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稳定型血管支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062013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30 09: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血管支架技术领域,尤其为一种稳定型血管支架,包括引导管与支架本体,所述引导管的外侧表面通过粘接固定有膨胀气囊,所述引导管为中空结构,所述膨胀气囊的内侧位于引导管的外侧表面均匀排布有排气槽,所述膨胀气囊的两端处通过粘接固定有辅助气囊,所述支架本体放置在膨胀气囊的外侧;支架本体端部的第一限位凸块可以便于支架本体嵌合卡在血管壁的内部,有效的提升血管支架的结构稳定性;辅助气囊的膨胀式结构能够对支架本体进行二次加压,使得支架本体局部膨胀,进一步提升支架本体膨胀时的稳定性,提升治疗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稳定型血管支架
本技术属于血管支架
,具体涉及一种稳定型血管支架。
技术介绍
血管支架是指在管腔球囊扩张成形的基础上,在病变段置入内支架以达到支撑狭窄闭塞段血管,减少血管弹性回缩及再塑形,保持管腔血流通畅的目的;但是目前的血管支架使用过程中依旧暴露出一些问题;血管支架放置时易发生位移,导致血管支撑效果不理想,影响治疗效果;针对目前的血管支架使用过程中所暴露的问题,有必要对血管支架进行结构上的改进与优化。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稳定型血管支架,具有提升血管支架稳定性,提升治疗效果的特点。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稳定型血管支架,包括引导管与支架本体,所述引导管的外侧表面通过粘接固定有膨胀气囊,所述引导管为中空结构,所述膨胀气囊的内侧位于引导管的外侧表面均匀排布有排气槽,所述膨胀气囊的两端处通过粘接固定有辅助气囊,所述支架本体放置在膨胀气囊的外侧,所述支架本体的两端外壁通过焊接固定有第一限位凸块,所述第一限位凸块的内侧位于支架本体的内壁通过焊接固定有第二限位凸块。作为本技术的一种稳定型血管支架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支架本体为金属丝呈经纬交错排布焊接形成的网状圆柱体构件,且所述支架本体采用记忆金属。作为本技术的一种稳定型血管支架优选技术方案,六个所述第二限位凸块组成一组,所述第二限位凸块卡在辅助气囊的外壁。作为本技术的一种稳定型血管支架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二限位凸块设有两组,两组所述第二限位凸块卡在两个辅助气囊相背的一侧。作为本技术的一种稳定型血管支架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支架本体的两端向中部翻折并延伸形成外层,且外层支架本体侧面的第一限位凸块卡在内层支架本体经纬交错处。作为本技术的一种稳定型血管支架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支架本体的直径为0.1mm-0.2mm。作为本技术的一种稳定型血管支架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支架本体两端的外层保持对称,所述支架本体两端的外层占血管支架总长度的20%-4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支架本体端部的第一限位凸块可以便于支架本体嵌合卡在血管壁的内部,有效的提升血管支架的结构稳定性;辅助气囊的膨胀式结构能够对支架本体进行二次加压,使得支架本体局部膨胀,进一步提升支架本体膨胀时的稳定性;支架本体的两端的外层,可以在血管直径较大时对血管进行进一步支撑,提升血管支架的稳定性,提升治疗效果。附图说明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中的加压管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中的直接折叠结构示意图;图中:1、引导管;2、膨胀气囊;3、辅助气囊;4、支架本体;5、第一限位凸块;6、第二限位凸块;7、排气槽。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1请参阅图1-3,本技术提供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稳定型血管支架,包括引导管1与支架本体4,引导管1的外侧表面通过粘接固定有膨胀气囊2,引导管1为中空结构,膨胀气囊2的内侧位于引导管1的外侧表面均匀排布有排气槽7,膨胀气囊2的两端处通过粘接固定有辅助气囊3,支架本体4放置在膨胀气囊2的外侧,支架本体4的两端外壁通过焊接固定有第一限位凸块5,第一限位凸块5的内侧位于支架本体4的内壁通过焊接固定有第二限位凸块6,本实施方案中,支架本体4使用时可以在血管的内部保持稳定。具体的,支架本体4为金属丝呈经纬交错排布焊接形成的网状圆柱体构件,且支架本体4采用记忆金属,本实施例中记忆金属提高血管支架的结构稳定性。具体的,六个第二限位凸块6组成一组,第二限位凸块6卡在辅助气囊3的外壁,第二限位凸块6设有两组,两组第二限位凸块6卡在两个辅助气囊3相背的一侧,本实施例中第二限位凸块6避免支架本体4在膨胀气囊2的外壁移位。具体的,支架本体4的两端向中部翻折并延伸形成外层,且外层支架本体4侧面的第一限位凸块5卡在内层支架本体4经纬交错处,本实施例中第一限位凸块5提升支架本体4在血管内部的稳定性。具体的,支架本体4的直径为0.1mm,本实施例中支架本体4便于对血管进行支撑。具体的,支架本体4两端的外层保持对称,支架本体4两端的外层共占血管支架总长度的20%,本实施例中外层可以进一步提升支架本体4放置时的稳定性。实施例2请参阅图1-3,本技术提供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稳定型血管支架,包括引导管1与支架本体4,引导管1的外侧表面通过粘接固定有膨胀气囊2,引导管1为中空结构,膨胀气囊2的内侧位于引导管1的外侧表面均匀排布有排气槽7,膨胀气囊2的两端处通过粘接固定有辅助气囊3,支架本体4放置在膨胀气囊2的外侧,支架本体4的两端外壁通过焊接固定有第一限位凸块5,第一限位凸块5的内侧位于支架本体4的内壁通过焊接固定有第二限位凸块6,本实施方案中,支架本体4使用时可以在血管的内部保持稳定。具体的,支架本体4为金属丝呈经纬交错排布焊接形成的网状圆柱体构件,且支架本体4采用记忆金属,本实施例中记忆金属提高血管支架的结构稳定性。具体的,六个第二限位凸块6组成一组,第二限位凸块6卡在辅助气囊3的外壁,第二限位凸块6设有两组,两组第二限位凸块6卡在两个辅助气囊3相背的一侧,本实施例中第二限位凸块6避免支架本体4在膨胀气囊2的外壁移位。具体的,支架本体4的两端向中部翻折并延伸形成外层,且外层支架本体4侧面的第一限位凸块5卡在内层支架本体4经纬交错处,本实施例中第一限位凸块5提升支架本体4在血管内部的稳定性。具体的,支架本体4的直径为0.15mm,本实施例中支架本体4便于对血管进行支撑。具体的,支架本体4两端的外层保持对称,支架本体4两端的外层共占血管支架总长度的30%,本实施例中外层可以进一步提升支架本体4放置时的稳定性。实施例3请参阅图1-3,本技术提供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稳定型血管支架,包括引导管1与支架本体4,引导管1的外侧表面通过粘接固定有膨胀气囊2,引导管1为中空结构,膨胀气囊2的内侧位于引导管1的外侧表面均匀排布有排气槽7,膨胀气囊2的两端处通过粘接固定有辅助气囊3,支架本体4放置在膨胀气囊2的外侧,支架本体4的两端外壁通过焊接固定有第一限位凸块5,第一限位凸块5的内侧位于支架本体4的内壁通过焊接固定有第二限位凸块6,本实施方案中,支架本体4使用时可以在血管的内部保持稳定。具体的,支架本体4为金属丝呈经纬交错排布焊接形成的网状圆柱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稳定型血管支架,包括引导管(1)与支架本体(4),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导管(1)的外侧表面通过粘接固定有膨胀气囊(2),所述引导管(1)为中空结构,所述膨胀气囊(2)的内侧位于引导管(1)的外侧表面均匀排布有排气槽(7),所述膨胀气囊(2)的两端处通过粘接固定有辅助气囊(3),所述支架本体(4)放置在膨胀气囊(2)的外侧,所述支架本体(4)的两端外壁通过焊接固定有第一限位凸块(5),所述第一限位凸块(5)的内侧位于支架本体(4)的内壁通过焊接固定有第二限位凸块(6)。/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稳定型血管支架,包括引导管(1)与支架本体(4),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导管(1)的外侧表面通过粘接固定有膨胀气囊(2),所述引导管(1)为中空结构,所述膨胀气囊(2)的内侧位于引导管(1)的外侧表面均匀排布有排气槽(7),所述膨胀气囊(2)的两端处通过粘接固定有辅助气囊(3),所述支架本体(4)放置在膨胀气囊(2)的外侧,所述支架本体(4)的两端外壁通过焊接固定有第一限位凸块(5),所述第一限位凸块(5)的内侧位于支架本体(4)的内壁通过焊接固定有第二限位凸块(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稳定型血管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本体(4)为金属丝呈经纬交错排布焊接形成的网状圆柱体构件,且所述支架本体(4)采用记忆金属。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稳定型血管支架,其特征在于:六个所述第二限位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扬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省华星医疗器械实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