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湿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355813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20 18: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加湿装置,包括:本体,本体包括储液腔和出雾口,出雾口与储液腔连通;雾化组件,雾化组件与本体连接,雾化组件设于储液腔;电解组件,电解组件与雾化组件连接,电解组件设于储液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的技术方案中,通过设置电解组件,对储液腔中的液体进行电解,将低价态的氯氧化成高价态的氯,高价态的氯氧化性强,具有杀菌消毒作用。含有这部分杀菌消毒因子的液体通过雾化组件的雾化作用,以雾状的形式喷射而出,因而,不仅可以杀灭储液腔中水体的细菌与病毒,还可以随着水雾飘散在空气中,在空气中实现空间杀菌消毒的作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加湿装置
本技术涉及加湿装置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加湿装置。
技术介绍
相关技术中,加湿类家电产品主要有两种加湿方法:湿帘加湿和超声波加湿,湿帘加湿以吸水性材料制作成圆筒状或者板状,放置于风流动的通道区域,流动的风将湿帘上的水蒸发带出,从而实现空气的加湿。超声波加湿则用超声波振荡片在水体中以一定频率振荡,在气液交界面产生水雾并释放到空气中。其中,采用湿帘加湿的方式效率较低,难以达到较大的加湿量,而对于超声波加湿的方式,由于用户一般使用自来水,自来水含有的钙镁离子在振荡雾化过程中会形成碳酸钙/碳酸镁,并激发到空气中,造成靠近加湿器的出雾口附近的水垢沉积,更严重的是携带碳酸盐的水雾会随着人的呼吸进入人体肺部,严重影响人体健康。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或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有鉴于此,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加湿装置,包括:本体,本体包括储液腔和出雾口,出雾口与储液腔连通;雾化组件,雾化组件与本体连接,雾化组件设于储液腔;电解组件,电解组件与雾化组件连接,电解组件设于储液腔。本技术提供的加湿装置,包括本体、雾化组件和电解组件。其中,本体包括储液腔和出雾口,出雾口与储液腔相连通,雾化组件设于储液腔内,用于将储液腔内的液体雾化,进而雾化后的水雾由出雾口流出本体,以调节空气的湿度。电解组件设置在储液腔内,用于对储液腔中的液体进行电解,将低价态的氯氧化成高价态的氯,高价态的氯氧化性强,具有杀菌消毒作用,含有这部分杀菌消毒因子的液体通过雾化组件的雾化作用,以雾状的形式喷射而出,因而,具有杀菌消毒作用的水,不仅可以杀灭储液腔中水体的细菌与病毒,还可以使得随着水雾飘散在空气中,在空气中实现空间杀菌消毒的作用。同时,电解组件工作时,还可以持续沉积自来水中原有的钙镁离子,降低液体的整体硬度,进而极大程度的降低了雾化产生的水雾中的碳酸盐,降低对人体呼吸道的影响。根据本技术提供的上述的加湿装置,还可以具有以下附加技术特征: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雾化组件包括:通道,与本体连接,并自出雾口向储液腔的底壁延伸,通道与储液腔和出雾口连通,电解组件与通道连接;雾化部,设于通道内,雾化部靠近储液腔的底壁设置。在该技术方案中,雾化组件包括通道和雾化部。通道与本体连接,并且通道自出雾口向储液腔的底壁延伸,这样,雾化部将储液腔内的液体雾化后,雾气沿通道流向出雾口,进而由出雾口流出本体。设于通道内的雾化部靠近储液腔的底壁设置,从而通过通道和雾化部的设置,使得储液腔中的液体在不同水位的情况下均可以被雾化部雾化喷出。其中,电解组件与通道连接,该种连接方式便于电解组件的布线,也即,电解组件的供电线路可由本体沿着通道延伸至电解组件,进而与电解组件连接,以为电解组件供电。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电解组件包括:供电线路,供电线路设于通道,供电线路包括第一电连接线和第二电连接线;第一电极,设于通道的外壁面,第一电极与第一电连接线连接;第二电极,设于通道的外壁面,第二电极与第二电连接线连接,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之间具有间距。在该技术方案中,电解组件包括供电线路、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供电线路与通道连接,便于供电线路的布线。第一电极与第一电连接线连接,第二电极均与第二电连接线连接,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之间存在间距,保证了电解组件的可靠性,使其能够进行电解反应,从而通过电解反应对储液腔内的液体进行处理,使得电解后的液体具有杀菌消毒作用,进而通过电解后的液体对储液腔以及外界空气消毒,同时,还能够降低液体的整体硬度,进而极大程度的降低了雾化产生的水雾中的碳酸盐,降低对人体呼吸道的影响。具体地,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都采用钛基体钌铱氧化物涂层电极、铂电极或二氧化锡锑电极,钛基体钌铱氧化物涂层电极、铂电极或二氧化锡锑电极具有良好的耐腐蚀性和耐用性。具体地,第一电极为阳极,第二电极为阴极。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还包括:连接件,与通道连接,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上设有第一安装孔,连接件穿设于第一安装孔内。在该技术方案中,加湿装置还包括与通道连接的连接件,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上均设有第一安装孔,连接件分别穿设于第一电极的第一安装孔和第二电极的第一安装孔内,从而实现第一电极、第二电极与通道的连接,保证了电解组件的可靠性。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连接件包括:第一连接件,第一连接件与第一电连接线连接,第一连接件与第二电极接触的外壁面设有绝缘结构,第一电极通过第一连接件与第一电连接线连接;第二连接件,第二连接件与第二电连接线连接,第二连接件与第一电极接触的外壁面设有绝缘结构,第二电极通过第二连接件与第二电连接线连接。在该技术方案中,连接件包括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第一连接件与第二电极接触的外壁面设有绝缘结构,第一电极通过第一连接件与第一电连接线连接,也就是第一连接件穿设在第二电极和第一电极的第一安装孔内,且与第二电极绝缘连接,与第一电极导电连接,也即第一连接件既起到的固定第二电极和第一电极的作用,又起到了导通第一电极与第一电连接线的作用;第二连接件与第一电极接触的外壁面设有绝缘结构,第二电极通过第二连接件与第二电连接线连接,也就是,第二连接件穿设在第二电极和第一电极的另一个第一安装孔内,且第二连接件与第一电极绝缘连接,第二连接件与第二电极导电连接,也即第二连接件既起到了固定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的作用,又起到了导通第二电极和第二电连接线的作用。通电时,电解组件可以将储液腔中的水进行电解,阳极附近发生氧化反应得到氧化产物,阴极附近发生还原反应得到还原产物。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电解组件还包括:盖体,盖体位于第二电极靠近储液腔底壁的一侧,盖体上设有第二安装孔,连接件穿设于第二安装孔;固定件,与连接件伸出第二安装孔的一端连接。在该技术方案中,电解组件还包括盖体和固定件。盖体位于第二电极靠近储液腔底壁的一侧,盖体上设有第二安装孔,连接件依次穿设于第一电极上的第一安装孔、第二电极上的第一安装孔和盖体上的第二安装孔,并与固定件连接。通过设置盖体和固定件可以将电解组件在储液腔中的位置进行固定。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电解组件还包括:分隔板,设于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之间。在该技术方案中,电解组件还包括分隔板,通过将分隔板设于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之间,保证了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分隔设置,进而保证了电解组件的可靠性,使其能够在液体中发生电解反应。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间距大于或等于1mm,且小于或等于5mm。在该技术方案中,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之间设有间距,若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之间的间距过大,则增加了整体的占用空间,并且增加了电解组件的固定难度,若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之间的间距过小,则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容易接触,进而影响电解组件的结构可靠性,因此,将间距设置在大于或等于1mm,且小于或等于5mm之间,既保证了电解组件结构的可靠性,也便于电解组件的安装,减小了电解组件整体的占用空间。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加湿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n本体,所述本体包括储液腔和出雾口,所述出雾口与所述储液腔连通;/n雾化组件,所述雾化组件与所述本体连接,所述雾化组件设于所述储液腔;/n电解组件,所述电解组件与所述雾化组件连接,所述电解组件设于所述储液腔。/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加湿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本体,所述本体包括储液腔和出雾口,所述出雾口与所述储液腔连通;
雾化组件,所述雾化组件与所述本体连接,所述雾化组件设于所述储液腔;
电解组件,所述电解组件与所述雾化组件连接,所述电解组件设于所述储液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雾化组件包括:
通道,与所述本体连接,并自所述出雾口向所述储液腔的底壁延伸,所述通道与所述储液腔和所述出雾口连通,所述电解组件与所述通道连接;
雾化部,设于所述通道内,所述雾化部靠近所述储液腔的底壁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加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解组件包括:
供电线路,设于所述通道,供电线路包括第一电连接线和第二电连接线;
第一电极,设于所述通道的外壁面,所述第一电极与所述第一电连接线连接;
第二电极,设于所述通道的外壁面,所述第二电极与所述第二电连接线连接,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之间具有间距。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加湿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连接件,与所述通道连接,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上设有第一安装孔,所述连接件穿设于所述第一安装孔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加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包括:
第一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与所述第一电连接线连接,所述第一连接件与所述第二电极接触的外壁面设有绝缘结构,所述第一电极通过所述第一连接件与所述第一电连接线连接;
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二连接件与所述第二电连接线连接,所述第二连接件与所述第一电极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曾庆河张宏莉潘文康康瑞祥傅程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美的环境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