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采用单侧双通道外表面引流式的超声喷头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942064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07 12:3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采用单侧双通道外表面引流式的超声喷头结构,包括换能器本体、壳体、进液针组件和进气针,所述换能器本体设置于所述壳体内,所述换能器本体的辐射端伸出所述壳体,所述进液针组件包括至少两个进液针,所述的至少两个进液针位于所述换能器本体的辐射端的一侧,且所述的至少两个进液针对准所述换能器本体的辐射端,所述进气针位于所述换能器本体的辐射端的另一侧,且所述进气针对准所述换能器本体的辐射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超声喷头结构采用至少两个进液针,在换能器本体的工作端面外侧引流,适应两种成分或多种成分的液体在雾化的过程中就实现混匀,无需设计复杂外围气道,结构简单,质量轻,成本低。成本低。成本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采用单侧双通道外表面引流式的超声喷头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超声
,特别涉及一种采用单侧双通道外表面引流式的超声喷头结构。

技术介绍

[0002]超声喷涂是利用超声波产生的毛细波雾化功能,对流经超声换能器工作端的液体进行雾化,产生微米级细小液滴,引入适当压力的气体后,使雾粒在气流作用下匀化、碎小,同时气流带动雾粒运行并引导雾粒的运行方向,从而达到对待涂物体表面实现精密喷涂的目的。
[0003]如图1所示的,传统的喷涂用超声换能器包括换能器本体a1(圆柱头或盘头)、进气接头a2、进液接头a3、上外壳a4、下外壳a5、换能器中间通液孔a6、外围扩散气道口a7,该喷涂用超声换能器的声能辐射端(前匹配端)结构通常设计为圆柱体形或圆锥体形,工作端面一般为盘头式或蘑菇头式结构,结构单一,通常为放大振幅的作用,工作端面的设计会减小尺寸,这样导致了雾化面积减小,单位时间的雾化量较小,不适应快速喷涂或大面积喷涂场合使用;
[0004]传统的喷涂用超声换能器通过中间通液孔a6通液体,在工作端面的外围增加引导气体,这样的方式必须在工作端面增加外围气道,结构复杂,增加了成本,且外加引导气体时在盘头式或蘑菇头式结构位置会形成气流的正负压差,雾化液滴极易形成倒流,影响雾化效果,此外,中间通液孔a6的孔径大小及液体的种类交互影响雾化的效果,对于一些粘性的液体甚至无法实现雾化。
[0005]如图2所示的,目前常见的外引流式喷涂用超声换能器包括固定螺母b1、上外壳b2、下外壳b3、超声电接头b4、换能器b5、进液针b6和进气针b7,该外引流式喷涂用超声换能器在喷头一侧只有一个液体通道,只能将单一成份的液体溶液通过供液系统(包括进液针)输送到换能器的雾化端,或者在多组份的情况下需要提前混匀后再经过供液系统输送,如此对于一些需要即时混匀的多组份的喷涂液体,由于液体间相互会发生反应,因而不能长时间在供液系统内输送。

技术实现思路

[0006]为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公开了一种采用单侧双通道外表面引流式的超声喷头结构。
[000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0008]本技术公开了一种采用单侧双通道外表面引流式的超声喷头结构,包括换能器本体、壳体、进液针组件和进气针,所述换能器本体设置于所述壳体内,所述换能器本体的辐射端伸出所述壳体,所述进液针组件包括至少两个进液针,所述的至少两个进液针位于所述换能器本体的辐射端的一侧,且所述的至少两个进液针对准所述换能器本体的辐射端,所述进气针位于所述换能器本体的辐射端的另一侧,且所述进气针对准所述换能器本
体的辐射端。
[0009]优选的,所述换能器本体的辐射端上开设有朝向所述进液针组件并用以液体的引流和混匀的U型槽,所述U型槽的开口朝下。
[0010]进一步优选的,所述换能器本体的辐射端为扁平结构,所述U型槽位于所述扁平结构的朝向所述进液针组件的平面上。
[0011]优选的,所述换能器本体的前匹配块的上部分与作为所述前匹配的下部分的所述辐射端之间通过用以放大超声波振幅的放大弧度衔接。
[0012]优选的,所述进液针组件的出液口倾斜于所述换能器本体的辐射端的轴线45
°
设置。
[0013]优选的,所述壳体包括上壳体和下壳体,下壳体的下方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一向外倾斜的支架,所述进液针组件安装于其中一所述支架上,所述进气针安装于另一所述支架上。
[0014]优选的,所述进液针组件包括两个进液针,所述的两个进液针上下布置,所述进液针的出液口处设置有45
°
斜面切角,且所述的两个进液针的两斜面切角相对布置。
[0015]优选的,所述进液针组件包括两个进液针,所述的两个进液针的出液口汇合并与一出液管道连通,所述出液管道的出液口处设置有45
°
斜面切角。
[00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至少具有以下优点:
[0017]本技术提供的超声喷头结构采用至少两个进液针,在换能器本体的工作端面外侧引流,适应两种成分或多种成分的液体在雾化的过程中就实现混匀,无需设计复杂外围气道,结构简单,质量轻,成本低。
[0018]本技术提供的超声喷头结构在换能器本体的工作端面上开设U型槽,当不同组分液体加注到工作端面上时,通过U型槽可以实现液体的引流和混匀,从而实现混匀喷涂。
附图说明
[0019]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
[0020]图1为现有技术所公开的带有中间通液体的超声喷头结构的结构示意图一;
[0021]图2为现有技术所公开的带有中间通液体的超声喷头结构的结构示意图二;
[0022]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1所公开的一种采用单侧双通道外表面引流式的超声喷头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1所公开的换能器本体的侧视图一;
[0024]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1所公开的换能器本体的侧视图二;
[0025]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1所公开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2所公开的一种采用单侧双通道外表面引流式的超声喷头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令本领域技术人员
参照说明书文字能够据以实施。
[0028]实施例1:
[0029]参见图3

6所示,本技术实施1公开了一种采用单侧双通道外表面引流式的超声喷头结构,包括换能器本体1、壳体2、进液针组件3和进气针4,换能器本体1设置于壳体2内,换能器本体1的辐射端11伸出壳体2,进液针组件3包括两个进液针31,两个进液针31位于换能器本体1的辐射端11的一侧,且两个进液针31对准换能器本体1的辐射端11,进气针4位于换能器本体1的辐射端11的另一侧,且进气针4对准换能器本体1的辐射端11。其中,超声频率范围可选择为50KHZ

200KHZ。
[0030]具体的,两个进液针31上下布置,进液针31的出口处设置有45
°
斜面切角,且两个进液针31的两斜面切角相对布置(图6所示)。进液针31的出口处设有斜面切角,且两斜面切角相对布置,便于两组成分液体的接触混匀。
[0031]本实施例1提供的超声喷头结构采用两个进液针31,在换能器本体1的工作端面外侧引流,适应两种成分的液体在雾化的过程中就实现混匀,无需设计复杂外围气道,结构简单,质量轻,成本低。
[0032]优选的,换能器本体1的辐射端11上开设有朝向进液针组件3并用以液体的引流和混匀的U型槽111,U型槽111的开口朝下。当不同组分液体加注到工作端面上时,通过U型槽111可以实现液体的引流和混匀,从而实现混匀喷涂。
[0033]进一步优选的,换能器本体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采用单侧双通道外表面引流式的超声喷头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换能器本体、壳体、进液针组件和进气针,所述换能器本体设置于所述壳体内,所述换能器本体的辐射端伸出所述壳体,所述进液针组件包括至少两个进液针,所述的至少两个进液针位于所述换能器本体的辐射端的一侧,且所述的至少两个进液针对准所述换能器本体的辐射端,所述进气针位于所述换能器本体的辐射端的另一侧,且所述进气针对准所述换能器本体的辐射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采用单侧双通道外表面引流式的超声喷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换能器本体的辐射端上开设有面向所述进液针组件并用以液体的引流和混匀的U型槽,所述U型槽的开口朝下。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采用单侧双通道外表面引流式的超声喷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换能器本体的辐射端为扁平结构,所述U型槽位于所述扁平结构的朝向所述进液针组件的平面上。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采用单侧双通道外表面引流式的超声喷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换能器本体的前匹配块的上部分与作为所述前匹配的下部分的所述辐射端之间通过用以放大超声波振幅的放大弧度衔接。5.根据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成刚朱阿春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工业园区海纳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