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生活污水VER治理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9382838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23 22:13
一种生活污水VER治理系统,涉及一种用于处理生活污水的系统。目的是解决现有的无管网分布的城镇和农村的生活污水的收集治理难度大的问题。系统由灰水收集装置、黑水收集装置、负压收集井、负压传输管路、泵和污水处理装置构成;本发明专利技术生活污水VER治理系统,具有全密闭收集、绿色生态和循环利用的特点,解决了现有农村污水收集效果差和处理效果差的问题。本发明专利技术污水处理装置既能处理灰水,也能够处理黑水,处理后的黑水可以排放,或进行农田灌溉,黑水渣则用于生物发酵制作有机肥料。本发明专利技术适用于处理生活污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生活污水VER治理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处理生活污水的系统。
技术介绍
目前城市管网已经大面积覆盖,但是仍有部分城镇地区管网建设不完善,因此给城镇生活污水的治理造成一定的难度。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美丽乡村的建设,我国农村污水治理得到国家和地方的重点支持,农村生活污水排放是影响农村环境水环境的主要因素,农村污水水质水量变化大、节假日排放量大、分散面广,我国农村居住分散、管网分布不均匀导致污水处理收集困难。农村生活污水主要包括厨房污水(洗菜水、洗碗水等)、生活洗涤污水(衣物洗涤所排放的污水)和冲厕洗澡水等。农村生活污水的产生量与生活水平密切相关,据估算,由于南北地区气候等自然条件不同,经济水平的差异等,农村生活水用量一般每人每天50~80升,平均每人每天60升。农村生活污水中含有大量有机物,如纤维素、淀粉、糖类和脂肪蛋白质等,也常含有病原菌、病毒和寄生虫卵,以及无机盐类的氯化物、硫酸盐、磷酸盐、碳酸氢盐和钠、钾、钙、镁等。总的特点是含氮、含硫和含磷高,在厌氧细菌作用下,易生恶臭物质。目前大部分农村生活污水60%的村庄没有排水沟渠和污水处理装置,农村污水收集效果差和处理不达标,污水沿道路边沟或路面排放至就近的水体,或排入化粪池后进行定期清掏,对水环境造成重大影响。目前大多数的污水管网均采用重力排水系统,对地势的要求较高,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所需管网较长。因此,现有的无管网分布的城镇和农村的生活污水的收集治理难度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为了解决现有的无管网分布的城镇和农村的生活污水的收集治理难度大的问题,提供一种生活污水VER治理系统,用于处理生活污水的全密闭收集、治理和循环利用。本专利技术生活污水VER治理系统由灰水收集装置、黑水收集装置、负压收集井、负压传输管路、泵和污水处理装置构成;灰水收集装置的排水口和黑水收集装置的排水口分别和负压收集井进水口通过重力排水管道连接,负压收集井和泵之间设置有负压传输管路,负压传输管路的进水端设置在负压收集井内,负压传输管路的出水端与泵的进水口连接,泵的出水口与污水处理装置的进水口通过管道连接;或生活污水VER治理系统由灰水收集装置、负压收集井、负压传输管路、泵和污水处理装置构成;灰水收集装置的排水口和负压收集井进水口通过重力排水管道连接,负压收集井和泵之间设置有负压传输管路,负压传输管路的进水端设置在负压收集井内,负压传输管路的出水端与泵的进水口连接,泵的出水口与污水处理装置的进水口通过管道连接;或生活污水VER治理系统由黑水收集装置、负压收集井、负压传输管路、泵和污水处理装置构成;黑水收集装置的排水口和负压收集井进水口通过重力排水管道连接,负压收集井和泵之间设置有负压传输管路,负压传输管路的进水端设置在负压收集井内,负压传输管路的出水端与泵的进水口连接,泵的出水口与污水处理装置的进水口通过管道连接;所述重力排水管的进水口高于出水口。所述负压传输管路的内部设置有矩形截面弹簧,负压传输管路的端部设置有端管,端管的一端插接在负压传输管路内部,端管的另一端设置有内螺纹,相邻的端管通过对丝连接,端管端部的内螺纹的牙底部设置有第二凹槽,第二凹槽内设置有第一膨胀密封条,对丝外螺纹的牙底部设置有第一凹槽,第一凹槽内设置有第二膨胀密封条,矩形截面弹簧的外径和负压传输管路的内径差值为3~10mm;端管的一端插接在负压传输管路内部,通过粘接或焊接方式固定,负压传输管路的内部设置有矩形截面弹簧。在进行负压输送时矩形截面弹簧能够随物质的输送在管体内往复运动,对管内壁进行清理,防止发生堵塞。本专利技术原理及有益效果为:本专利技术生活污水VER(VacuumEcologyRecycle)治理系统,具有全密闭收集(Vacuum)、绿色生态(Ecology)和循环利用(Recycle)的特点,解决了现有农村污水收集效果差和处理效果差的问题。本专利技术中的灰水收集装置、黑水收集装置、负压收集井、负压传输管路、泵和污水处理装置等通过现有的智能化控制技术如物联网技术、互联网技术整合后便可实现数据的实时采集、分析、预警,确保系统的正常运行。本专利技术通过灵活布置的负压传输管路连通各家各户设置的收集装置和黑水收集装置,通过短距离的重力排水管,将生活污水集中收集到负压收集井内,负压传输管路将污水导入处理设备中,处理后的污水达标排放,解决了管网使用量大、铺设管网的成本高以及难以适应的复杂的形污水的收集与处理的问题。本专利技术适用于无管网分布的城镇和农村的生活污水的收集治理。农村的生活污水作为一种大量排放的废水,农村的生活污水的多项污染物指标与国家农田水质标准相差不太,与城市污水相比存在不含有重金属等有害物质优势,通过合理的控制以及适度的处理即可农田灌溉。同时,生活污水中的氮磷元素能够为农作物提供营养,促进农作物的生长。尿粪是构成农村的生活污水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农业中被视为良好的农业生产物质,采用适度控制处理后的污水进行农田灌溉能够替代化肥,实现资源的高效循环利用。本专利技术系统在处理过程中实现全密闭收集与处理,实现无臭排放、安全防疫性强。本专利技术管路布置灵活、传输范围广、对地形地势条件要求低适应性强、作业面积小、施工周期短,并且运行可靠、可复制性和推广性强。传统重力流收集系统需要较长的重力排水管道实现收集装置和处理装置的连接,经验证,本专利技术负压传输管路的管径是传统重力流收集系统的1/3-1/4,管长是传统的3/5-4/5,埋深为传统的1/3,管径小,埋深浅,成本较低。本专利技术中负压传输管路、以及端管和对丝密封能防止在输送过程中堵塞以及渗漏等问题,保证负压输送的稳定性与密闭性。本专利技术污水处理装置既能处理灰水,也能够处理黑水,处理后的黑水可以排放,或进行农田灌溉,黑水渣则用于生物发酵制作有机肥料。附图说明图1为实施例1生活污水VER治理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负压传输管路5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负压传输管路5、端管51和对丝52的连接示意图;图4为对丝52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带有第二膨胀密封条54的对丝52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带有第二膨胀密封条54的对丝52的剖视图;图7为带有第一膨胀密封条53的端管51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端管51的结构示意图;图9为实施例2生活污水VER治理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10为实施例3生活污水VER治理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11为实施例4中生物转盘污水处理舱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12为实施例4中生物转盘污水处理舱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13为带有膜片的生物转盘的结构示意图;图14为带有隔室的生物转盘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不局限于以下所列举具体实施方式,还包括各具体实施方式间的任意合理组合。具体实施方式一:本实施方式生活污水VER治理系统由灰水收集装置1、黑水收集装置2、负压收集井3、负压传输管路5、泵4和污水处理装置6构成;灰水收集装置1的排水口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生活污水VER治理系统,其特征在于:生活污水VER治理系统由灰水收集装置(1)、黑水收集装置(2)、负压收集井(3)、负压传输管路(5)、泵(4)和污水处理装置(6)构成;灰水收集装置(1)的排水口和黑水收集装置(2)的排水口分别和负压收集井(3)进水口通过重力排水管道连接,负压收集井(3)和泵(4)之间设置有负压传输管路(5),负压传输管路(5)的进水端设置在负压收集井(3)内,负压传输管路(5)的出水端与泵(4)的进水口连接,泵(4)的出水口与污水处理装置(6)的进水口通过管道连接;/n或生活污水VER治理系统由灰水收集装置(1)、负压收集井(3)、负压传输管路(5)、泵(4)和污水处理装置(6)构成;灰水收集装置(1)的排水口和负压收集井(3)进水口通过重力排水管道连接,负压收集井(3)和泵(4)之间设置有负压传输管路(5),负压传输管路(5)的进水端设置在负压收集井(3)内,负压传输管路(5)的出水端与泵(4)的进水口连接,泵(4)的出水口与污水处理装置(6)的进水口通过管道连接;/n或生活污水VER治理系统由黑水收集装置(2)、负压收集井(3)、负压传输管路(5)、泵(4)和污水处理装置(6)构成;黑水收集装置(2)的排水口和负压收集井(3)进水口通过重力排水管道连接,负压收集井(3)和泵(4)之间设置有负压传输管路(5),负压传输管路(5)的进水端设置在负压收集井(3)内,负压传输管路(5)的出水端与泵(4)的进水口连接,泵(4)的出水口与污水处理装置(6)的进水口通过管道连接;/n所述重力排水管的进水口高于出水口;/n所述负压传输管路(5)的内部设置有矩形截面弹簧(55),负压传输管路(5)的端部设置有端管(51),端管(51)的一端插接在负压传输管路(5)内部,端管(51)的另一端设置有内螺纹,相邻的端管(51)通过对丝(52)连接,端管(51)端部的内螺纹的牙底部设置有第二凹槽(57),第二凹槽(57)内设置有第一膨胀密封条(53),对丝(52)外螺纹的牙底部设置有第一凹槽(56),第一凹槽(56)内设置有第二膨胀密封条(54),矩形截面弹簧(55)的外径和负压传输管路(5)的内径差值为3~10mm;端管(51)的一端插接在负压传输管路(5)内部,通过粘接或焊接方式固定,负压传输管路(5)的内部设置有矩形截面弹簧(55)。/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生活污水VER治理系统,其特征在于:生活污水VER治理系统由灰水收集装置(1)、黑水收集装置(2)、负压收集井(3)、负压传输管路(5)、泵(4)和污水处理装置(6)构成;灰水收集装置(1)的排水口和黑水收集装置(2)的排水口分别和负压收集井(3)进水口通过重力排水管道连接,负压收集井(3)和泵(4)之间设置有负压传输管路(5),负压传输管路(5)的进水端设置在负压收集井(3)内,负压传输管路(5)的出水端与泵(4)的进水口连接,泵(4)的出水口与污水处理装置(6)的进水口通过管道连接;
或生活污水VER治理系统由灰水收集装置(1)、负压收集井(3)、负压传输管路(5)、泵(4)和污水处理装置(6)构成;灰水收集装置(1)的排水口和负压收集井(3)进水口通过重力排水管道连接,负压收集井(3)和泵(4)之间设置有负压传输管路(5),负压传输管路(5)的进水端设置在负压收集井(3)内,负压传输管路(5)的出水端与泵(4)的进水口连接,泵(4)的出水口与污水处理装置(6)的进水口通过管道连接;
或生活污水VER治理系统由黑水收集装置(2)、负压收集井(3)、负压传输管路(5)、泵(4)和污水处理装置(6)构成;黑水收集装置(2)的排水口和负压收集井(3)进水口通过重力排水管道连接,负压收集井(3)和泵(4)之间设置有负压传输管路(5),负压传输管路(5)的进水端设置在负压收集井(3)内,负压传输管路(5)的出水端与泵(4)的进水口连接,泵(4)的出水口与污水处理装置(6)的进水口通过管道连接;
所述重力排水管的进水口高于出水口;
所述负压传输管路(5)的内部设置有矩形截面弹簧(55),负压传输管路(5)的端部设置有端管(51),端管(51)的一端插接在负压传输管路(5)内部,端管(51)的另一端设置有内螺纹,相邻的端管(51)通过对丝(52)连接,端管(51)端部的内螺纹的牙底部设置有第二凹槽(57),第二凹槽(57)内设置有第一膨胀密封条(53),对丝(52)外螺纹的牙底部设置有第一凹槽(56),第一凹槽(56)内设置有第二膨胀密封条(54),矩形截面弹簧(55)的外径和负压传输管路(5)的内径差值为3~10mm;端管(51)的一端插接在负压传输管路(5)内部,通过粘接或焊接方式固定,负压传输管路(5)的内部设置有矩形截面弹簧(5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活污水VER治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黑水收集装置(2)为化粪池。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活污水VER治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灰水收集装置(1)为收集池或收集池井。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活污水VER治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膨胀密封条(53)和第二膨胀密封条(54)的材质为膨胀橡胶。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生活污水VER治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膨胀橡胶的制备方法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一、按照重量份数称取丁苯橡胶75~80份,天然橡胶15~25份,石墨微粉90~100份、环烷油50~55份、石蜡2~3份、偶氮二甲酰胺15~20份、氧化锌2~6份、硫黄1~3份、2-硫醇基苯并噻唑1~2份,二硫化苯二并噻唑2~3份,苯乙烯化苯酚1~3份、聚羟胺缩水剂1~3份;
二、将称取的铝粉、环烷油、石蜡、偶氮二甲酰胺、氧化锌、2-硫醇基苯并噻唑、二硫化苯二并噻唑、苯乙烯化苯酚和聚羟胺缩水剂置于球磨机中在40~50r/min条件下混合10~15min,得到混合原料;将天然橡胶塑炼30~40min后与混合原料混合并进行混炼10~15min,然后挤出成型,得到膨胀橡胶条带;
所述石墨微粉的粒径为1~50μm。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生活污水VER治理系统,其特征在于:端管(51)和对丝(52)的密封方法按照以下步骤进行:将螺纹连接的端管(51)和对丝(52)置于感应线圈内进行加热,感应线圈为环形,线圈匝数为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军商文明陈国东赵航于利丽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汇龙水务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