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性涂料生产用水处理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9382834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23 22:1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水性涂料生产用水处理系统,包括集水池、PH调节池、超滤固液分离装置、芬顿反应器、ABR厌氧反应器以及后端除臭吸附单元,所述集水池、所述PH调节池、所述超滤固液分离装置、所述芬顿反应器、所述ABR厌氧反应器以及所述后端除臭吸附单元之间依次分别通过管路连接且通过上述结构分别对水性涂料生产用水分别进行物化处理提高水性涂料生产废水的BO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水性涂料生产用水处理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水性涂料生产
,尤其涉及一种水性涂料生产用水处理系统。
技术介绍
水性涂料是用水作溶剂或者作分散介质的涂料。水性涂料在生产中所使用的原料一般包括醇酸、丙烯酸、树脂、抗磨剂、消泡剂、色粉、有机溶剂、有机颜料、增稠剂、润湿剂、乳化剂、防腐剂、杀菌剂、成膜助剂等化工原料,上述化工原料均是水基涂料污水的污染来源,比如在生产中使用到的颜料,颜料在分子结构中含有偶氮基、氮亚氨基等含有双键的发色团,使得颜料具有良好的分散性、亲介质性以及色彩鲜艳、粘度低等特性,带给涂料丰富多彩的性能的同时,也增加了水基涂料废水处理的难度,综上由于污染物成分复杂,污染物含量高,废水中含有有毒物质,废水污染物含量和水量离散度大使得在水性涂料生产中废水处理难度较大,处理成本较高。基于此,本设计提出一种水性涂料生产用水处理系统。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水性涂料生产用水处理系统。为了实现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水性涂料生产用水处理系统,包括集水池、PH调节池、超滤固液分离装置、芬顿反应器、ABR厌氧反应器以及后端除臭吸附单元,所述集水池、所述PH调节池、所述超滤固液分离装置、所述芬顿反应器、所述ABR厌氧反应器以及所述后端除臭吸附单元之间依次分别通过管路连接,所述集水池对水性涂料生产线产生的废水通过第一过滤层将废水中的漂浮物留置在所述集水池内并将去除漂浮物后的废水排入所述PH调节池内,所述PH调节池通过加药装置向所述PH调节池内投放PH值调节剂调节废水的PH值并将经过PH值调节后的废水导入所述超滤固液分离装置内,且所述超滤固液分离装置亦通过所述加药装置向所述超滤固液分离装置内添加PAC、PAM以及明矾将废水中的悬浮颗粒聚集沉降并将经过聚集沉降并分离后的废水导入所述芬顿反应器内进行有氧反应降解废水中的有机物并将经过氧化降解后的废水导入所述ABR厌氧反应器内与所述ABR厌氧反应器内的微生物进行厌氧反应进一步去除废水中的有机基质且将经过厌氧反应去除有机杂质后的废水导入所述后端除臭吸附单元进行除臭吸附后排出。进一步的,所述集水池上端设有第一进水口,废水经过进水口进入所述集水池内,所述集水池底部设有所述第一过滤层,所述第一过滤层内填充石英砂颗粒,且所述石英砂颗粒的半径至多为2mm,所述集水池底端侧部向下设有锥形的第一排水口,所述第一排水口通过管路与所述PH调节池底部连接,且所述集水池的底端高度高于所述PH调节池顶端高度,废水通过所述第一过滤层进行初步过滤将废水中的漂浮物分离并由所述第一排水口将处理后的废水通过管路落下至所述PH调节池底部导入所述PH调节池内。进一步的,所述PH调节池底部设有第二进水口并通过所述第一排水口与所述第二进水口之间连接管路将所述集水池与所述PH调节池连接,所述PH调节池内设有搅拌装置,所述搅拌装置包括设于所述PH调节池上下两端的两个防水轴承,两个所述防水轴承内转动安装有主轴,所述主轴上端穿过所述防水轴承并通过减速器与电机连接,所述主轴上还向上倾斜安装有搅拌叶片且所述搅拌叶片的安装倾斜角度至少为15°,所述PH调节池上端设有PH调节剂加药口,所述PH调节剂加药口与所述加药装置连接,所述加药装置通过所述PH调节剂加药口将PH调节剂导入所述PH调节池内对废水进行PH值调节,所述PH调节池上端还设有第二排水口且通过所述第二排水口与所述超滤固液分离装置连接。进一步的,所述超滤固液分离装置包括至少一个分离池且各所述分离池之间并联设置,所述分离池上端设有第三进水口且所述第三进水口上还设有节流阀,所述进水口通过管路与所述第二排水口连接并将从所述PH调节池排出的废水由所述第二排水口排出经由所述第三进水口导入所述分离池内,所述分离池上端还设有絮凝剂加药口,所述絮凝剂加药口通过管路与所述加药装置连接并通过所述加药装置经由所述絮凝剂加药口向所述分离池内投放PAM、PAC、明矾,所述分离池右部还设有超滤膜,所述超滤膜为亲水性选择透过膜,所述超滤膜右侧的所述分离池内壁上端还设有真空泵连接口,所述真空泵连接口通过管路连接真空泵,所述超滤膜右侧的所述分离池内壁下端还设有第三排水口并通过所述第三排水口与所述芬顿反应器连接。进一步的,所述分离池内还设有超滤膜清洁装置,所述超滤膜清洁装置包括转动安装于所述分离池内侧壁左侧上部的叶轮,所述叶轮上设有若干叶片,所述叶片上转动安装有第一摇臂,所述第一摇臂末端还转动安装有第一毛刷,所述第一毛刷呈长条形且所述第一毛刷滑动安装在设置于所述超滤膜左侧的滑轨内,所述第一毛刷的刷毛与所述超滤膜左侧接触。进一步的,所述芬顿反应器上分别设有第四进水口以及第四排水口,所述第四进水口与所述第三排水口通过管路连接,所述第四排水口通过管路与所述ABR厌氧反应器连接。进一步的,所述ABR厌氧反应器上分别设有第五进水口以及第五排水口,所述第五进水口通过管路与所述第四排水连接,所述第五排水口通过管路与所述后端除臭吸附单元连接。进一步的,所述后端除臭吸附单元一端下部设有第六进水口,且所述第六进水口通过管路与所述第五排水口连接,所述除臭吸附单元内还分别间隔设置有第二过滤层、第三过滤层以及第四过滤层,所述第二过滤层、所述第三过滤层以及所述第四过滤层内分别填充石英砂、活性炭以及火山岩所述后端除臭吸附单元左侧上端还设有第六排水口,经过所述第二过滤层、所述第三过滤层以及所述第四过滤层处理后的废水通过所述第六排水口向外界排出。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排水口与所述第二进水口之间管路、所述第二排水口与所述第三进水口之间管路、所述第三排水口与所述第四进水口之间管路、所述第四排水口与所述第五进水口之间管路以及所述第五排水口与所述第六进水口之间管路内壁上均设有防堵塞装置,所述防堵塞装置包括两个垂直设置并啮合的第一齿轮以及第二齿轮,其中所述第一齿轮沿管路走向设置,所述第二齿轮垂直管路走向设置并与所述第一齿轮啮合,所述第二齿轮上还固定连接转轴一端,所述转轴另一端固定连接有圆盘,所述圆盘圆周侧壁上倾斜设置有环形滑轨,所述环形滑轨上滑动连接有套环,所述套环上下两端分别通过铰链铰接有第二毛刷,所述第二毛刷沿管路内侧壁设置。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水性涂料生产用水处理系统,具体通过所述集水池、所述PH调节池、所述超滤固液分离装置、所述芬顿反应器、所述ABR厌氧反应器以及所述后端除臭吸附单元对水性涂料生产中所产生的废水进行物化处理、生化处理等操作提高水性涂料生产废水的BOD5/CODcr值提高废水的可生化性进一步的通过生化处理使废水达到排放标准。且在本设计中还分别设置有所述搅拌装置、所述超滤膜清洁装置以及所述防堵塞专职,其中所述搅拌装置通过电机驱动主轴旋转进而带动所述搅拌叶片旋转使得废水进入所述PH调节池时会形成由中间向下从两边上升的循环涡流使得废水在所述PH调节池内得到充分搅拌从而使得废水的PH值能够得到充分调节以达到后续物化处理的PH值要求,其中所述超滤膜清洁装置通过所述超滤膜两侧的废水高度差并由所述真空泵在所述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水性涂料生产用水处理系统,包括集水池、PH调节池、超滤固液分离装置、芬顿反应器、ABR厌氧反应器以及后端除臭吸附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水池、所述PH调节池、所述超滤固液分离装置、所述芬顿反应器、所述ABR厌氧反应器以及所述后端除臭吸附单元之间依次分别通过管路连接,所述集水池对水性涂料生产线产生的废水通过第一过滤层将废水中的漂浮物留置在所述集水池内并将去除漂浮物后的废水排入所述PH调节池内,所述PH调节池通过加药装置向所述PH调节池内投放PH值调节剂调节废水的PH值并将经过PH值调节后的废水导入所述超滤固液分离装置内,且所述超滤固液分离装置亦通过所述加药装置向所述超滤固液分离装置内添加PAC、PAM以及明矾将废水中的悬浮颗粒聚集沉降并将经过聚集沉降后的废水导入所述芬顿反应器内进行有氧反应降解废水中的有机物并将经过氧化降解后的废水导入所述ABR厌氧反应器内与所述ABR厌氧反应器内的微生物进行厌氧反应进一步去除废水中的有机基质且将经过厌氧反应去除有机杂质后的废水导入所述后端除臭吸附单元进行除臭吸附后排出。/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性涂料生产用水处理系统,包括集水池、PH调节池、超滤固液分离装置、芬顿反应器、ABR厌氧反应器以及后端除臭吸附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水池、所述PH调节池、所述超滤固液分离装置、所述芬顿反应器、所述ABR厌氧反应器以及所述后端除臭吸附单元之间依次分别通过管路连接,所述集水池对水性涂料生产线产生的废水通过第一过滤层将废水中的漂浮物留置在所述集水池内并将去除漂浮物后的废水排入所述PH调节池内,所述PH调节池通过加药装置向所述PH调节池内投放PH值调节剂调节废水的PH值并将经过PH值调节后的废水导入所述超滤固液分离装置内,且所述超滤固液分离装置亦通过所述加药装置向所述超滤固液分离装置内添加PAC、PAM以及明矾将废水中的悬浮颗粒聚集沉降并将经过聚集沉降后的废水导入所述芬顿反应器内进行有氧反应降解废水中的有机物并将经过氧化降解后的废水导入所述ABR厌氧反应器内与所述ABR厌氧反应器内的微生物进行厌氧反应进一步去除废水中的有机基质且将经过厌氧反应去除有机杂质后的废水导入所述后端除臭吸附单元进行除臭吸附后排出。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性涂料生产用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水池上端设有第一进水口,废水经过进水口进入所述集水池内,所述集水池底部设有所述第一过滤层,所述第一过滤层内填充石英砂颗粒,且所述石英砂颗粒的半径至多为2mm,所述集水池底端侧部向下设有锥形的第一排水口,所述第一排水口通过管路与所述PH调节池底部连接,且所述集水池的底端高度高于所述PH调节池顶端高度,废水通过所述第一过滤层进行初步过滤将废水中的漂浮物分离并由所述第一排水口将处理后的废水通过管路落下至所述PH调节池底部导入所述PH调节池内。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水性涂料生产用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PH调节池底部设有第二进水口并通过所述第一排水口与所述第二进水口之间连接管路将所述集水池与所述PH调节池连接,所述PH调节池内设有搅拌装置,所述搅拌装置包括设于所述PH调节池上下两端的两个防水轴承,两个所述防水轴承内转动安装有主轴,所述主轴上端穿过所述防水轴承并通过减速器与电机连接,所述主轴上还向上倾斜安装有搅拌叶片且所述搅拌叶片的安装倾斜角度至少为15°,所述PH调节池上端设有PH调节剂加药口,所述PH调节剂加药口与所述加药装置连接,所述加药装置通过所述PH调节剂加药口将PH调节剂导入所述PH调节池内对废水进行PH值调节,所述PH调节池上端还设有第二排水口且通过所述第二排水口与所述超滤固液分离装置连接。


4.如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一种水性涂料生产用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超滤固液分离装置包括至少一个分离池且各所述分离池之间并联设置,所述分离池上端设有第三进水口且所述第三进水口上还设有节流阀,所述进水口通过管路与所述第二排水口连接并将从所述PH调节池排出的废水由所述第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咏宸黄晓东李炬轩徐观明廖房朋钟林峰
申请(专利权)人:龙南县彩艺装饰材料厂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西;3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