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缸体铸件打磨夹具及铸件打磨生产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376846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23 22:0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汽车缸体铸件打磨夹具及铸件打磨生产线,通过设置旋转部,在旋转部的旋转段设置主体框架,主体框架上设置有固定夹紧部和移动夹紧部,固定夹紧部可伸入汽车缸体铸件的燃烧室孔内并进行夹紧,移动夹紧部则可相对于固定夹紧部进行移动并匹配插入对应的燃烧室孔内进行夹紧,从而实现对铸件的夹紧。在旋转部上开设旋转轴线相同的走线通孔,使得管线部通过走线通孔进入主题框架内并与固定夹紧部和移动夹紧部相连。因走线通孔的轴线与旋转部相同,故旋转部转动时,走线通孔不产生移动,其内的管线部也无需转动,实现了内部走线,解决了现有夹具管线暴露在外界,安全性低且易损坏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汽车缸体铸件打磨夹具及铸件打磨生产线
本专利技术属于夹具
,尤其涉及一种汽车缸体铸件打磨夹具及铸件打磨生产线。
技术介绍
夹具是指机械制造过程中用来固定加工对象,使之占有正确的位置,以接受施工或检测的装置。从广义上说,在工艺过程中的任何工序,用来迅速、方便、安全地安装工件的装置,都可称为夹具。而现在产品加工过程中都需要进行打磨,例如汽车缸体传统的打磨靠人工完成,但是这样生产效率低下,工况恶劣,安全事故频发,随着技术的发展,机器人逐渐应用到打磨装置领域。工业机器人由操作机、控制器、伺服驱动系统和检测传感装置构成,是一种仿人操作、自动控制、可重复编程、能在三维空间完成各种作业的机电一体化自动化生产设备。特别适合于多品种、变批量的柔性生产,它对稳定、提高产品质量,提高生产效率,改善劳动条件和产品的快速更新换代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在机器人加工的情况下,现有的夹具就会存在一定的问题。例如现有汽车缸体铸件的铸造精度导致定位孔存在差异。现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夹具为定心座,尺寸固定,存在工件放不下去和定位间隙过大的风险,且涨钉夹紧方式夹紧力不大,打磨中存在松开风险,从而影响打磨精度;另一种是采用采用气动/液压从外部压紧,从外部压紧时,夹具机构复杂,工件被遮挡部位多,降低了工件的清理完成率,而且这种夹紧一般只适用于定制工件,夹具通用性差。此外现有的夹具还存在管线暴露在外界的情况,易损坏,且容易引起安全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汽车缸体铸件打磨夹具及铸件打磨生产线,以解决现有夹具管线暴露在外界,安全性低且易损坏的问题。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汽车缸体铸件打磨夹具,包括旋转部、主体框架、固定夹紧部、移动夹紧部和管线部;所述旋转部的固定端设于外部平台上,所述旋转部的旋转端上安装有所述主体框架,且所述旋转部上开设有走线通孔,所述走线通孔的轴线与所述旋转部的轴线共线;所述主体框架的上表面上设有第一安装通孔和第二安装通孔;所述固定夹紧部安装于所述第一安装通孔,所述移动夹紧部安装于所述第二安装通孔,分别用于伸入汽车缸体铸件的燃烧室孔并夹紧;所述管线部穿设所述走线通孔并伸入于所述主体框架的内腔,且所述管线部的输出端与所述固定夹紧部和所述移动夹紧部相连。本专利技术的汽车缸体铸件打磨夹具,所述管线部包括气液总管、第一气液管路、第二气液管路和转接件;所述转接件设于所述主体框架的内腔内;所述气液总管穿设所述走线通孔并与所述转接件的输入端连通;所述第一气液管路的输入端和所述第二气液管路的输入端分别与所述转接件的输出端连通,所述第一气液管路的输出端和所述第二气液管路的输处端分别与所述固定夹紧部和所述移动夹紧部连通。本专利技术的汽车缸体铸件打磨夹具,所述固定夹紧部还包括第一导向套、第一卡盘、第一驱动机构和若干第一支撑柱;所述第一导向套设置于所述主体框架的上表面上,并罩设于所述第一安装通孔;所述第一卡盘设于所述第一导向套的内腔内,且所述第一导向套的侧面上设有若干用于使所述第一卡盘的卡爪伸出的开口;所述第一驱动机构安装于所述第一安装通孔,且所述第一驱动机构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卡盘相连,用于推动所述第一卡盘的卡爪推出或收回;若干所述第一支撑柱分别设于所述第一导向套和/或所述主体框架的上表面上,且所述第一支撑柱分别环绕所述第一导向套设置。本专利技术的汽车缸体铸件打磨夹具,所述第一驱动机构为液压缸或气缸。本专利技术的汽车缸体铸件打磨夹具,所述移动夹紧部包括第二导向套、第二卡盘、第二驱动机构、滑轨、滑块和若干第二导向柱;所述滑轨安装于所述第二安装通孔;所述滑块滑动连接于所述滑轨上,且所述滑块上设有伸出孔;所述第二导向套设置于所述滑块的上表面上,并罩设于所述伸出孔;所述第二卡盘设于所述第二导向套的内腔内,且所述第二导向套的侧面上设有若干用于使所述第二卡盘的卡爪伸出的开口;所述第二驱动机构安装于所述滑块的下表面,且所述第二驱动机构的输出端穿设于所述伸出孔并与所述第二卡盘相连,用于推动所述第二卡盘的卡爪推出或收回;若干所述第二支撑柱分别设于所述第二导向套和/或所述滑块的上表面上,且所述第二支撑柱分别环绕所述第二导向套设置。本专利技术的汽车缸体铸件打磨夹具,所述第二驱动机构为液压缸或气缸。本专利技术的汽车缸体铸件打磨夹具,所述旋转部包括固定台、旋转台、驱动单元;所述固定台设于外部平台上;所述旋转台水平转动连接于所述固定台;所述驱动单元设于所述固定台上,且所述驱动单元的输出端与所述旋转台相连,用于驱动所述旋转台转动;所述旋转台上安装有所述主体框架且开有所述走线通孔。本专利技术的汽车缸体铸件打磨夹具,所述主体框架为一体焊接成型。本专利技术的一种铸件打磨生产线,包括上述任意一项所述的汽车缸体铸件打磨夹具。本专利技术由于采用以上技术方案,使其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通过设置旋转部,在旋转部的旋转段设置主体框架,主体框架上设置有固定夹紧部和移动夹紧部,固定夹紧部可伸入汽车缸体铸件的燃烧室孔内并进行夹紧,移动夹紧部则可相对于固定夹紧部进行移动并匹配插入对应的燃烧室孔内进行夹紧,从而实现对铸件的夹紧。此外,还在旋转部上开设旋转轴线相同的走线通孔,使得管线部可通过走线通孔进入主题框架内并与固定夹紧部和移动夹紧部相连,从而提供两个夹紧部所需的夹紧动力源。因走线通孔的轴线与旋转部相同,故旋转部转动时,走线通孔相对来说是不产生移动的,因此其内的管线部也无需转动,从而实现了内部走线,结构设置合理,解决了现有夹具管线暴露在外界,安全性低且易损坏的问题。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汽车缸体铸件打磨夹具的剖视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汽车缸体铸件打磨夹具的固定夹紧部和移动夹紧部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汽车缸体铸件打磨夹具的管线部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固定夹紧部;101:第一导向套;102:第一卡盘;103:第一驱动机构;2:移动夹紧部;201:第二导向套;202:第二卡盘;203:第二驱动机构;204:滑轨;205:滑块;3:主体框架;4:旋转部;5:走线通孔;6:工件检测单元;7:第一支撑柱;8:转接件;9:第一气液管路;10:第二气液管路。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汽车缸体铸件打磨夹具及铸件打磨生产线作进一步详细说明。根据下面说明和权利要求书,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和特征将更清楚。实施例一参看图1至图3,在一个实施例中,一种汽车缸体铸件打磨夹具,包括旋转部4、主体框架3、固定夹紧部1、移动夹紧部2和管线部。其中,旋转部4的固定端设于外部平台上,旋转部4的旋转端上安装有主体框架3,且旋转部4上开设有走线通孔5,走线通孔5的轴线与旋转部4的轴线共线。主体框架3的上表面上设有第一安装通孔和第二安装通孔。固定夹紧部1安装于第一安装通孔,移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汽车缸体铸件打磨夹具,其特征在于,包括旋转部、主体框架、固定夹紧部、移动夹紧部和管线部;/n所述旋转部的固定端设于外部平台上,所述旋转部的旋转端上安装有所述主体框架,且所述旋转部上开设有走线通孔,所述走线通孔的轴线与所述旋转部的轴线共线;/n所述主体框架的上表面上设有第一安装通孔和第二安装通孔;所述固定夹紧部安装于所述第一安装通孔,所述移动夹紧部安装于所述第二安装通孔,分别用于伸入汽车缸体铸件的燃烧室孔并夹紧;/n所述管线部穿设所述走线通孔并伸入于所述主体框架的内腔,且所述管线部的输出端与所述固定夹紧部和所述移动夹紧部相连。/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缸体铸件打磨夹具,其特征在于,包括旋转部、主体框架、固定夹紧部、移动夹紧部和管线部;
所述旋转部的固定端设于外部平台上,所述旋转部的旋转端上安装有所述主体框架,且所述旋转部上开设有走线通孔,所述走线通孔的轴线与所述旋转部的轴线共线;
所述主体框架的上表面上设有第一安装通孔和第二安装通孔;所述固定夹紧部安装于所述第一安装通孔,所述移动夹紧部安装于所述第二安装通孔,分别用于伸入汽车缸体铸件的燃烧室孔并夹紧;
所述管线部穿设所述走线通孔并伸入于所述主体框架的内腔,且所述管线部的输出端与所述固定夹紧部和所述移动夹紧部相连。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缸体铸件打磨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管线部包括气液总管、第一气液管路、第二气液管路和转接件;所述转接件设于所述主体框架的内腔内;所述气液总管穿设所述走线通孔并与所述转接件的输入端连通;所述第一气液管路的输入端和所述第二气液管路的输入端分别与所述转接件的输出端连通,所述第一气液管路的输出端和所述第二气液管路的输处端分别与所述固定夹紧部和所述移动夹紧部连通。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缸体铸件打磨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夹紧部还包括第一导向套、第一卡盘、第一驱动机构和若干第一支撑柱;
所述第一导向套设置于所述主体框架的上表面上,并罩设于所述第一安装通孔;
所述第一卡盘设于所述第一导向套的内腔内,且所述第一导向套的侧面上设有若干用于使所述第一卡盘的卡爪伸出的开口;
所述第一驱动机构安装于所述第一安装通孔,且所述第一驱动机构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卡盘相连,用于推动所述第一卡盘的卡爪推出或收回;
若干所述第一支撑柱分别设于所述第一导向套和/或所述主体框架的上表面上,且所述第一支撑柱分别...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钟波朱亚军易纬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戴屹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