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管路内壁除垢的超声除垢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376242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23 22: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用于管路内壁除垢的超声除垢结构,所述超声除垢结构至少包括:壳体结构、换能器、驱动电源板,所述换能器密封固定在所述壳体结构内,且所述换能器的发射端突于所述壳体结构下端面,所述发射端的端面为第一凹圆弧面,且所述第一凹圆弧面与待除垢的管路外壁相粘合连接;所述壳体结构与待除垢的管路可拆卸地连接;所述驱动电源板安装在壳体内,且与换能器互不干涉;所述壳体结构设有电源接口和用于连接工控机的信号接口。本超声除垢结构不仅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且模块化设计易安装和维护,及能够实现远程监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管路内壁除垢的超声除垢结构
本技术涉及一种管路除垢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管路内壁除垢的超声除垢结构。
技术介绍
传统的管道除垢一般需要将管道拆除后人工清理或者通过高压热水流的方式进行分段清洗。一部分较难清理的沉积垢层需要通过化学清理剂,如酸洗浸泡剂,缓蚀阻垢剂等,但化学清洗方式需要钝化浸泡,时间长,费事费工且不环保,对环境易造成污染。高压热水流的物理方法放射疾速水流那打碎污垢,工作强度高耗时耗力,且对较长细管道不易操作。这两种方法只能对已结垢层进行处理,不能做到垢层的提前预防和避免。超声换能器,是一种实现电能与声能(即高频机械振动能)相互转换的器件。超声除垢防垢,是通过换能器产生的超声波振动,使管路侧壁及其中的液体产生振荡,当管内壁输送液体或固体粉状物附着在内侧时,由于超声振动使管道内侧有自润滑性,内壁附着力很小,液体或固体粉状物不易粘附,另外超声的高频振动带动管壁及液体产生高频振动,一方面阻止了液体中的悬浮物沉积,另一方面振动使水垢层开裂,使已经粘附在管壁的物质脱落从而与管壁分离,达到除垢防垢的目的。目前,参考图1,超声除垢是将单个换能器100,直接胶合在管道13壁上,一根管道13上胶合多个换能器100,再将这些单个换能器100并联后通过电缆连接到超声波发生器上,超声波发生器驱动换能器100振动,以带动管道13振动,实现除垢和防垢。但是存在如下问题:1、将单个换能器100胶合在管道13上时,胶水固化需要一定的压力和时间,安装时,要等胶水固化后,再去安装下一个换能器100,现场安装不方便。2、单个换能器100胶合在管道13上后,超声频率会有所变化,超声频率是由换能器100固有频率、胶合程度以及管道13外径和壁厚决定的,即使挑选的换能器100固有频率一致,但胶合程度和管道13有差异也造成了每个换能器100的胶合后的频率参差不齐,当超声波发生器驱动时,就造成了驱动效果的参差不齐,甚至会损坏换能器100或发生器;3、单个换能器100并联的方式,当其中一个或多个损坏或不工作,没有故障输出,不能做到远控报警检修。4、如石油管道等,在室外高温、雨淋、辐射等环境下,单一换能器100无有效的密封和散热,寿命短。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管路内壁除垢的超声除垢结构,不仅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且模块化设计易安装和维护,及能够实现远程监控。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用于管路内壁除垢的超声除垢结构,所述超声除垢结构至少包括:壳体结构、换能器、驱动电源板,所述换能器密封固定在所述壳体结构内,且所述换能器的发射端突于所述壳体结构下端面,所述发射端的端面为第一凹圆弧面,且所述第一凹圆弧面与待除垢的管路外壁相粘合连接;所述壳体结构与待除垢的管路可拆卸地连接;所述驱动电源板安装在壳体内,且与换能器互不干涉;所述壳体结构设有电源接口和用于连接工控机的信号接口。优选地,所述壳体结构与待除垢的管路通过U型卡箍可拆卸地连接。优选地,所述壳体结构包括罩体结构和下盖板;所述换能器与所述下盖板可以拆卸地连接;所述发射端穿设在所述下盖板中,且所述发射端突于所述下盖板;所述U型卡箍套设在所述待除垢的管路上,所述U型卡箍的开口端与所述下盖板通过紧固件可拆卸地连接。优选地,所述罩体结构包括框体结构和上盖板,所述框体结构上端面与所述上盖板可拆卸地连接;所述框体结构下端面与所述下盖板可拆卸地连接。优选地,所述下盖板的底面为第二凹圆弧面,且所述第二凹圆弧面与所述待除垢的管路的外壁相匹配。优选地,所述换能器上至少设有上法兰,所述下盖板内壁设有下法兰,所述上法兰与所述下法兰通过第一紧固件连接;所述下法兰与所述上法兰之间设有减振器。优选地,所述下法兰还与所述罩体结构可拆卸地连接,且所述下法兰与所述罩体结构之间安装有密封圈。优选地,所述壳体结构与换能器通过螺纹固定连接。优选地,所述壳体结构底部设有底板托架;所述底板托架与所述U型卡箍可拆卸地连接;所述U型卡箍套设在待除垢的管路上;所述U型箍卡的封闭端的内壁卡压在所述底板托架上,所述U型卡箍的开口端通过锁紧件锁紧。优选地,所述底板托架的下底面为第三圆弧凹面,且所述第三圆弧凹面与所述待除垢的管路的外壁相匹配。如上所述,本技术的一种用于管路内壁除垢的超声除垢结构,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所述换能器密封固定在所述壳体结构内,且所述换能器的发射端突于所述壳体结构下端面,所述发射端的端面为第一凹圆弧面。安装时,只需将所述壳体结构与待除垢的管路可拆卸地连接,以及将所述第一凹圆弧面与待除垢的管路外壁粘合即可,可见这种模块化设计方便安装,以及由于所述换能器密封在所述壳体结构内,有效阻止了外界的水汽、灰尘等进入到外壳体结构内部,避免了所述换能器受到损伤,延长了使用寿命。另外,所述信号接口连接工控机,将每个所述换能器的运行、故障、启停控制等信息能够实时集中反馈到工控机,工控机的显示屏显示每个所述换能器的运行情况,实现有效远程监控,减少了工人工作强度。附图说明图1显示为现有技术中的除后结构与待除垢管路的安装结构示意图。图2显示为本技术的一种用于管路内壁除垢的超声除垢结构的立体图。图3显示为本技术的一种用于管路内壁除垢的超声除垢结构的另一角度的立体图。图4显示为本技术的一种用于管路内壁除垢的超声除垢结构的剖视图。图5显示为本技术的一种用于管路内壁除垢的超声除垢结构未安装上盖板时的俯视图。图6显示为本技术的一种用于管路内壁除垢的超声除垢结构的爆炸图。图7显示为本技术的一种用于管路内壁除垢的超声除垢结构的另一种实施方式的立体图。元件标号说明100现有换能器13待除垢的管路10壳体结构20罩体结构1上盖板2下盖板3换能器4U型卡箍5底板托架6驱动电源板7下法兰8上法兰9电源接口10信号接口11密封圈12减振器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技术的其他优点及功效。请参阅图2至图7。须知,本说明书所附图式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技术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技术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技术所揭示的
技术实现思路
所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及“一”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技术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
技术实现思路
下,当亦视为本技术可实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管路内壁除垢的超声除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超声除垢结构至少包括:壳体结构、换能器、驱动电源板,所述换能器密封固定在所述壳体结构内,且所述换能器的发射端突于所述壳体结构下端面,所述发射端的端面为第一凹圆弧面,且所述第一凹圆弧面与待除垢的管路外壁相粘合连接;所述壳体结构与待除垢的管路可拆卸地连接;所述驱动电源板安装在壳体内,且与所述换能器互不干涉;所述壳体结构设有电源接口和用于连接工控机的信号接口。/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管路内壁除垢的超声除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超声除垢结构至少包括:壳体结构、换能器、驱动电源板,所述换能器密封固定在所述壳体结构内,且所述换能器的发射端突于所述壳体结构下端面,所述发射端的端面为第一凹圆弧面,且所述第一凹圆弧面与待除垢的管路外壁相粘合连接;所述壳体结构与待除垢的管路可拆卸地连接;所述驱动电源板安装在壳体内,且与所述换能器互不干涉;所述壳体结构设有电源接口和用于连接工控机的信号接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管路内壁除垢的超声除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结构与待除垢的管路通过U型卡箍可拆卸地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管路内壁除垢的超声除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结构包括罩体结构和下盖板;所述换能器与所述下盖板可以拆卸地连接;所述发射端穿设在所述下盖板中,且所述发射端突于所述下盖板;所述U型卡箍套设在所述待除垢的管路上,所述U型卡箍的开口端与所述下盖板通过紧固件可拆卸地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用于管路内壁除垢的超声除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罩体结构包括框体结构和上盖板,所述框体结构上端面与所述上盖板可拆卸地连接;所述框体结构下端面与所述下盖板可拆卸地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成刚朱阿春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工业园区海纳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