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斜拉桥钢梁节段荡移装置及吊装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389271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23 22:23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斜拉桥钢梁节段荡移装置及吊装方法,包括第一起吊荡移系统和第二起吊荡移系统,第一起吊荡移系统设有第一起吊动力单元和第一荡移单元,第二起吊荡移系统设有第二起吊动力单元和第二荡移单元,通过第一起吊荡移系统和第二起吊荡移系统设的配合,完成钢梁的高效安装。本发明专利技术施工效率高,制造成本低,安装快速,可在保证施工安全的同时,缩减施工工期,减少吊装设备成本投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斜拉桥钢梁节段荡移装置及吊装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斜拉桥钢梁节段吊装施工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斜拉桥钢梁节段荡移装及吊装方法。
技术介绍
斜拉桥因造价经济、耐久性好、养护成本低而得到广泛运用。部分叠合钢梁节段吊重较大,安装位置超出起吊设备性能覆盖区域,山区复杂地形难以采用超大型设备,造成施工难度增大。在传统施工中,通常采用增大起吊设备性能的方式解决。此方法存在的问题为:对基础承载力要求增大、主塔附墙设计难度加大、施工风险及成本大幅增高。中国专利文献CN111424556A记载了一种斜拉桥主梁的架设方法和斜拉桥主梁,该方法对吊装设备的要求较高,工作量较大,使用的存在缺陷。中国专利文献CN103147405A记载了一种斜主桁斜拉桥钢梁架设方法,该方法对基础承载要求较大,吊桥设备位于钢梁上方,存在施工风险,成本也较高,因此需要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斜拉桥钢梁节段荡移装置及吊装方法,解决了吊装时,吊装设备安装麻烦,结构相对复杂,施工时存在安全隐患,效率较低,施工周期长,吊装设备投入成本较大,对进出承载要求较高,使用限制较大的问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斜拉桥钢梁节段荡移装置,包括第一起吊荡移系统和第二起吊荡移系统,第一起吊荡移系统设有第一起吊动力单元和第一荡移单元,第一起吊动力单元包括多个相对设置的第一卷扬机,第一卷扬机设置在上横梁上端,第一荡移单元设有多个第一滑轮组,第一滑轮组位于上横梁下方,第一滑轮组通过钢缆和第一卷扬机连接,第二起吊荡移系统设有第二起吊动力单元和第二荡移单元,第二起吊动力单元包括多个相对设置的第二卷扬机,第二卷扬机设置在主梁上,第二荡移单元设有多个第二滑轮组,第二滑轮组位于中塔柱上,第二滑轮组通过钢缆和第二起吊动力单元连接,还设有第三滑轮组,第三滑轮组位于第二卷扬机一侧;上横梁上对称贯穿设有多个通孔,通孔内固设有第一套筒,第一套筒内转动设有导向件。优选的方案中,所述通孔包括第一吊装孔、第二吊装孔、第三吊装孔、第四吊装孔,第一吊装孔、第二吊装孔、第三吊装孔、第四吊装孔分别位于上横梁外侧,中塔柱内侧相对设有多个中塔柱锚固点,第二滑轮组设置在中塔柱锚固点上。优选的方案中,还包括多个自适应装置,自适应装置通过固定板和第二套筒铰接,导向件转动设置在第二套筒内,多个自适应装置分别设置在第一卷扬机和第二卷扬机一侧,导向件套设在钢缆上。优选的方案中,所述导向件包括支撑筒,接触头的两侧分别设有接触头,支撑筒内壁沿轴向分布有多个清洁球。优选的方案中,所述自适应装置包括底座,底座中间位置设有立柱,立柱一侧设有第一螺纹孔,立柱螺纹连接有限位钉,立柱上套设有旋转架和弹簧,弹簧位于旋转架和底座之间,旋转架上设有限位阶台,限位阶台抵靠在限位钉上,限位阶台通过锁紧钉连接有盖板,盖板内侧设有第一沉孔和第二沉孔,第二沉孔直径大于第一沉孔,第一沉孔内穿设有支架,第二沉孔通过固定钉连接有限位盘,支架下端抵靠在限位盘上。优选的方案中,所述旋转架两侧对称设有套环,套环内径和底座外径相匹配,限位阶台均匀设有多个第二螺纹孔,盖板均匀设有多个连接孔,第二螺纹孔直径和连接孔直径相匹配,支架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个撑板,撑板通过固定钉和固定板铰接,固定板位于两个撑板之间。优选的方案中,所述第一卷扬机的数量为4组,第二卷扬机的数量为4组。优选的方案中,所述多个清洁球沿轴向螺旋排列。优选的方案中,包括以下步骤:S1、在中塔柱的施工时预留中塔柱锚固点的预埋点,在上横梁的施工时分别预留第一吊装孔、第二吊装孔、第三吊装孔、第四吊装孔;S2、在上横梁的顶面安装第一卷扬机,第一卷扬机通过钢缆分别穿过第一吊装孔、第二吊装孔、第三吊装孔、第四吊装孔连接下方对应的第一滑轮组,在中塔柱上安装中塔柱锚固点,在主梁中间位置安装第二卷扬机,在主梁两侧安装第三滑轮组,第二卷扬机通过钢缆穿过第三滑轮组和中塔柱锚固点后连接第二滑轮组;S3、将钢梁通过塔吊吊装至主梁后,将第一吊装孔和第二吊装孔上的两个第一滑轮组作为一组,第三吊装孔和第四吊装孔上的两个第一滑轮组作为一组,分别起吊钢梁的两端,与塔吊形成斜吊荡移,分别收紧第一吊装孔、第二吊装孔以及第三吊装孔、第四吊装孔下方的第一滑轮组,转移塔吊下方的钢梁至第一起吊荡移系统,完成钢梁的顺桥向荡移吊装;S4、重复步骤S3,依次完成边跨的组装;S5、在边跨组装完成后,将第一吊装孔和第三吊装孔上的两个第一滑轮组作为一组,第二吊装孔和第四吊装孔上的两个第一滑轮组作为一组,分别起吊边跨钢梁的两端,形成斜吊荡移,分别收紧第一吊装孔、第三吊装孔以及第二吊装孔、第四吊装孔下方的第一滑轮组,完成边跨钢梁的横桥向第一荡移吊装;S6、将第二吊装孔和第四吊装孔的下方的第一滑轮组及第二滑轮组分别钩挂在边跨钢梁的两端,形成斜吊荡移;S7、将第二吊装孔、第四吊装孔下方的第一滑轮组分别起吊边跨钢梁,第二滑轮组缓慢收紧,分别缓慢下放第二吊装孔、第四吊装孔上的第一滑轮组,完成边跨钢梁第二次横桥向吊装,安装至设计位置。优选的方案中,在S3-S7过程中,应保持吊装时的重心平稳,吊装在相对载荷重心对称的吊装点上。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1、安装方便,第一起吊荡移系统可在上横梁顶面安装,通过预留吊装孔连接第一滑轮组并提供动力,第一滑轮组之间起吊配合完成叠合钢梁横桥向与顺桥向荡移安装。2、吊装稳定,施工效率高,第二起吊荡移系统安装在主梁0#节段,通过中塔柱锚固点与第二滑轮组相连,与第一起吊荡移系统配合可完成叠合钢梁边跨荡移安装。3、结构简单,可减少大型设备的使用从而降低施工成本,且钢缆在使用的过程中圆滑转向,且能保证钢缆的洁净,延长钢缆的使用寿命,保证吊装的效果。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拼装完成正视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拼装完成俯视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单节边跨钢梁吊装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边跨钢梁拼装完成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的边跨钢梁横桥向荡移吊装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的边跨钢梁第二次横桥向荡移安装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的边跨钢梁荡移安装完成图;图8是本专利技术的导向件整体示意图;图9是本专利技术的导向件正视示意图;图10是本专利技术的导向件A-A剖视示意图;图11是本专利技术的自适应装置安装导向件整体示意图;图12是本专利技术的自适应装置安装导向件左视示意图;图13是本专利技术的自适应装置和导向件爆炸示意图B;图14是本专利技术的自适应装置和导向件爆炸示意图C;图15是本专利技术的上横梁安装导向件示意图;图16是本专利技术的钢缆示意图。图中:第一起吊荡移系统1;第一起吊动力单元101;第一荡移单元102;第一卷扬机103;第一吊装孔2;第二吊装孔3;第三吊装孔4;第四吊装孔5;第一滑轮组6;上横梁7;第二起吊荡移系统8;第二起吊动力单元80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斜拉桥钢梁节段荡移装置,其特征是:包括第一起吊荡移系统(1)和第二起吊荡移系统(8),第一起吊荡移系统(1)设有第一起吊动力单元(101)和第一荡移单元(102),第一起吊动力单元(101)包括多个相对设置的第一卷扬机(103),第一卷扬机(103)设置在上横梁(7)上端,第一荡移单元(102)设有多个第一滑轮组(6),第一滑轮组(6)位于上横梁(7)下方,第一滑轮组(6)通过钢缆(15)和第一卷扬机(103)连接,第二起吊荡移系统(8)设有第二起吊动力单元(801)和第二荡移单元(802),第二起吊动力单元(801)包括多个相对设置的第二卷扬机(803),第二卷扬机(803)设置在主梁(16)上, 第二荡移单元(802)设有多个第二滑轮组(10),第二滑轮组(10)位于中塔柱(17)上,第二滑轮组(10)通过钢缆(15)和第二起吊动力单元(801)连接,还第三滑轮组(804)第三滑轮组(804)位于第二卷扬机(803)一侧;/n上横梁(7)上对称贯穿设有多个通孔,通孔内固设有第一套筒(18),第一套筒(18)内转动设有导向件(13)。/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斜拉桥钢梁节段荡移装置,其特征是:包括第一起吊荡移系统(1)和第二起吊荡移系统(8),第一起吊荡移系统(1)设有第一起吊动力单元(101)和第一荡移单元(102),第一起吊动力单元(101)包括多个相对设置的第一卷扬机(103),第一卷扬机(103)设置在上横梁(7)上端,第一荡移单元(102)设有多个第一滑轮组(6),第一滑轮组(6)位于上横梁(7)下方,第一滑轮组(6)通过钢缆(15)和第一卷扬机(103)连接,第二起吊荡移系统(8)设有第二起吊动力单元(801)和第二荡移单元(802),第二起吊动力单元(801)包括多个相对设置的第二卷扬机(803),第二卷扬机(803)设置在主梁(16)上,第二荡移单元(802)设有多个第二滑轮组(10),第二滑轮组(10)位于中塔柱(17)上,第二滑轮组(10)通过钢缆(15)和第二起吊动力单元(801)连接,还第三滑轮组(804)第三滑轮组(804)位于第二卷扬机(803)一侧;
上横梁(7)上对称贯穿设有多个通孔,通孔内固设有第一套筒(18),第一套筒(18)内转动设有导向件(1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斜拉桥钢梁节段荡移装置,其特征是:所述通孔包括第一吊装孔(2)、第二吊装孔(3)、第三吊装孔(4)、第四吊装孔(5),第一吊装孔(2)、第二吊装孔(3)、第三吊装孔(4)、第四吊装孔(5)分别位于上横梁(7)外侧,中塔柱(17)内侧相对设有多个中塔柱锚固点(9),第二滑轮组(10)设置在中塔柱锚固点(9)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斜拉桥钢梁节段荡移装置,其特征是:还包括多个自适应装置(14),自适应装置(14)通过固定板(1410)和第二套筒(19)铰接,导向件(13)转动设置在第二套筒(19)内,多个自适应装置(14)分别设置在第一卷扬机(103)和第二卷扬机(803)一侧,导向件(13)套设在钢缆(15)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一种斜拉桥钢梁节段荡移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导向件(13)包括支撑筒(1301),接触头(1302)的两侧分别设有接触头(1302),支撑筒(1301)内壁沿轴向分布有多个清洁球(1303)。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一种斜拉桥钢梁节段荡移装置,其特征是:所述自适应装置(14)包括底座(1401),底座(1401)中间位置设有立柱(1402),立柱(1402)一侧设有第一螺纹孔(1406),立柱(1402)螺纹连接有限位钉(1407),立柱(1402)上套设有旋转架(1403)和弹簧(1404),弹簧(1404)位于旋转架(1403)和底座(1401)之间,旋转架(1403)上设有限位阶台(1405),限位阶台(1405)抵靠在限位钉(1407)上,限位阶台(1405)通过锁紧钉(1412)连接有盖板(1408),盖板(1408)内侧设有第一沉孔(1418)和第二沉孔(1419),第二沉孔(1419)直径大于第一沉孔(1418),第一沉孔(1418)内穿设有支架(1409),第二沉孔(1419)通过固定钉(1417)连接有限位盘(1416),支架(1409)下端抵靠在限位盘(1416)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一种斜拉桥钢梁节段荡移装置,其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任雷陈冉董正良卢亮黄龙郭晓亮
申请(专利权)人:中交第二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