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3D砂型打印的真空吸砂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377657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23 22: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用于3D砂型打印的真空吸砂头,所述真空吸砂头包括内筒、外筒、搅拌头和驱动装置,所述外筒套设于所述内筒的外部,所述外筒和所述内筒之间形成气体空腔,所述内筒上设置有连通所述气体空腔的补气口,所述外筒上设置有连通所述气体空腔的进气口,所述搅拌头活动连接于所述内筒的一端,通过驱动装置相对于内筒转动。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当砂料过深时,砂料容易堵塞真空吸砂头,砂料过浅时,吸砂效果不佳,需要工作人员根据砂料深度不断调整真空吸砂头的位置,人工工作量较大,吸砂效率较低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3D砂型打印的真空吸砂头
本技术涉及3D打印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用于3D砂型打印的真空吸砂头。
技术介绍
增材制造技术以其速度快、效率高、智能化操作成为了21世纪最流行的技术,3D打印技术属于增材制造的一个分支。利用3D打印技术打印铸造用的砂模或者砂型,能够实现复杂零件的快速生产,缩短研发周期、降低研发成本、提高研发效率。在3D砂型打印流程中,需要先将砂料放入砂罐中,再通过真空泵抽送到打印机壳体上的小罐中,以便后续与助剂混合之后进行铺砂。然而现有的真空泵吸砂装置,吸砂头插入砂料深度较深时,容易出现堵塞吸砂头的现象,而插入砂料深度交浅时,又容易出现吸料效果不佳的情况,需要工作人员随时进行调整。公告号为CN205589995U,公告日为2016年9月21日的中国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真空上料机的吸料装置,包括外枪、内枪、连接套、锁紧螺柱和圆柱销,外枪包括:外枪桶、枪把手和枪尖,所述内枪包括:内枪桶和挡块,连接套的外壁上设有两个螺纹孔,两个螺纹孔之间的外圆周上设有至少一个与外枪桶的气孔相配合的孔,所述锁紧螺柱包括:第一锁紧螺柱和第二锁紧螺柱;所述圆柱销嵌入连接套中。虽然上述技术方案能够解决真空上料过程中粉末堵塞吸料装置,不易上料的技术问题,但是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吸砂过程中,仍然需要工作人员根据砂料的深度情况对吸料装置进行手动调整,人工工作量较大,且上述技术方案对于密度较大的砂料,其吸料效果不佳,仍然存在堵塞吸料装置的情况。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3D砂型打印的真空吸砂头,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当砂料过深时,砂料容易堵塞真空吸砂头,砂料过浅时,吸砂效果不佳,需要工作人员根据砂料深度不断调整真空吸砂头的位置,人工工作量较大,吸砂效率较低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是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的。本技术提供一种用于3D砂型打印的真空吸砂头,所述真空吸砂头包括内筒、外筒、搅拌头和驱动装置,所述外筒套设于所述内筒的外部,所述外筒和所述内筒之间形成气体空腔,所述内筒上设置有连通所述气体空腔的补气口,所述外筒上设置有连通所述气体空腔的进气口,所述搅拌头活动连接于所述内筒的一端,通过驱动装置相对于内筒转动。进一步的,所述补气口位于所述气体空腔的下部,所述进气口位于所述气体空腔的上部。进一步的,所述补气口上设置有格网。进一步的,所述进气口上设置有单向进气阀。进一步的,所述搅拌头包括搅拌网,以及与所述搅拌网固定连接的套筒,所述套筒套设于所述内筒外部,所述套筒与所述内筒之间通过轴承活动连接。进一步的,所述套筒的内壁边缘处设置有卡条,所述卡条位于轴承前方,用于限制套筒位置。进一步的,所述驱动装置包括固定于外筒上的驱动电机,以及与所述驱动电机输出端连接的齿轮一,所述搅拌头上设置有与所述齿轮一啮合的齿轮二。进一步的,所述外筒的外壁上还设置有把手。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通过气体空腔、补气口以及进气口的设置,能够在真空吸砂头插入砂料较深时,内筒被阻塞时,作为辅助通气,气体从进气口进入气体空腔,再通过补气口进入内筒,通过内筒进入空气能够与砂料混合流化,形成具有良好流动性的混合物,达到快速吸砂上料的效果。(2)搅拌头设置在内筒的一端,通过驱动装置驱动转动,能够在吸砂的同时进行搅拌,避免砂料堵塞内筒,尤其适合密度较大的砂料上。(3)通过搅拌头和气体空腔补气的配合,在进行真空上料时,能够直接将真空吸砂头插入砂料最底部,不会出现砂料堵塞真空吸砂头的情况,也不会出现砂料吸不上去的情况,其吸砂的效果不受真空吸砂头的插入深度的限制,所以无需工作人员在吸砂过程中不断调整真空吸砂头的位置,大大降低了人工操作次数,提高了真空吸砂的效率。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的,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技术一种用于3D砂型打印的真空吸砂头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内筒的进气口处的横截面图。附图标记:1-内筒,2-外筒,3-气体空腔,4-补气口,5-进气口,6-格网,7-单向进气阀,8-搅拌网,9-套筒,10-轴承,11-卡条,12-驱动电机,13-齿轮一,14-齿轮二,15-把手。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参见附图1-2,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3D砂型打印的真空吸砂头,所述真空吸砂头包括内筒1、外筒2、搅拌头和驱动装置,所述外筒2套设于所述内筒1的外部,所述外筒2和所述内筒1之间形成气体空腔3,所述内筒1上设置有连通所述气体空腔3的补气口4,所述外筒2上设置有连通所述气体空腔3的进气口5,所述搅拌头活动连接于所述内筒1的一端,通过驱动装置相对于内筒1转动。需要说明的是,真空吸砂头的内筒1和外筒2之间设置了气体空腔3,内筒1上设置与其连通的补气口4,外筒2上设置与其连通的进气口5,通过气体空腔3、补气口4以及进气口5的设置,能够在真空吸砂头插入砂料较深时,内筒1被阻塞时,作为辅助通气,气体从进气口5进入气体空腔3,再通过补气口4进入内筒1,通过内筒1进入空气能够与砂料混合流化,形成具有良好流动性的混合物,达到快速吸砂上料的效果。搅拌头设置在内筒1的一端,通过驱动装置驱动转动,能够在吸砂的同时进行搅拌,避免砂料堵塞内筒1,尤其适合密度较大的砂料上料。通过搅拌头和气体空腔3补气的配合,在进行真空上料时,能够直接将真空吸砂头插入砂料最底部,不会出现砂料堵塞真空吸砂头的情况,也不会出现砂料吸不上去的情况,其吸砂的效果不受真空吸砂头的插入深度的限制,所以无需工作人员在吸砂过程中不断调整真空吸砂头的位置,大大降低了人工操作次数,提高了真空吸砂的效率。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补气口4位于所述气体空腔3的下部,所述进气口5位于所述气体空腔3的上部。补气口4设置在气体空腔3的下部,也即其靠近搅拌头的区域,能够使补入的气体与搅拌头处进入的砂料混合,达到砂料和气体混合的流体状态,便于上料;另外进气口5设置在气体空腔3的上部,能够保证真空吸砂头在吸砂的过程中,进气口5不被砂料淹没和堵塞。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补气口4上设置有格网6。在补气口4处设置格网6,能够避免吸砂过程中,砂料通过补气口4进入气体空腔3,将气体空腔3堵塞,造成真空吸砂头的故障。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进气口5上设置有单向进气阀7。在进气口5处设置单向进气阀7,保证气体空腔3中的气体在进气口5处是只进不出的流向,避免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3D砂型打印的真空吸砂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真空吸砂头包括内筒(1)、外筒(2)、搅拌头和驱动装置,所述外筒(2)套设于所述内筒(1)的外部,所述外筒(2)和所述内筒(1)之间形成气体空腔(3),所述内筒(1)上设置有连通所述气体空腔(3)的补气口(4),所述外筒(2)上设置有连通所述气体空腔(3)的进气口(5),所述搅拌头活动连接于所述内筒(1)的一端,通过驱动装置相对于内筒(1)转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3D砂型打印的真空吸砂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真空吸砂头包括内筒(1)、外筒(2)、搅拌头和驱动装置,所述外筒(2)套设于所述内筒(1)的外部,所述外筒(2)和所述内筒(1)之间形成气体空腔(3),所述内筒(1)上设置有连通所述气体空腔(3)的补气口(4),所述外筒(2)上设置有连通所述气体空腔(3)的进气口(5),所述搅拌头活动连接于所述内筒(1)的一端,通过驱动装置相对于内筒(1)转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3D砂型打印的真空吸砂头,其特征在于,所述补气口(4)位于所述气体空腔(3)的下部,所述进气口(5)位于所述气体空腔(3)的上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3D砂型打印的真空吸砂头,其特征在于,所述补气口(4)上设置有格网(6)。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3D砂型打印的真空吸砂头,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口(5)上设置有单向进气阀(7)。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樊一扬段戈扬刘江博闻张硕
申请(专利权)人:康硕德阳智能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