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泵站流道清污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376418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23 22: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泵站流道清污装置,包括水枪装置、移动装置、轨道、供水装置及供水管道;所述水枪装置包括支架,支架上设有出水管;出水管的一端贯通连接有喷头,喷头上设有若干出水孔;出水管的另一端设有进水管接口,进水管接口通过供水管道外接供水装置;供水装置向供水管道提供高压水流,水依次经进水管接口、出水管、喷头从出水孔喷出;所述支架的顶部固定有电机室;通过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不仅清污效率高、清污覆盖范围广,而且避免了工作人员进入流道内部,提高了清污工作的安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泵站流道清污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泵站流道清污装置,属于水利工程领域。
技术介绍
泵站在运行时,虽然配有清污机、拦污栅等清污设备,但泥沙仍会不可避免地随水进入流道,污物附着在流道内壁造成水头损失的同时还会减小水泵的运行扬程,使泵站效率降低。一直以来,人们的关注点主要放在拦污设备的研究上。某些泵站由于年运行时间长,导致污泥在流道内壁淤积较厚。而目前流道清污主要靠工作人员进入水泵、流道内部进行,甚至很多泵站不进行清污工作。人工清污的方式不仅工作效率低,加上泵内空间狭窄,工作环境差,有一定危险性。因此为了高效地清理流道内部的污泥,保证水泵机组的运行效率,保障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本技术设计了一种泵站流道清污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泵站流道清污装置。本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泵站流道清污装置,其特征是:包括水枪装置、移动装置、轨道、供水装置及供水管道;所述水枪装置包括支架,支架上设有出水管;出水管的一端贯通连接有喷头,喷头上设有若干出水孔;出水管的另一端设有进水管接口,进水管接口通过供水管道外接供水装置;供水装置向供水管道提供高压水流,水依次经进水管接口、出水管、喷头从出水孔喷出;所述支架的顶部固定有电机室;所述移动装置包括滚轮、电机、传动轴,滚轮的数量为2个,2个滚轮之间通过转动轴连接,电机安装于电机室内;传动轴的下端穿入电机室与电机的动力输出轴连接,上端与转动轴连接,电机的动力输出轴经传动轴与转动轴传动连接,电机的动力输出轴的转动带动传动轴的转动,传动轴转动带动转动轴的转动,转动轴转动带动滚轮转动;所述轨道安装于泵站流道的内侧,轨道为中空矩形,轨道下侧设有空隙;所述2个滚轮、转动轴置于轨道内,传动轴上端经轨道下侧的空隙穿入轨道内,并与轨道内的转动轴传动连接。所述电机室、支架之间设有隔板。所述喷头与出水管之间设有转铰,喷头通过转铰与出水管连接,喷头绕转铰可180°转动。所述供水装置为水泵。所述轨道与另一个轨道交界处设有圆盘旋转变向装置,圆盘旋转变向装置包括圆盘,且圆盘通过转轴固定在轨道上,且圆盘可在转轴作用下360°转动;所述圆盘上设有2个挡板,2个滚轮置于2个挡板之间;滚轮下缘与轨道直接接触,上缘与轨道存在一定间隙,挡板的存在为滚轮转动提供转矩。所述电机由蓄电池提供动力。一种泵站流道清污装置进行清污的方法,其特征是:当泵站正常运行时,不能进行清污工作,泵站流道清污装置不可安装到轨道上,轨道安装于泵站流道的内侧;泵站停止工作,泵站流道需要进行清污时,先将流道内水排空,然后打开流道上的保护门,将滚轮、转动轴置于轨道内,传动轴上端经轨道下侧的空隙穿入轨道内,并与轨道内的转动轴传动连接,传动轴的下端穿入电机室与电机的动力输出轴连接;水枪装置通过支架固定于电机室下部;进水管接口通过供水管道外接供水装置;清污使用时,供水装置向供水管道提供高压水流,水依次经进水管接口、出水管、喷头从出水孔喷出,从而对泵站流道进行清洗;启动电机,电机的动力输出轴的转动带动传动轴的转动,传动轴转动带动转动轴的转动,转动轴转动带动滚轮转动,从而带动整体泵站流道清污装置沿轨道移动;清污完成后,将泵站流道清污装置回到安装的起点位置,将其从流道的轨道中取出,关闭保护门。所述轨道与另一个轨道交界处设有圆盘旋转变向装置,圆盘旋转变向装置包括圆盘,且圆盘通过转轴固定在轨道上,且圆盘可在转轴作用下360°转动;所述圆盘上设有2个挡板,当滚轮移动到圆盘上时,2个滚轮置于2个挡板之间;当水枪装置需要改变方向时,滚轮移动到圆盘处,圆盘旋转后可使泵站流道清污装置改变移动方向;同时,安装有挡板为移动装置提供转动所需的转矩,这样就能使泵站流道清污装置随着转盘转动。所述喷头与出水管之间设有转铰,喷头绕转铰可180°转动,增加了清污的范围,喷头喷出的高压水可将流道内壁的污泥冲下。本技术结构合理、方法先进科学,根据长期的调研发现,很多泵站在运行一段时间后,泵壳、流道内壁会不可避免地淤积有污泥。由于泵壳、流道内部不易进入,进入之前需停机将泵内水排空,使清污工作难以进行,尤其是小型泵站。为清理泵站流道内的污泥,保证水泵机组的运行效率,保障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减少泵站发生故障的概率,本技术设计了一种泵站流道清污装置。本技术提出的泵站流道清污装置包括水枪装置、移动装置、轨道、供水装置及供水管道。水枪装置由进水管接口、喷头、出水孔、转铰、支架等部分组成。通过供水管道将进水管接口与水泵装置连接,供水装置(水泵)为水枪提供高压水流,经由喷头、出水孔喷出,进行流道的清污。其中转铰可使喷头绕铰180°转动,这样使喷头附近的流道也可以被清理到,增加了水枪装置的清污范围,可减少轨道的布置数量。移动装置由滚轮、电机、传动轴等部分组成。电机由蓄电池提供动力,由传动轴将动力传到滚轮上,推动清污装置沿轨道前进。电机室中间由隔板将其与水枪装置隔开,为电机提供了干燥的工作环境。轨道设计成中空矩形,下侧留有空隙方便水枪装置的移动。轨道安装在流道的内侧,具体的布置应根据流道的型式而定。在两轨道的交界处设置有圆盘旋转变向装置,圆盘通过转轴固定在轨道上,使圆盘可以360°转动,上面安装有挡板为移动装置提供转动所需的转矩,这样就能使清污装置随着转盘转动,以改变移动方向。供水管道外接供水装置(水泵),为水枪装置提供清污所需的高压水流。清污时需将供水管道通过进水管接口接到水枪装置上。当泵站正常运行时,不能进行清污工作,清污装置不可安装到轨道上。当流道需要进行清污时,需将流道内水排空,然后打开流道上的保护门,将清污水枪(水枪装置)安装在轨道上进行清污。可通过计算机人工控制清污水枪的移动;也可使清污水枪按照编写好的轨迹移动,实现流道的自动清污。清污完成后,清污水枪回到安装的起点位置,将其从流道中取出,关闭保护门。有益效果:该技术不仅清污效率高、清污覆盖范围广,而且避免了工作人员进入流道内部,提高了清污工作的安全性。另外,在流道内布置的轨道几乎不会占用流道内的空间,而且轨道在流道内有消能的作用,有利于减小流道内不良流态发生的概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在流道内的布置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中轨道部分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中圆盘旋转变向装置部分结构示意图;图中:1轨道、2圆盘、3挡板、4滚轮、5转轴、6泵站流道、7转动轴、8电机室、9进水管接口、10传动轴、11电机、12供水管道、13出水孔、14喷头、15转铰、16支架、17出水管、18保护门、19水枪装置。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更进一步的解释。一种泵站流道清污装置,包括水枪装置、移动装置、轨道1、供水装置及供水管道12。水枪装置19包括支架16,在支架16上设置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泵站流道清污装置,其特征是:包括水枪装置、移动装置、轨道(1)、供水装置及供水管道(12);/n所述水枪装置(19)包括支架(16),支架(16)上设有出水管(17);出水管(17)的一端贯通连接有喷头(14),喷头(14)上设有若干出水孔(13);出水管(17)的另一端设有进水管接口(9),进水管接口(9)通过供水管道(12)外接供水装置;供水装置向供水管道(12)提供高压水流,水依次经进水管接口(9)、出水管(17)、喷头(14)从出水孔(13)喷出;所述支架(16)的顶部固定有电机室(8);/n所述移动装置包括滚轮(4)、电机(11)、传动轴(10),滚轮(4)的数量为2个,2个滚轮(4)之间通过转动轴(7)连接,电机(11)安装于电机室(8)内;传动轴(10)的下端穿入电机室(8)与电机(11)的动力输出轴连接,上端与转动轴(7)连接,电机(11)的动力输出轴经传动轴(10)与转动轴(7)传动连接,电机(11)的动力输出轴的转动带动传动轴(10)的转动,传动轴(10)转动带动转动轴(7)的转动,转动轴(7)转动带动滚轮(4)转动;/n所述轨道(1)安装于泵站流道(6)的内侧,轨道(1)为中空矩形,轨道(1)下侧设有空隙;所述2个滚轮(4)、转动轴(7)置于轨道(1)内,传动轴(10)上端经轨道(1)下侧的空隙穿入轨道(1)内,并与轨道(1)内的转动轴(7)传动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泵站流道清污装置,其特征是:包括水枪装置、移动装置、轨道(1)、供水装置及供水管道(12);
所述水枪装置(19)包括支架(16),支架(16)上设有出水管(17);出水管(17)的一端贯通连接有喷头(14),喷头(14)上设有若干出水孔(13);出水管(17)的另一端设有进水管接口(9),进水管接口(9)通过供水管道(12)外接供水装置;供水装置向供水管道(12)提供高压水流,水依次经进水管接口(9)、出水管(17)、喷头(14)从出水孔(13)喷出;所述支架(16)的顶部固定有电机室(8);
所述移动装置包括滚轮(4)、电机(11)、传动轴(10),滚轮(4)的数量为2个,2个滚轮(4)之间通过转动轴(7)连接,电机(11)安装于电机室(8)内;传动轴(10)的下端穿入电机室(8)与电机(11)的动力输出轴连接,上端与转动轴(7)连接,电机(11)的动力输出轴经传动轴(10)与转动轴(7)传动连接,电机(11)的动力输出轴的转动带动传动轴(10)的转动,传动轴(10)转动带动转动轴(7)的转动,转动轴(7)转动带动滚轮(4)转动;
所述轨道(1)安装于泵站流道(6)的内侧,轨道(1)为中空矩形,轨道(1)下侧设有空隙;所述2个滚轮(4)、转动轴(7)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蒋红樱刘志泉石磊颜红勤肖忠明徐朝阳潘卫锋成立夏鹤鹏周铸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省水利工程科技咨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