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旋向离心叶轮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392324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23 22:27
一种双旋向离心叶轮,包括轮盘、叶片和边框,叶片的另一端设置有导叶,导叶与边框连接;叶片的有效外径为D1,离心叶轮的外径为D2,叶轮逆时针旋转叶片出口角为<β3a,叶轮顺时针旋转叶片出口角为<β3a’,原叶轮逆时针旋转叶片出口角为<β2a,原叶轮顺时针旋转叶片出口角为<β2a’,<β2a+5°≤<β3a≤170°,<β2a’+5°≤<β3a’≤170°。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离心叶轮通过在叶片有效外径之外,补偿一段导叶,目的在于增大叶片出口角和离心叶轮外径,根据离心叶轮的叶片出口速度三角形分析,在同等转速下,对于叶片出口角的提高,以及离心叶轮外径的增大,风机全压也将增大,即风机流量的增大,将对原有正反旋转叶轮两方向流动效率都有所提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旋向离心叶轮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离心叶轮,特别涉及一种双旋向离心叶轮。
技术介绍
中国专利文献号CN212454945U于2021年2月2日公开了一种双旋向离心风轮,包括叶轮芯盘和叶片,其中所述叶片的有效内径为ΦA,所述叶片的有效外径为ΦB,所述叶片的进口角为∠βa,所述叶片的反旋进口角为∠βa’,所述叶片的出口角为∠βb,所述叶片的反旋出口角为∠βb’;173°≤|∠βa+∠βa’|≤213°;184°≤|∠βb+∠βb’|≤224°;0.77≤|ΦA/ΦB|≤0.97。此双旋向离心风轮由于叶轮需要双向旋转,对于叶轮原始叶型流动效率低,而且此风轮翼型仅能保证单一旋转方向流动效果稍优(如图11),另一旋转方向气流流动恶化(如图12)。因此,有必要做进一步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旨在提供一种结构简单、风量大、流动效率高、使用寿命长、实用性强的双旋向离心叶轮,以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按此目的设计的一种双旋向离心叶轮,包括轮盘、叶片和边框,所述叶片的一端连接轮盘、另一端连接边框,其特征在于:叶片的另一端设置有导叶,导叶与边框连接。所述叶片的有效外径为D1,离心叶轮的外径为D2,叶轮逆时针旋转叶片出口角为<β3a,叶轮顺时针旋转叶片出口角为<β3a’,原叶轮逆时针旋转叶片出口角为<β2a,原叶轮顺时针旋转叶片出口角为<β2a’,<β2a+5°≤<β3a≤170°,<β2a’+5°≤<β3a’≤170°。所述导叶设置于叶片的有效外径外侧。所述导叶的截面形状为V形,V形导叶的尖端连接叶片,V形导叶的V形开口连接边框。所述V形开口的宽度大于叶片的厚度。所述轮盘的内侧设有轮毂,轮毂包括若干环形分布的中隔板,相邻两中隔板之间形成导风孔。所述轮毂的中心设有用于安装电机轴的安装套。本专利技术的离心叶轮通过在叶片有效外径之外,补偿一段导叶,目的在于增大叶片出口角和离心叶轮外径,根据离心叶轮的叶片出口速度三角形分析(即风机全压公式:):在同等转速下,对于叶片出口角β2A(<β2a)的提高,以及离心叶轮外径D2的增大,风机全压PT∞也将增大,即风机流量的增大,将对原有正反旋转(即顺逆时针旋转)叶轮两方向流动效率都有所提升。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离心叶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离心叶轮另一方位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中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离心叶轮的结构简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离心叶轮另一方位的结构简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测试器具的侧视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测试器具的正视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测试器具的俯视图。图9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离心叶轮的安全测试示意图。图10为传统离心叶轮的安全测试示意图。图11为传统离心叶轮顺时针旋转时的速度云图。图12为传统离心叶轮逆时针旋转时的速度云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描述。参见图1-图5,本双旋向离心叶轮,包括轮盘1、叶片2和边框3,叶片2的一端连接轮盘1、另一端连接边框3,叶片2的另一端设置有导叶4,导叶4与边框3连接。叶片2的有效外径为D1,离心叶轮的外径(带边框3)为D2,叶轮逆时针旋转叶片出口角为<β3a,叶轮顺时针旋转叶片出口角为<β3a’,原叶轮(即无导叶4的传统离心叶轮)逆时针旋转叶片出口角为<β2a,原叶轮(即无导叶4的传统离心叶轮)顺时针旋转叶片出口角为<β2a’,<β2a+5°≤<β3a≤170°,<β2a’+5°≤<β3a’≤170°。导叶4设置于叶片2的有效外径外侧,目的可以增大离心叶轮的外径D2。导叶4的截面形状为V形,V形导叶4的尖端4.1连接叶片2,V形导叶4的V形开口4.2连接边框3。V形开口4.2的宽度大于叶片2的厚度;如图6-图10所示,此结构可以提高叶轮安全性测试,对于传统双旋向叶轮,叶片弯度较小,测试器具(探针)8易于直接顶出叶片,造成安全测试不合格(图9为传统双旋向叶轮测试示意结果,探针穿出不合格);采用本带导叶4的双旋向离心叶轮,能够在探针测试中,插入探针即使叶片产生形变后,最终也将被该导叶4限制运动,可以满足安全测试(图10为本双旋向叶轮测试示意结果,探针未穿出合格)。如图6-图8所示,测试器具8用于检验防止人体触及危险部件的基本防护,也用于防止手指触及的防护检验,测试器具8包括手柄9、挡板10和圆柱体11,手柄9和挡板10为绝缘材料。另外,根据GB-4706.1-2005中对触及带电部件的防护要求:8、对触及带电部件的防护8.1、器具(探针)的结构和外壳应使其对意外触及带电部件有足够的防护。通过视检和通过8.1.1~8.1.3适用的试验,并考虑8.1.4和8.1.5确定其是否合格。8.1.1、8.1的要求适用于器具按正常使用进行工作时所有的位置,和取下可拆卸部件后的情况。注:不允许使用不借助工其便可触及到的螺纹型熔断器以及微型螺纹型断路器。只要器具能通过插头或全极开关与电源隔开,位于可拆卸盖罩后面的灯则不必取下,但是,在装取位于可拆卸盖罩后面的灯的操作中,应确保对触及灯头的带电部件的防护。用不明显的力施加给IEC61032的B型试验探棒,除了通常在地上使用且质量超过40kg的器具不斜置外,器具处于每种可能的位置,探棒通过开口伸到允许的任何深度,并且在插入到任一位置之前、之中和之后,转动或弯曲探棒。如果探棒无法插入开口,则在垂直的方向给探棒加力到20N;如果该探棒此时能够插入开口,该试验要在试验探棒成一定角度下重复。试验探棒应不能碰触到带电部件,或仅用清漆、釉漆、普通纸、棉花、氧化膜、绝缘珠或密封剂来防护的带电部件,但使用自硬化树脂除外。8.1.2、用不明显的力施加给IEC61032的13号试验探棒来穿过0类器具、Ⅱ类器具或Ⅱ类结构上的各开口。但通向灯头和插座中的带电部件的开口除外。注:器具输出插口不认为是插座。试验探棒还需穿过在表面覆盖一层非导电涂层如瓷釉或清漆的接地金属外壳的开口。该试验探棒应不能触及到带电部件。轮盘1的内侧设有轮毂5,轮毂5包括若干环形分布的中隔板5.1,相邻两中隔板5.1之间形成导风孔6。轮毂5的中心设有用于安装电机轴的安装套7。上述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方案,显示和描述了本专利技术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专利技术的优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专利技术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原理,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专利技术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专利技术范围内。本专利技术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物界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双旋向离心叶轮,包括轮盘(1)、叶片(2)和边框(3),所述叶片(2)的一端连接轮盘(1)、另一端连接边框(3),其特征在于:叶片(2)的另一端设置有导叶(4),导叶(4)与边框(3)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旋向离心叶轮,包括轮盘(1)、叶片(2)和边框(3),所述叶片(2)的一端连接轮盘(1)、另一端连接边框(3),其特征在于:叶片(2)的另一端设置有导叶(4),导叶(4)与边框(3)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旋向离心叶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叶片(2)的有效外径为D1,离心叶轮的外径为D2,叶轮逆时针旋转叶片出口角为<β3a,叶轮顺时针旋转叶片出口角为<β3a’,原叶轮逆时针旋转叶片出口角为<β2a,原叶轮顺时针旋转叶片出口角为<β2a’,<β2a+5°≤<β3a≤170°,<β2a’+5°≤<β3a’≤170°。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旋向离心叶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叶(4)设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阳明覃万翔刘爱瑜陈家欣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顺威精密塑料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