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处理用的模块式反应絮凝器以及制作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9382460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23 22:1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水处理用的模块式反应絮凝器以及制作方法,包括一块体和能使水流形成涡流的若干个杯状体絮凝器,絮凝器由块体平面向下延伸形成,絮凝器上下贯通,块体与絮凝器一体成型,块体平面设有泄泥孔,絮凝器与泄泥孔间隔分布。凝絮器与块体一体成型,形成模块化的反应絮凝器来适应各种净水设施,以提高反应絮凝器的组装通用性和标准化程度,而且采用一体成型的工艺完成,提高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水处理用的模块式反应絮凝器以及制作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环保给排水领域,更具体的说,它涉及一种水处理用的模块式反应絮凝器以及制作方法。
技术介绍
絮凝沉淀是水处理常规工艺中的极为重要环节,其原理是通过向原水水体中投加絮凝药剂,使原水水体中的悬浮小颗粒和胶体物质破稳,形成小絮体,小絮体在一定水力条件下碰撞凝聚为更大重实的絮体颗粒后,絮体颗粒可在重力下沉淀而达到固液分离澄清效果的目的。在工程上,絮凝工艺一般分为混合工艺段和反应絮凝工艺段两部分。混合工艺段:药剂与原水水体充分接触混合;反应絮凝工艺段:反应阶段为投加的药剂与絮原水水体中的小悬浮物及胶体色度进行反应,形成絮体颗粒的过程。传统的反应絮凝器有柵条、折板及波形板等,但上述各种反应絮凝器不同程度地存在一系列问题和不足之处,如:栅条反应器絮凝效果差;折板和波形板体积大,重量重,安装难度大。公布号为CN104386788A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涡旋式混合反应装置,该装置中的前延伸体和后延伸体由网格板上的各网孔向外延伸得到,但前延伸体和后延伸体前后错开,占用空间大,而且标准化程度低,固定难度大。另一种反应絮凝器,则是采用钢丝横穿絮凝体并依次将多个絮凝体串接于一起形成反应絮凝器,但该形式的反应絮凝器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原水水体中的水生植物、飘游类动物、水生贝类、飘浮物及藻类等絮体易缠绕在钢丝上,堆积过多造成反应絮凝器体管口堵塞。二是絮凝器安装时,需要手工将细钢丝横穿絮凝体,再依次串接,组装、安装非常繁琐,施工效率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水处理用的模块式反应絮凝器以及制作方法,提高组装、安装效率和通用性,实现标准化设计和机械化生产制造,使本专利技术的反应絮凝器技术在水处理工程使用中,提高水处理反应絮凝的反应和絮凝效果。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水处理用的模块式反应絮凝器,包括一块体和能使水流形成涡流的若干个杯状体絮凝器,絮凝器由块体平面向下延伸形成,絮凝器上下贯通,块体与絮凝器一体成型,块体平面设有泄泥孔,絮凝器与泄泥孔间隔分布。优选的,絮凝器呈圆台状,大口在上,小口在下排列,或小口在上,大口在下排列。优选的,絮凝器内壁由多条螺旋线形成,螺旋线倾斜度不大于20°,顺着大口往下相邻螺旋线间距逐渐减小。优选的,絮凝器与泄泥孔规则排列。优选的,块体为正方体或长方体,块体边缘向下延伸有竖直边,絮凝器下端面与竖直边下端平齐。优选的,块体平面四角设有安装孔,竖直边设有连接孔。优选的,絮凝器由块体冲压成型,或者注塑成型,或者吸塑成型。优选的,絮凝器由块体冲压成型时,块体为金属材质,例如钢;絮凝器由块体注塑成型或者吸塑成型时,块体为塑料材质。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模块式反应絮凝器的制作方法,包括冲压成型、注塑成型和吸塑成型。冲压成型时,制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根据尺寸,开制成模具;步骤2、将裁割成一定形状和尺寸的金属板材定位放置于冲床,操作冲床,对板材冲压,同时对板材周边向下翻边冲压,形成具有贯通絮凝器和泄泥孔的块体;步骤3、对块体竖直边打孔,形成连接孔。注塑成型时,制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根据尺寸,开制成模具;步骤2、按照模具在注塑机上注塑成型反应絮凝器。吸塑成型时,制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根据尺寸,开制成模具;步骤2、按照模具在吸塑机上吸塑成型反应絮凝器。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反应絮凝器单元组装件,单元组装件包括至少一组的单元,每组单元包括至少一个的块体和支撑杆,块体固定于支撑杆,块体上下串接且之间具有间距。至少一组的单元贴靠,块体侧部之间通过紧固件穿过连接孔连接,或者单元之间以设计要求的间隔距离排列形成单元组装件。支撑杆外设套筒,上下两个块体之间通过套筒隔开。组装时,支撑杆通过安装孔穿过块体,再依次套接套筒、安装块体,使块体依次串接,达到工艺要求的层数,形成单元,将至少一个的单元拼接一起形成单元组装件。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1、凝絮器与块体一体成型,形成模块化的反应絮凝器来适应各种净水设施,以提高反应絮凝器的组装通用性和标准化程度,而且采用一体成型的工艺完成,提高生产效率。2、螺旋式结构的凝絮器能使流经其的水流快速形成涡旋,使原水与凝絮药剂反应充分,促使原水中的微小颗粒和混浊杂质快速形成均匀、密实的颗粒,使其比重加重,最终进入稳流区平衡后进入沉淀区快速沉淀。附图说明图1为模块式反应絮凝器的示意图。图2为模块式反应絮凝器的底部结构示意图。图3为杯状体絮凝器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反应絮凝器单元组装件的示意图。图中标识:块体1,絮凝器11,泄泥孔12,竖直边13,安装孔14,连接孔15,支撑杆2。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对本专利技术涉及的结构或这些所使用的技术术语做进一步的说明。这些说明仅仅是采用举例的方式进行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方式是如何实现的,并不能对本专利技术构成任何的限制。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说明。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和“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位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成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在本专利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属于“连接”、“固定”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固定”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直接连接,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连接,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含义。如图1-4所示,一种水处理用的模块式反应絮凝器,包括一块体1和能使水流形成涡流的若干个杯状体絮凝器11,絮凝器11由块体1平面向下延伸形成,絮凝器11上下贯通,块体1与絮凝器11一体成型,块体1平面设有泄泥孔12,絮凝器11与泄泥孔12间隔分布。杯状体絮凝器11能促成流态水体在其内形成涡漩水流流态,使每个涡漩流反应器都成为无动力的自然搅拌器,能使流经絮凝器的水流快速形成涡漩,使原水与凝絮药剂反应充分,促使原水中的微小颗粒和混浊杂质快速形成均匀、密实的颗粒,使其比重加重,最终进入稳流区平衡后进入沉淀区快速沉淀。本专利技术中,凝絮器11与块体1一体成型,形成模块化的反应絮凝器来适应各种净水设施,以提高反应絮凝器的组装通用性和标准化程度,而且采用一体成型的工艺完成,提高生产效率。凝絮器11与泄泥孔12间隔分布能提高水处理的均匀性,当然,凝絮器11和泄泥孔12的数量以及分布根据设计需要而定。在一些实施例中,絮凝器11呈圆台状,大口在上,小口在下排列,或小口在上,大口在下排列,实现水流单向流动。在一些实施例中,絮凝器1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水处理用的模块式反应絮凝器,包括一块体和能使水流形成涡流的若干个杯状体絮凝器,其特征在于,絮凝器由块体平面向下延伸形成,絮凝器上下贯通,块体与絮凝器一体成型,块体平面设有泄泥孔,絮凝器与泄泥孔间隔分布。/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处理用的模块式反应絮凝器,包括一块体和能使水流形成涡流的若干个杯状体絮凝器,其特征在于,絮凝器由块体平面向下延伸形成,絮凝器上下贯通,块体与絮凝器一体成型,块体平面设有泄泥孔,絮凝器与泄泥孔间隔分布。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处理用的模块式反应絮凝器,其特征在于,絮凝器呈圆台状,大口在上,小口在下排列,或小口在上,大口在下排列。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水处理用的模块式反应絮凝器,其特征在于,絮凝器内壁由多条螺旋线形成,螺旋线倾斜度不大于20°,顺着大口往下相邻螺旋线间距逐渐减小。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处理用的模块式反应絮凝器,其特征在于,絮凝器与泄泥孔规则排列。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处理用的模块式反应絮凝器,其特征在于,块体为正方体或长方体,块体边缘向下延伸有竖直边,絮凝器下端面与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池国正陈国金永华孟祥焘诸葛芝池万青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联池水务设备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