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中医拔罐的浸药喷药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372421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23 21:59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中医拔罐的浸药喷药装置,属于保健器材技术领域。它解决了现有拔罐浸药装置操作性差等问题。本用于中医拔罐的浸药喷药装置,包括基座,基座上设置有浸药台,浸药台内设置有供药结构,浸药台上设置有若干个上用于拔罐倒置的罐基,罐基的顶部设置有与供药结构相配合用于拔罐浸药的喷头结构,罐基的底部设置有用于药液回流的回流结构,罐基的本体上设置有若干个喷头结构相配合的烘干结构,浸药台上设置有可进行靠近或者远离罐基运动的压板,压板上开设有与每个药基一一对应配合的压孔,压孔自上而下穿过药基用于拔罐装配完成后与基座的压紧。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操作性强等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中医拔罐的浸药喷药装置
本专利技术属于保健器材
,涉及一种用于中医拔罐的浸药喷药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中医治疗各种疑难杂症除了要用中药汤剂和中成药内服以外,还要用繁多相应的体外治疗方法予以配合,以达到内病外治的最佳治疗效果,拔罐是以罐为工具,利用燃火、抽气等方法产生负压,使之吸附于体表,造成局部瘀血,以达到通经活络、行气活血、消肿止痛、祛风散寒等作用的疗法,拔罐就是其中较为常用的一种器具。中医临床上在需要使用拔罐给患者治疗时,首先要对药液进行加热,放入拔罐浸透药液,使其浸透药液加热到一定的温度产生负压才能吸住患者皮肤,通过拔罐的温度和药力穿过皮肤传到肌肉深层,以达到活血化瘀、祛风散寒、缓解痛疼,起到内病外治的作用。由于现有的拔罐大多都是竹制或者木制的,中医临床上在需要使用拔罐给患者治疗时,一般在加热容器内进行,将药液置于加热容器中之后,一并将拔罐浸入至容器中,使拔罐的内壁上沾有药液,提升拔罐的治疗效果,其存在的主要问题为:拔罐内部的温度极难控制,同时由于容器体积较小稳定性差,极容易出现倾翻、或在翻找拔罐时使沸液溢出而灼伤靠近人员的皮肤,造成使用者皮肤的损伤。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方便操作、安全可靠的用于中医拔罐的浸药喷药装置。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了下列技术方案:一种用于中医拔罐的浸药喷药装置,包括基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基座上设置有浸药台,所述的浸药台内设置有供药结构,所述的浸药台上设置有若干个上用于拔罐倒置的罐基,所述罐基的顶部设置有与供药结构相配合用于拔罐浸药的喷头结构,所述罐基的底部设置有用于药液回流的回流结构,所述罐基的本体上设置有若干个喷头结构相配合的烘干结构,所述的浸药台上设置有可进行靠近或者远离罐基运动的压板,所述的压板上开设有与每个罐基一一对应配合的压孔,所述的压孔自上而下穿过罐基用于拔罐装配完成后与基座的压紧。在上述的用于中医拔罐的浸药喷药装置中,所述的罐基呈圆台状,罐基直径大的一端与基座相连,所述罐基的底端与顶端分别具有径向凸起设置的上设置台与下设置台,上设置台与下设置台的中部形成有用于药液流动的间隙流道,所述烘干结构的工作端位于间隙流道处的表面上。在上述的用于中医拔罐的浸药喷药装置中,所述压板上每个压孔的直径大于罐基底端部的直径,所述压板的底端面上开设有与拔罐边缘处相配合用于压紧拔罐边缘的环槽。在上述的用于中医拔罐的浸药喷药装置中,所述的供药结构包括设置于浸药台内的浸药槽,所述的浸药槽一端与喷头结构相连接,浸药槽的另一端与回流结构相连通,所述的喷头结构与浸药槽之间加设有增压泵。在上述的用于中医拔罐的浸药喷药装置中,所述的喷头结构包括若干喷孔以及连通喷孔与浸药槽的喷流道,若干所述的喷孔设置于上设置台的侧表面上。在上述的用于中医拔罐的浸药喷药装置中,所述的喷流道包括主流道以及若干并联于主流道上且相互独立工作的分流道,所述的喷孔设置于对应分流道远离主流道的一侧端口上,所述的分流道与主流道之间设置有调节药液流向以及流速的调节结构。在上述的用于中医拔罐的浸药喷药装置,每个所述的烘干结构包括加热组件,所述的罐基内设置有用于容纳加热组件的容纳槽,位于罐基最上端的容纳槽与主流道相连,相邻容纳槽之间设置有加热流道,所述罐基的下端设置有压力流道,所述压力流道的一端与主流道相连,压力流道的另一端与位于罐基最下端的容纳槽相连,且所述的压力流道内设置有单向阀。在上述的用于中医拔罐的浸药喷药装置,每个所述的加热组件包括设置于容纳槽内的压力传感器以及与压力传感器电连接的加热器,所述的容纳槽中设置有可横向移动的传动块,所述的传动块与加热器的外壳体之间连接有第二弹性件,传动块的侧部与容纳槽的侧部密封接触。在上述的用于中医拔罐的浸药喷药装置中,所述的调节结构包括设置于罐基内可进行上下移动的顶接块,所述顶接块的上端设置有用于向下压紧顶接块的第一弹性件,所述顶接块的下端设有顶接球,所述的顶接球受顶接块向下挤压时,顶接球的下端抵接于喷流道的出口处,顶接球的侧部抵接于分流道的进口处。在上述的用于中医拔罐的浸药喷药装置中,所述的回流结构包括设置于下设置台内的回收流道以及连通回收流道与浸药台的回流通道,所述的回收流道与间隙流道具有相同的斜度,且回收流道的一侧与间隙流道的表面相平齐,所述下设置台远离回收流道一侧向回收流道一侧倾斜向下设置。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1、本专利技术具有喷头结构、回流结构以及烘干结构等多个结构,当罐基与压板相配合固定好拔罐之后,多结构相互配合实现药液的浸湿、烘干的功能,方便操作、安全可靠。2、本专利技术的喷流道包括主流道以及若干并联于主流道上且相互独立工作的分流道,每个分流道通过主流道单独供药,提高药液喷出的稳定性。3、本专利技术的下设置台远离回收流道一侧向回收流道一侧倾斜向下设置,方便药液的回流回收。本专利技术的其它优点、目标和特征将部分通过下面的说明体现,部分还将通过对本专利技术的研究和实践而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中罐基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中罐基的局部结构放大图。图中,1、基座;2、浸药台;3、供药结构;4、罐基;5、喷头结构;6、回流结构;7、烘干结构;8、压板;9、压孔;10、上设置台;11、下设置台;12、间隙流道;13、环槽;14、浸药槽;15、增压泵;16、喷孔;17、喷流道;18、主流道;19、分流道;20、调节结构;21、加热组件;22、容纳槽;23、压力传感器;24、加热器;25、顶接块;26、第一弹性件;27、顶接球;28、回收流道;29、回流通道;30、加热流道;31、压力流道;32、单向阀;33、传动块;34、第二弹性件。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说明。如图1、图2所示,一种用于中医拔罐的浸药喷药装置,包括基座1,基座1上设置有浸药台2,浸药台2内设置有供药结构3,浸药台2上设置有若干个上用于拔罐倒置的罐基4,罐基4的顶部设置有与供药结构3相配合用于拔罐浸药的喷头结构5,罐基4的底部设置有用于药液回流的回流结构6,罐基4的本体上设置有若干个喷头结构5相配合的烘干结构7,浸药台2上设置有可进行靠近或者远离罐基4运动的压板8,压板8上开设有与每个罐基一一对应配合的压孔9,压孔9自上而下穿过罐基用于拔罐装配完成后与基座1的压紧。在本实施例中,基座1上设置有喷头结构5、回流结构6以及烘干结构7等多个结构,当罐基4与压板8相配合固定好拔罐之后,供药结构3通过喷头结构5对拔罐的内壁进行喷药,并且在喷药结构喷药前,烘干结构7会提前进行预热,多结构相互配合实现药液的浸湿、烘干的功能,方便操作、安全可靠。在本实施例中,罐基4呈圆台状,罐基4直径大的一端与基座1相连,罐基4的底端与顶端分别具有径向凸起设置的上设置台10与下设置台11,拔罐在安装完成时,拔罐底端的侧部抵接于下设置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中医拔罐的浸药喷药装置,包括基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基座(1)上设置有浸药台(2),所述的浸药台(2)内设置有供药结构(3),所述的浸药台(2)上设置有若干个上用于拔罐倒置的罐基(4),所述罐基(4)的顶部设置有与供药结构(3)相配合用于拔罐浸药的喷头结构(5),所述罐基(4)的底部设置有用于药液回流的回流结构(6),所述罐基(4)的本体上设置有若干个喷头结构(5)相配合的烘干结构(7),所述的浸药台(2)上设置有可进行靠近或者远离罐基(4)运动的压板(8),所述的压板(8)上开设有与每个罐基(4)一一对应配合的压孔(9),所述的压孔(9)自上而下穿过罐基(4)用于拔罐装配完成后与基座(1)的压紧。/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中医拔罐的浸药喷药装置,包括基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基座(1)上设置有浸药台(2),所述的浸药台(2)内设置有供药结构(3),所述的浸药台(2)上设置有若干个上用于拔罐倒置的罐基(4),所述罐基(4)的顶部设置有与供药结构(3)相配合用于拔罐浸药的喷头结构(5),所述罐基(4)的底部设置有用于药液回流的回流结构(6),所述罐基(4)的本体上设置有若干个喷头结构(5)相配合的烘干结构(7),所述的浸药台(2)上设置有可进行靠近或者远离罐基(4)运动的压板(8),所述的压板(8)上开设有与每个罐基(4)一一对应配合的压孔(9),所述的压孔(9)自上而下穿过罐基(4)用于拔罐装配完成后与基座(1)的压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中医拔罐的浸药喷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罐基(4)呈圆台状,罐基(4)直径大的一端与基座(1)相连,所述罐基(4)的底端与顶端分别具有径向凸起设置的上设置台(10)与下设置台(11),上设置台(10)与下设置台(11)的中部形成有用于药液流动的间隙流道(12),所述烘干结构(7)的工作端位于间隙流道(12)处的表面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中医拔罐的浸药喷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板(8)上每个压孔(9)的直径大于罐基(4)底端部的直径,所述压板(8)的底端面上开设有与拔罐边缘处相配合用于压紧拔罐边缘的环槽(13)。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中医拔罐的浸药喷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供药结构(3)包括设置于浸药台(2)内的浸药槽(14),所述的浸药槽(14)一端与喷头结构(5)相连接,浸药槽(14)的另一端与回流结构(6)相连通,所述的喷头结构(5)与浸药槽(14)之间加设有增压泵(15)。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中医拔罐的浸药喷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喷头结构(5)包括若干喷孔(16)以及连通喷孔(16)与浸药槽(14)的喷流道(17),若干所述的喷孔(16)设置于上设置台(10)的侧表面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中医拔罐的浸药喷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喷流道(17)包括主流道(18)以及若干并联于主流道(18)...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倪旭陈登曜吴乐双
申请(专利权)人:乐清市虹桥职业技术学校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