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血管支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370783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23 21:5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血管支架,所述血管支架为由第一组分和第二组分交叉编织形成的自膨胀编织管,或者,所述血管支架为由第二组分交叉编织形成的自膨胀编织管,其中:所述第一组分包括至少一根第一编织丝,所述第一编织丝包括第一芯丝和包覆在所述第一芯丝外面的套管;及所述第二组分包括至少一根所述第一编织丝和至少一根第二编织丝。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血管支架可以整体显影,手术中能够看到血管支架的边界,医生可以清楚的判断血管支架是否贴壁,且具有较高支撑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血管支架
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尤其涉及一种血管支架。
技术介绍
颅内动脉瘤多为发生在颅内动脉管壁上的异常膨出,是造成蛛网膜下腔出血的首位病因,在脑血管意外中,仅次于脑血栓和高血压脑出血,位居第三。任何年龄可发病,多数好发于40至60岁中老年女性。造成颅内动脉瘤的病因尚不清楚,多数学者认为颅内动脉瘤是在颅内动脉管壁局部的先天性缺陷和腔内压力增高的基础上引起,高血压、脑动脉硬化、血管炎与动脉瘤的发生与发展有关。颅内动脉瘤好发于脑底动脉环(Willis环)上,其中80%发生于脑底动脉环前半部。目前颅内动脉瘤的治疗主要集中在外科手术夹闭和瘤内介入栓塞治疗,手术夹闭创伤大、副作用多,患者承受较大的痛苦。研究表明,85%的窄颈动脉瘤可完全闭塞,而宽颈动脉瘤中只有15%可完全闭塞。对于复杂和巨大动脉瘤的血管内治疗,最大的顾虑在于无法达到致密填塞和动脉瘤复发。应用血管内支架或支架类的方法,达到血管内重塑载瘤动脉的概念,在20世纪80年代末被提出,并于15年前开始临床应用。现有的编织支架,其显影通常采用支架主体上拼接不透射的显影点,不透射线混合编织等方式实现,仅为部分显影。在弯曲血管中,受支架编织节距的影响,通过少数的显影丝无法判断支架是否贴壁;变径血管中,支架的节距随血管直径变化会相应变化,医生没有信心判断是否完全打开。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血管支架,可以整体显影,手术中能够看到血管支架的边界,医生可以清楚的判断血管支架是否贴壁,且具有较高支撑力。本专利技术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而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血管支架,所述血管支架为由第一组分和第二组分交叉编织形成的自膨胀编织管,或者,所述血管支架为由第二组分交叉编织形成的自膨胀编织管,其中:所述第一组分包括至少一根第一编织丝,所述第一编织丝包括第一芯丝和包覆在所述第一芯丝外面的套管;及所述第二组分包括至少一根所述第一编织丝和至少一根第二编织丝。优选地,所述血管支架为由所述第一组分和所述第二组分螺旋交叉编织形成的自膨胀编织管。优选地,所述血管支架为由所述第一组分和所述第二组分从所述血管支架的两端分别沿顺时针和逆时针的方向螺旋交叉编织形成的自膨胀编织管。优选地,所述套管由弹性生物材料制成,所述第一芯丝由不透射材料制成,且所述第一芯丝的材料的线衰减系数大于所述套管的材料的线衰减系数。优选地,所述不透射材料为铂、铱、金、银和钽中的一种或其合金,所述弹性生物材料为镍钛合金、镍钛诺、不锈钢、钴铬合金、镍钴合金的一种或多种。优选地,所述第一编织丝的截面形状为圆形、方形、椭圆形或梯形。优选地,所述第一芯丝的截面积占所述第一编织丝的总截面积的10%~40%。优选地,所述第二编织丝包括第二芯丝和缠绕在所述第二芯丝上的不透射丝。优选地,在组成所述第一编织丝和第二编织丝的所有材料中,具有最大线衰减系数的材料的线衰减系数不超过具有最小线衰减系数的材料的线衰减系数的25倍。优选地,所述不透射丝的线衰减系数不超过所述第一芯丝的线衰减系数的25倍。优选地,所述第二编织丝的截面形状为圆形、方形、椭圆形或梯形。优选地,所述不透射丝为铂、铱、金、银和钽中的一种或其合金,所述第二芯丝为镍钛合金或者为所述第一编织丝。优选地,所述缠绕在所述第二芯丝上的不透射丝的两相邻线圈的轴向距离L为所述不透射丝丝径的1.0~1.5倍。优选地,所述第一编织丝的数量为24~96根,所述第二编织丝的数量为2~6根。优选地,所述第一编织丝或/和第二编织丝表面喷涂或浸提有药物涂层、抗血栓涂层或/和亲水涂层。优选地,在收缩状态下,所述自膨胀编织管具有第一直径,所述第一直径小于0.74mm;在撑开状态下,所述自膨胀编织管具有第二直径,所述第二直径为1.5mm~7mm,且由第一直径膨胀至第二直径的扩展力不小于0.01N~1N。优选地,所述第二编织丝的截面直径不大于90μm,所述第一编织丝的截面直径为不大于50μm。优选地,在收缩状态下,所述自膨胀编织管的第一直径小于0.027英寸,其中所述第二编织丝的截面直径不大于80μm,所述第一编织丝的截面直径不大于45μm。优选地,在收缩状态下,所述自膨胀编织管的第一直径小于0.021英寸,其中所述第二编织丝的截面直径为不大于50μm,所述第一编织丝的截面直径为不大于35μm。优选地,在收缩状态下,所述自膨胀编织管的直径小于0.019英寸,其中所述第二编织丝的直径为不大于30μm,所述第一编织丝的直径为不大于30μm。优选地,在撑开状态下,所述自膨胀编织管依次包括第一端、中间段和第二端,所述自膨胀编织管的中间段具有相同外径,所述自膨胀编织管的所述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端从所述中间段向所述自膨胀编织管的端口方向的外径逐渐增大。优选地,所述中间段在轴向上的长度为2mm~60mm,所述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端在轴向上的长度均为0.5~3mm,构成第一端或第二端旋转体的母线与所述自膨胀编织管的中心轴方向上形成的夹角为10°~60°。优选地,所述自膨胀编织管的所述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端呈喇叭状、圆台状、斜坡口状或所述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端的横截面呈星形。优选地,所述自膨胀编织管在轴向上的长度为2~70mm,所述交叉编织的两组编织丝在轴向上和周向上形成的夹角分别为100°~140°和40°~80°。本专利技术对比现有技术有如下的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血管支架,通过由不透射材料和形状记忆合金复合组成的第一编织丝交叉编织成自膨胀编织管,支架整体及每根编织丝均可显影,且具有形状记忆效应,可自膨胀至预定尺寸;不透射芯在DSA造影下可视,手术中能够清楚看到血管支架的边界,医生可以清楚的判断血管支架是否贴壁;特别是加入不透射性更强的第二编织丝,在X射线下比其他编织丝显影性更强,在圆周方向上呈相对放置,根据圆周两侧之间的距离能够判断血管支架头端的打开直径,是否有鱼嘴情况出现。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血管支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第一编织丝的截面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第二编织丝的截面示意图。图中:1-组合编织丝,11-第一编织丝,12-第二编织丝,111-第一芯丝,112-套管,121-第二芯丝,122-不透射丝,21-中间段,22-第一端,23-第二端,3-网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描述。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血管支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第一编织丝的截面示意图。请参见图1和图2,本实施例提供的血管支架为由第一组分和第二组分交叉编织形成的自膨胀编织管,或者,血管支架为全部由第二组分交叉编织形成的自膨胀编织管;在一优选实施方式中,血管支架为由所述第一组分和第二组分螺旋交叉编织形成的自膨胀编织管,进一步地,所述血管支架为由所述第一组分和所述第二组分从所述血管支架的两端分别沿顺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血管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血管支架为由第一组分和第二组分交叉编织形成的自膨胀编织管,或者,所述血管支架为由第二组分交叉编织形成的自膨胀编织管,其中:/n所述第一组分包括至少一根第一编织丝,所述第一编织丝包括第一芯丝和包覆在所述第一芯丝外面的套管;及/n所述第二组分包括至少一根所述第一编织丝和至少一根第二编织丝。/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血管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血管支架为由第一组分和第二组分交叉编织形成的自膨胀编织管,或者,所述血管支架为由第二组分交叉编织形成的自膨胀编织管,其中:
所述第一组分包括至少一根第一编织丝,所述第一编织丝包括第一芯丝和包覆在所述第一芯丝外面的套管;及
所述第二组分包括至少一根所述第一编织丝和至少一根第二编织丝。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血管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血管支架为由所述第一组分和所述第二组分螺旋交叉编织形成的自膨胀编织管。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血管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血管支架为由所述第一组分和所述第二组分从所述血管支架的两端分别沿顺时针和逆时针的方向螺旋交叉编织形成的自膨胀编织管。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血管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管由弹性生物材料制成,所述第一芯丝由不透射材料制成,且所述第一芯丝的材料的线衰减系数大于所述套管的材料的线衰减系数。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血管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不透射材料为铂、铱、金、银和钽中的一种或其合金,所述弹性生物材料为镍钛合金、镍钛诺、不锈钢、钴铬合金、镍钴合金的一种或多种。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血管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编织丝的截面形状为圆形、方形、椭圆形或梯形。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血管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芯丝的截面积占所述第一编织丝的总截面积的10%~40%。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血管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编织丝包括第二芯丝和缠绕在所述第二芯丝上的不透射丝。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血管支架,其特征在于,在组成所述第一编织丝和第二编织丝的所有材料中,最大线衰减系数的材料的线衰减系数不超过具有最小线衰减系数的材料的线衰减系数的25倍。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血管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不透射丝的线衰减系数不超过所述第一芯丝的线衰减系数的25倍。


11.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血管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编织丝的截面形状为圆形、方形、椭圆形或梯形。


12.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血管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不透射丝为铂、铱、金、银和钽中的一种或其合金,所述第二芯丝为镍钛合金或者为所述第一编织丝。


13.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血管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缠绕在所述第二芯丝上的不透射丝的两相邻线圈的轴向距离L为所述不透射丝丝径的1.0~1.5倍。


14.如权利要求所述8的血管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涵虞鹏田浩王亦群刘建民
申请(专利权)人:微创神通医疗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