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门联动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390756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23 22:2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车门联动机构,包括锁闭杠杆、固定轴、主动滑筒、从动滑筒、联动件、主动轴、从动轴、第一长导柱和第二长导柱,第一长导柱和第二长导柱平行固定,主动滑筒和从动滑筒分别套在第一长导柱和第二长导柱上滑动,并通过联动件连接,实现同步运动,固定轴固定于第一长导柱和第二长导柱之间,主动轴和从动轴分别安装在主动滑筒和从动滑筒上,锁闭杠杆安装在固定轴上,锁闭杠杆绕固定轴轴心旋转,主动滑筒和从动滑筒滑至滑至锁闭位置处时,主动轴和从动轴与锁闭杠杆一端接触。本发明专利技术利用杠杆原理,实现联动机构主动滑筒对从动滑筒的锁闭,避免联动件长时间受到交变力,在联动件断裂时,可保证车门处于锁闭状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车门联动机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联动机构,尤其涉及一种车门联动机构。
技术介绍
在客运车辆门领域中,机构是车门的核心部件,用于驱动门扇按既定轨迹运动。联动机构通过联动件(包括皮带、钢丝绳以及链条等)连接主、从动门扇,实现左右门扇相对运动,可缩短机构长度,简化传动结构,从而减小机构安装空间,降低制造成本。然而,在车辆运行过程中,当联动件受力发生弹性变形时,会造成车门关不紧,振动噪声大,影响乘车舒适性。而联动件长时间承受交变力,会产生疲劳断裂,影响行车安全,增加售后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为提供一种防止车门机构联动件在车辆运行过程中受力和断裂的车门联动机构。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的车门联动机构,包括锁闭杠杆、固定轴、主动滑筒、从动滑筒、联动件、主动轴、从动轴、第一长导柱和第二长导柱,第一长导柱和第二长导柱平行固定,主动滑筒和从动滑筒分别套在第一长导柱和第二长导柱上滑动,并通过联动件连接,实现同步运动,固定轴固定于第一长导柱和第二长导柱之间,主动轴和从动轴分别安装在主动滑筒和从动滑筒上,锁闭杠杆安装在固定轴上,锁闭杠杆绕固定轴轴心旋转,从动滑筒滑至锁闭位置处时,主动轴和从动轴分别与锁闭杠杆一端接触。所述锁闭杠杆与主动轴接触的一端到固定轴的距离小于锁闭杠杆与从动轴接触的一端到固定轴的距离。所述主动轴先与锁闭杠杆一端接触,并驱动锁闭杠杆绕固定轴旋转,当主动滑筒运动至锁闭位置时,锁闭杠杆停止转动,此时,锁闭杠杆另一端与从动轴接触。所述车门联动机构还包括复位装置,复位装置用于复位锁闭杠杆。所述复位装置为复位扭簧,复位扭簧一端固定在第一长导柱和第二长导柱之间,复位扭簧另一端固定在锁闭杠杆上。所述复位扭簧一端通过固定销固定在第一长导柱和第二长导柱之间。解锁时,所述锁闭杠杆在复位装置的作用下顺时针转动,当锁闭杠杆长边与固定销接触时完成复位。所述复位扭簧另一端通过限位销固定在锁闭杠杆上。本专利技术的车门联动机构,其工作原理是通过在机构主动和从动滑筒间设置联动件(包括皮带、钢丝绳、链条等),利用主动滑筒带动从动滑筒做相对运动,实现车门开关运动。在车门关到位位置处设置锁闭杠杆装置,利用杠杆不同臂长的旋转速度差,避免杠杆与主、从动滑筒运动干涉。在车门关到位处,主动滑筒通过杠杆实现对从动滑筒的锁闭,并通过调节联动件的连接长度改变主、从动滑筒相对位置,保证锁闭可靠。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显著优点:(1)利用杠杆原理,实现联动机构主动滑筒对从动滑筒的锁闭,避免联动件长时间受到交变力,在联动件断裂时,可保证车门处于锁闭状态;(2)利用杠杆不同臂长的旋转速度差,实现锁闭杠杆与主、从动部件的协调运动,避免干涉;(3)调节联动件长度改变主、从动滑筒相对位置,保证锁闭的可靠性。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联动机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联动机构A-A面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锁闭状态局部放大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解锁状态局部放大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说明。如图1和图2所示,本专利技术中电机组件2与丝杆3直连,通过电机安装座6和丝杆安装座7安装到承载支架1上,承载支架1两端安装在挂架8上,电机2驱动丝杆3做旋转转动,丝杆3驱动与其螺旋配合的螺母4做直线往返运动,传动架5随螺母4一起运动,并驱动铰链架9运动。第一长导柱12和第二长导柱23平行设置,并且,第一长导柱12、第二长导柱23的两端固定在挂架8上。主动滑筒10和从动滑筒11分别套在第一长导柱12和第二长导柱23上滑动,主动滑筒10和从动滑筒11之间通过联动件13连接,实现同步运动。铰链架9安装在主动滑筒10上,驱动主动滑筒10在第一长导柱12上做直线运动。联动件13上端中部固定在铰链架9上,下端中部通过调节板14安装在从动滑筒11上,联动件13左右两端绕过安装在挂架8两端的滑轮15,形成运动闭环。铰链架9驱动联动件13绕滑轮15转动,联动件13驱动从动滑筒11在第二长导柱23上相对主动滑筒10做直线运动。如图3所示,主动轴16和从动轴17分别安装在主动滑筒10和从动滑筒11上,固定轴18固定在第一长导柱12和第二长导柱23之间的承载支架1上,锁闭杠杆19安装在固定轴18上,并可绕固定轴18轴心旋转。本实施例中,锁闭杠杆19与主动轴16接触的一端到固定轴18的距离小于锁闭杠杆19与从动轴17接触的一端到固定轴18的距离。复位扭簧20安装在固定轴18上,也可绕固定轴18轴心旋转。复位扭簧20一端通过固定销21固定在第一长导柱12和第二长导柱23之间,另一端通过限位销22固定在锁闭杠杆19上,复位扭簧20随限位销22一起运动。固定销21固定在承载支架1上,限位销22固定在锁闭杠杆19上。锁闭动作原理:如图3所示,电机组件2正向旋转,通过丝杆3、螺母4和传动架5驱动铰链架9和主动滑筒10由左向右运动,铰链架9带动联动件13运动,联动件13带动从动滑筒11由右向左运动。主动滑筒10运动到接近关到位位置时,其上的主动轴16与锁闭杠杆19短边接触,并驱动锁闭杠杆19绕固定轴18逆时针转动,限位销22随锁闭杠杆19一起运动,并驱动复位扭簧20向压紧方向旋转。当主动滑筒10到达关到位位置时,电机组件2停止转动并锁止,此时,主动滑筒10处于锁止状态,锁闭杠杆19长端与从动轴17接触并压紧。若锁闭杠杆19长端与从动轴17未接触,可通过调节板14和联动件13调整从动滑筒11相对于主动滑筒10的位置,保证锁闭杠杆19与从动轴17可靠接触并压紧。在门扇胶条反作用力和锁闭杠杆19压紧力的共同作用下,从动滑筒11处于锁闭状态。此时,从动滑筒11受到门扇的冲击力会通过锁闭杠杆19作用到主动滑筒10上,从而避免联动件13受力。即使在联动件断裂情况下,从动滑筒仍会门保持锁闭状态,直至执行解锁开门操作。解锁动作原理:如图4所示,电机组件2解除锁止并做反向旋转,铰链架9和主动滑筒10由右向左运动,铰链架9带动联动件13运动,联动件13带动从动滑筒11由左向右运动。锁闭杠杆19在复位扭簧20的作用下顺时针转动,锁闭杠杆19短边与主动轴16接触,长边脱离从动轴17,当锁闭杠杆19长边与固定销21接触后停止转动。电机丝杆螺母组成的传动组件可以是有杆气缸或者其他类似传动形式;同步带可以是链条、钢丝绳等其他类似连动形式;锁闭连杆的复位可通过拉簧实现;主动轴和从动轴可以是滚轮结构或者其他类似滚动结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车门联动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锁闭杠杆(19)、固定轴(18)、主动滑筒(10)、从动滑筒(11)、联动件(13)、主动轴(16)、从动轴(17)、第一长导柱(12)和第二长导柱(23),所述第一长导柱(12)和第二长导柱(23)平行固定,所述主动滑筒(10)和从动滑筒(11)分别套在第一长导柱(12)和第二长导柱(23)上滑动,并通过联动件(13)连接,实现同步运动,所述固定轴(18)固定于第一长导柱(12)和第二长导柱(23)之间,所述主动轴(16)和从动轴(17)分别安装在主动滑筒(10)和从动滑筒(11)上,所述锁闭杠杆(19)安装在固定轴(18)上,所述锁闭杠杆(19)绕固定轴(18)轴心旋转,所述从动滑筒(11)滑至锁闭位置处时,主动轴(16)和从动轴(17)分别与锁闭杠杆(19)一端接触。/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门联动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锁闭杠杆(19)、固定轴(18)、主动滑筒(10)、从动滑筒(11)、联动件(13)、主动轴(16)、从动轴(17)、第一长导柱(12)和第二长导柱(23),所述第一长导柱(12)和第二长导柱(23)平行固定,所述主动滑筒(10)和从动滑筒(11)分别套在第一长导柱(12)和第二长导柱(23)上滑动,并通过联动件(13)连接,实现同步运动,所述固定轴(18)固定于第一长导柱(12)和第二长导柱(23)之间,所述主动轴(16)和从动轴(17)分别安装在主动滑筒(10)和从动滑筒(11)上,所述锁闭杠杆(19)安装在固定轴(18)上,所述锁闭杠杆(19)绕固定轴(18)轴心旋转,所述从动滑筒(11)滑至锁闭位置处时,主动轴(16)和从动轴(17)分别与锁闭杠杆(19)一端接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门联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锁闭杠杆(19)与主动轴(16)接触的一端到固定轴(18)的距离小于锁闭杠杆(19)与从动轴(17)接触的一端到固定轴(18)的距离。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门联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动轴(16)先与锁闭杠杆(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葛汉青李恒文曾世文冯家晟位云成黄东盛张立人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康尼机电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