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应用于混凝沉淀池的污水预处理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382463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23 22:1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污水处理技术领域的一种应用于混凝沉淀池的污水预处理设备,包括排污管道,所述排污管道的出口安装有污水预处理设备,所述污水预处理设备包括污水通道、投料器和料斗,所述污水通道包括污水管和水力驱动器,所述投料器包括壳体和投料架,通过污水预处理设备中的水力驱动器和投料架,能够将混凝剂和污水进行混合,无需使用人力向混凝沉淀池中投放混凝剂,节省了人力,混凝剂的投放是发生在污水向混凝沉淀池排放的过程中,即无需额外耗费时间去向混凝沉淀池的污水中添加混凝剂,节省了投放混凝剂的时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应用于混凝沉淀池的污水预处理设备
本专利技术涉及污水处理
,具体为一种应用于混凝沉淀池的污水预处理设备。
技术介绍
污水处理是为使污水达到排入某一水体或再次使用的水质要求对其进行净化的过程。其中,混凝沉淀池是污水处理中常用的功能性建筑,其池内用来蓄放污水,污水在混凝沉淀池中进行沉淀处理。污水中存在一些及其细微的颗粒,这些颗粒在粒径小到一定程度时,其布朗运动的能量足以阻止重力的作用,这些使颗粒不发生沉降,而是长时间保持一种稳定的状态,悬浮在污水中。也就是说,混凝沉淀池中的污水各个层面均会悬浮一些难以沉淀的颗粒。为了使池中污水能够有效地进行沉淀处理,人们通常会在混凝沉淀池的污水中加入混凝剂,在混凝剂的作用下,使这些难以沉降的细微颗粒相互间吸附、结合,使得其体积变大,进而发生沉降。目前投放混凝剂存在以下不足:一、对于占地面积较广的混凝沉淀池而言,通过人力向混凝沉淀池的污水中投放混凝剂,较为费事费力,投放混凝剂的效率较低。二、投放混凝剂后,若让混凝剂在混凝沉淀池内的污水中自行扩散,混凝剂和污水混合较慢,不利于提高混凝沉淀池的沉淀效率;若通过人力搅拌的方式来加快混凝剂和污水混合,则增加了工作人员的劳动量。基于此,本专利技术设计了一种应用于混凝沉淀池的污水预处理设备,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应用于混凝沉淀池的污水预处理设备,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对于占地面积较广的混凝沉淀池而言,通过人力向混凝沉淀池的污水中投放混凝剂,较为费事费力,投放混凝剂的效率较低,投放混凝剂后,若让混凝剂在混凝沉淀池内的污水中自行扩散,混凝剂和污水混合较慢,不利于提高混凝沉淀池的沉淀效率,若通过人力搅拌的方式来加快混凝剂和污水混合,则增加了工作人员的劳动量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应用于混凝沉淀池的污水预处理设备,包括排污管道,所述排污管道的出口安装有污水预处理设备,所述污水预处理设备包括污水通道、投料器和料斗,所述污水通道包括污水管和水力驱动器,所述投料器包括壳体和投料架。所述污水管包括污水管管体,所述污水管管体的左部管体外壁设置有立桩,所述立桩顶壁的中部设置有进料口,所述污水管管体的左部管体内壁设置有限位环,所述限位环位于所述立桩的中部,所述进料口贯穿所述限位环顶部环体的上下两壁。所述水力驱动器包括水扇,所述水扇的后方安装有撑架。所述水扇包括呈圆环状的扇圈,所述扇圈的内圈壁焊接有扇叶,所述扇叶中部的右壁开设有安装孔,所述安装孔的孔腔固定嵌装有防水轴承,所述扇圈的外圈壁中部开设有接料槽,所述接料槽的左壁均匀开设有出料孔,所述接料槽为圆环状槽腔结构,所述接料槽槽腔的弧面壁均匀设置有凸块。所述扇圈左右两端的外圈壁均固定套接有轴承,所述轴承的外圈固定安装在所述污水管管体的管体内壁上,所述扇圈左右两端所安装的轴承分别位于所述限位环的左右两侧。所述壳体为底部开口的方槽状壳体,所述壳体的底部壳腔设置有投料口,所述壳体顶部的右壁设置有放料口,所述放料口的左壁均匀开设有放料孔,所述壳体的壳腔通过所述放料孔连通所述放料口,所述放料孔左端口处的前后两方均设置有滑槽。所述投料架包括推杆,所述推杆的底端连接有推块,所述推杆顶端的前后两壁均焊接有横臂,所述横臂的右壁均匀设置有圆杆,所述圆杆的右壁焊接有挡板,所述挡板底部板体的右壁安装有落料轮。优选的,所述污水管管体为卧放的圆管,所述立桩为中部开设有圆形通孔的立方体结构,所述立桩中部的圆形通孔贯穿所立桩的前后两壁,所述立桩底端的左右两侧壁均焊接有撑板,所述污水管管体和所述立桩呈同轴心设置,所述污水管管体、立桩和限位环所形成的总成为采用一体成型工艺铸造而成的铸件。优选的,所述撑架包括轴杆,所述轴杆右端部杆体的侧面焊接有呈圆周阵列状分布的侧杆,所述侧杆的外端焊接在所述污水管管体的管体内壁上,所述轴杆的左端部杆体安装在所述扇叶的防水轴承的内圈孔腔中。优选的,所述接料槽与所述扇圈呈同心圆设置,所述出料孔以所述扇圈的轴线为中心呈圆周阵列状分布在所述接料槽的左壁上,所述出料孔贯穿所述扇圈的左壁。优选的,所述凸块的左右两端分别与所述接料槽槽腔的左右两侧相连,所述凸块以所述扇圈的轴线为中心呈圆周阵列状分布所述接料槽槽腔的弧面壁上,所述扇圈和所述凸块的总成为采用一体成型工艺铸造而成的铸件,所述轴承与所述扇圈呈同心圆设置。优选的,所述进料口的顶壁和所述投料口的底壁相抵接,所述进料口和所述投料口相对齐并通过螺栓和螺母的配合固定连接,所述滑槽设置在所述壳体顶部壳腔的右壁壁面上,所述滑槽和所述壳体的总成为采用一体成型工艺铸造而成的铸件。优选的,所述推杆为圆柱杆,所述推块为半圆形块体,所述推块的弧面朝下,所述挡板为方形板,所述挡板的堵在所述放料孔的左端口,所述挡板的前后两端分别插接在所述放料孔左端口处的前后两方的滑槽槽腔中,所述挡板底部板体设置有螺纹孔,所述螺纹孔的右端口贯穿所述挡板的右壁。优选的,所述落料轮包括呈中间厚圆周薄的圆碟状的轮体,所述轮体的前后两侧均匀开设有落料槽,所述轮体的中部铰接有安装架,所述安装架的左端开设有通孔,所述安装架的左壁与所述挡板的右壁相抵接,所述螺纹孔与所述通孔相对齐并通过螺栓和螺母的配合固定连接。优选的,所述落料槽以所述轮体的轴心为中心呈圆周阵列状分布。优选的,所述料斗为方形锥斗,所述料斗底部的漏嘴开口朝左,所述料斗的漏嘴左壁与所述放料口的右壁相抵接,所述料斗的漏嘴与所述放料口相对齐并通过螺栓和螺母的配合固定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一、本专利技术通过污水预处理设备中的水力驱动器和投料架,能够将混凝剂和污水进行混合,无需使用人力向混凝沉淀池中投放混凝剂,节省了人力。二、混凝剂的投放是发生在污水向混凝沉淀池排放的过程中,即无需额外耗费时间去向混凝沉淀池的污水中添加混凝剂,节省了投放混凝剂的时间。三、混凝剂投放过程中,通过水力驱动器对污水和混凝剂进行搅动,有利于将污水和混凝剂通过搅动的水流进行混合,无需人力进行搅拌,节省了人力。四、混凝剂投放过程中,通过水力驱动器将污水流动的势能转换为机械能,并对污水和混凝剂进行搅动,无需使用其他能源,较为环保。五、混凝剂投放过程中,通过水力驱动器将污水流动的势能转换为机械能,并驱动投料架向110管腔中的污水投放混凝剂,需使用其他能源,较为环保。当然,实施本专利技术的任一产品并不一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优点。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应用场景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污水预处理设备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污水通道内部结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应用于混凝沉淀池的污水预处理设备,包括排污管道(001),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污管道(001)的出口安装有污水预处理设备(1),所述污水预处理设备(1)包括污水通道(11)、投料器(12)和料斗(13),所述污水通道(11)包括污水管(100)和水力驱动器(200),所述投料器(12)包括壳体(300)和投料架(400);/n所述污水管(100)包括污水管管体(110),所述污水管管体(110)的左部管体外壁设置有立桩(120),所述立桩(120)顶壁的中部设置有进料口(121),所述污水管管体(110)的左部管体内壁设置有限位环(130),所述限位环(130)位于所述立桩(120)的中部,所述进料口(121)贯穿所述限位环(130)顶部环体的上下两壁;/n所述水力驱动器(200)包括水扇(210),所述水扇(210)的后方安装有撑架(220);/n所述水扇(210)包括呈圆环状的扇圈(211),所述扇圈(211)的内圈壁焊接有扇叶(212),所述扇叶(212)中部的右壁开设有安装孔,所述安装孔的孔腔固定嵌装有防水轴承,所述扇圈(211)的外圈壁中部开设有接料槽(201),所述接料槽(201)的左壁均匀开设有出料孔(202),所述接料槽(201)为圆环状槽腔结构,所述接料槽(201)槽腔的弧面壁均匀设置有凸块(213);/n所述扇圈(211)左右两端的外圈壁均固定套接有轴承(01),所述轴承(01)的外圈固定安装在所述污水管管体(110)的管体内壁上,所述扇圈(211)左右两端所安装的轴承(01)分别位于所述限位环(130)的左右两侧;/n所述壳体(300)为底部开口的方槽状壳体,所述壳体(300)的底部壳腔设置有投料口(301),所述壳体(300)顶部的右壁设置有放料口(302),所述放料口(302)的左壁均匀开设有放料孔(303),所述壳体(300)的壳腔通过所述放料孔(303)连通所述放料口(302),所述放料孔(303)左端口处的前后两方均设置有滑槽(304);/n所述投料架(400)包括推杆(410),所述推杆(410)的底端连接有推块(420),所述推杆(410)顶端的前后两壁均焊接有横臂(430),所述横臂(430)的右壁均匀设置有圆杆,所述圆杆的右壁焊接有挡板(440),所述挡板(440)底部板体的右壁安装有落料轮(450)。/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应用于混凝沉淀池的污水预处理设备,包括排污管道(001),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污管道(001)的出口安装有污水预处理设备(1),所述污水预处理设备(1)包括污水通道(11)、投料器(12)和料斗(13),所述污水通道(11)包括污水管(100)和水力驱动器(200),所述投料器(12)包括壳体(300)和投料架(400);
所述污水管(100)包括污水管管体(110),所述污水管管体(110)的左部管体外壁设置有立桩(120),所述立桩(120)顶壁的中部设置有进料口(121),所述污水管管体(110)的左部管体内壁设置有限位环(130),所述限位环(130)位于所述立桩(120)的中部,所述进料口(121)贯穿所述限位环(130)顶部环体的上下两壁;
所述水力驱动器(200)包括水扇(210),所述水扇(210)的后方安装有撑架(220);
所述水扇(210)包括呈圆环状的扇圈(211),所述扇圈(211)的内圈壁焊接有扇叶(212),所述扇叶(212)中部的右壁开设有安装孔,所述安装孔的孔腔固定嵌装有防水轴承,所述扇圈(211)的外圈壁中部开设有接料槽(201),所述接料槽(201)的左壁均匀开设有出料孔(202),所述接料槽(201)为圆环状槽腔结构,所述接料槽(201)槽腔的弧面壁均匀设置有凸块(213);
所述扇圈(211)左右两端的外圈壁均固定套接有轴承(01),所述轴承(01)的外圈固定安装在所述污水管管体(110)的管体内壁上,所述扇圈(211)左右两端所安装的轴承(01)分别位于所述限位环(130)的左右两侧;
所述壳体(300)为底部开口的方槽状壳体,所述壳体(300)的底部壳腔设置有投料口(301),所述壳体(300)顶部的右壁设置有放料口(302),所述放料口(302)的左壁均匀开设有放料孔(303),所述壳体(300)的壳腔通过所述放料孔(303)连通所述放料口(302),所述放料孔(303)左端口处的前后两方均设置有滑槽(304);
所述投料架(400)包括推杆(410),所述推杆(410)的底端连接有推块(420),所述推杆(410)顶端的前后两壁均焊接有横臂(430),所述横臂(430)的右壁均匀设置有圆杆,所述圆杆的右壁焊接有挡板(440),所述挡板(440)底部板体的右壁安装有落料轮(45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用于混凝沉淀池的污水预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水管管体(110)为卧放的圆管,所述立桩(120)为中部开设有圆形通孔的立方体结构,所述立桩(120)中部的圆形通孔贯穿所立桩(120)的前后两壁,所述立桩(120)底端的左右两侧壁均焊接有撑板,所述污水管管体(110)和所述立桩(120)呈同轴心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用于混凝沉淀池的污水预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撑架(220)包括轴杆(221),所述轴杆(221)右端部杆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同德王伟颀陶冶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吴林园林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