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甘瑶专利>正文

一种多孔电致变色玻璃的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9383012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23 22:1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多孔电致变色玻璃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1,4,5,8‑萘四甲酸酐和3,4‑羟基‑3’‑氨基‑5‑羧基联苯混合并溶于DMF中反应制得萘四甲酸酐基配体;(2)将步骤(1)得到的萘四甲酸酐基配体和M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孔电致变色玻璃的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致变色
,具体为一种多孔电致变色玻璃的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电致变色是指材料在外加电场或电流作用下所引起的颜色和透明度的可逆变化。现有的技术当中电致变色材料主要可分为无机和有机两种。其中无机变色材料由于其响应时间减少,循环寿命增长而应用最广,有WO3、NiO、TiO2等,但是无机变色材料的价格昂贵、颜色单一且可见光透过率的可调节范围小;有机变色材料有紫罗精、PANI、PEDOT、PPy等,有机变色材料能够有效地增加可见光透过率的可调节范围,颜色种类众多可变,同时能够降低使用成本,但是其响应时间仍存在短板。在有机变色材料中,金属有机框架化合物(MOFs)成为一种新型电致变色材料,它优异的电致变色性能逐渐被人们发现,其高孔隙率使得低响应时间成为可能,如CN201711392753.1制备的Ni-MOFs器件,响应时间可以降低至2s,但是将响应时间降低的同时保证其他性能同样优异是目前的难点所在,因此制备一种高孔隙率、高可见光调节范围的电致变色材料成为当下的急切需求。r>
技术实现思路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多孔电致变色玻璃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n(1)将1,4,5,8-萘四甲酸酐和3,4-羟基-3’-氨基-5-羧基联苯混合并溶于DMF中140 ℃反应26 h,反应在保护性气氛中进行,反应完成后经过滤、干燥、洗涤得到萘四甲酸酐基配体;所述1,4,5,8-萘四甲酸酐的浓度为0.15 mmol/L,所述3,4-羟基-3’-氨基-5-羧基联苯的浓度为0.02 mmol/L;/n(2)将步骤(1)得到的萘四甲酸酐基配体和Mg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孔电致变色玻璃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将1,4,5,8-萘四甲酸酐和3,4-羟基-3’-氨基-5-羧基联苯混合并溶于DMF中140℃反应26h,反应在保护性气氛中进行,反应完成后经过滤、干燥、洗涤得到萘四甲酸酐基配体;所述1,4,5,8-萘四甲酸酐的浓度为0.15mmol/L,所述3,4-羟基-3’-氨基-5-羧基联苯的浓度为0.02mmol/L;
(2)将步骤(1)得到的萘四甲酸酐基配体和Mg2+盐溶于DMF、乙醇和水的混合溶剂中得到混合溶液;将洗涤后的FTO玻璃其中一面浸没在所述混合溶液中进行水热反应,反应完成后洗涤、干燥,得到一面附着金属有机框架化合物(MOFs)的FTO薄膜电极;所述混合溶液中萘四甲酸酐基配体的浓度为2mol/L,Mg2+盐的浓度为4mol/L;...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不公告发明人
申请(专利权)人:甘瑶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