热气流,而后所述雾化气流以及所述加热气流进入至所述出雾通道内且于所述出雾通道中混合并最终从所述加湿设备中喷出。/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加湿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内设有出雾通道,以及与所述出雾通道相互连通的雾化腔和加热腔;
风道,设置于所述壳体内部,包括与所述雾化腔连通的第一风道以及与所述加热腔连通的第二风道;
吹风装置,设置于所述壳体内部,具有供气流流出的出风件,所述出风件用于向第一风道提供第一气流以及向第二风道提供第二气流;
所述加湿设备工作,所述第一气流经由所述第一风道进入至所述雾化腔形成雾化气流,所述第二气流经由所述第二风道进入至所述加热腔形成加热气流,而后所述雾化气流以及所述加热气流进入至所述出雾通道内且于所述出雾通道中混合并最终从所述加湿设备中喷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湿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件上设置有至少一第一出风口以及至少一第二出风口,所述第一出风口对准所述第一风道设置,用于向所述第一风道提供所述第一气流;所述第二出风口对准对准所述第二风道设置,用于向所述第二风道提供所述第二气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加湿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件伸入至所述风道内,所述风道由所述出风件隔开形成所述第一风道以及所述第二风道,所述第一出风口朝向所述第一风道所在的一侧,所述第二出风口朝向所述第二风道所在的一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加湿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出风口开口大小大于所述第二出风口的开口大小。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加湿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以及水箱,所述水箱设置于所述底座上,所述底座上设有形成所述雾化腔部分空间的雾化槽以及形成所述加热腔部分空间的加热槽;
所述雾化槽以及所述加热槽的槽口均朝向所述水箱所在的一侧;所述出风件从所述底座朝向所述水箱所在的一侧突出。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加湿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水箱具有靠近所述水箱所在一侧的水箱底壁,所述水箱底壁具有朝向所述底座所在的一侧凸出的至少两个间隔的风道隔板,所述风道隔板以及所述底座朝向所述风道隔板的壁面共同围成所述风道。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加湿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吹风装置还包括防水组件,所述防水组件包括防水件以及弹性支撑件,所述防水件支撑于所述弹性支撑件上,且挡设于所述出风件用于出风的出风口;
所述防水件可受...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翼雄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晨北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