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伤口创面消毒凝胶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9372353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23 21:59
本申请涉及消毒产品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伤口创面消毒凝胶及其制备方法。一种伤口创面消毒凝胶,按质量百分比计,其包括如下组分:碘0.1‑1%、聚乙烯吡咯烷酮1‑5%、壳聚糖0.05‑0.2%、海藻酸钠0.05‑0.2%、透明质酸钠0.1‑0.3%、去离子水余量;所述壳聚糖的数均分子量为1万‑3万。本申请提供的伤口创面消毒凝胶,抗菌持久性长,增强了伤口修复愈合效果,大大降低了伤口愈合周期,降低愈合期感染风险,且无刺激性、无毒性,同时有效碘含量的下降率低,体系稳定性好,具有较强的吸附能力,达到较长时间的杀菌作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伤口创面消毒凝胶及其制备方法
本申请涉及消毒凝胶
,具体涉及一种伤口创面消毒凝胶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伤口是皮肤及皮肤系统正常结构和功能的破坏,根据受损组织的性质和处理情况,伤口愈合分为3种类型。一期愈合:见于组织缺损少、创缘整齐、无感染、经黏合或缝合后创面对合严密的伤口,例如手术切口;一期愈合的时间短,形成瘢痕少。二期愈合:见于组织缺损较大、创缘不整、裂开、无法整齐对合,或伴有感染的伤口。痂下愈合:伤口表面的血液、渗出液及坏死物质干燥后形成黑褐色硬痂,在痂下进行上述愈合过程;痂下愈合所需时间通常较无痂者长,但如果痂下渗出物较多,尤其是已有细菌感染时,痂皮反而成了渗出物引流排出的障碍,使感染加重,不利于愈合。目前在医疗系统中用于伤口清洗消毒的药物很多,碘酒、双氧水、酒精等消毒药物,可以快速消毒但有刺激性,患者感觉伤口疼痛加剧。单独使用消毒药物,其杀菌持续时间较短,没有长效性,且愈合效果差。因此,常先以消毒药物清洗消毒伤口,再贴敷敷料对伤口创面进行愈合。敷料对伤口创面愈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发挥隔离和抑菌作用,但敷料常常导致伤口干燥、破坏健康的生长因子且容易粘连在新生组织上,在敷料去除时会导致伤口的二次伤害。且伤口愈合时间较长,在此期间很易造成感染。目前,银离子消毒凝胶直接用于伤口消毒和创面愈合,可以避免二次伤害,银离子具有抗菌性,但需要较高的银浓度,且抗菌作用较短。最主要的是银离子具有细胞毒性,银离子用量过高会导致重金属中毒。此外银离子消毒凝胶的原材料成本较高,其制备工艺复杂,不适宜大量推广使用。因此,本申请亟需研发一种抗菌持久、无毒副作用的伤口创面消毒凝胶,用于医院对外伤处理。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降低伤口创面消毒凝胶的毒副作用和提高伤口创面消毒凝胶的抗菌持久性,本申请提供一种伤口创面消毒凝胶及其制备方法。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伤口创面消毒凝胶,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伤口创面消毒凝胶,按质量百分比计,其包括如下组分:碘0.1-1%、聚乙烯吡咯烷酮1-5%、壳聚糖0.05-0.2%、海藻酸钠0.05-0.2%、透明质酸钠0.1-0.3%、去离子水余量;所述壳聚糖的数均分子量为1万-3万。通过采取上述技术方案,本申请聚乙烯吡咯烷酮是一种亲水性聚合物,本身无抗菌作用,其能形成微小包腔载体,将碘络合在微囊的腔体内,形成聚维酮碘;控制聚乙烯吡咯烷酮、碘含量,可以提高碘的抗菌活性,还能提高抗菌持久性,达到较长时间的杀菌作用且抗菌药性;碘凝胶技术与壳聚糖、海藻酸钠和透明质酸钠共同作用,增强了伤口修复愈合效果,大大降低了伤口愈合周期,降低愈合期感染风险,且无刺激性、无毒性,同时有效碘含量的下降率低;通过控制各组分的质量百分比,可以进一步提高伤口创面消毒凝胶的抗菌作用,载体浸泡杀菌试验表明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白色念珠菌的灭杀对数值均>3.00;且采用数均分子量为1万-3万的壳聚糖,可以提高壳聚糖的溶解性,体系稳定性好,具有较强的吸附能力,降低了有效碘含量的下降率,提高了伤口创面消毒凝胶的抗菌持久性。优选的,按质量百分比计,还包括尿囊素0.05-0.2%、苯甲醇0.1-0.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申请加入尿囊素,具有促进细胞生长,加快伤口愈合,软化角质蛋白等生理功能,尿囊素上氨基与壳聚糖共同作用,提高了壳聚糖的吸湿性和吸附能力,且尿囊素、苯甲醇与其余组分共同作用,提高了伤口创面消毒凝胶的抗菌持久性。优选的,按质量百分比计,其包括如下组分:碘0.2-0.6%、聚乙烯吡咯烷酮2-4%、壳聚糖0.1-0.16%、海藻酸钠0.1-0.14%、透明质酸钠0.15-0.25%、尿囊素0.1-0.14%、苯甲醇0.2-0.4%、去离子水余量。通过采取上述技术方案,本申请进一步调控各组分的质量百分比,透明质酸钠、壳聚糖和海藻酸钠之间氢键作用更稳定,可以提高伤口创面消毒凝胶中有效碘的稳定性,降低有效碘含量的下降率。优选的,按质量百分比计,其包括如下组分:碘0.3%、聚乙烯吡咯烷酮3%、壳聚糖0.16%、海藻酸钠0.12%、透明质酸钠0.2%、尿囊素0.12%、苯甲醇0.3%、去离子水余量。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上述质量百分比的各组分间制备得到的伤口创面消毒凝胶,透明质酸钠、壳聚糖和海藻酸钠之间氢键作用更稳定,可以提高伤口创面消毒凝胶中有效碘的稳定性,降低有效碘含量的下降率。优选的,所述透明质酸钠为数均分子量在180万-220万的透明质酸钠和/或数均分子量在20万-80万的透明质酸钠;更优选的,所述透明质酸钠为数均分子量在180万-220万的透明质酸钠和数均分子量在20万-80万的透明质酸钠。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透明质酸钠在水溶液中具有很高的粘度,有助于形成伤口创面消毒凝胶,且小分子的透明质酸钠渗透力较强,快速与细胞发生水合作用;大分子的透明质酸钠保湿力较强,防止脱水,促进组织细胞再生,且大分子的透明质酸钠在皮肤表面形成均匀透气的薄膜,阻挡外来细菌的侵入,降低细菌感染的风险;但透明质酸钠的数均分子量过大,其溶解速度变慢,会降低聚乙烯吡咯烷酮对碘的络合,降低伤口创面消毒凝胶的抗菌持久性。优选的,所述数均分子量在180万-220万的透明质酸钠、数均分子量在20万-80万的透明质酸钠的质量比为(1.5-2.5):1;更优选的,所述数均分子量在180万-220万的透明质酸钠、数均分子量在20万-80万的透明质酸钠的质量比为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申请采用数均分子量在180万-220万的透明质酸钠和数均分子量在20万-80万的透明质酸钠复配,兼具渗透力和保湿力,更好的提高伤口创面消毒凝胶的稳定性,且加快伤口愈合,促进表皮及其他组织再生,从而提高抗菌持久性。优选的,所述聚乙烯吡咯烷酮选自PVP-K17、PVP-K30、PVP-K90中的一种或多种;更优选的,所述聚乙烯吡咯烷酮为PVP-K3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聚乙烯吡咯烷酮的K值越大,其粘度越大、粘接性越强,会降低伤口创面消毒凝胶与细菌的充分接触;聚乙烯吡咯烷酮的K值太小,也会影响微小包腔载体的稳定性,PVP-K30粘度适宜,可以提高碘络合在微囊的腔体内的稳定性,降低有效碘含量的下降率,进而提高抗菌持久性。此外,聚乙烯吡咯烷酮具有优良的生物相容性,对皮肤、粘膜、眼等不形成任何刺激。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伤口创面消毒凝胶的制备方法,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伤口创面消毒凝胶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碘、聚乙烯吡咯烷酮、壳聚糖、海藻酸钠、透明质酸钠和去离子水按质量百分比投入配料罐,搅拌至完全溶解,得伤口创面消毒凝胶。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申请提供的伤口创面消毒凝胶的制备方法,工艺简单,生产成本较低,且制备的伤口创面消毒凝胶伤口愈合效果好。优选的,所述搅拌速度为400-800rpm,搅拌时间为30-60min。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搅拌时间小于30min时,会降低投料初期有效碘的含量,当搅拌时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伤口创面消毒凝胶,其特征在于,按质量百分比计,其包括如下组分:碘0.1-1%、聚乙烯吡咯烷酮1-5%、壳聚糖0.05-0.2%、海藻酸钠0.05-0.2%、透明质酸钠0.1-0.3%、去离子水余量;所述壳聚糖的数均分子量为1万-3万。/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伤口创面消毒凝胶,其特征在于,按质量百分比计,其包括如下组分:碘0.1-1%、聚乙烯吡咯烷酮1-5%、壳聚糖0.05-0.2%、海藻酸钠0.05-0.2%、透明质酸钠0.1-0.3%、去离子水余量;所述壳聚糖的数均分子量为1万-3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伤口创面消毒凝胶,其特征在于,按质量百分比计,还包括尿囊素0.05-0.2%、苯甲醇0.1-0.5%。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伤口创面消毒凝胶,其特征在于,按质量百分比计,其包括如下组分:碘0.2-0.6%、聚乙烯吡咯烷酮2-4%、壳聚糖0.1-0.16%、海藻酸钠0.1-0.14%、透明质酸钠0.15-0.25%、尿囊素0.1-0.14%、苯甲醇0.2-0.4%、去离子水余量。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伤口创面消毒凝胶,其特征在于,按质量百分比计,其包括如下组分:碘0.3%、聚乙烯吡咯烷酮3%、壳聚糖0.16%、海藻酸钠0.12%、透明质酸钠0.2%、尿囊素0.12%、苯甲醇0.3%、去离子水余量...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海林吴岗郭秀玲姜媛媛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安多福消毒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安多福动物药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