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擦片传动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38714 阅读:15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摩擦片传动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传动轴; 一第一摩擦片,呈一套筒状,套合固设于该传动轴,适于受该传动轴的带动而转动,该第一摩擦片具有一第一摩擦面,且该第一摩擦面为沿着该第一摩擦片的轴心形成的一截圆锥面;以及 一第二摩擦片,呈一套筒状,可移动地套合于该第一摩擦片,该第二摩擦片具有一第二摩擦面,该第二摩擦面的形状相对于该第一摩擦面的该截圆锥面,且接触紧靠于该第一摩擦面。(*该技术在201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是有关于一种摩擦片传动结构,且特别是有关于一种应用于自动文件馈纸装置的摩擦片传动结构。在各种扫描器中,平台式扫描器是最常用的一种,在平台式扫描器中,扫描模组是以可以来回拉动的方式安装于一透明平台下方,以扫描置于透明平台上的文件。又扫描模组本身不具动力,因此需要例如像伺服马达、齿轮、皮带等传动机构来带动。又欲使用一平台式扫描器来扫描一文件时,必须将文件置放于透明平台上,再将文件盖板盖上,以压迫文件平贴于透明平台,然后进行扫描。然而,当欲扫描文件的数量很多时,使用平台式扫描器便显得较为麻烦。因此,一种自动文件馈纸装置(Automatic DocumentFeeder,ADF)便应运而生,当自动文件馈纸装置应用于一平台式扫描器时,其可以自动的将文件一张接着一张的送到平台式扫描器上进行扫描。参照附图说明图1,已知的自动文件馈纸装置100是配置于平台式扫描器200上方,其中,其文件进纸的传动组300包括一壳体310、两滚轮320、322、一传动齿轮组330、一传动轴340、两摩擦片350、352以及一扭力弹簧360,如图2的立体图所示,图3更绘示图2中局部区域3的放大图。传动轴340固设于自动文件馈纸装置100上方后侧一可开启的上盖主体110内,其受一驱动机构(图未绘示)驱动而以其本身的轴心做旋转的运动。壳体310以例如轴承的方式套接配置于传动轴340上,其可以传动轴340的轴心为中心轴做旋转,但不受传动轴340的带动而转动。滚轮320、322及传动齿轮组330皆配置于壳体310的内部,其中,滚轮320固设于传动轴340上,两者的轴心重合,且滚轮320可受轴承340的带动而转动。滚轮322为可转动地固设于壳体310,其轴心平行于滚轮320的轴心。传动齿轮组330连接于传动轴340与滚轮322之间,如此当传动轴340转动时,传动齿轮组330同时可带动滚轮322进行相同方向的转动。而两摩擦片350、352以及扭力弹簧360配置于壳体310内部、滚轮320左侧的传动轴340上。其中,摩擦片350约略呈一圆形套筒状,固设于传动轴340上,其受传动轴340的带动而转动。摩擦片352亦约略呈一圆形套筒状,其则为可活动地(间接)套接在传动轴340上,其则不受传动轴340的带动而转动。扭力弹簧360夹持于摩擦片352与壳体310之间,其一端362固定于壳体310上,另一端则固定连接于摩擦片352,并以其弹性推挤摩擦片352往右紧靠于摩擦片350。如此,由两摩擦片350、352间的摩擦力,当摩擦片350转动时,其可以同时带动摩擦片352及扭力弹簧360一起转动,并进而带动壳体310以传动轴340的轴心为中心轴进行转动。传动轴340上,壳体310、扭力弹簧360、摩擦片350、352、以及传动齿轮330间的相对位置的平面正视图如图4所示。接着简单说明进纸传动组300的文件进纸的作动方式,参照图5,进纸传动组300于未动作时,其一端以一例如为拉伸弹簧370的弹性力向上提,使滚轮320维持悬空的状态,而未接触于欲接受扫描的文件400。当自动文件馈纸装置100的电源启动、进纸传动组300开始进行文件进纸的作业时,传动轴340受驱动机构的驱动而转动(图中为顶时针方向旋转),并同时带动滚轮320与322进行同方向的转动。摩擦片350也受传动轴340的带动而转动,并由摩擦力带动摩擦片352及扭力弹簧360转动。此时,因为扭力弹簧360的一端362固定于壳体310上,故扭力弹簧360同时可以其弹性扭力带动整个进纸传动组300以传动轴340的轴心为中心轴做旋转(图中为顺时针方向旋转),并抵销前述将进纸传动组300向上提的弹性力。如此,如图6所示,转动中的滚轮322会下降接触文件400,并一张张的带动文件400移动进入自动文件馈纸装置100内,并将文件400送至光学扫描器200接受扫描。其中,摩擦片350及352的外形如图7的侧视图所示,基本上,两者皆为环形的套筒状。两者间与传动轴的结合方式为摩擦片350套于传动轴340,而摩擦片352再套于摩擦片350上(也就是前述所谓摩擦片352“间接”套接在传动轴340)。由图中可看出摩擦片350及352间的摩擦接触面包括沿着径向的垂直平面3501、3521,以及平行于轴向的环形面3502、3522。然而,当摩擦片350套于摩擦片352上时,其套接是否准确良好,关系到两者间的摩擦接触面是否能够有效的接触摩擦。已知的摩擦片350与摩擦片352,其轴径与孔径的配合,常因制造的公差而产生缝隙无法完全密接,如图8所示,若因扭力弹簧360的弹力施力不均,很容易造成摩擦片352歪斜(其剖面放大图如图9所示),或者如图10所示,因轴孔间的间隙,使摩擦片352偏离轴心(其剖面放大图如图11所示),如此皆会造成摩擦接触面无法完全有效的接触摩擦,影响其带动整个进纸传动组300转动的能力。因此,本技术提出一种摩擦片传动结构,包括一传动轴、一第一摩擦片、以及一第二摩擦片。第一摩擦片呈一套筒状,套合固设于传动轴,适于受传动轴的带动而转动。第一摩擦片具有一第一摩擦面,其为沿着第一摩擦片的轴心形成的一截圆锥面。第二摩擦片亦呈一套筒状,可移动地套合于第一摩擦片或传动轴上。此第二摩擦片具有一第二摩擦面,其形状相对于第一摩擦面的截圆锥面,且接触紧靠于第一摩擦面。其中该第一摩擦面与该第二摩擦面的表面呈一粗糙状。其中该第一摩擦面与该第二摩擦面的表面形成复数个微凸状。其中该第一摩擦面与该第二摩擦面的表面形成复数条突起的纹路。本技术一种进纸传动组,适用于一自动文件馈纸装置,该自动支件馈纸装置具有一主体以及一驱动机构,该进纸传动组适于将一文件移动送入该自动文件馈纸装置内,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传动轴,固设于该主体内,连接于该驱动机构,并受该驱动机构的驱动;一壳体,为可移动地套接并固设于该传动轴上;一第一滚轮,配置于该壳体内,套合固设于该传动轴;一第二滚轮,配置于该壳体内,为可转动地固设于该壳体,且该第二滚轮的轴心平行于该传动轴的轴心;一传动齿轮组,配置于该壳体内,连接于该传动轴与该第二滚轮之间;一扭力弹簧,套合固设于该传动轴,该扭力弹簧的其中一端固定于该壳体;一第一摩擦片,配置于该壳体内,呈一套筒状,套合固设于该传动轴,该第一摩擦片具有一第一摩擦面,且该第一摩擦面为沿着该第一摩擦片的轴心形成的一截圆锥面;以及一第二摩擦片,配置于该壳体内,呈一套筒状,可移动地套合于该第一摩擦片,该扭力弹簧的另一端固定于该第二摩擦片,使该扭力弹簧夹持于该壳体与该第二摩擦片之间,并蓄积一弹性力,该第二摩擦片具有一第二摩擦面,该第二摩擦面的形状相对于该第一摩擦面的该截圆锥面,且接触紧靠于该第一摩擦面。依照本技术的特征,由摩擦接触面的截圆锥形的形状,一方面可增加摩擦接触的面积以增大摩擦力,一方面亦可增加两摩擦片间的结合稳定性,降低因轴孔配合产生的公差的影响。具体实施方式第一实施例请参考图12,其绘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进纸传动组的立体仰视图。相同地,本技术的文件进纸传动组1300包括一壳体1310、两滚轮1320、1322、一传动齿轮组1330、一传动轴1340、两摩擦片1350、1352、以及一扭力弹簧1360。其中,传动轴134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英俊陈碧纯崔纪梅
申请(专利权)人:力捷电脑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