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地圈梁加固结构及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9390492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23 22:25
本申请涉及一种地圈梁加固结构及施工方法,涉及建筑施工的领域,其包括固定板,固定板固定于素混凝土层的地面上,固定板上设有第一基础槽、第二基础槽和连接槽,第一基础钢筋放置于第一基础槽内,第二基础钢筋放置于第二基础槽内,连接部放置于连接槽内,固定板上还设有用于压住第一基础钢筋和第二基础钢筋的压板。本申请具有减少浇捣混凝土时,第一钢筋网的位置出现偏移,而影响混凝土建筑物的质量和精度的可能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地圈梁加固结构及施工方法
本申请涉及建筑施工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地圈梁加固结构及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选钢筋混凝土工程上常被简称为钢筋砼,它是指通过在混凝土中加入钢筋网、钢板或纤维而构成的一种组合材料,混凝土与加入的钢筋网、钢板或纤维共同工作来改善混凝土力学性质,其中最常见的钢筋混凝土就是在混凝土中加入钢筋网。在房屋建筑施工过程中,房屋地基的处理占有重要地位,它关系到房屋建造的质量、实用年限及建筑安全等。相关的房屋地基的施工方法为:首先要划线开挖基槽,在基槽内浇筑一层素混凝土垫层,然后将绑扎好的基础梁钢筋放置在素混凝土垫层内,然后浇捣混凝土,将基础梁钢筋固定在垫层内,作为上部建筑的基础,然后在基础梁钢筋的基础上绑扎地圈梁钢筋,浇捣混凝土形成地圈梁,然后分层回填土,即完成条形基础。上述基础梁钢筋的结构参照图1,包括设置在素混凝土垫层底部的第一钢筋网1以及竖直设置的第二钢筋网2,第一钢筋网1包括交错设置的第一基础钢筋11以及第二基础钢筋12,第一基础钢筋11与第二基础钢筋12通过钢丝固定,第一基础钢筋11的两端设有第一弯折部111,第二基础钢筋12的两端设有第二弯折部112;第二钢筋网2包括沿竖直方向设置的多个固定钢筋21,多个固定钢筋21通过箍筋23固定,且固定钢筋21的底端均向外弯折形成有连接部22,连接部22设置在第一基础钢筋11的下方且通过钢丝与第一基础钢筋11固定。专利技术人发现,浇捣混凝土时,为不影响第一钢筋网与混凝土的结合,一般仅在第二钢筋网上设置加固结构,而浇捣混凝土时会产生较大的扰动,导致第一钢筋网的位置出现偏移,影响钢筋混凝土建筑的建造精度和质量。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改善浇捣混凝体时、第一钢筋网的位置出现偏移的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地圈梁加固结构及施工方法。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地圈梁加固结构,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地圈梁加固结构,包括水平设置的第一钢筋网和竖直设置的第二钢筋网,所述第一钢筋网包括交错设置的第一基础钢筋以及第二基础钢筋,所述第二基础钢筋位于第一基础钢筋的上方,所述第一基础钢筋的两端均朝向第二钢筋网设有第一弯折部,所述第二基础钢筋的两端均朝向第二钢筋网设有第二弯折部,所述第二钢筋网包括沿竖直方向设置的多个固定钢筋,所述固定钢筋的底端均向外弯折形成有连接部,所述连接部设置在第一基础钢筋的下方,还包括固定板,所述固定板固定于素混凝土层的地面上,所述固定板上设有第一基础槽、第二基础槽和连接槽,所述第一基础钢筋放置于第一基础槽内,所述第二基础钢筋放置于第二基础槽内,所述连接部放置于连接槽内,所述固定板上还设有用于压住第一基础钢筋和第二基础钢筋的压板。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固定板固定于素混凝土层的地面上,然后将第一基础钢筋、第二基础钢筋和连接部依次放入第一基础槽、第二基础槽和连接槽,再通过压板压紧,将第一钢筋网和第二钢筋网固定,减少浇捣混凝土时,第一钢筋网的位置出现偏移,而影响混凝土建筑物的质量和精度的可能。可选的,所述固定板的侧壁上设有结合板,所述结合板设置于固定板远离第二钢筋网的一端,所述结合板固定于素混凝土层的地面上。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结合板可在浇注素混凝土层时,增加与素混凝土的接触面积,进而提升固定板与素混凝土层之间的结合紧密度。可选的,所述压板上设有第一弯折孔和第二弯折孔,所述第一弯折部远离第一基础钢筋的一端穿过第一弯折孔,所述第二弯折部远离第二基础钢筋的一端穿过第二弯折孔。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弯折孔对第一弯折部进行限位固定,第二弯折孔对第二弯折部进行限位固定,减少第一基础钢筋和第二基础钢筋发生转动或偏移的可能。可选的,所述压板朝向固定板的一端设有流道,所述流道位于第二基础钢筋的上方,所述流道的长度与第二基础槽的长度一致,所述第二基础钢筋的轴线与固定板的顶壁平齐,所述压板上设有与流道连通的浇口。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压板压紧后,自浇口浇注混凝土,混凝体先流入流道,然后流入第一基础槽和连接槽,将第一基础槽、连接槽和流道均充满,混凝土凝固后,可进一步提升第一钢筋网与第二钢筋网之间的连接强度。可选的,所述压板朝向固定板的一端设有第一限位板、第二限位板和第三限位板,所述第一限位板与第一基础钢筋远离固定板的一端抵接,所述第二限位板与第二基础钢筋远离固定板的一端抵接,所述连接板与连接部远离固定板的一端抵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限位板压住第一基础钢筋,第二限位板压住第二基础钢筋,第三限位板压住连接部,减少第一基础钢筋、第二基础钢筋和连接部晃动或偏移的可能。可选的,所述固定板朝向压板的一端设有至少两个定位螺栓,所述压板上设有供定位螺栓穿过的定位孔,所述定位螺栓穿过定位孔的一端螺纹连接有锁紧螺母,所述锁紧螺母与压板远离固定板的一端抵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压板压于固定板的同时,定位螺栓也穿过定位孔,再通过锁紧螺母锁紧,将压板固定于固定板上,便于第一限位板压住第一基础钢筋、第二限位板压住第二基础钢筋,第三限位板压住连接部,。可选的,所述压板包括拼接设置的第一盖板和第二盖板,所述第一盖板和第二盖板的相对面上均开设有用于避让固定钢筋的避让槽,所述避让槽的侧壁上设有供固定钢筋插入的固定孔。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盖板和第二盖板拼接设置,安装时,将第一盖板和第二盖板分别压于固定板上,无需自第二钢筋网的顶端插入,同时便于固定孔与固定钢筋抵接,便于对固定钢筋限位。可选的,所述固定孔内设有与固定钢筋相适配的弹性垫。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弹性垫可减少固定钢筋与固定孔的侧壁直接接触而导致固定钢筋或固定孔的侧壁损坏的可能。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地圈梁加固结构的施工方法,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定位步骤,先将所述固定板固定于素混凝土层的地面上,然后将所述第一钢筋网和第二钢筋网放置于固定板上,使得所述第一基础钢筋、第二基础钢筋和连接部依次位于第一基础槽、第二基础槽和连接槽内,随后通过扶持装置对第一钢筋网和第二钢筋网进行扶持;压紧步骤,将所述第一盖板和第二盖板依次压于固定板上,使得所述第一弯折部插于第一弯折孔内、所述第二弯折部位于第二弯折孔内、所述定位螺栓穿过定位孔,同时使得所述第一限位板与第一基础钢筋抵接、所述第二限位板与第二基础钢筋抵接、所述第三限位板与连接部抵接,然后将锁紧螺母锁紧于定位螺栓上;固定步骤,自所述浇口浇入混凝土,使得混凝土充满所述第一基础槽、第二基础槽、连接槽和流道,随后等待混凝土凝固,将第一钢筋网和第二钢筋网固定,然后拆除扶持装置,在需要浇注素混凝土层的区域设置挡板,形成浇注区域,然后浇注混凝土,使素混凝土层将第一第一弯折部、第二弯折部和定位螺栓淹没,待混凝土凝固,拆除挡板。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先将固定板固定,便于对第一钢筋网进行定位,然后通过压板将第一钢筋网和第二钢筋网压紧,随后再对浇口浇注混凝土,通过混凝土将第一钢筋网、第二钢筋网和固定板固定,最后再浇注素混凝土层,便于第一钢筋网的安装和定位,同时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地圈梁加固结构,包括水平设置的第一钢筋网(1)和竖直设置的第二钢筋网(2),所述第一钢筋网(1)包括交错设置的第一基础钢筋(11)以及第二基础钢筋(12),所述第二基础钢筋(12)位于第一基础钢筋(11)的上方,所述第一基础钢筋(11)的两端均朝向第二钢筋网(2)设有第一弯折部(111),所述第二基础钢筋(12)的两端均朝向第二钢筋网(2)设有第二弯折部(112),所述第二钢筋网(2)包括沿竖直方向设置的多个固定钢筋(21),所述固定钢筋(21)的底端均向外弯折形成有连接部(22),所述连接部(22)设置在第一基础钢筋(11)的下方,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固定板(3),所述固定板(3)固定于素混凝土层的地面上,所述固定板(3)上设有第一基础槽(32)、第二基础槽(33)和连接槽(34),所述第一基础钢筋(11)放置于第一基础槽(32)内,所述第二基础钢筋(12)放置于第二基础槽(33)内,所述连接部(22)放置于连接槽(34)内,所述固定板(3)上还设有用于压住第一基础钢筋(11)和第二基础钢筋(12)的压板(4)。/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地圈梁加固结构,包括水平设置的第一钢筋网(1)和竖直设置的第二钢筋网(2),所述第一钢筋网(1)包括交错设置的第一基础钢筋(11)以及第二基础钢筋(12),所述第二基础钢筋(12)位于第一基础钢筋(11)的上方,所述第一基础钢筋(11)的两端均朝向第二钢筋网(2)设有第一弯折部(111),所述第二基础钢筋(12)的两端均朝向第二钢筋网(2)设有第二弯折部(112),所述第二钢筋网(2)包括沿竖直方向设置的多个固定钢筋(21),所述固定钢筋(21)的底端均向外弯折形成有连接部(22),所述连接部(22)设置在第一基础钢筋(11)的下方,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固定板(3),所述固定板(3)固定于素混凝土层的地面上,所述固定板(3)上设有第一基础槽(32)、第二基础槽(33)和连接槽(34),所述第一基础钢筋(11)放置于第一基础槽(32)内,所述第二基础钢筋(12)放置于第二基础槽(33)内,所述连接部(22)放置于连接槽(34)内,所述固定板(3)上还设有用于压住第一基础钢筋(11)和第二基础钢筋(12)的压板(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圈梁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板(3)的侧壁上设有结合板(31),所述结合板(31)设置于固定板(3)远离第二钢筋网(2)的一端,所述结合板(31)固定于素混凝土层的地面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圈梁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压板(4)上设有第一弯折孔和第二弯折孔,所述第一弯折部(111)远离第一基础钢筋(11)的一端穿过第一弯折孔,所述第二弯折部(112)远离第二基础钢筋(12)的一端穿过第二弯折孔。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地圈梁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压板(4)朝向固定板(3)的一端设有流道(421),所述流道(421)位于第二基础钢筋(12)的上方,所述流道(421)的长度和开设方向均与第二基础槽(33)相同,所述第二基础钢筋(12)的轴线与固定板(3)的顶壁平齐,所述压板(4)上设有与流道(421)连通的浇口(422)。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地圈梁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压板(4)朝向固定板(3)的一端设有第一限位板(411)、第二限位板(412)和第三限位板(413),所述第一限位板(411)与第一基础钢筋(11)远离固定板(3)的一端抵接,所述第二限位板(412)与第二基础钢筋(12)远离固定板(3)的一端抵接,所述连接板与连接部(22)远离固定板(3)的一端抵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地圈梁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板(3)朝向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毅缪应兵钱宝庆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金云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